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法制新闻传播载体从纸质媒体、电视媒体,转变成了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顺应科技发展的新媒体。多样化的大众媒体暗示着融合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在中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法制新闻应该积极结合融合媒体。央视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下的电视媒体,是积极拓展媒体行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闻媒体。本文就央视法制新闻频道“社会与法”,在融合媒体时代下的现状及创新策略進行研究。
关键词:融合媒体;法制新闻;“社会与法”频道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10-0076-03
一、融合媒体时代下法制新闻的发展与特点
(一)发 展
法制新闻是指具有法治意义的新闻,它需要从法律角度进行采编,对事实细节、法律条款等有一定的说明,因此法制新闻的传播较为困难。同时,法制新闻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它不仅是简单地传递信息,还具有教化功能。所以,多数的法制新闻都会运用戏剧、可视化来补充说明。
以央视“社会与法”频道为例,《天网》栏目是将非时效性的法制新闻以纪录片的形式,通过再现情景、采访当事人等内容版块传递新闻并起到普法作用;《热线12》栏目中还有与法制有关的时事新闻报道。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央视为代表的新闻媒体率先走上了融合媒体发展道路。融合媒体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他用三个圆圈分别代表印刷出版业、电脑业和广播电视业,这三个圆圈逐渐重叠表示印刷出版业、电脑业、广播电视业这三个产业有相互融合的趋势,并且这三个圆环重叠的部分将会是发展最好的[2]。不同于媒介融合将重点放置在媒介二字——实物化,一个媒介拥有多种功能。融合媒体则是作为新闻生产力的集合,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边缘模糊化。密苏里新闻学院认为的融合媒体就是媒体组织通过增加新闻数量,提高信息聚合能力,使稀缺的媒体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
通常不论是广播电视新闻,还是纸质新闻,这些传统媒体都有规律性的制作周期,相较于融合媒体,它们缺乏新闻所需的时效性。而融合媒体时代下,新闻信息的整合出现高效的一致,例如中央广播电视台在拿到第一手资料的同时,将信息共享给多个媒体平台,扩大传播渠道,从而即时传播法制新闻。融合媒体下的“社会与法”频道在报道法制新闻的过程中突破时空限制,使一条法制新闻可以通过直播、采访、动画效果等分割开,不定时发布。于是用户拿出手机就可以观看相关的法制新闻,这种“即时”“高效”“碎片”的报道方式被当下追求快节奏的年轻人所接受。与此同时,由于和官方新闻集团合作,实现了各个媒体平台信息共享的同时,也保证了媒体间新闻的真实性和专业性。
(二)特 点
1.题材贴近生活
在中国当代新闻业界,法制新闻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涉及有关党纪政纪、反腐倡廉的新闻报道[3]。法制新闻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个是信息的传播;另一个是受众的教化。相对于其他类型新闻,法制新闻有更多的社会责任、价值意义,因此不能过于娱乐化,忽略案件本身的法律层面意义。作为电视媒体的“社会与法”频道,其大部分播出的案例都是重大案件,故事性较强。在它将信息通过有效手段广泛传播以达到教化作用的同时,却忽略了观众的需求,没有实际地、深入地解决群众日常问题。
为了解决此问题,央视在抖音短视频和哔哩哔哩动画中运营的“社会与法”频道官方账号,并且联合新浪微博一同推出了《律师说》栏目。其中,栏目选取的素材内容丰富化和人性化了许多,在贴近生活的同时向受众提供纯正的干货——法律知识。从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消费者自身权益、私人财产等出发,可以解决当下受众的问题,从柴米油盐到房屋汽车,让受众能感受到什么叫融合媒体下的法制新闻,让受众能感受到法律的人情。让法律成为人民群众的保护盾。例如,2020年2月14日在哔哩哔哩动画APP上,通过律师单一叙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生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的新闻案例,解答了当下许多人的疑虑。在维护法制新闻的严肃性的同时,选取与普通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使得法制新闻能大幅增加收视率。
2.语言生动,重点突出
“社会与法”频道在哔哩哔哩动画中的标题多为提问式,这种疑问句或反问句比电视媒体中的叙述式更能激起用户的好奇心,引发用户点击观看;并且它的标题通常是直接表达用户所需求的内容。与传统媒体中法制新闻的叙事化标题相比较,融合媒体下的标题除去叙事作用,还有流量作用,它能吸引观众从而达到法制新闻的传播。
在电视媒体中,“社会与法”频道会在40~60分钟内提供大量的法律信息,观众需要从这些繁琐复杂的法律信息中自行筛选出需要的内容。而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融合媒体时代,联合做出的这些普法栏目通常是律师用简短的、为人熟知的案例来普及法律知识,时长有短暂的几分钟甚至十几秒。它会运用动画效果将可爱简单的符号制作在视频中,着重标出相关法律内容,让受众一眼看到法条及相关重点并且因为这些符号而牢记于心。这种形式不仅在极短的时间内为受众提供所需的法律知识,一眼抓住重点不带累赘,还弥补了法律的枯燥性,使得人们对法制新闻的兴趣有所提高,法制新闻的教化作用也更加有效。
二、融合媒体时代下法制新闻报道的不足
融合媒体下的法制新闻报道相较于其他类型新闻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报道形式、传播渠道、新闻内容等方面仍有不足,主要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报道形式单一
融合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报道方式多样,有短视频、H5、VR全景等。但“社会与法”频道在抖音短视频和哔哩哔哩动画发布的法制新闻,却多数以单个律师自述的形式传播,微博官方账号的报道也集中在短视频和文章这两种形式。这在追求多元化的融合媒体时代中显得形式单一,因此用户的视觉体验不佳,削弱了报道效率,使得传播力度大打折扣。 (二)新闻的传播渠道较少
法制新闻的传播渠道相较于其他新闻类型较少。“社会与法”频道没有自己的移动客户端,其多数存在形式是借助其他平台发布法制新闻。但一些新闻客户端中没有专门设置法制新闻的版块,导致浏览法制新闻的用户不能在主页自行选择相关信息,也会因此失去对法制新闻感兴趣的潜在用户。如今,大部分用户依赖于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平台以获取新闻,因此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的传播效果。由于传播渠道较少,使得人们收受法制新闻的概率较低,所以法制新闻并没有真正融入大家的生活,仍处在“小众新闻”的范围内。
(三)教化不足且缺乏深度
法制新闻的教化体现在婚姻、政治、文化、经济、刑事案件、法律条例等多个方面,然而“社会与法”频道在融合媒体平台上选择的题材略显单一,导致教化不足。“社会与法”频道在抖音短视频一共发布了24条新闻,其中14条均与财产纠纷有关。哔哩哔哩动画则大多围绕婚姻、财产、投资等偏生活化的题材。缺少了多题材、全方面的报道,法律对人们的教化就会有所欠缺。
同时在新闻报道上对于案件本身的法律含义缺乏深度。仅仅是从表面、对事件本身进行报道,使得人们对法制新闻无法真正客观和全面的了解,从而不能系统的了解相关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融合媒体时代下法制新闻的创新策略
(一)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有效报道
1.多元化报道增强用户感受
积极地将高科技手段运用到法制新闻报道上,实现报道形式的多元化,吸引用户的注意。法制新闻报道可以通过VR技术带观众走进当事人的世界,真实还原新闻事件的完整过程,沉浸式的感官体验增强了用户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利用H5设计交互页面,在指引用户探索法制新闻的过程中讲述来龙去脉;还可以将经典的法制新闻设计成H5小游戏,增强代入感,给用户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达到有效报道的目的。
2.人工智能协助法制新闻报道
用户对法制新闻的需求会随着个体和社会进行变化。人们可以借助智能机器人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更好地把握不同时期人们的需求,从而提高法治新闻的阅读量。例如《纽约时报》的“运营总监”机器人Blossom帮助编辑选择合适的文章发表到平台上,据数据统计,其挑选文章的章平均阅读量是普通文章的38倍[4]。
(二)促进媒体间的多方合作
1.实施“中央厨房”的生产模式
“社会与法”频道不仅需要建立自己的媒体平台,在独立空间下进行传播,还需要与其他媒体合作。如《人民日报》与自己旗下的各个媒体共享资源,合力投入新闻的生产,形成一个新闻集成中心;并与其他媒体一起全面报道新闻。“社会与法”频道也可以借鉴此方法,联合其他法制媒体整合信息,拓展传播渠道,增加法制新闻数量,使用户获得更多接触法律知识的途径,让法律慢慢融入大家的生活。
2.利用“波纹理论”
一则法制新闻由多家媒体分工合作[5]。一家媒体首先发布快讯,然后相关媒体跟进报道,随后的媒体进行深度报道,最后还可以横向联系同类案件,进行专题报道。例如,“社会与法”频道自2018年7月25日起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推出新媒体直播特别节目《现场》,与栏目《热线12》进行视频连线,在电视端播报案件最新进展的同时,后期制作电视专题节目[6]。这样一条法制新闻进行持续报道,不断在人们的生活中引起“波纹”,传播更广。
(三)增强教化作用,加深新闻报道
1.扩大信息渠道
增强教化作用需要避免题材的同质化和集中性。需要多方面、多角度选择题材,在原有的信息渠道中广泛撒网。同其他信息渠道沟通结合,不再局限于民生法制,可以和经济等其他题材合力,将资源最大化利用。当各方面的法制新闻同时存在,其教化作用才得以完全实现。
2.加强新闻素养
法制新闻的报道采集不能局限于现有的事件因果,需挖掘事实真相。通过媒体对新闻背后的社会原因进行挖掘;从当事人、知情者的角度全方位地透视事件;由法律专业人士解读事件。加强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并深入群众,例如,“怎样买房更有保障”“购买的商品房总出现问题”这类的法制新闻,可以探究为什么消费者购房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根据此现象采取什么措施从源头上制止、有何社会影响及意义等,做到真正的法制新闻报道。
四、结 语
法制新闻应当落实依法治国、以德治國的治国方略,为增强大众的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以及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在新媒体的发展势头十足,传统媒体困难重重的当下,如何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是现今法制新闻媒体行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依附科技的发展,媒体行业的走向将会越来越明朗,法制新闻行业应该把握机会,珍视资源,同新媒体融合,进行深度发展。但同时不要将自身优势丢掉,不忘初心,站在公正客观的角度为民众服务,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参考文献:
[1]央视网.12.57亿观众收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年收视盘点[EB/OL].http://1118.cctv.com/2020/03/03/ARTIAIErbD8KaDWQLzJI256B200303.shtml.2020-03-03.
[2]黄晓新,刘建华,卢剑锋.中国传媒融合创新现状、问题与趋势[J].中国传媒科技,2017(4).
[3]郭俊锋.法制新闻内涵及其功能分析[J].现代交际,2014(9).
[4]智能界.纽约时报的“新媒体运营总监”Blossom[EB/OL].https://www.sohu.com/a/27785249_188656,2015-08-17.
[5]邹妍艳.西方国家媒体融合的战略与启示[J].国际传播,2018(6).
[6]央视网.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新媒体直播关注“攻坚执行难”[EB/OL].http://www.cctv.com/2018/07/30/ARTIUxyiKa2H00hx3IBgtp29180730.shtml,
2018-07-30.
[责任编辑:艾涓]
关键词:融合媒体;法制新闻;“社会与法”频道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10-0076-03
一、融合媒体时代下法制新闻的发展与特点
(一)发 展
法制新闻是指具有法治意义的新闻,它需要从法律角度进行采编,对事实细节、法律条款等有一定的说明,因此法制新闻的传播较为困难。同时,法制新闻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它不仅是简单地传递信息,还具有教化功能。所以,多数的法制新闻都会运用戏剧、可视化来补充说明。
以央视“社会与法”频道为例,《天网》栏目是将非时效性的法制新闻以纪录片的形式,通过再现情景、采访当事人等内容版块传递新闻并起到普法作用;《热线12》栏目中还有与法制有关的时事新闻报道。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央视为代表的新闻媒体率先走上了融合媒体发展道路。融合媒体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他用三个圆圈分别代表印刷出版业、电脑业和广播电视业,这三个圆圈逐渐重叠表示印刷出版业、电脑业、广播电视业这三个产业有相互融合的趋势,并且这三个圆环重叠的部分将会是发展最好的[2]。不同于媒介融合将重点放置在媒介二字——实物化,一个媒介拥有多种功能。融合媒体则是作为新闻生产力的集合,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边缘模糊化。密苏里新闻学院认为的融合媒体就是媒体组织通过增加新闻数量,提高信息聚合能力,使稀缺的媒体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
通常不论是广播电视新闻,还是纸质新闻,这些传统媒体都有规律性的制作周期,相较于融合媒体,它们缺乏新闻所需的时效性。而融合媒体时代下,新闻信息的整合出现高效的一致,例如中央广播电视台在拿到第一手资料的同时,将信息共享给多个媒体平台,扩大传播渠道,从而即时传播法制新闻。融合媒体下的“社会与法”频道在报道法制新闻的过程中突破时空限制,使一条法制新闻可以通过直播、采访、动画效果等分割开,不定时发布。于是用户拿出手机就可以观看相关的法制新闻,这种“即时”“高效”“碎片”的报道方式被当下追求快节奏的年轻人所接受。与此同时,由于和官方新闻集团合作,实现了各个媒体平台信息共享的同时,也保证了媒体间新闻的真实性和专业性。
(二)特 点
1.题材贴近生活
在中国当代新闻业界,法制新闻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涉及有关党纪政纪、反腐倡廉的新闻报道[3]。法制新闻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个是信息的传播;另一个是受众的教化。相对于其他类型新闻,法制新闻有更多的社会责任、价值意义,因此不能过于娱乐化,忽略案件本身的法律层面意义。作为电视媒体的“社会与法”频道,其大部分播出的案例都是重大案件,故事性较强。在它将信息通过有效手段广泛传播以达到教化作用的同时,却忽略了观众的需求,没有实际地、深入地解决群众日常问题。
为了解决此问题,央视在抖音短视频和哔哩哔哩动画中运营的“社会与法”频道官方账号,并且联合新浪微博一同推出了《律师说》栏目。其中,栏目选取的素材内容丰富化和人性化了许多,在贴近生活的同时向受众提供纯正的干货——法律知识。从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消费者自身权益、私人财产等出发,可以解决当下受众的问题,从柴米油盐到房屋汽车,让受众能感受到什么叫融合媒体下的法制新闻,让受众能感受到法律的人情。让法律成为人民群众的保护盾。例如,2020年2月14日在哔哩哔哩动画APP上,通过律师单一叙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生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的新闻案例,解答了当下许多人的疑虑。在维护法制新闻的严肃性的同时,选取与普通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使得法制新闻能大幅增加收视率。
2.语言生动,重点突出
“社会与法”频道在哔哩哔哩动画中的标题多为提问式,这种疑问句或反问句比电视媒体中的叙述式更能激起用户的好奇心,引发用户点击观看;并且它的标题通常是直接表达用户所需求的内容。与传统媒体中法制新闻的叙事化标题相比较,融合媒体下的标题除去叙事作用,还有流量作用,它能吸引观众从而达到法制新闻的传播。
在电视媒体中,“社会与法”频道会在40~60分钟内提供大量的法律信息,观众需要从这些繁琐复杂的法律信息中自行筛选出需要的内容。而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融合媒体时代,联合做出的这些普法栏目通常是律师用简短的、为人熟知的案例来普及法律知识,时长有短暂的几分钟甚至十几秒。它会运用动画效果将可爱简单的符号制作在视频中,着重标出相关法律内容,让受众一眼看到法条及相关重点并且因为这些符号而牢记于心。这种形式不仅在极短的时间内为受众提供所需的法律知识,一眼抓住重点不带累赘,还弥补了法律的枯燥性,使得人们对法制新闻的兴趣有所提高,法制新闻的教化作用也更加有效。
二、融合媒体时代下法制新闻报道的不足
融合媒体下的法制新闻报道相较于其他类型新闻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报道形式、传播渠道、新闻内容等方面仍有不足,主要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报道形式单一
融合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报道方式多样,有短视频、H5、VR全景等。但“社会与法”频道在抖音短视频和哔哩哔哩动画发布的法制新闻,却多数以单个律师自述的形式传播,微博官方账号的报道也集中在短视频和文章这两种形式。这在追求多元化的融合媒体时代中显得形式单一,因此用户的视觉体验不佳,削弱了报道效率,使得传播力度大打折扣。 (二)新闻的传播渠道较少
法制新闻的传播渠道相较于其他新闻类型较少。“社会与法”频道没有自己的移动客户端,其多数存在形式是借助其他平台发布法制新闻。但一些新闻客户端中没有专门设置法制新闻的版块,导致浏览法制新闻的用户不能在主页自行选择相关信息,也会因此失去对法制新闻感兴趣的潜在用户。如今,大部分用户依赖于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平台以获取新闻,因此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的传播效果。由于传播渠道较少,使得人们收受法制新闻的概率较低,所以法制新闻并没有真正融入大家的生活,仍处在“小众新闻”的范围内。
(三)教化不足且缺乏深度
法制新闻的教化体现在婚姻、政治、文化、经济、刑事案件、法律条例等多个方面,然而“社会与法”频道在融合媒体平台上选择的题材略显单一,导致教化不足。“社会与法”频道在抖音短视频一共发布了24条新闻,其中14条均与财产纠纷有关。哔哩哔哩动画则大多围绕婚姻、财产、投资等偏生活化的题材。缺少了多题材、全方面的报道,法律对人们的教化就会有所欠缺。
同时在新闻报道上对于案件本身的法律含义缺乏深度。仅仅是从表面、对事件本身进行报道,使得人们对法制新闻无法真正客观和全面的了解,从而不能系统的了解相关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融合媒体时代下法制新闻的创新策略
(一)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有效报道
1.多元化报道增强用户感受
积极地将高科技手段运用到法制新闻报道上,实现报道形式的多元化,吸引用户的注意。法制新闻报道可以通过VR技术带观众走进当事人的世界,真实还原新闻事件的完整过程,沉浸式的感官体验增强了用户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利用H5设计交互页面,在指引用户探索法制新闻的过程中讲述来龙去脉;还可以将经典的法制新闻设计成H5小游戏,增强代入感,给用户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达到有效报道的目的。
2.人工智能协助法制新闻报道
用户对法制新闻的需求会随着个体和社会进行变化。人们可以借助智能机器人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更好地把握不同时期人们的需求,从而提高法治新闻的阅读量。例如《纽约时报》的“运营总监”机器人Blossom帮助编辑选择合适的文章发表到平台上,据数据统计,其挑选文章的章平均阅读量是普通文章的38倍[4]。
(二)促进媒体间的多方合作
1.实施“中央厨房”的生产模式
“社会与法”频道不仅需要建立自己的媒体平台,在独立空间下进行传播,还需要与其他媒体合作。如《人民日报》与自己旗下的各个媒体共享资源,合力投入新闻的生产,形成一个新闻集成中心;并与其他媒体一起全面报道新闻。“社会与法”频道也可以借鉴此方法,联合其他法制媒体整合信息,拓展传播渠道,增加法制新闻数量,使用户获得更多接触法律知识的途径,让法律慢慢融入大家的生活。
2.利用“波纹理论”
一则法制新闻由多家媒体分工合作[5]。一家媒体首先发布快讯,然后相关媒体跟进报道,随后的媒体进行深度报道,最后还可以横向联系同类案件,进行专题报道。例如,“社会与法”频道自2018年7月25日起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推出新媒体直播特别节目《现场》,与栏目《热线12》进行视频连线,在电视端播报案件最新进展的同时,后期制作电视专题节目[6]。这样一条法制新闻进行持续报道,不断在人们的生活中引起“波纹”,传播更广。
(三)增强教化作用,加深新闻报道
1.扩大信息渠道
增强教化作用需要避免题材的同质化和集中性。需要多方面、多角度选择题材,在原有的信息渠道中广泛撒网。同其他信息渠道沟通结合,不再局限于民生法制,可以和经济等其他题材合力,将资源最大化利用。当各方面的法制新闻同时存在,其教化作用才得以完全实现。
2.加强新闻素养
法制新闻的报道采集不能局限于现有的事件因果,需挖掘事实真相。通过媒体对新闻背后的社会原因进行挖掘;从当事人、知情者的角度全方位地透视事件;由法律专业人士解读事件。加强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并深入群众,例如,“怎样买房更有保障”“购买的商品房总出现问题”这类的法制新闻,可以探究为什么消费者购房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根据此现象采取什么措施从源头上制止、有何社会影响及意义等,做到真正的法制新闻报道。
四、结 语
法制新闻应当落实依法治国、以德治國的治国方略,为增强大众的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以及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在新媒体的发展势头十足,传统媒体困难重重的当下,如何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是现今法制新闻媒体行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依附科技的发展,媒体行业的走向将会越来越明朗,法制新闻行业应该把握机会,珍视资源,同新媒体融合,进行深度发展。但同时不要将自身优势丢掉,不忘初心,站在公正客观的角度为民众服务,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参考文献:
[1]央视网.12.57亿观众收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年收视盘点[EB/OL].http://1118.cctv.com/2020/03/03/ARTIAIErbD8KaDWQLzJI256B200303.shtml.2020-03-03.
[2]黄晓新,刘建华,卢剑锋.中国传媒融合创新现状、问题与趋势[J].中国传媒科技,2017(4).
[3]郭俊锋.法制新闻内涵及其功能分析[J].现代交际,2014(9).
[4]智能界.纽约时报的“新媒体运营总监”Blossom[EB/OL].https://www.sohu.com/a/27785249_188656,2015-08-17.
[5]邹妍艳.西方国家媒体融合的战略与启示[J].国际传播,2018(6).
[6]央视网.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新媒体直播关注“攻坚执行难”[EB/OL].http://www.cctv.com/2018/07/30/ARTIUxyiKa2H00hx3IBgtp29180730.shtml,
2018-07-30.
[责任编辑: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