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文化建设之因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新庄小学创办于1984年9月。2015年,随着区域的调整,学校划归黄埔区,更名为广州市黄埔区新庄小学。新庄小学是一所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学校,生源主要是失地农民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其中非广州市户籍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生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70%以上。
如何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生活,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面临的一大挑战。为了更好地落实“两个为主”的精神,践行公平教育的理念,促进本地学生与非本地户籍学生在新的环境下和谐融合,健康成长,学校根据教育形势变化与教育对象的特点,重新审视和修正了办学思想。
目前,学校正全力推进学校家园文化建设,走内涵、高效的发展道路,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个性、促进发展”的总体思路,努力构建以“幸福家园”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学校秉承“给孩子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创建“让学校成为温馨美丽、幸福和谐的家园,让学校成为教学相长、铸就未来的学园,让学校成为文明健康、阳光快乐的乐园”的办学目标,提出“关爱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融合教育理念。
创建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
冯友兰把做人分为四种不同的境界,实际上不仅做人要找境界,办学也要找境界。办学有了境界,才会产生持久、无穷的魅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有涵养的学生。这境界源于学校独有的文化特色。
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
平等尊重的人文文化 学校努力建构平等、无差别、无歧视的教育环境,每一年新入学的学生,都实施当地生与外地生混合编班,消弭地域差异,杜绝显性排斥,以行政管理手段来减轻非本地户籍学生的心理顾虑,让他们尽快认同与适应新环境。对外来工子弟不加收任何费用,资源一律共享,要求一视同仁,奖励一概平等,体现教育起点与过程的公平,让这些“流动的花朵”能共享同一片蓝天下的阳光雨露。
学校要求教师以“博爱”为基本的职业道德,走进外来学生的心灵去布洒阳光,把弥合文化、习俗、思想、语言的差异研究作为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新课题,把师生的磨合、适应、融合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外来学生“多一点思想关心鼓励,多一点学科辅导跟进,多一点心理健康指导,多一点家校沟通联系”,以“爱的倾斜”来达成教育的公平;教育当地学生树“大家”意识,立团队精神,以宽容接纳之心,团结互助之举,对外来学生主动接近,积极交流,热情帮助;鼓励外来学生尽快熟悉同学,适应环境,结交朋友,加强磨合,促进每一个外来工孩子融入本地教育环境的进程。
良好的人际交往文化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来学生在新环境中最为敏锐的第一感受。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师生关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学校特别重视以良好的人际关系营建健康的校园氛围,师生关系以尊重互爱为主线,生生关系以友善互助为主线,家校关系以平等协同为主线,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精神家园。学校重视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弥漫快乐和激情的工作与学习空间,结合各种传统节日培养充满爱心亲情的人际关系,打造“家”的温馨。
温馨舒适的环境文化 学校精心设计与布置自然环境、景观文化与标志文化,让有限的学校空间产生无限的教育功能。尽量把每一个“物质元素”都涂上“人文元素”的色彩,全面打造“精致、高雅、和谐、开放”的校园环境文化,力求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起到“以自然美愉悦心情,以人文美启迪心智,以内涵美打动心灵”的教育熏陶作用。
让学生的书画作品和学习、活动照片得到展示。让每个学生无论身处校园何方,触目所及的都是自己的作品、生活学习照片,让学生感受到了被尊重被赏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爱,让学生无论身处校园何方都受到了教育的熏陶。
创建阳光、幸福的教师文化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教师群体是学校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新庄小学着力打造一支阳光健康、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尊重教师的需求,严格要求教师的师德言行。
爱岗敬业的奉献文化 开展以“立师德,铸师魂”的师德建设工作,树典型、扬美德。学校采取多种方式规范教师工作生活中的仪表形象与言谈举止,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学校定期开展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的活动。
专业精深的师者文化 开展岗位练武,提高教师的成就感。有效的活动能凝聚人、激励人、鼓舞人。学校广泛开展以“争当岗位标兵”“争做教学能手”“我的教育叙事”为主题内容的竞赛活动。举办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评比活动,在广大教师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潮,创建学习型团队成为学校的重要研究课题。
幸福和谐的团队文化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打造团结奋进的团队。学校把“以人为本”贯穿每项工作的始终,坚持轻“管”重“理”,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让教师之间加强了解、促进团结、增进友谊,创设和谐的工作环境,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广大教师的集体观念,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大局,从而提高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创建融洽、自信的学生文化
自信乐观的精神文化 外来学生大多因为欠缺父母的照顾和督促鼓励,普遍对新环境缺乏认同感、安全感,心理羞怯、不善交际、情绪波动、情感淡漠、意志薄弱,部分学生自卑胆怯、孤僻冷漠、自制力差、过度敏感,甚至拒绝交往,容易出现偏激言行。学校针对外来学生这些常见的心理问题,提出“打开心窗,回归本真”的心理教育目标,着重从自尊自信、意志动机、情绪情感较大、人际交往等方面强化心理融合教育,让孩子回归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向上的本性,为学生浇铸勇敢地面对生活命运与未来挑战的心理基础。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规范建设,充分发挥“心灵驿站”的作用,通过心理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进行个别沟通疏导,激励他们自强不息,挺直自己的背,活出尊严,“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此外,引进“永和万家”家庭服务中心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主动借助街道、社区关工委等社会力量进行心理开导疏通,并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教育个案,实行跟踪指导。
愉快相处的交往文化 开展“我的家乡”特色中队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家乡、风土人情、文化历史。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建立友好的关系,并学会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为了让同学们彼此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彼此间充满信任,让更多的外来工子女感受到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对他们的关怀、祝福。学校每学期每个班级都开展一次学生生日庆祝分享会,通过开展“集体生日会”,给他们灿烂的微笑,让他们看到温暖,让他们在校外感受不到的亲情、友情,在学校尽情体验。
同伴互助的榜样文化 开展评优树标活动。举行每月班级“六星”和文明班评选,开展“六星少年”“十佳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队干部”“文明少年”“礼仪微笑大使”评比,在学生中发现和培养优秀典型,适时关注学生的成长轨迹,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总结他们成功的做法,激励学生崭露头角、显现风采,切身感受到成长的进步与喜悦。
创建多元的活动、课程文化
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文化 开发良好习惯养成的校本课程。学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域,成长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家庭环境,其生活习惯等必然存在诸多差异,而这些差异往往容易导致孩子之间产生隔阂。因此,融合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以顺利融入城市生活。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此,学校开发与实施《好习惯、伴我行》校本课程,以习惯养成教育为契机,为促进学生的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开展丰富的社团课程,培养兴趣、启发潜能。学校共设有30个校级社团。社团涵盖语言智能(如播音员培训、经典诵读、攀登英语、趣味唐诗)、数学逻辑智能(如数学24点游戏)、空间智能(如七巧板)、音乐智能(如合唱、尤克里里、舞蹈、英语天籁之音、鼓号队)、身体运动智能(如篮球、足球、羽毛球)、智力智能(如象棋、跳棋、围棋)等多个领域。根据社团活动的领域、主题、目的和方式的不同,实施的主要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为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后到社会有一门生存的技能,特别注重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技能培养,开设丝网花制作、中国结制作、十字绣等手工技能社团。为不同能力的外来务工子女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使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展,找到了自信。
体验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文化 开展班级学生成长相册集活动。为了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学校每个班级每学年做一本学生的成长相册集。这本相册记录了孩子们每年成长的点点滴滴,把孩子最开心最漂亮的相片收集起来,并让孩子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最想学习、最高兴的事、最难忘的事写下来,还有孩子们本年度各种荣誉和进步的收集展示。
开展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全校师生人人参与的植物种植实践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学会照顾、学会爱护、学会观察、学会感恩,同时为教室、学校、社会增添绿色。此外,学校还开展“运动、健康、快乐”全员跑步、快乐足球、毽子飞扬、“小眼睛看大世界”摄影等热爱生命系列活动;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寻找身边感动的故事”等感恩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小黄帽安全行动”珍惜生命教育活动等。
开展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身处永和经济开发区,周边都是工厂企业。学校借助社区、街道、家长的力量,开展“走遍永和”活动,走进工厂企业观摩学习,走进社区进行社会调查行动。了解区域社会的民风民情,了解企业管理文化、企业家的创业故事、企业回报社会等情况,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走近生活,感受改革开发的巨大变化。
社会关爱体验活动。关注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关爱外来工子女的生活,是社会的热点话题。学校充分借助整合社会团体的力量,为外来工子女学生提供不同途径了解、适应现在的第二“故乡”。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关工委牵头的“安利健康快车”关爱外来工子女活动,广州志愿者“快乐朝阳营”关爱外来工子女活动,香港东华三院余墨缘综合服务中心关爱外来工子女“快乐的我”夏令营活动,亿滋公司的关爱外来工子女“健康饮食知识”活动,华南师范计算机学院志愿者的关爱外来工子女“我的梦想”夏令营活动,企业富林特油墨有限公司优秀生的奖励活动、美亚股份有限公司困难生家庭的资助活动等,让外来工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创建尊重、合作的家长文化
今天,学校、家庭和社区协同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融合教育更需要改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相互独立与隔离的状态。整合多种资源,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推动农村和城市学生双方家长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真正的融合,共同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合作伙伴的文化 学校加强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建设,以家长委员会为联系纽带,以家长学校为学习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同时,学校不断拓宽家校沟通渠道,如上门家访或定期电话讲问、开通“校迅通”、召开家长会等常规沟通方式;定期开展家庭联系周、家长交流会、亲子活动等,建立家校之间的良性沟通,获得更强有力的教育支持。学校还创办了《新庄小学家长报》,发放《新庄小学家长手册》。以此让家长从教育的旁观者变成实践者,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此外,学校还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日常活动当中来,鼓励支持更多的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家长自身的资源,帮助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组织活动。让家长在义工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素质并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学校把家长视为“快乐家庭”的一员,共同分享孩子、学校的进步和成绩。
包容自信的文化 加强对外来工家长的培训。学校非常重视对外来工家长的培训工作,做到有针对性地结合实际分层进行家教知识培训,同时把外地文化与广州文化结合起来变成有利的因素,作为学校特有的教育资源。
学校还通过“征集家教论文,交流家教良方”“树立典型,开展‘教子有方’优秀家长评选活动”“开展家长成长故事分享会”等方式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学习,并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
几年来,学校由一所薄弱后进的学校,跨越式地成长为德育工作形式鲜明的特色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升,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学校与社区和谐共处,办学成绩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获得了“广州市学校民主管理工作星级单位(三星)”“广州市巾帼文明岗”“广州市优秀家长学校”“广州市德育示范学校”“广州市绿色学校”“广州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市校园先进小记者站”“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广州市幸福团队”等荣誉称号。
校园文化,说到底是一种精神境界。广州市黄埔区新庄小学正是以自己的方式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打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天地。展望未来,新庄小学的孩子必将在这个独特的大花园里,成长为更加绚丽的花朵,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文化建设之因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新庄小学创办于1984年9月。2015年,随着区域的调整,学校划归黄埔区,更名为广州市黄埔区新庄小学。新庄小学是一所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学校,生源主要是失地农民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其中非广州市户籍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生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70%以上。
如何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生活,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面临的一大挑战。为了更好地落实“两个为主”的精神,践行公平教育的理念,促进本地学生与非本地户籍学生在新的环境下和谐融合,健康成长,学校根据教育形势变化与教育对象的特点,重新审视和修正了办学思想。
目前,学校正全力推进学校家园文化建设,走内涵、高效的发展道路,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个性、促进发展”的总体思路,努力构建以“幸福家园”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学校秉承“给孩子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创建“让学校成为温馨美丽、幸福和谐的家园,让学校成为教学相长、铸就未来的学园,让学校成为文明健康、阳光快乐的乐园”的办学目标,提出“关爱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融合教育理念。
创建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
冯友兰把做人分为四种不同的境界,实际上不仅做人要找境界,办学也要找境界。办学有了境界,才会产生持久、无穷的魅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有涵养的学生。这境界源于学校独有的文化特色。
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
平等尊重的人文文化 学校努力建构平等、无差别、无歧视的教育环境,每一年新入学的学生,都实施当地生与外地生混合编班,消弭地域差异,杜绝显性排斥,以行政管理手段来减轻非本地户籍学生的心理顾虑,让他们尽快认同与适应新环境。对外来工子弟不加收任何费用,资源一律共享,要求一视同仁,奖励一概平等,体现教育起点与过程的公平,让这些“流动的花朵”能共享同一片蓝天下的阳光雨露。
学校要求教师以“博爱”为基本的职业道德,走进外来学生的心灵去布洒阳光,把弥合文化、习俗、思想、语言的差异研究作为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新课题,把师生的磨合、适应、融合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外来学生“多一点思想关心鼓励,多一点学科辅导跟进,多一点心理健康指导,多一点家校沟通联系”,以“爱的倾斜”来达成教育的公平;教育当地学生树“大家”意识,立团队精神,以宽容接纳之心,团结互助之举,对外来学生主动接近,积极交流,热情帮助;鼓励外来学生尽快熟悉同学,适应环境,结交朋友,加强磨合,促进每一个外来工孩子融入本地教育环境的进程。
良好的人际交往文化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来学生在新环境中最为敏锐的第一感受。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师生关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学校特别重视以良好的人际关系营建健康的校园氛围,师生关系以尊重互爱为主线,生生关系以友善互助为主线,家校关系以平等协同为主线,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精神家园。学校重视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弥漫快乐和激情的工作与学习空间,结合各种传统节日培养充满爱心亲情的人际关系,打造“家”的温馨。
温馨舒适的环境文化 学校精心设计与布置自然环境、景观文化与标志文化,让有限的学校空间产生无限的教育功能。尽量把每一个“物质元素”都涂上“人文元素”的色彩,全面打造“精致、高雅、和谐、开放”的校园环境文化,力求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起到“以自然美愉悦心情,以人文美启迪心智,以内涵美打动心灵”的教育熏陶作用。
让学生的书画作品和学习、活动照片得到展示。让每个学生无论身处校园何方,触目所及的都是自己的作品、生活学习照片,让学生感受到了被尊重被赏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爱,让学生无论身处校园何方都受到了教育的熏陶。
创建阳光、幸福的教师文化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教师群体是学校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新庄小学着力打造一支阳光健康、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尊重教师的需求,严格要求教师的师德言行。
爱岗敬业的奉献文化 开展以“立师德,铸师魂”的师德建设工作,树典型、扬美德。学校采取多种方式规范教师工作生活中的仪表形象与言谈举止,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学校定期开展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的活动。
专业精深的师者文化 开展岗位练武,提高教师的成就感。有效的活动能凝聚人、激励人、鼓舞人。学校广泛开展以“争当岗位标兵”“争做教学能手”“我的教育叙事”为主题内容的竞赛活动。举办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评比活动,在广大教师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潮,创建学习型团队成为学校的重要研究课题。
幸福和谐的团队文化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打造团结奋进的团队。学校把“以人为本”贯穿每项工作的始终,坚持轻“管”重“理”,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让教师之间加强了解、促进团结、增进友谊,创设和谐的工作环境,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广大教师的集体观念,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大局,从而提高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创建融洽、自信的学生文化
自信乐观的精神文化 外来学生大多因为欠缺父母的照顾和督促鼓励,普遍对新环境缺乏认同感、安全感,心理羞怯、不善交际、情绪波动、情感淡漠、意志薄弱,部分学生自卑胆怯、孤僻冷漠、自制力差、过度敏感,甚至拒绝交往,容易出现偏激言行。学校针对外来学生这些常见的心理问题,提出“打开心窗,回归本真”的心理教育目标,着重从自尊自信、意志动机、情绪情感较大、人际交往等方面强化心理融合教育,让孩子回归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向上的本性,为学生浇铸勇敢地面对生活命运与未来挑战的心理基础。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规范建设,充分发挥“心灵驿站”的作用,通过心理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进行个别沟通疏导,激励他们自强不息,挺直自己的背,活出尊严,“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此外,引进“永和万家”家庭服务中心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主动借助街道、社区关工委等社会力量进行心理开导疏通,并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教育个案,实行跟踪指导。
愉快相处的交往文化 开展“我的家乡”特色中队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家乡、风土人情、文化历史。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建立友好的关系,并学会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为了让同学们彼此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彼此间充满信任,让更多的外来工子女感受到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对他们的关怀、祝福。学校每学期每个班级都开展一次学生生日庆祝分享会,通过开展“集体生日会”,给他们灿烂的微笑,让他们看到温暖,让他们在校外感受不到的亲情、友情,在学校尽情体验。
同伴互助的榜样文化 开展评优树标活动。举行每月班级“六星”和文明班评选,开展“六星少年”“十佳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队干部”“文明少年”“礼仪微笑大使”评比,在学生中发现和培养优秀典型,适时关注学生的成长轨迹,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总结他们成功的做法,激励学生崭露头角、显现风采,切身感受到成长的进步与喜悦。
创建多元的活动、课程文化
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文化 开发良好习惯养成的校本课程。学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域,成长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家庭环境,其生活习惯等必然存在诸多差异,而这些差异往往容易导致孩子之间产生隔阂。因此,融合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以顺利融入城市生活。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此,学校开发与实施《好习惯、伴我行》校本课程,以习惯养成教育为契机,为促进学生的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开展丰富的社团课程,培养兴趣、启发潜能。学校共设有30个校级社团。社团涵盖语言智能(如播音员培训、经典诵读、攀登英语、趣味唐诗)、数学逻辑智能(如数学24点游戏)、空间智能(如七巧板)、音乐智能(如合唱、尤克里里、舞蹈、英语天籁之音、鼓号队)、身体运动智能(如篮球、足球、羽毛球)、智力智能(如象棋、跳棋、围棋)等多个领域。根据社团活动的领域、主题、目的和方式的不同,实施的主要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为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后到社会有一门生存的技能,特别注重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技能培养,开设丝网花制作、中国结制作、十字绣等手工技能社团。为不同能力的外来务工子女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使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展,找到了自信。
体验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文化 开展班级学生成长相册集活动。为了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学校每个班级每学年做一本学生的成长相册集。这本相册记录了孩子们每年成长的点点滴滴,把孩子最开心最漂亮的相片收集起来,并让孩子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最想学习、最高兴的事、最难忘的事写下来,还有孩子们本年度各种荣誉和进步的收集展示。
开展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全校师生人人参与的植物种植实践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学会照顾、学会爱护、学会观察、学会感恩,同时为教室、学校、社会增添绿色。此外,学校还开展“运动、健康、快乐”全员跑步、快乐足球、毽子飞扬、“小眼睛看大世界”摄影等热爱生命系列活动;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寻找身边感动的故事”等感恩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小黄帽安全行动”珍惜生命教育活动等。
开展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身处永和经济开发区,周边都是工厂企业。学校借助社区、街道、家长的力量,开展“走遍永和”活动,走进工厂企业观摩学习,走进社区进行社会调查行动。了解区域社会的民风民情,了解企业管理文化、企业家的创业故事、企业回报社会等情况,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走近生活,感受改革开发的巨大变化。
社会关爱体验活动。关注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关爱外来工子女的生活,是社会的热点话题。学校充分借助整合社会团体的力量,为外来工子女学生提供不同途径了解、适应现在的第二“故乡”。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关工委牵头的“安利健康快车”关爱外来工子女活动,广州志愿者“快乐朝阳营”关爱外来工子女活动,香港东华三院余墨缘综合服务中心关爱外来工子女“快乐的我”夏令营活动,亿滋公司的关爱外来工子女“健康饮食知识”活动,华南师范计算机学院志愿者的关爱外来工子女“我的梦想”夏令营活动,企业富林特油墨有限公司优秀生的奖励活动、美亚股份有限公司困难生家庭的资助活动等,让外来工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创建尊重、合作的家长文化
今天,学校、家庭和社区协同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融合教育更需要改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相互独立与隔离的状态。整合多种资源,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推动农村和城市学生双方家长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真正的融合,共同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合作伙伴的文化 学校加强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建设,以家长委员会为联系纽带,以家长学校为学习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同时,学校不断拓宽家校沟通渠道,如上门家访或定期电话讲问、开通“校迅通”、召开家长会等常规沟通方式;定期开展家庭联系周、家长交流会、亲子活动等,建立家校之间的良性沟通,获得更强有力的教育支持。学校还创办了《新庄小学家长报》,发放《新庄小学家长手册》。以此让家长从教育的旁观者变成实践者,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此外,学校还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日常活动当中来,鼓励支持更多的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家长自身的资源,帮助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组织活动。让家长在义工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素质并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学校把家长视为“快乐家庭”的一员,共同分享孩子、学校的进步和成绩。
包容自信的文化 加强对外来工家长的培训。学校非常重视对外来工家长的培训工作,做到有针对性地结合实际分层进行家教知识培训,同时把外地文化与广州文化结合起来变成有利的因素,作为学校特有的教育资源。
学校还通过“征集家教论文,交流家教良方”“树立典型,开展‘教子有方’优秀家长评选活动”“开展家长成长故事分享会”等方式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学习,并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
几年来,学校由一所薄弱后进的学校,跨越式地成长为德育工作形式鲜明的特色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升,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学校与社区和谐共处,办学成绩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获得了“广州市学校民主管理工作星级单位(三星)”“广州市巾帼文明岗”“广州市优秀家长学校”“广州市德育示范学校”“广州市绿色学校”“广州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市校园先进小记者站”“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广州市幸福团队”等荣誉称号。
校园文化,说到底是一种精神境界。广州市黄埔区新庄小学正是以自己的方式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打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天地。展望未来,新庄小学的孩子必将在这个独特的大花园里,成长为更加绚丽的花朵,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