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認识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等方面已有较详细的论述,历代医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丰富,主要学术观点有从肾督论治,从肝肾论治,从脾肾论治,从痰、湿、瘀论治等,临床疗效确切。除此之外,中医治疗优势还包括不良反应较小,安全可靠;治法多样,可灵活选择;治未病思想的应用等,在治病求本及治未病思路上充分体现了中医中药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大偻;中医治疗;优势;治未病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以腰背部疼痛、肌腱附着点疼痛及晨僵为主要表现[1]。青壮年为主要发病群体,我国发病率约为0.3%[2],严重者可导致脊柱竹节样变及多器官损害,致残率为20%~30%[3-4]。目前西医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慢作用抗风湿药及生物制剂为主,但由于价格昂贵、感染风险较高、适应症严格以及疗效不稳定等因素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受限[5-7]。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大偻”的记载,国医大师焦树德根据AS脊背曲俯的发病特点,把AS归为“大偻”[8],临床辨证强调病证结合,治法以培补督肾为主,在疗效稳定性、用药安全性、缓解西药毒性、治疗手段多样性以及治未病思想等方面体现了中医优势[9-13]。
1 病因病机
AS西医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感染、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14]。中医治疗思路多样,病因病机无统一标准[15]。《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描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素问·痹论篇》提到:“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 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皆符合AS临床特点。焦树德等[16]认为,AS脊柱伛偻的内因为肾督阳虚,外因多是寒邪入侵所致,关键病机是肾督两亏,内外合邪,酿致本病。国医大师朱良春[17]同样认为,AS发病关键为肾督亏虚。刘健[18]则强调脾肾不足、痰瘀阻络是其基本病机,且脾肾亏虚见于AS临床发病的全过程。彭江云[19]认为,本病辨证中肝肾二脏为本,经络、骨骼为标。其他学者持不同观点,如金实[20]主张络病才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基础。牛静虎等[21]认为,太阴水湿、阳明燥热为其主要病机。《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大多数学者认为,风寒湿痰瘀等只是本病的诱因,而督脉亏虚,肝脾肾不足才是发病之本,外邪无法内合则不发病[15]。辨证多从肾督、肝肾、脾肾以及痰湿瘀论治,临床千变万化,辨证思路各有亮点。
2 中医治疗概况
2.1 从肾督论治 从肾督论治AS是大多数医家的学术观点。焦树德[22]曾言,不论辨以何证,皆以补肾强督药为主,如补骨脂、淫羊藿、川续断等。朱良春[17]认为,AS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肾督亏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创培补肾阳汤,强调活动期及缓解期均应补泻同用,防止邪去正伤,临床疗效可靠。王为兰[23]认为,本病应注重分期论治,活动期肾虚精亏是本,督脉阻滞是标,此期用药强调清热解毒,除湿祛邪;缓解期则以补肾通督为主。娄多峰[24]提出,AS病机为“虚邪瘀”,以正气亏虚,邪痹督脉为主要辨证思路,基本治法为扶正祛邪通络,喜用经验方舒督丸等。沈丕安[25]认为,AS是本虚标实之证,以肾虚为本,风、寒、湿、热、痰、瘀、毒七邪为标,治疗上重视补益肾督、祛风通络,经验用方为羌活地黄汤及鹿角壮督方。阎小萍[26]提到,本病以肾督亏虚、阳气不足为内因,外受风寒湿热邪气为外因,还可波及其他脏腑,喜用补肾强督法,该法可减轻AS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骨代谢以及增强骨密度,从而减少脊柱畸形的发生。
2.2 从肝肾论治 胡荫奇[27]提出,AS发病之根为肝肾亏虚,发病之源为邪伏于体,晚期多夹痰夹瘀,治疗上分期论治,结合临床实际,在固本补虚的基础上兼顾祛除外邪及痰浊瘀血之物,方药常用狗脊、山萸肉、青风藤等。沈家骥[28]认为,本病初期多由寒湿痹阻经络所致,但由于本病属虚,故整个治疗过程不可缺少扶正;中晚期更应以补益肝肾,强督壮骨为主;用药擅长以“三乌”为君药,分别是制附片、制川乌及制草乌。彭江云[19]论述AS发病要点,“经络、骨骼为标,肝肾二脏为本”,同时与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关系密切,彭江云在治疗上善用温阳散寒之品,以附子为代表,常用剂量为30~60 g,认为“存得一分阳气,便谋得一分生机”。
2.3 从脾肾论治 国医大师路志正[29]认为,本病多因气血两虚、肝肾不足而致,治疗上重视补肾强脊,顾护脾胃,配合蠲痹通络之品以治其标,根据具体证型,喜用阳和汤、独活寄生汤、小建中汤等方剂加减。马武开[30]认为,肾精亏虚,骨髓失养是本病根本原因,脾胃亏虚致气血乏源,不荣则痛,发为本病,并且由于部分患者服用西药时间较长,如非甾体抗炎药及激素类药对脾胃损害较大,故治疗时更应顾护脾胃,对于辨证为脾胃虚弱患者,喜用归脾汤及二陈汤化裁。刘健[18]提出,由于AS发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B27密切相关,因此先天脾肾不足是本病的根本病机;认为正虚以脾虚为首,外邪只是诱因;反复正虚邪侵,终致关节变形,腰脊废退;治疗以补益脾肾为根本大法,活动期清热利湿以治其标,并且化瘀贯穿始终,常用狗脊、杜仲、怀牛膝等补益品配伍丹参、桃仁、红花等活血之物,使补而不滞。
2.4 从痰、湿、瘀论治 魏品康[31]认为,痰邪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痰属阴邪,夜间阴气较深,且痰湿重浊趋下,痰邪易结于腰府,故临床AS患者常出现晨僵、腰背疼痛、入夜尤甚的特点;治疗上喜用制半夏、白芥子等温阳消痰,配伍全蝎、蜈蚣等虫类药材搜痰剔络,通络止痛。曾升平[32]强调本病在祛邪上应注意治湿与瘀,其中治湿应注意内生寒湿与外邪侵袭两个方面。温成平[33]同样提到湿邪是本病的重要病因,无论是急性活动期、慢性缓解期还是久病迁延期,皆强调祛湿的重要性,临床治疗在顾护脾胃的基础上喜用苍术、厚朴、木瓜等药物。仇湘中[34]认为,由于本病具有病程长、病势缠绵的特点,必将产生“瘀血”这一病理产物,且研究证实,AS患者血小板及D-二聚体升高明显,血液多为高凝状态,因此在调理肾督的基础上,也要重视活血化瘀法的运用,用药上专于平补,慎于峻补,喜用二仙汤加减。 综上,诸多医家结合自身长期临证经验对AS均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辨证治疗体系。中医思维重视辨证论治,根据AS发病的分期及辨证分型的不同,主要分为肾督论治、肝肾论治、脾肾论治以及痰湿瘀论治四大方面;此外,也多有督脉及五脏同治等治法,治疗各有偏重。临床错综复杂,不可一概而论,分清标本主次,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兼顾扶正祛邪是根本原则。
3 中医治疗AS优势
中医学治疗AS的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名中医临证治疗经验丰富、疗效确切,总结的方法皆为行医数年所积累。②中医学治疗AS不良反应较小,安全可靠;研究表明,本病在现代药物应用的基础上,配合中医中药可显著降低患者炎性反应,尤其在撤减激素时可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10]。③中医治法多样,可灵活选择。内治法以中药内服为主,外治法以中药熏蒸、针灸疗法、小针刀、穴位埋线为主,皆有助于减轻AS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35-39]。④治未病思想的应用是一大优势。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阶段;正如《素问》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作息规律、饮食均衡、劳逸适度及心情舒畅皆有益于顾护正气,防止邪气入侵。若已发展为AS,则还需注意规律服药、定期复查,适当进行太极拳等运动,可辅助疾病康复,延缓疾病发展进程。情绪调节在本病治疗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由于病程绵长、疼痛持久、致畸率较高等特点,患者容易产生自卑及焦虑情绪;因此,应多加疏导患者心理负担,嘱咐患者家属加强生活上的关心及陪伴。治未病思想的临床应用将有助于AS患者强身心、早治疗、防畸变[40]。
4 小 结
中医注重辨证论治,病证结合,名中医治疗经验丰富,督肾论治、肝肾论治、脾肾论治以及痰湿瘀论治成为近年来中医治疗AS的主要思路;且中医药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挖掘。在AS疾病活动期,西药的应用虽存在不可忽视的不良反应,但可快速控制活动期炎性反应,及时改善疼痛症状;而中医药相对起效较慢,且存在个体治疗差异大、标准无法统一等问题。因此,中医学和西医学治疗AS各有所长,亦各有不足。在临床具体应用中,我们需辨清疾病分期、标本缓急,灵活选择治疗策略,中西互参,取长补短,以治病救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8):557-559.
[2] 刘巧灵.HLA-B27抗原与基因检测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应用[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6.
[3] 孙厚杰,蔡小军,韩建华,等.非特异性脊柱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6):508-513.
[4] 潘彩彬,刘献祥.强直性脊柱炎之“偻痹”病名考[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4):57-59.
[5] 王秀茹,苏茵,安媛,等.全国多中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门诊用药费用的调查[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6):368-372.
[6] 臧加成,马剑雄,王涛,等.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7,51(6):568-576.
[7] 王占欣,王鸽,张彩霞,等.病毒感染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病理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68-170.
[8] 焦树德.大偻(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探讨(上)[J].江苏中医药,2003,24(1):1-3.
[9] 吴炅,张元兴.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6):15-17.
[10] 秦松林,李卫勇,沈贤发,等.从“肾”论治强直性脊柱炎[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13):82-85.
[11] 叶文芳,刘健,阮丽萍,等.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疗效、生活质量及心肺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5-8.
[12] 王海军,曹玉霞,冀来喜.新九针疗法为主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4):1137-1138.
[13] 曹春辉,吴斌.治未病思想在防治风湿病中的运用与思考[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4):558-560.
[14] 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601.
[15] 丁繁荣,姜萍,刘巍.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疗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9,38(8):805-808.
[16] 焦树德,阎小萍.大偻(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探讨(下)[J].江苏中医药,2003,24(2):1-3.
[17] 周淑蓓,鄭福增,展俊平.国医大师朱良春运用培补肾阳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20,31(4):966-967.
[18] 董文哲,方妍妍,文建庭,等.刘健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总结[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8,7(8):47-49.
[19] 许飞,周文强,张艳坤,等.彭江云教授运用温阳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浅谈[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9(1):36-38.
[20] 陆燕,金实.金实对络病学说的认识及临床应用初探[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9,41(9):1006-1008.
[21] 牛静虎,杨龙,宋媛媛.从中土阳明论述强直性脊柱炎[J].陕西中医,2020,41(4):518-520. [22] 郭晓东.从补肾祛寒治尪汤看焦树德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思路[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2):47-48.
[23] 王玉明.王为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学术思想及代表方药[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7):694-696.
[24] 李满意,刘红艳,娄玉钤.娄多峰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总结[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7):52-56.
[25] 徐静雯,何文姬,胡燕琪,等.名老中医沈丕安补肾壮督法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7):736-739.
[26] 閻小萍,陶庆文,孔维萍,等.补肾强督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和实验系列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3):10-18.
[27] 刘燊仡,胡悦.胡荫奇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学术思想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3):765-767.
[28] 沈宇明,文继红,沈家骥.沈家骥运用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中医药导报,2021,27(4):187-191.
[29]韩曼,姜泉.路志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中医杂志,2016,57(19):1634-1636.
[30] 元晓龙,马武开.马武开教授从肝脾肾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拾萃[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6):132-133.
[31] 矫健鹏,刘煊.魏品康从痰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8):759-761.
[32] 郑静,曾升平.曾升平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四川中医,2013,31(10):6-7.
[33] 周东海,冯炯,王俏,等.强直性脊柱炎湿邪致病病机与治法初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4):1814-1816.
[34] 薛凡,邓豪,邓咪朗,等.仇湘中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介绍[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8):133-135,140.
[35] 张帆,王桂玲.王桂玲运用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247-250.
[36] 韩清森,谢卫平,李彦枝,等.补肾强督方联合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8,39(8):1141-1143.
[37] 侯丰枝.穴位埋线联合汤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7例[J].光明中医,2017,32(19):2831-2833.
[38] 郝艳民,许真真.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8):176,178.
[39] 倪珊.蜂针联合补肾通督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8(7):13-16.
[40] 赵玲玉,何迎春.国医大师朱良春“治未病”思想在痹病临床中的应用探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1):23-27.
收稿日期:2021-05-30;修回日期:2021-06-28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大偻;中医治疗;优势;治未病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以腰背部疼痛、肌腱附着点疼痛及晨僵为主要表现[1]。青壮年为主要发病群体,我国发病率约为0.3%[2],严重者可导致脊柱竹节样变及多器官损害,致残率为20%~30%[3-4]。目前西医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慢作用抗风湿药及生物制剂为主,但由于价格昂贵、感染风险较高、适应症严格以及疗效不稳定等因素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受限[5-7]。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大偻”的记载,国医大师焦树德根据AS脊背曲俯的发病特点,把AS归为“大偻”[8],临床辨证强调病证结合,治法以培补督肾为主,在疗效稳定性、用药安全性、缓解西药毒性、治疗手段多样性以及治未病思想等方面体现了中医优势[9-13]。
1 病因病机
AS西医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感染、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14]。中医治疗思路多样,病因病机无统一标准[15]。《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描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素问·痹论篇》提到:“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 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皆符合AS临床特点。焦树德等[16]认为,AS脊柱伛偻的内因为肾督阳虚,外因多是寒邪入侵所致,关键病机是肾督两亏,内外合邪,酿致本病。国医大师朱良春[17]同样认为,AS发病关键为肾督亏虚。刘健[18]则强调脾肾不足、痰瘀阻络是其基本病机,且脾肾亏虚见于AS临床发病的全过程。彭江云[19]认为,本病辨证中肝肾二脏为本,经络、骨骼为标。其他学者持不同观点,如金实[20]主张络病才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基础。牛静虎等[21]认为,太阴水湿、阳明燥热为其主要病机。《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大多数学者认为,风寒湿痰瘀等只是本病的诱因,而督脉亏虚,肝脾肾不足才是发病之本,外邪无法内合则不发病[15]。辨证多从肾督、肝肾、脾肾以及痰湿瘀论治,临床千变万化,辨证思路各有亮点。
2 中医治疗概况
2.1 从肾督论治 从肾督论治AS是大多数医家的学术观点。焦树德[22]曾言,不论辨以何证,皆以补肾强督药为主,如补骨脂、淫羊藿、川续断等。朱良春[17]认为,AS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肾督亏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创培补肾阳汤,强调活动期及缓解期均应补泻同用,防止邪去正伤,临床疗效可靠。王为兰[23]认为,本病应注重分期论治,活动期肾虚精亏是本,督脉阻滞是标,此期用药强调清热解毒,除湿祛邪;缓解期则以补肾通督为主。娄多峰[24]提出,AS病机为“虚邪瘀”,以正气亏虚,邪痹督脉为主要辨证思路,基本治法为扶正祛邪通络,喜用经验方舒督丸等。沈丕安[25]认为,AS是本虚标实之证,以肾虚为本,风、寒、湿、热、痰、瘀、毒七邪为标,治疗上重视补益肾督、祛风通络,经验用方为羌活地黄汤及鹿角壮督方。阎小萍[26]提到,本病以肾督亏虚、阳气不足为内因,外受风寒湿热邪气为外因,还可波及其他脏腑,喜用补肾强督法,该法可减轻AS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骨代谢以及增强骨密度,从而减少脊柱畸形的发生。
2.2 从肝肾论治 胡荫奇[27]提出,AS发病之根为肝肾亏虚,发病之源为邪伏于体,晚期多夹痰夹瘀,治疗上分期论治,结合临床实际,在固本补虚的基础上兼顾祛除外邪及痰浊瘀血之物,方药常用狗脊、山萸肉、青风藤等。沈家骥[28]认为,本病初期多由寒湿痹阻经络所致,但由于本病属虚,故整个治疗过程不可缺少扶正;中晚期更应以补益肝肾,强督壮骨为主;用药擅长以“三乌”为君药,分别是制附片、制川乌及制草乌。彭江云[19]论述AS发病要点,“经络、骨骼为标,肝肾二脏为本”,同时与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关系密切,彭江云在治疗上善用温阳散寒之品,以附子为代表,常用剂量为30~60 g,认为“存得一分阳气,便谋得一分生机”。
2.3 从脾肾论治 国医大师路志正[29]认为,本病多因气血两虚、肝肾不足而致,治疗上重视补肾强脊,顾护脾胃,配合蠲痹通络之品以治其标,根据具体证型,喜用阳和汤、独活寄生汤、小建中汤等方剂加减。马武开[30]认为,肾精亏虚,骨髓失养是本病根本原因,脾胃亏虚致气血乏源,不荣则痛,发为本病,并且由于部分患者服用西药时间较长,如非甾体抗炎药及激素类药对脾胃损害较大,故治疗时更应顾护脾胃,对于辨证为脾胃虚弱患者,喜用归脾汤及二陈汤化裁。刘健[18]提出,由于AS发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B27密切相关,因此先天脾肾不足是本病的根本病机;认为正虚以脾虚为首,外邪只是诱因;反复正虚邪侵,终致关节变形,腰脊废退;治疗以补益脾肾为根本大法,活动期清热利湿以治其标,并且化瘀贯穿始终,常用狗脊、杜仲、怀牛膝等补益品配伍丹参、桃仁、红花等活血之物,使补而不滞。
2.4 从痰、湿、瘀论治 魏品康[31]认为,痰邪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痰属阴邪,夜间阴气较深,且痰湿重浊趋下,痰邪易结于腰府,故临床AS患者常出现晨僵、腰背疼痛、入夜尤甚的特点;治疗上喜用制半夏、白芥子等温阳消痰,配伍全蝎、蜈蚣等虫类药材搜痰剔络,通络止痛。曾升平[32]强调本病在祛邪上应注意治湿与瘀,其中治湿应注意内生寒湿与外邪侵袭两个方面。温成平[33]同样提到湿邪是本病的重要病因,无论是急性活动期、慢性缓解期还是久病迁延期,皆强调祛湿的重要性,临床治疗在顾护脾胃的基础上喜用苍术、厚朴、木瓜等药物。仇湘中[34]认为,由于本病具有病程长、病势缠绵的特点,必将产生“瘀血”这一病理产物,且研究证实,AS患者血小板及D-二聚体升高明显,血液多为高凝状态,因此在调理肾督的基础上,也要重视活血化瘀法的运用,用药上专于平补,慎于峻补,喜用二仙汤加减。 综上,诸多医家结合自身长期临证经验对AS均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辨证治疗体系。中医思维重视辨证论治,根据AS发病的分期及辨证分型的不同,主要分为肾督论治、肝肾论治、脾肾论治以及痰湿瘀论治四大方面;此外,也多有督脉及五脏同治等治法,治疗各有偏重。临床错综复杂,不可一概而论,分清标本主次,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兼顾扶正祛邪是根本原则。
3 中医治疗AS优势
中医学治疗AS的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名中医临证治疗经验丰富、疗效确切,总结的方法皆为行医数年所积累。②中医学治疗AS不良反应较小,安全可靠;研究表明,本病在现代药物应用的基础上,配合中医中药可显著降低患者炎性反应,尤其在撤减激素时可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10]。③中医治法多样,可灵活选择。内治法以中药内服为主,外治法以中药熏蒸、针灸疗法、小针刀、穴位埋线为主,皆有助于减轻AS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35-39]。④治未病思想的应用是一大优势。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阶段;正如《素问》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作息规律、饮食均衡、劳逸适度及心情舒畅皆有益于顾护正气,防止邪气入侵。若已发展为AS,则还需注意规律服药、定期复查,适当进行太极拳等运动,可辅助疾病康复,延缓疾病发展进程。情绪调节在本病治疗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由于病程绵长、疼痛持久、致畸率较高等特点,患者容易产生自卑及焦虑情绪;因此,应多加疏导患者心理负担,嘱咐患者家属加强生活上的关心及陪伴。治未病思想的临床应用将有助于AS患者强身心、早治疗、防畸变[40]。
4 小 结
中医注重辨证论治,病证结合,名中医治疗经验丰富,督肾论治、肝肾论治、脾肾论治以及痰湿瘀论治成为近年来中医治疗AS的主要思路;且中医药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挖掘。在AS疾病活动期,西药的应用虽存在不可忽视的不良反应,但可快速控制活动期炎性反应,及时改善疼痛症状;而中医药相对起效较慢,且存在个体治疗差异大、标准无法统一等问题。因此,中医学和西医学治疗AS各有所长,亦各有不足。在临床具体应用中,我们需辨清疾病分期、标本缓急,灵活选择治疗策略,中西互参,取长补短,以治病救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8):557-559.
[2] 刘巧灵.HLA-B27抗原与基因检测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应用[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6.
[3] 孙厚杰,蔡小军,韩建华,等.非特异性脊柱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6):508-513.
[4] 潘彩彬,刘献祥.强直性脊柱炎之“偻痹”病名考[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4):57-59.
[5] 王秀茹,苏茵,安媛,等.全国多中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门诊用药费用的调查[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6):368-372.
[6] 臧加成,马剑雄,王涛,等.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7,51(6):568-576.
[7] 王占欣,王鸽,张彩霞,等.病毒感染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病理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68-170.
[8] 焦树德.大偻(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探讨(上)[J].江苏中医药,2003,24(1):1-3.
[9] 吴炅,张元兴.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6):15-17.
[10] 秦松林,李卫勇,沈贤发,等.从“肾”论治强直性脊柱炎[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13):82-85.
[11] 叶文芳,刘健,阮丽萍,等.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疗效、生活质量及心肺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5-8.
[12] 王海军,曹玉霞,冀来喜.新九针疗法为主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4):1137-1138.
[13] 曹春辉,吴斌.治未病思想在防治风湿病中的运用与思考[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4):558-560.
[14] 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601.
[15] 丁繁荣,姜萍,刘巍.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疗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9,38(8):805-808.
[16] 焦树德,阎小萍.大偻(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探讨(下)[J].江苏中医药,2003,24(2):1-3.
[17] 周淑蓓,鄭福增,展俊平.国医大师朱良春运用培补肾阳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20,31(4):966-967.
[18] 董文哲,方妍妍,文建庭,等.刘健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总结[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8,7(8):47-49.
[19] 许飞,周文强,张艳坤,等.彭江云教授运用温阳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浅谈[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9(1):36-38.
[20] 陆燕,金实.金实对络病学说的认识及临床应用初探[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9,41(9):1006-1008.
[21] 牛静虎,杨龙,宋媛媛.从中土阳明论述强直性脊柱炎[J].陕西中医,2020,41(4):518-520. [22] 郭晓东.从补肾祛寒治尪汤看焦树德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思路[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2):47-48.
[23] 王玉明.王为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学术思想及代表方药[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7):694-696.
[24] 李满意,刘红艳,娄玉钤.娄多峰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总结[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7):52-56.
[25] 徐静雯,何文姬,胡燕琪,等.名老中医沈丕安补肾壮督法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7):736-739.
[26] 閻小萍,陶庆文,孔维萍,等.补肾强督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和实验系列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3):10-18.
[27] 刘燊仡,胡悦.胡荫奇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学术思想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3):765-767.
[28] 沈宇明,文继红,沈家骥.沈家骥运用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中医药导报,2021,27(4):187-191.
[29]韩曼,姜泉.路志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中医杂志,2016,57(19):1634-1636.
[30] 元晓龙,马武开.马武开教授从肝脾肾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拾萃[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6):132-133.
[31] 矫健鹏,刘煊.魏品康从痰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8):759-761.
[32] 郑静,曾升平.曾升平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四川中医,2013,31(10):6-7.
[33] 周东海,冯炯,王俏,等.强直性脊柱炎湿邪致病病机与治法初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4):1814-1816.
[34] 薛凡,邓豪,邓咪朗,等.仇湘中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介绍[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8):133-135,140.
[35] 张帆,王桂玲.王桂玲运用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247-250.
[36] 韩清森,谢卫平,李彦枝,等.补肾强督方联合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8,39(8):1141-1143.
[37] 侯丰枝.穴位埋线联合汤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7例[J].光明中医,2017,32(19):2831-2833.
[38] 郝艳民,许真真.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8):176,178.
[39] 倪珊.蜂针联合补肾通督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8(7):13-16.
[40] 赵玲玉,何迎春.国医大师朱良春“治未病”思想在痹病临床中的应用探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1):23-27.
收稿日期:2021-05-30;修回日期:202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