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有了新变化,教师意识到化学实验对学生学好化学有着积极作用,积极设计、引入实验,给学生参与操作、分析和探究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以更好的学习状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一、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演示实验,利用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探究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讲“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时,对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及其性质的学习,教师要在演示实验之前向学生清楚地介绍氢氧化亚铁的物理性质,包括它的颜色、状态、溶解性,接着用新制得的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进行反应制取氢氧化亚铁,一边操作一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学生全神贯注地观察老师的实验操作,并没有出现老师所讲的白色絮状沉淀,却产生了灰绿色的沉淀.这一现象,引发了学生的疑问,教师要趁势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提出心中的疑惑.学生提出问题:本实验所用的硫酸亚铁为什么要采用刚刚制取的呢?在操作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为什么是用滴管吸取,然后插入到试管的底部,还要小心挤出来呢?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好像溶解了什么,是什么物质……教师引导学生细致地分析、探究,最终清楚了氢氧化亚铁和硫酸亚铁容易被氧化.针对这一特点,教师重新实验,得到白色絮状沉淀,结果一会儿变成了灰绿色,接着变成了褐色.学生产生了疑问,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减慢氢氧化亚铁的氧化速度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与以前的实验进行比对,最终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学生提出对于实验现象产生的疑问,激发学生思考、分析、探究实验的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实验的讨论、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有效延展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于课本中的实验进行适当地改进或延伸,把实验完美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例如,在讲“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时,对于氮的氧化物的相关性质,课本中给出的是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未给出相应的实验材料.教师可以把一支装满二氧化氮的试管展示给学生,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接下来的实验现象.只见教师把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拿掉胶塞后,学生观察到有液体在试管中不断上升,一会儿液面就保持不动了.教师重新用胶塞盖住试管口,并把试管从水槽中拿出来,保持试管口朝上打开胶塞,再用胶头滴管取出适量的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在刚刚拿出的试管中,让学生观察思考刚刚的整个实验过程:当把试管放入水中后,里面出现了上升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接着颜色又随之消失,是为什么呢?当再次打开胶塞以后,为什么再次出现了红棕色?这几个结合实验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对于二氧化氮的性质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延伸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妙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进行单个实验,很少把几个有关联的实验联系在一起,并在完成实验后丢弃残余的化学药品,无形中产生了很大的浪费.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把几个相关联的实验进行串联,增加药品的利用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讲“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时,对于有关氯气的性质,为了减少污染、节约药品,教师可以把几个相关的实验用导管串联起来进行设计:把用实验室制取的氯气依次通入浓硫酸溶液、放有干的红布条的集气瓶、放有湿的红布条的集气瓶、溴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硝酸銀溶液,最后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当氯气一路经过这些装置,由于每个装置都是密封的,不会造成氯气的泄露,产生了很好的环保效果.在这一连串的实验中,学生了解到各实验之间的联系,对于氯气的性质有了更加完整的知识构建.在教学中,教师对有关联的化学实验进行串联,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能使学生树立环保、节约的意识.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作为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一、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演示实验,利用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探究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讲“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时,对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及其性质的学习,教师要在演示实验之前向学生清楚地介绍氢氧化亚铁的物理性质,包括它的颜色、状态、溶解性,接着用新制得的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进行反应制取氢氧化亚铁,一边操作一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学生全神贯注地观察老师的实验操作,并没有出现老师所讲的白色絮状沉淀,却产生了灰绿色的沉淀.这一现象,引发了学生的疑问,教师要趁势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提出心中的疑惑.学生提出问题:本实验所用的硫酸亚铁为什么要采用刚刚制取的呢?在操作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为什么是用滴管吸取,然后插入到试管的底部,还要小心挤出来呢?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好像溶解了什么,是什么物质……教师引导学生细致地分析、探究,最终清楚了氢氧化亚铁和硫酸亚铁容易被氧化.针对这一特点,教师重新实验,得到白色絮状沉淀,结果一会儿变成了灰绿色,接着变成了褐色.学生产生了疑问,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减慢氢氧化亚铁的氧化速度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与以前的实验进行比对,最终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学生提出对于实验现象产生的疑问,激发学生思考、分析、探究实验的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实验的讨论、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有效延展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于课本中的实验进行适当地改进或延伸,把实验完美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例如,在讲“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时,对于氮的氧化物的相关性质,课本中给出的是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未给出相应的实验材料.教师可以把一支装满二氧化氮的试管展示给学生,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接下来的实验现象.只见教师把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拿掉胶塞后,学生观察到有液体在试管中不断上升,一会儿液面就保持不动了.教师重新用胶塞盖住试管口,并把试管从水槽中拿出来,保持试管口朝上打开胶塞,再用胶头滴管取出适量的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在刚刚拿出的试管中,让学生观察思考刚刚的整个实验过程:当把试管放入水中后,里面出现了上升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接着颜色又随之消失,是为什么呢?当再次打开胶塞以后,为什么再次出现了红棕色?这几个结合实验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对于二氧化氮的性质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延伸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妙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进行单个实验,很少把几个有关联的实验联系在一起,并在完成实验后丢弃残余的化学药品,无形中产生了很大的浪费.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把几个相关联的实验进行串联,增加药品的利用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讲“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时,对于有关氯气的性质,为了减少污染、节约药品,教师可以把几个相关的实验用导管串联起来进行设计:把用实验室制取的氯气依次通入浓硫酸溶液、放有干的红布条的集气瓶、放有湿的红布条的集气瓶、溴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硝酸銀溶液,最后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当氯气一路经过这些装置,由于每个装置都是密封的,不会造成氯气的泄露,产生了很好的环保效果.在这一连串的实验中,学生了解到各实验之间的联系,对于氯气的性质有了更加完整的知识构建.在教学中,教师对有关联的化学实验进行串联,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能使学生树立环保、节约的意识.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作为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