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贵州省福泉市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发达,是贵州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福泉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文物先进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福泉山被中国传统文化专委会命名为“中国十大道教文化圣地”。即将出版的《福泉历史文化精粹》一书将福泉市从周朝末年且兰国邑至民国时期的平越县近三千年历史上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民族风情、人文和自然景观等汇集成册,现将其中重要篇章节录,以飨读者。
[关键词] 福泉市 历史 文化 精粹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2.039
5、毛若虚、范祖禹先后贬谪宾化县
天宝元年(742)唐玄宗将太宗所置黔州都督府改为黔中郡,牂 州降为羁糜州,宾化县(福泉)仍属牂州。
贵州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被称为“边方蛮夷之地”,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地方。山高路远,人烟稀少,贫穷落后,交通闭塞。地理环境气候长期制约了贵州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毛之地”的贵州自秦汉以来便成为罪臣充军的地方。唐代,一些名人学士如李白之谪夜郎,王昌龄之谪龙标,这是好人遭殃受冤枉。而一些乱臣贼子流放贵州,则是罪有应得,唐朝御史中丞毛若虚以罪被贬为宾化县尉并死于任上,他是历代谪臣流放被贬或充军福泉中有名有姓、高官厚禄的第一位朝庭重臣。
毛若虚,绛州太平县人。古籍志书中称其人生得刁钻古怪,眉长遮目,生性凶残,百姓畏之如虎,同事敬而远之。唐玄宗天宝年间为武功县令,苛政如蝎,草菅人命,形同儿戏。常以馋言整制同僚,极善于投机取巧,左右逢源,巴结上司,不择手段。唐肃宗还京师,毛若虚以“参劾”获名升监察御史,手中有权,又成为肃宗的宠臣,更加不择手段为肃宗摄取天下财富。显贵富人稍有不周,便被他整得家破人亡,财产充公。他常常巧取强夺,中饱私囊,损公肥私。他得肃宗支持,排除异已,陷害忠良,巧傅于法,对谢夷甫之狱,宰相李砚以左右,于鉴等亦被贬斥。毛若虚如日中天,威震朝野,公卿摄惧,寻升御史中丞。
毛若虚好景不长,上元元年(760)以罪被贬为宾化县尉。他以整人获名,损人利已而身败名裂,罪有应得,朝野称快。往日威风,一去不返,临行时仅数名家人随行至宾化任上。远离京师,风烛残年,60余岁时病死宾化任上。
范祖禹,字淳夫,又字梦得,宋代人,范镇重孙。从小敏慧聪颖,博学好问,进士及第授史官,随著名的文史学家司马光编篡《资治通鉴》。其学识渊博颇受司马光器重,书成后,司马光极力推荐,被宋神宗任命为秘书正字。宋哲宗时迁给事中,时宣仁太后主政,反对宰相王安石变法。太后死后,范祖禹等考虑皇帝年青,恐小人乘机害政,多次上谏章以杜绝小人患,未果。哲宗皇帝遂令范祖禹入史馆修《神宗实录》,而范祖禹尽书王安石新论之过,阻止变法。
时王安石提倡推行新论,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安石变法”,因新论损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引起了部分朝庭大臣、官员和地主阶级的强烈不满,对新论抵触违背。司马光和范祖禹等极力反对推行新论,而且不更改《神宗实录》,在得不到皇帝的支持后,要求外任,范祖禹被贬为昭州别驾。王安石之婿蔡卞趁机上疏,说《神宗实录》所纪类多疑似不振,要求重新刊定。宋神宗诏命蔡卞兼同修国史,蔡卞遂从王安石之论,与安石之子一起寻求安石旧作日记等以论证。《辑览》说蔡卞“文饰奸伪,芟落事实,尽改正史”。
绍圣元年(1004),范祖禹、赵彦若、黄庭坚等为蔡卞等新法论者所诋诬,降官并坐,贬范祖禹安置宾化县(福泉),卒后被谥为“正献”。史称范祖禹平居简出,不言人过,遇大事则别白是非,不少借隐,守经据证,献纳颇多,看来是一位循规蹈矩,大事不糊涂的老学究。范祖禹一生著作颇丰,有《唐鉴》、《帝孚》、《仁宗政典》、《太史集》等。特别是《唐鉴》一书,深明唐王朝三百年治乱之史,为后来学者多引用,史称范祖禹为“唐鉴公”。
范祖禹在宾化多长时间,史无记载,亦没有留下有关宾化的史料。范祖禹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重庆大足石刻阁楼旁石壁上遗有其题书的摩崖石刻。
6、平越卫和平越卫城墙
明洪武八年(1375)改平月长官司为平越安抚司,福泉称平越由此开始。十四年(1381)改平越守御千户所为平越卫指挥使司,十七年(1384)升平越卫为平越卫军民指挥使司,隶四川布政使司,后改隶贵州都司。
明初在贵州置十三卫,建卫是明王朝在全国实行军事统治,在西南实行“土(司)流(官)并治”的政策,即朝庭委任流官任卫指挥的基层军事机构。卫指挥有掌印指挥,为正三品,管操、管屯、捕盗指挥各一员,从三品,均高于知府(从四品)的官衔,卫有卫经历、司镇抚各一员。卫下辖左右前后中五个千户所,千户所有掌印、管操千户,所镇抚各一员,百户十员。
平越卫拿俸禄吃皇粮的大小官员不到80人,辖五千户所和杨义、麻哈、清平、平乐、平定五长官司。其辖地范围在今:北抵瓮安之草塘;东北抵黄平;东抵凯里;东南达都匀平乐以南;南括麻江;西南抵贵定平伐;西与谷蒙关与贵定交界;西北抵清水江乌江,地可数百里。明嘉靖初长洲著名才子、户部给事陆粲在《贵州杨义司副长官金君墓志铭》中说:“贵州盖古牂牁之域,今其地以戍卫者以十数,平越最大”。
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洪武十四年(1381)建平越卫指挥使司,卫掌印指挥李福建卫城,为土城。又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开国公徐达之孙、平越卫指挥徐胜阵亡,由张信任掌印指挥,张信开始将土城墙改建成石城墙,前后耗时十年,于建文元年(1402)竣工。从地理位置和防守考虑,将卫城建在东北稍平西南陡竣的山上,将西南的道教圣地福泉山、西北的佛教胜地圆觉庵围入城内,印河从东北经东门流入东南与犀江汇合,犀江从西北经大小西门、南门流入城东南三江口。东有藜峨山作镇山,西有西门大坡作屏障,北有来风口侧马鬃岭,南有武胜雄关,易守难攻。平越卫城周长4500米,城高最低处高6.6米,最高处10余米,顶宽4.5米:有城门4、城楼4、月城3(大西门无月城),警铺45 个。从现存的城墙近地面部分,全是整齐细砧大青石砌成,石块间缝隙极小,工艺精湛,工程艰巨,耗资费时,为之赞叹,作为贵州的卫城墙,平越卫城是最长的。
成化初,卫指挥张能为解决战争围城时,城内无水人马渴死的困难,另开小西门,建水城185米将水引入城内方便汲饮。万历二十九年(1601)平播州杨应龙叛,分播州地来益建平越军民府。三十一年(1603)经贵州巡抚郭子章奏请,知府杨可陶、卫指挥奚国柱于水城外筑外城165米,建城下桥两座六孔,使犀江水流经城内,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崇祯十五年(1642),明朝平越最后一位知府,黯熟兵法的武林泰斗陈绍英于城北隅建敌台,台上建高三层的雄镇楼,周城建望楼十二座,取兵家城防五门十二楼之势,使防御系统更趋完善。清初守道徐宏业,知府喻全昱先后增修,咸丰内乱,义军占城十年,部份城墙及城内外古建民宅被毁。同治经乱后,知州王继先、邓在庸、傅大亨、程荣寿、劳炳章、周炳著、瞿鸿锡等先后修补。计城周长4850多米,《平越直隶州志》称:“崇闳雄丽,称此金汤,论贵东城郭,不能不以平越为冠”。
明清五百余年间,固若金汤的平越城曾经历大小百数十次战争,只有清咸丰间义军攻克平越城。民国间古城垣失修,城楼被拆除。解放后被一些单位零星拆除部分内墙,取石基建。1958年修外环公路,被福泉中学勤工俭学拆除城南观音庵经东门至北门近2公里的外城墙,取石筑路。今除水城和五座城门保持较完好外,其它城墙遭人为的严重破坏。
福泉古城垣是贵州全省保存较好的古城墙,特别是“三城围水小西门”,是全国独有的军事防御体系,被北京来的文博专家誉为“贵州的八达岭”,1957年、198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黔南州第一个“国保”。继书记符晓刚拨款修复东门外宋代文峰榙后,2008年市长张仕雄拨款重建东门城楼《藜峨楼》。福泉古城垣是福泉“石城文化”的象征(福泉市有竹王城、卫城墙、杨老驿城和黄丝驿城),国家正陆续拨款修复。
注:贵州明代古城墙长9.3里的仅有安顺、大定、玉屏、黎平,而玉屏黎平明初属湖南,长9.7里的仅贵阳和福泉。
参考文献
《唐书,毛若虚传》、《宋书,宋祖禹传》、光绪《平越直隶州志》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嘉靖、万历《贵州通志》、清吴振域《职方典》、光绪《平越直隶州志》
作者简介
王永祥,原贵州国画院副书记,兼副秘书长,二级美术师,福泉市三丰文化研究会会长。
周津林,原贵州省图书馆古籍部副研究员。
王永明,贵州省福泉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副研究员,全国先进文物工作者。
[关键词] 福泉市 历史 文化 精粹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2.039
5、毛若虚、范祖禹先后贬谪宾化县
天宝元年(742)唐玄宗将太宗所置黔州都督府改为黔中郡,牂 州降为羁糜州,宾化县(福泉)仍属牂州。
贵州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被称为“边方蛮夷之地”,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地方。山高路远,人烟稀少,贫穷落后,交通闭塞。地理环境气候长期制约了贵州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毛之地”的贵州自秦汉以来便成为罪臣充军的地方。唐代,一些名人学士如李白之谪夜郎,王昌龄之谪龙标,这是好人遭殃受冤枉。而一些乱臣贼子流放贵州,则是罪有应得,唐朝御史中丞毛若虚以罪被贬为宾化县尉并死于任上,他是历代谪臣流放被贬或充军福泉中有名有姓、高官厚禄的第一位朝庭重臣。
毛若虚,绛州太平县人。古籍志书中称其人生得刁钻古怪,眉长遮目,生性凶残,百姓畏之如虎,同事敬而远之。唐玄宗天宝年间为武功县令,苛政如蝎,草菅人命,形同儿戏。常以馋言整制同僚,极善于投机取巧,左右逢源,巴结上司,不择手段。唐肃宗还京师,毛若虚以“参劾”获名升监察御史,手中有权,又成为肃宗的宠臣,更加不择手段为肃宗摄取天下财富。显贵富人稍有不周,便被他整得家破人亡,财产充公。他常常巧取强夺,中饱私囊,损公肥私。他得肃宗支持,排除异已,陷害忠良,巧傅于法,对谢夷甫之狱,宰相李砚以左右,于鉴等亦被贬斥。毛若虚如日中天,威震朝野,公卿摄惧,寻升御史中丞。
毛若虚好景不长,上元元年(760)以罪被贬为宾化县尉。他以整人获名,损人利已而身败名裂,罪有应得,朝野称快。往日威风,一去不返,临行时仅数名家人随行至宾化任上。远离京师,风烛残年,60余岁时病死宾化任上。
范祖禹,字淳夫,又字梦得,宋代人,范镇重孙。从小敏慧聪颖,博学好问,进士及第授史官,随著名的文史学家司马光编篡《资治通鉴》。其学识渊博颇受司马光器重,书成后,司马光极力推荐,被宋神宗任命为秘书正字。宋哲宗时迁给事中,时宣仁太后主政,反对宰相王安石变法。太后死后,范祖禹等考虑皇帝年青,恐小人乘机害政,多次上谏章以杜绝小人患,未果。哲宗皇帝遂令范祖禹入史馆修《神宗实录》,而范祖禹尽书王安石新论之过,阻止变法。
时王安石提倡推行新论,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安石变法”,因新论损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引起了部分朝庭大臣、官员和地主阶级的强烈不满,对新论抵触违背。司马光和范祖禹等极力反对推行新论,而且不更改《神宗实录》,在得不到皇帝的支持后,要求外任,范祖禹被贬为昭州别驾。王安石之婿蔡卞趁机上疏,说《神宗实录》所纪类多疑似不振,要求重新刊定。宋神宗诏命蔡卞兼同修国史,蔡卞遂从王安石之论,与安石之子一起寻求安石旧作日记等以论证。《辑览》说蔡卞“文饰奸伪,芟落事实,尽改正史”。
绍圣元年(1004),范祖禹、赵彦若、黄庭坚等为蔡卞等新法论者所诋诬,降官并坐,贬范祖禹安置宾化县(福泉),卒后被谥为“正献”。史称范祖禹平居简出,不言人过,遇大事则别白是非,不少借隐,守经据证,献纳颇多,看来是一位循规蹈矩,大事不糊涂的老学究。范祖禹一生著作颇丰,有《唐鉴》、《帝孚》、《仁宗政典》、《太史集》等。特别是《唐鉴》一书,深明唐王朝三百年治乱之史,为后来学者多引用,史称范祖禹为“唐鉴公”。
范祖禹在宾化多长时间,史无记载,亦没有留下有关宾化的史料。范祖禹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重庆大足石刻阁楼旁石壁上遗有其题书的摩崖石刻。
6、平越卫和平越卫城墙
明洪武八年(1375)改平月长官司为平越安抚司,福泉称平越由此开始。十四年(1381)改平越守御千户所为平越卫指挥使司,十七年(1384)升平越卫为平越卫军民指挥使司,隶四川布政使司,后改隶贵州都司。
明初在贵州置十三卫,建卫是明王朝在全国实行军事统治,在西南实行“土(司)流(官)并治”的政策,即朝庭委任流官任卫指挥的基层军事机构。卫指挥有掌印指挥,为正三品,管操、管屯、捕盗指挥各一员,从三品,均高于知府(从四品)的官衔,卫有卫经历、司镇抚各一员。卫下辖左右前后中五个千户所,千户所有掌印、管操千户,所镇抚各一员,百户十员。
平越卫拿俸禄吃皇粮的大小官员不到80人,辖五千户所和杨义、麻哈、清平、平乐、平定五长官司。其辖地范围在今:北抵瓮安之草塘;东北抵黄平;东抵凯里;东南达都匀平乐以南;南括麻江;西南抵贵定平伐;西与谷蒙关与贵定交界;西北抵清水江乌江,地可数百里。明嘉靖初长洲著名才子、户部给事陆粲在《贵州杨义司副长官金君墓志铭》中说:“贵州盖古牂牁之域,今其地以戍卫者以十数,平越最大”。
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洪武十四年(1381)建平越卫指挥使司,卫掌印指挥李福建卫城,为土城。又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开国公徐达之孙、平越卫指挥徐胜阵亡,由张信任掌印指挥,张信开始将土城墙改建成石城墙,前后耗时十年,于建文元年(1402)竣工。从地理位置和防守考虑,将卫城建在东北稍平西南陡竣的山上,将西南的道教圣地福泉山、西北的佛教胜地圆觉庵围入城内,印河从东北经东门流入东南与犀江汇合,犀江从西北经大小西门、南门流入城东南三江口。东有藜峨山作镇山,西有西门大坡作屏障,北有来风口侧马鬃岭,南有武胜雄关,易守难攻。平越卫城周长4500米,城高最低处高6.6米,最高处10余米,顶宽4.5米:有城门4、城楼4、月城3(大西门无月城),警铺45 个。从现存的城墙近地面部分,全是整齐细砧大青石砌成,石块间缝隙极小,工艺精湛,工程艰巨,耗资费时,为之赞叹,作为贵州的卫城墙,平越卫城是最长的。
成化初,卫指挥张能为解决战争围城时,城内无水人马渴死的困难,另开小西门,建水城185米将水引入城内方便汲饮。万历二十九年(1601)平播州杨应龙叛,分播州地来益建平越军民府。三十一年(1603)经贵州巡抚郭子章奏请,知府杨可陶、卫指挥奚国柱于水城外筑外城165米,建城下桥两座六孔,使犀江水流经城内,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崇祯十五年(1642),明朝平越最后一位知府,黯熟兵法的武林泰斗陈绍英于城北隅建敌台,台上建高三层的雄镇楼,周城建望楼十二座,取兵家城防五门十二楼之势,使防御系统更趋完善。清初守道徐宏业,知府喻全昱先后增修,咸丰内乱,义军占城十年,部份城墙及城内外古建民宅被毁。同治经乱后,知州王继先、邓在庸、傅大亨、程荣寿、劳炳章、周炳著、瞿鸿锡等先后修补。计城周长4850多米,《平越直隶州志》称:“崇闳雄丽,称此金汤,论贵东城郭,不能不以平越为冠”。
明清五百余年间,固若金汤的平越城曾经历大小百数十次战争,只有清咸丰间义军攻克平越城。民国间古城垣失修,城楼被拆除。解放后被一些单位零星拆除部分内墙,取石基建。1958年修外环公路,被福泉中学勤工俭学拆除城南观音庵经东门至北门近2公里的外城墙,取石筑路。今除水城和五座城门保持较完好外,其它城墙遭人为的严重破坏。
福泉古城垣是贵州全省保存较好的古城墙,特别是“三城围水小西门”,是全国独有的军事防御体系,被北京来的文博专家誉为“贵州的八达岭”,1957年、198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黔南州第一个“国保”。继书记符晓刚拨款修复东门外宋代文峰榙后,2008年市长张仕雄拨款重建东门城楼《藜峨楼》。福泉古城垣是福泉“石城文化”的象征(福泉市有竹王城、卫城墙、杨老驿城和黄丝驿城),国家正陆续拨款修复。
注:贵州明代古城墙长9.3里的仅有安顺、大定、玉屏、黎平,而玉屏黎平明初属湖南,长9.7里的仅贵阳和福泉。
参考文献
《唐书,毛若虚传》、《宋书,宋祖禹传》、光绪《平越直隶州志》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嘉靖、万历《贵州通志》、清吴振域《职方典》、光绪《平越直隶州志》
作者简介
王永祥,原贵州国画院副书记,兼副秘书长,二级美术师,福泉市三丰文化研究会会长。
周津林,原贵州省图书馆古籍部副研究员。
王永明,贵州省福泉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副研究员,全国先进文物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