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采好茶

来源 :饮食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i25163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奉家山是名副其实的茶山。
  奉家山属于新化西部边远高寒山区,为雪峰山脉中段,平均海拔一千米以上,峰峦叠嶂,山势险恶,风车巷为新化第二高峰,海拔1585米。清代以前,奉家山叫元溪山,中有元溪聞名,地域覆盖水车、奉家、岗东(今属溆浦)。奉家山与隆回、溆浦接壤,曾是明清时候瑶人的聚居地,至今还有瑶人冲、瑶人凼、瑶人村、瑶人屋场、瑶人街等地名传世,还有瑶人庙等遗址存在。
  奉家山蒙洱冲下一公里处,有个村庄叫錾字岩村,以出产贡品茶闻名于世。这里谷深林茂,层峦叠嶂,树木密布,河流纵横。常年云雾迷漫,土壤肥沃,雨量充沛。野生茶树极多,生长茂盛,茶芽极嫩,有“山崖水畔,不种自生”的架势。
  相传,在唐代时期,八仙之一的张果老骑着毛驴经过奉家山,口渴进农家讨茶喝。当时天寒地冻,好客的山民怕张果老喝不得凉茶,特意为他烧制一壶野生浓茶。浓郁的热茶温暖了张果老的身子,张果老感佩茶农的古道热肠,在奉家山渠江边的巨石上挥笔写下一个“茶”字,又点化周边的野生茶树为一片茶园。第二年春天,茶园的茶叶生势格外茂盛,茶叶香气弥漫,味道浓厚鲜甜,清香可口,回味无穷。山民们把这茶园中的茶视为仙茶,并把写有“茶”字的巨石称为錾字岩。
  唐五代时期,毛文锡《茶谱》载:“长沙之石楠,其树如棠楠,采其芽谓之茶。湘人以四月摘杨桐草,捣其汁拌米而蒸,犹蒸糜之类,必啜此茶,乃其风也。尤宜暑月饮之。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乡人每年采撷不过十六七斤。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渠江之源在新化奉家山,由蒙洱冲、青猴江、姑娘河等溪流汇聚而成,流经新化奉家、溆浦、安化等地而北入资江。奉家山蒙洱冲、川坳一带,海拔在八百米以上,峻岭挺拔,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溪流潺潺,土质肥沃,是种植茶叶的天然之所。
  宋朝的神宗使用怀柔政策,征服大梅山,置新化、安化两县,把古梅山纳入北宋版图。南宋孝宗隆兴三年(1165),新化县官下乡登记稻田,投宿改名錾字岩的凤鸣山,感慨其茶色香味美,便采买一包献给孝宗,孝宗饮罢大喜,赐名贡品茶。县官得到皇帝嘉奖,来到凤鸣山的錾字岩茶园边,在岩石上錾出“贡品茶”三字以示纪念。
  錾字岩与蒙洱冲同属一座山坡,只是位置有上下,茶质完全一样。宋代,新化向朝廷纳税,仅仅以錾字岩、蒙洱冲等地的贡茶代税,当时的贡茶产量极少,年产贡茶十六七斤。宋代吴淑《茶赋》载:“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则古币贡茶也,西山白露,云垂绿脚,香浮碧乳。”錾字岩茶被列为宋代茶苑中的名品。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称帝,又将錾字岩茶列为皇宫贡茶,采制要求极高,采摘茶叶在清明节前后七至十天之内,雨天、风霜天、虫伤、细瘦、弯曲、空心、茶芽开口、茶芽发紫、不合尺寸等不能采摘。
  自明朝洪武年间到清代道光年间,贡茶历史长达近五百年之久,成为当世现存的贡茶历史最悠久的名品,堪称湖南贡茶极品。明代永乐元年,新化县令肖岐为了完成赋税,指导奉家山人们垦种茶园,茶叶生产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清代同治年间,奉家山的米茶被列为清廷贡品,以抵“征粮”。
  蒙洱冲旁的川坳村,世代住着几户李姓人家,他们的祖辈以种茶为业。晚清时期,他们主要是生产青砖茶,沿着渠江水运到资江或者翻过紫鹊界运到水车,汇集到新化、安化的茶叶大流中。李洪玉的祖父,就是制作青砖茶的茶人之一。李洪玉的父亲继承了茶人的身份和职业,在20世纪五六七十年代,负责青猴江流域及蒙洱冲、錾字岩等村的茶叶收集、制作,并经营川坳村的东风茶厂,生产红碎茶。直到20世纪90年代,川坳村的东风茶厂改为青猴江茶厂,才由李洪玉经营,生产蒙洱茶、奉家米茶、月芽茶。
  月芽茶产于奉家山、枫凤山一带,主产在奉家、双林、金凤、天门等海拔八百米以上的云雾山区。月芽茶为炒青绿茶,制茶的茶叶在清明到谷雨时期采摘,茶叶一芽一叶,经过杀青、揉拧、整形、干燥等几个主要的工艺制作而成,芽叶细嫩,香气馥郁,氨基酸、儿茶素含量尤高。月芽茶外形呈弯弯的形状,犹如蛾眉月一般,色翠较深,香气高长,汤色绿亮,滋味鲜醇,叶底嫩亮。仔细看颜色呈深绿色,茶叶上可以看到些许的白毫,冲泡后的茶汤呈绿色,茶叶片片舒展,叶脉清晰可见。品饮时滋味鲜香、甘爽,茶的香味比较浓郁持久。饮后口齿留香、回味甘甜,具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明目健胃、防癌抗癌、强身益寿等功效。
  我曾多次到访奉家山,寻访蒙洱冲、錾字岩、川坳村等地,在蒙洱冲下确实找到一块巨大的石壁,高数十米,宽约百米,如刀削斧劈,森然挺立。渠江源头的溪流从下面哗哗流过,有惊涛拍岸之势。再细观石壁,隐约有一个巨大的“茶”字。远望山坡上,有农舍五六间,问行人,说均以种茶为生。初夏时节,农舍前摆放着一张张竹盘,都是晒的新茶,散发出阵阵清香,让人易醉。我想,只有这等山水,才能采得这样的好茶。
  责任编辑/刘洋
其他文献
我在俄罗斯做了两年的服装生意,一直觉得当地人太过于粗犷,不好打交道,直到去了当地朋友耶夫根尼的家,吃了有名的黑面包,才认识到俄罗斯人的另一面。  当我到耶夫根尼家的时候,他七十岁的母亲正在厨房忙活着。见我来了,用沾满面粉的双手拥抱着我并告诉我她正在烤黑面包。  耶夫根尼指着已经发酵好的面团说,这面粉团是两天前就发酵好了的。黑面包虽然随处可见,但是其实制作工艺也是挺麻烦的,特别是和面发酵这一块,就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种植茶树的国家,有着数千年的饮茶历史,并已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中国邮政部门先后发行过许多与茶有关的邮资票品。  1997年,原国家邮电部发行《茶》特种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为“茶树”,邮票上的这株茶树就位于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它高11.8米,树围约9米,树龄已逾千年,充分证明了“茶树原产于中国”、“饮茶源于中国”这一论点。第二枚“茶圣”,主图是竖立于杭州中国茶
口述校史档案是高校历史发展的重要记录,数字人文为口述校史档案建设指引了新方向。基于当前高校口述校史档案建设现状,笔者以“取各家之所长,集众家之特色,融技术于发展,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