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阿诗玛的故乡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p71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至真的爱情坚如磐石,
  至善的期许璨如晨星,
  至美的胸怀皓如朗月,
  石林,中国阿诗玛的故乡!
  一代代撒尼人绵长如歌的岁月,
  一个个阿诗玛神采飞扬的传奇,
  一幅幅彝家人浓墨重彩的画卷。
  阿诗玛的故乡在小石林内,有一泓湖水碧波粼粼,湖畔屹立着一座独立的石峰,每天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留影。那颀长高挑的身段,风姿绰约的动人体态,还有那包头衫,身后的背篓,多么像一位彝族撒尼少女啊!这就是著名的阿诗玛石峰。
  “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我陪阿诗玛回家乡……”一提起阿诗玛,许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美丽善良的彝族撒尼姑娘阿诗玛,为了爱情和幸福,不向恶势力低头,最后化为一尊石像,天天翘盼着心爱的阿黑哥归来。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上世纪60年代初改编成电影《阿诗玛》后,作为追求坚贞爱情和自由幸福的象征,阿诗玛的故事得到广泛传播。
  阿诗玛曾经是历久不衰的爱的符号,她让一代人怦然心跳并为她缠绵悱恻,阿诗玛的情愫,阿诗玛的归宿,都给人留下淡淡的愁绪,这愁思又像是蜜糖抽出的长丝,把你紧紧地缠绕,苦中有绵绵不绝的甘甜。
  
  美丽的传说
  
  老毕摩金玉明说:撒尼人说的“阿着底”是阿诗玛诞生的地方,一个对撒尼人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地方。这是一个概念,而非一个具体的地方。他的话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走进撒尼人世界的门。那里更广阔,更深邃。
  彝族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的出处,据说是在石林的海宜。也许沉迷于那个年代的人,都会记得,电影《阿诗玛》里阿诗玛依偎的大树,三棵大树的村子就是海宜。对于撒尼人来说,海宜是先民们从北方迁移至此的第一个落脚定居之地。或者换一种说法,海宜就是撒尼文化的发源之地。那首大家熟知的、撒尼人唱给世界的恋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就是出自海宜。距离县城不过20多公里,海宜却已跳出石林的雄浑与变幻,安静地卧在池水边。
  穿过村间错落的民居,钻进村中心小小的杂货铺,一场关于阿诗玛的回忆,开始蔓延。海宜从前叫做“西能”,彝语就是“西边能住”的意思。据说,旧时昂姓土司斗争失败出逃,来到西边看到了平地、土壤和水塘,便在此住下了,后来命名为“西能”。至于何时改为海宜的就无从知晓了。村头的石碑记载了从前的漂泊和变迁,昂氏祖先昂莫的生卒年代及迁到海宜村居住的时间。碑刻“昂姓合族家谱碑记”,则记载了昂姓祖先从贵州搬迁到圭山海宜村定居后,家族人口增多,散居于路南、弥勒等县的历史。那是彝族撒尼、阿细昂姓阖族的家谱碑,详细记录了昂姓家谱及昂姓祖先为避战乱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迁至海宜村居住的历史事实。年近七旬的老毕摩金玉明,用他夹杂着彝语的汉话,为我们解读着海宜的历史。在时而清晰时而朦胧中,透着幽深和神秘。
  透过不大的窗口,我看到海宜头顶的天空,这里似乎蕴藏着撒尼人的根蒂。不远处就是当年杨丽坤老师在拍摄电影《阿诗玛》之前体验生活,住过的撒尼人家。村后山丘上那三棵数百年的大树,默默凝望着这个古老的村子。微风徐徐,树叶婆娑,海宜依旧幸福、安详。树下,几块石碑无序地依着,彼此倾诉着昂氏家族和石林撒尼人的尘封往事。金光明在大树下又唱起了金国富老师从前唱给他们听的彝族歌曲,优美的歌声透着深深的思念,在天空里盘旋,脚步渐行渐远,歌声却越来越清晰。
  《阿诗玛》长诗一直都是由口头传承的,至于何时起源的似乎谁也没有准确的说法。阿诗玛的故事在流传中渐渐神化,成为撒尼人崇尚美好的代言,也成为了勤劳、勇敢、善良的化身。说起阿诗玛,每一个撒尼人都透出一种由衷的幸福和骄傲。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女儿美丽又善良,谁家要是生了漂亮又聪明的女孩儿,还要特别地去拜祭,然后就叫她们“阿诗玛”。这让人想起了希腊神话里的雅典娜,虽然相隔重洋,也时空跨越,但她们却有着相同的品质。
  美好的事物总是孕育在美丽的地方,“阿着底”传说就是阿诗玛出生的地方,彝语意为,人们向往的美丽、甜蜜、幸福的乐土,是撒尼人心中的“世外桃源”。“阿着底”仿佛一句幸福的咒语,吸引着所有渴望揭开这个谜的人,然后便开始了寻找阿着底的旅程。
  “阿着底”是撒尼人憧憬的圣地,它可以是概念,而今就真的有了一个名叫阿着底的村子。不仅仅是“阿着底”的美丽,更是因为美丽善良的阿诗玛出生在这个小村,她赋予了小村千年来的美丽神话。带着对圣地的期待和好奇,我特意来到了传说中的阿着底。
  阿着底村位于石林县东南部,距县城约20公里,平坦的柏油路在绿色的山间十分显眼,一直通向一片飘着民族画的海洋。近了才看清楚,其实那画布就是彝族民居的墙壁。村子整洁干净,出乎我意料,连片的果树林外还有满眼的农民画,这足以证明了她的与众不同。走进村子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会看到每家每户的墙上那富有音乐感和幻想的绘画。彝族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位于石林风景区东南约300米处的丛林盆地内有一处崖画,被命名为石林崖画。在陡峭的石林崖壁上,彝族先民以粗犷的笔触画了30多个图像,有人、兽、星、月等,形态各异,古拙朴实。专家们认为,石林壁画中的早期作品为东汉以前的文化遗存,其人物形象古朴,与广西左江崖画、人物极为相似,晚期作品则与彝族的原始宗教相关。在先民的珍贵艺术遗产的影响下,彝族形成热爱绘画的传统,住宅的墙壁上、层屋檐上,随处可见各种精美的花纹图案。
  沿着村中的石板小路散步,路边一栋栋民房甚至高高的烤烟房墙面上都绘着五彩缤纷的图画,整首叙事长诗《阿诗玛》里的重要场景都一一出现在眼前,看着这些色彩明朗线条有力的画面,回想着那传诵已久的故事,阿着底的风哗哗吹过青松林,阿着底村口的潭水如玉,阿着底的孩子眼睛黑亮,好像都是《阿诗玛》诗句里的韵律与节拍。人在画中行,村庄就在故事里传承生息,这不仅在国内,在世界上恐怕都是不多见的。
  
  传承民族文化
  
  一踏进民间民俗艺术家王玉芳老人的家中,老人家就拿出自家院儿里种的小苹果和生瓜子给我们吃。王玉芳老人67岁,她是这个村子民间民俗艺术发展的实践者和见证人,被政府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诗玛代表性文化传承人”的称号。他还给我们看了很多她的奖状和奖杯、奖牌。老人家非常实在和朴实,几乎是大家一落坐,她的歌声就唱起来了。从阿诗玛出生到阿诗玛的少年、青年,再到赞美和描述阿诗玛的生活,从包头唱到鞋、从成长唱到阿诗玛的爱情。阿诗玛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阿诗玛早已是彝族文化的精神。王玉芳唱着阿诗玛,让我感受到她是在唱所有彝族人的美丽,也像在唱自己,演唱投入到旁若无人和无比幸福的境界中。每一个唱段结束时,我们热烈的掌声都让她有些羞涩,她说她老了,唱不好怕我们笑话。其实,当时的我们心里都充满着对这位可爱的老人无 限敬慕。唱到劳动的片段时,老人边编麻绳边唱歌,内容大意是好好织麻献给国家。小调、曲调不断重复,歌词即兴发挥。特别有意思的是,在老人家唱到兴致时,我们头上房梁边角处一窝小燕子仿佛也被感染而歌兴大发,叽叽喳喳地随着王玉芳的歌声叫起了二声部,一下子把大家的气氛更加活跃起来。
  阿着底村人能歌善舞,不论男女老少,个个都会跳他们百跳不厌的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歌舞《霸王鞭》和《大三弦舞》。村里共有青年、中年、老年歌舞队7支,每逢村里婚丧嫁娶,歌舞队都要前去表演。他们能自己动手制作大三弦、小三弦。三线胡琴、口弦、竹笛等乐器,自编自导排演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节目,深受村民们喜爱。
  撒尼人的服饰绚丽多彩。尽管机织布料的服装早已进入彝家生活,但阿着底村人依然在使用古老的织布机织布,用原始的传统工艺制作服饰。他们还会用一种叫火草的植物叶片上的白色纤维捻线织成褂子穿。要采集到够做一件褂子的火草纤维需要很长时间,有的经几代人才能完成。因此,火草衣被当作珍品收藏。
  “阿着底哟是个好地方,高高的青松树长满了山岗,长湖的湖水哟又清又凉……”一部电影《阿诗玛》,让撒尼人心中“金子般美丽的姑娘阿诗玛”出生的地方——“阿着底”传遍了五湖四海。虽是文学作品,但文学的真实来自于生活的真实,早在电影《阿诗玛》产生之前,阿诗玛出生和生长在阿着底的传说,就已在彝族撒尼人中广泛流传。阿诗玛的故事活在撒尼人的叙事长诗中,阿诗玛的爱情明明白白画在阿着底一面面赤褐色的山墙上。在他们心中,远古时期的撒尼人就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里,阿着底是个美丽的天堂。
  阿诗玛带着一个民族的美丽情结给人的一切都似乎自然天成,于是就自然地去相信、去接受、去骄傲、去热爱。就像人都容易被《我的太阳》打动,却并不知道它的字句一样。这份影响力的根源,一直吸引着我们去寻觅。
  
  TIPS
  交通:阿着底村距石林县城约20公里,离长湖风景区仅5公里,是长湖风景点的主要辐射地带。从东菊客运站乘前往石林的客车,票价约25元/人;再从石林县城转乘微型车或到泸西方向的中巴车(维则乡岔路口下车),票价约5~7元/人。自己开车的话可以沿昆明——石林风景区——九石阿旅游公路专线——维则乡一线前往。
  住宿:阿着底共有13家农家乐,黄金周期间需要提前预订。条件好一点的推荐玉花园。房间内不带卫生间和电视,15元每人每床,有共用卫生间。游玩上午可选择从阿着底村徒步到长湖风景区(门票10元/人),约4公里。景区内可进行野炊,野炊用具可租用,食品可自带,也可预订;划竹筏30元/小时,帐篷出租60元/顶。下午返回昆明。
其他文献
摄影感言  摄大千世界,感百态人生;  览自然山水,享古韵风情。      肖吉地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秦皇岛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在第22届国展中,有两幅作品分别获铜奖和入选。  2007年,在河北省影赛中获一等奖。  2007年,获秦皇岛市文艺创作年特等奖。  2008年,参加中国摄影代表团在津巴布韦举办影展。  2008年,参加《中国摄影家走进非洲》大型影展。  2008年,参加《镜头
期刊
在北京生活的人,既能沐浴到国内一流的城市文明,走不了多远,又能享受到乡野山间的山露晨滴,说来北京人的幸福感名列全国前茅还是有根有据的。在这个小虫子都不愿呆在土里的好光景,编辑们动用所有的嗅觉和智慧,为您精挑细选出北京周边值得一去的地方,有山,有海,有景点。这景点可不是一般的景点,用小编鱼鱼的话说,这些可是“听起来就想去的地方”,用老编秋秋的话说:这可是“玩了还想玩的地方”。   金融危机,全球消费
期刊
“起床了!起床了!”美夏的一声吆喝,让大家想起已经不是在家里温暖的床上了。出来摄影就是想赶个好光景,哪有你睡懒觉的工夫,于是,大家一骨碌爬起来,胡乱擦把脸登车出发,向着下一个目标前行。  按照预定的计划,我们的采风线路基本上是沿着中国西南和西北边界行进,万里征途充满了新奇和冒险。多是初次远行,7个不同年龄和性格的人组成一个集体,车在前进,人也在磨合,一路风光,一路歌声,快乐始终相伴。  美夏和守民
期刊
精神“光点”对旅游业的影响最为明亮    前不久,河北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奥运工作总结表彰大会,100个单位获“河北省奥运工作先进集体”称号、50人获“河北省奥运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150人获“河北省奥运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总结奥运工作经验,表彰先进典型,目的是进一步弘扬奥运精神,催生奥运后物质与精神产品带给经济社会特别是旅游业的巨大影响。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借鉴奥运安保工作的成功经验,健全完善
期刊
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夏日的蝉鸣热噪树影婆娑似乎遥远了一个世纪,变得不真实,仿佛从未有过一样。曾经的清风柔月,夏花绚烂都是真的吗?一些人变得郁郁寡欢,百无聊赖,精力也明显衰退,据专家们称,这种情形叫“冬季抑郁症”。  然而,一些人却爱着冬天。无论它的寒风怎样凛冽,它的阴霾怎样压抑;无论它的白昼怎样短促,它的暗夜怎样漫长,仍旧爱它。爱柳叶枯黄的枝条在风中摇曳,爱菊花残落中犹剩几枝抗衡严霜,爱刺骨
期刊
题记:“我要飞得更高,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我要飞得更高,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当第一架飞机成功启航飞向天空,“我要飞得更高”便不再是梦,而我们外出旅游也因此变得更加轻松便捷。    1903年1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飞上了蓝天。这架飞机被叫做“飞行者1号”,它的发明者就是美国的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  当时,弟弟奥维尔·莱特驾驶该机在空中逗留
期刊
一提到天津,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闻名天下的小吃“三绝”和妙趣横生的传统相声。天津,就是这样一个城市,蕴含着太多的传统风俗,特色地道的民间小吃、传统幽默的曲艺相声,还有那喜庆祥和的泥人年画……一步入这个城市,你的节奏就会不自觉地慢下来,仿佛脱离了这喧嚣烦躁的时代,而走进了那手捧茶碗摇头听戏的闲暇惬意的生活之中。就是在这个到处都洋溢着古典气息的城市里,你一定不会想到,还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让你感受到异域的
期刊
从开始到结束,《旅游纵览》杂志全程记录了“2009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赛”这一盛大的国际赛事。作为承办方、见证人,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着重采写报道这次赛事,让更多的爱鸟人认识了解这次活动,“关注生态,保护鸟类”,并让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到野生鸟类保护事业中来。    一串数字,串联一次成功的大赛    “2009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赛”,自今年4月“爱鸟周”开始至11月全国“保护野生动物宣
期刊
东临渤海,西倚太行,环绕京津,几千年来河北省用最优美的姿态屹立于华北平原。河北省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居全国第三,是中国著名的文物大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0座,旅游景区600多处,其中AAAA级以上景区63处,璀璨的历史文化与秀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初冬,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中华旅业联盟第十届年会正式拉开了帷幕,石家庄以它的热忱敞开胸怀,迎
期刊
似乎总在岁末,才能更深地体味到时光加速滑翔的姿态,隐约的不安和惶恐传来。到底,还没有历练到那种淡定从容的姿态。  还是对那些过往无法释怀。于是在某个冬日的午后,我决定上山拜拜心中的神灵,去传说中的“灵验之山”礼佛,为崭新的2010祈福许愿。当给自己找个心灵的寄托了,然后,轻装上路吧……  灵山古称霸山,又名八山。因其山脉走向,峰峦气势极似释迦牟尼成佛的印度天竺灵鹫山;又因史书记载灵山“有求必应,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