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 宾|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 /《iLOOK》杂志出版人洪晃
一个沈姓女主播的爱恨情仇,给原本就热闹的8月又增添了一剂娱乐猛料。硬闯香闺、46岁吴姓富商、“我在她身上花了1000多万”,这些关键词引爆了大众的猜测狂潮。羡慕忌妒恨也好,狗血八卦猎奇也罢,1000多万的“身价”让人浮想联翩。
新闻曝光不到一天,内地上市公司的六位中年吴姓老总,无一幸免地都被列入猜想名单,莫名其妙充当了第二男主角。猜疑者描述得绘声绘色有理有据,逼得其中三个主要“男主角”不得不出面澄清,有的拉上老婆助阵,有的调皮卖萌,有的郑重其事……幸好,第四位还没出来时,沈主播也发了一则声明。“非前度男友”、“没有吴姓富商”、“本人经济来源均为劳动所得”……化骨绵掌,举重若轻,短短几百字就把“烈火烹油”化为“掷盐之水”。
沈主播的半亿身份,也引来诸多猜测:难道有名就有利?以前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现在却似乎是人要出名才更有“钱途”。于是,“演技不够,事业线来凑”,“红旗不倒,有名气就好”,管他好名恶名,先出了名再说,有名了就有身份,有身份就有地位,有地位就有了钱,娱乐圈如此,其他圈亦然。
不过,有条励志大师们常用的比喻倒是也有几分道理:一罐可乐在超市里卖三块钱,到酒店卖三十,到高档大酒店就是八十。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价值,有时候真是取决于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但正确位置要如何去找?所谓名利,名在前利在后,有名气,有身份,真的就能抬高身价吗?
《英才》记者撺掇了传说中的一位“吴姓富豪”与名门痞女,展开了有关“名利”的探讨。他们的看法,也许可以代表不同圈子里的主流观点。
名和利很难分开
主持人:你认同人有尊卑贵贱之分吗?
吴长江:以我的成长背景来说,我从小就真心希望人人平等。但是,我的希望并不能代表全社会人的希望。至少现在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大部分的时候社会把人划分成了三六九等。
洪晃:我坚信人人平等的普世价值观。
主持人:你觉得名气可以助长一个人的身份和“身价”吗?
洪晃:名气是什么?名气是社会对一个人的认知,你可以流芳百世,也可以臭名昭著。浮躁的社会里,大家都追求成名,其实这很虚无。一位很有名的艺术家和摄影师Lachapelle说,出名是出好作品的副产品,但出名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很同意这个观点。
吴长江:名和利很难分开,利多了一定会带来名。也许大部分逐利的人并不想出名,但又不得不出名。狂热追名的人,一定是为了利。
有名气并不是坏事,但关键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样的价值观去追名逐利。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大凡有道之财,会让人尊重,否则会让人唾弃。
主持人:“1000万”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一生都挣不到。但对于女明星或者女主播来说,似乎就是不值太用心经营的“买卖”,而也有人愿意为这桩“买卖”付账。这是人们追名的虚荣心理吗?
吴长江: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有人把爱情看得很重,即使当小三也要有真爱。有人只要给钱什么事都干。
我是做实业的人,每天压力很大,天天要想着为公司挣钱,对于愿意一掷千金去追星的人的心理,没有时间去考虑,也不想了解他们的心理。
洪晃:你确定女明星和女主持认为1000万是不值得考虑的事情吗?她们只是为了某种姿态摆Pose吧?
主持人:一些女星为名利而“脱”,不怕非议,快乐淘金。你觉这样炒作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洪晃:“脱”本身是个人选择。如果女星是在做行为艺术,“脱”就是她的一种手段,而作品我们也许还没有看到。所以就“脱”这事情来说,不好评价。但如果“脱”是为了赚钱,这是个挺差的赚钱买卖,因为地球有吸引力,你身体的所有东西,包括价格都在下降,慢慢就卖不出价格了。
吴长江:每个人价值观不一样,求财的手段不一样。像他们这样的人想求财,又不愿意靠辛苦劳动、努力上进去获取,只能靠博出位,靠出名,迎合一部分人的心理。
不过,读过书的人都知道什么叫气节,活得没有气节就是苟且偷生。当然这世界上本来就什么人都有,我们厌恶的事情,对有些人来说充满乐趣。
主持人:身份、身价是不是已经成为社会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准?
吴长江:从一切向“钱”看开始,财富名利,就成了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我尊重每一个人,与他(她)的身份和身价无关。但是我又不得不承认,在这个社会想做成更多的事,有的时候的确需要有身份的标签。
洪晃:愚蠢的人是这样的,看不到人的本质,只是看表面。
有内涵成非主流
主持人:无私的责任感和利益追求可以并存于一个人的思想中吗?
吴长江:我认同,现实也要求两者必须并存。如果没有利益追求,利益驱动,这个社会只靠宣传口号是没办法推动前进的。
洪晃:当然可以。而且这是每个企业家必须做到的平衡。
主持人:你觉得浅文化是不是影响到人们的思维,让人们对厚重文化越来越不重视?所以对身份的认同感才更强烈?
洪晃:我认为当一个社会的文化意识停留在表面,有内涵的文化作品就成为“非主流”文化,我们社会中主流就是肤浅。而非主流中有很多含金量高的东西,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淘金是我一大乐趣。当然我更希望有内涵的文化能够逐渐走向主流,那样人们对身份之说,也不会这么在意。
吴长江:浅文化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人们内心的浮躁。身份的认同感,也不过是对利益的欲望。大家的价值观也不再是以有文化、有气节为荣,而是以财富为荣,所以 “女主播”、“博出位”的事情才会频频发生。
一个沈姓女主播的爱恨情仇,给原本就热闹的8月又增添了一剂娱乐猛料。硬闯香闺、46岁吴姓富商、“我在她身上花了1000多万”,这些关键词引爆了大众的猜测狂潮。羡慕忌妒恨也好,狗血八卦猎奇也罢,1000多万的“身价”让人浮想联翩。
新闻曝光不到一天,内地上市公司的六位中年吴姓老总,无一幸免地都被列入猜想名单,莫名其妙充当了第二男主角。猜疑者描述得绘声绘色有理有据,逼得其中三个主要“男主角”不得不出面澄清,有的拉上老婆助阵,有的调皮卖萌,有的郑重其事……幸好,第四位还没出来时,沈主播也发了一则声明。“非前度男友”、“没有吴姓富商”、“本人经济来源均为劳动所得”……化骨绵掌,举重若轻,短短几百字就把“烈火烹油”化为“掷盐之水”。
沈主播的半亿身份,也引来诸多猜测:难道有名就有利?以前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现在却似乎是人要出名才更有“钱途”。于是,“演技不够,事业线来凑”,“红旗不倒,有名气就好”,管他好名恶名,先出了名再说,有名了就有身份,有身份就有地位,有地位就有了钱,娱乐圈如此,其他圈亦然。
不过,有条励志大师们常用的比喻倒是也有几分道理:一罐可乐在超市里卖三块钱,到酒店卖三十,到高档大酒店就是八十。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价值,有时候真是取决于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但正确位置要如何去找?所谓名利,名在前利在后,有名气,有身份,真的就能抬高身价吗?
《英才》记者撺掇了传说中的一位“吴姓富豪”与名门痞女,展开了有关“名利”的探讨。他们的看法,也许可以代表不同圈子里的主流观点。
名和利很难分开
主持人:你认同人有尊卑贵贱之分吗?
吴长江:以我的成长背景来说,我从小就真心希望人人平等。但是,我的希望并不能代表全社会人的希望。至少现在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大部分的时候社会把人划分成了三六九等。
洪晃:我坚信人人平等的普世价值观。
主持人:你觉得名气可以助长一个人的身份和“身价”吗?
洪晃:名气是什么?名气是社会对一个人的认知,你可以流芳百世,也可以臭名昭著。浮躁的社会里,大家都追求成名,其实这很虚无。一位很有名的艺术家和摄影师Lachapelle说,出名是出好作品的副产品,但出名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很同意这个观点。
吴长江:名和利很难分开,利多了一定会带来名。也许大部分逐利的人并不想出名,但又不得不出名。狂热追名的人,一定是为了利。
有名气并不是坏事,但关键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样的价值观去追名逐利。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大凡有道之财,会让人尊重,否则会让人唾弃。
主持人:“1000万”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一生都挣不到。但对于女明星或者女主播来说,似乎就是不值太用心经营的“买卖”,而也有人愿意为这桩“买卖”付账。这是人们追名的虚荣心理吗?
吴长江: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有人把爱情看得很重,即使当小三也要有真爱。有人只要给钱什么事都干。
我是做实业的人,每天压力很大,天天要想着为公司挣钱,对于愿意一掷千金去追星的人的心理,没有时间去考虑,也不想了解他们的心理。
洪晃:你确定女明星和女主持认为1000万是不值得考虑的事情吗?她们只是为了某种姿态摆Pose吧?
主持人:一些女星为名利而“脱”,不怕非议,快乐淘金。你觉这样炒作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洪晃:“脱”本身是个人选择。如果女星是在做行为艺术,“脱”就是她的一种手段,而作品我们也许还没有看到。所以就“脱”这事情来说,不好评价。但如果“脱”是为了赚钱,这是个挺差的赚钱买卖,因为地球有吸引力,你身体的所有东西,包括价格都在下降,慢慢就卖不出价格了。
吴长江:每个人价值观不一样,求财的手段不一样。像他们这样的人想求财,又不愿意靠辛苦劳动、努力上进去获取,只能靠博出位,靠出名,迎合一部分人的心理。
不过,读过书的人都知道什么叫气节,活得没有气节就是苟且偷生。当然这世界上本来就什么人都有,我们厌恶的事情,对有些人来说充满乐趣。
主持人:身份、身价是不是已经成为社会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准?
吴长江:从一切向“钱”看开始,财富名利,就成了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我尊重每一个人,与他(她)的身份和身价无关。但是我又不得不承认,在这个社会想做成更多的事,有的时候的确需要有身份的标签。
洪晃:愚蠢的人是这样的,看不到人的本质,只是看表面。
有内涵成非主流
主持人:无私的责任感和利益追求可以并存于一个人的思想中吗?
吴长江:我认同,现实也要求两者必须并存。如果没有利益追求,利益驱动,这个社会只靠宣传口号是没办法推动前进的。
洪晃:当然可以。而且这是每个企业家必须做到的平衡。
主持人:你觉得浅文化是不是影响到人们的思维,让人们对厚重文化越来越不重视?所以对身份的认同感才更强烈?
洪晃:我认为当一个社会的文化意识停留在表面,有内涵的文化作品就成为“非主流”文化,我们社会中主流就是肤浅。而非主流中有很多含金量高的东西,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淘金是我一大乐趣。当然我更希望有内涵的文化能够逐渐走向主流,那样人们对身份之说,也不会这么在意。
吴长江:浅文化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人们内心的浮躁。身份的认同感,也不过是对利益的欲望。大家的价值观也不再是以有文化、有气节为荣,而是以财富为荣,所以 “女主播”、“博出位”的事情才会频频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