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诸多学前教育技能课程中,舞蹈课所占用的课时数一般不多,如何在相对有限的课时之内实现更好的教学成果,并使学生的舞蹈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是广大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一直以来都在探索的课题。可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是有方法可循的,但不能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模式之中,想要变革教育方式就要先转变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在变革的过程中明确核心目的,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效率,这也是学前教育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职高 学前教育专业 舞蹈教学
舞蹈对学生韵律性的要求较高,是学前教育专业不可或缺的科目之一。良好的舞蹈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形体以及更好的柔韧性、协调性,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综合素养。舞蹈课在学前教育中所占比重较小,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舞蹈水平,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方向。
1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
1.1 目标设置不够清晰、明确
艺术院校中的舞蹈课会对学前教育中的舞蹈课带来很大的影响,教师应深刻反思自己所教的舞蹈课程是否真的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帮助。在教学时我们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而不是优秀的舞蹈家,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将精力放在对学生多个舞种的组合训练以及对儿童舞蹈节目的编排上,而不是真的要让学生具有多么高超的舞蹈技巧。在笔者的实际工作体验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更倾向于传授音乐和舞蹈方面的相关知识,而情感方面的深入体会和舞蹈教育领域的综合能力培养却远远不足,因此很难完成培养出合格幼儿舞蹈教师的既定目标。
1.2 学生基础相当薄弱
由于学前教育这一领域在招生时没有对生源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也很少在入学之前专门组织专业性的测试,因此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员完全没有任何舞蹈基础,肌肉的延展性、柔韧性等与常人无异,甚至还有些学员协调性差、模仿力弱、身材条件不好等等,这都给学前教育的舞蹈课带来了很多困难。由于学员基本都已经度过了发育期,身材骨骼基本已经定型,因此其自信心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遭受打击,这对于教学质量以及学员之后走上工作岗位工作得顺利與否都有着深远影响。
1.3 课时设置偏少
由于舞蹈对于学员的技术和技巧要求很高,需要学员进行很多的相关训练和学习,而学前教育专业在舞蹈课方面的学时设置是远远不足的,再加上学员基础薄弱、领悟力较低,必然会对舞蹈教学造成影响。不仅如此,优秀的幼儿教师还应该在理论上对于各个主流舞种都有着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但由于课时有限,学习的内容和模块不断受到其他课程的挤压,如何在这种大背景下达成预先设置的教学目标,尽可能提升学员在舞蹈领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依然值得广大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深思。
2 改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有效手段
2.1 结合专业需要,强调和突出重点内容
舞蹈这门学科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内容非常宽泛,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出具有较强舞蹈素养的优秀幼儿教师。那么,广大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灵活结合课程目标和实际情况,进行课堂内容的筛选。首先,学员对于基本功的掌握程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也是最为基础的缓解,教师应规范学员肢体工作,引导学员步入肌肉训练的正轨,从而打下其从事幼教工作的形体基础。在训练基本功时,教师要足够耐心,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此外,应加强学员对于中国传统舞蹈的学习和了解,通过学习传统的中国民间舞,能够使学员在日后编排幼儿舞蹈时有丰富的素材来源。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遵循适度原则,采用典型性较强的曲目和舞蹈来对学员进行组合式训练,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和身体的协调性、表现力。
2.2 改良舞蹈课程的教学和考评模式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提供辅助,让学生充分领略舞蹈之美,在拓宽学员视野的同时提升他们对于舞蹈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强化学生的理论水平,使他们对于各个舞种都有着必要的了解,进而使学员在未来编排幼儿舞蹈节目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此外,由于在传统的舞蹈课上学员很少有机会能够对自己和同学的表现进行打分,这种模式对于学生在舞蹈方面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帮助非常有限。教师应搭建更加完备的成绩考评模式,通过教师点评、学员自评以及学员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的成绩更有说服力,也能让学生对舞蹈这门艺术有着更为深刻的把握。
3 结语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课程体制改革的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课程正在受到更多的关注。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制定出贴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新规定和新模式,让所有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员都能转变观念、提升素养、更新认识,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和教学思路,从而更好的为幼教行业服务,为祖国的未来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明静.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5):58-59.
[2]陈丽文.建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舞蹈课程的必要性与措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2,(8):361-363.
[3]袁青.试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价值工程,2011,30(4):223-224.
【关键词】职高 学前教育专业 舞蹈教学
舞蹈对学生韵律性的要求较高,是学前教育专业不可或缺的科目之一。良好的舞蹈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形体以及更好的柔韧性、协调性,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综合素养。舞蹈课在学前教育中所占比重较小,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舞蹈水平,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方向。
1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
1.1 目标设置不够清晰、明确
艺术院校中的舞蹈课会对学前教育中的舞蹈课带来很大的影响,教师应深刻反思自己所教的舞蹈课程是否真的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帮助。在教学时我们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而不是优秀的舞蹈家,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将精力放在对学生多个舞种的组合训练以及对儿童舞蹈节目的编排上,而不是真的要让学生具有多么高超的舞蹈技巧。在笔者的实际工作体验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更倾向于传授音乐和舞蹈方面的相关知识,而情感方面的深入体会和舞蹈教育领域的综合能力培养却远远不足,因此很难完成培养出合格幼儿舞蹈教师的既定目标。
1.2 学生基础相当薄弱
由于学前教育这一领域在招生时没有对生源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也很少在入学之前专门组织专业性的测试,因此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员完全没有任何舞蹈基础,肌肉的延展性、柔韧性等与常人无异,甚至还有些学员协调性差、模仿力弱、身材条件不好等等,这都给学前教育的舞蹈课带来了很多困难。由于学员基本都已经度过了发育期,身材骨骼基本已经定型,因此其自信心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遭受打击,这对于教学质量以及学员之后走上工作岗位工作得顺利與否都有着深远影响。
1.3 课时设置偏少
由于舞蹈对于学员的技术和技巧要求很高,需要学员进行很多的相关训练和学习,而学前教育专业在舞蹈课方面的学时设置是远远不足的,再加上学员基础薄弱、领悟力较低,必然会对舞蹈教学造成影响。不仅如此,优秀的幼儿教师还应该在理论上对于各个主流舞种都有着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但由于课时有限,学习的内容和模块不断受到其他课程的挤压,如何在这种大背景下达成预先设置的教学目标,尽可能提升学员在舞蹈领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依然值得广大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深思。
2 改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有效手段
2.1 结合专业需要,强调和突出重点内容
舞蹈这门学科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内容非常宽泛,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出具有较强舞蹈素养的优秀幼儿教师。那么,广大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灵活结合课程目标和实际情况,进行课堂内容的筛选。首先,学员对于基本功的掌握程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也是最为基础的缓解,教师应规范学员肢体工作,引导学员步入肌肉训练的正轨,从而打下其从事幼教工作的形体基础。在训练基本功时,教师要足够耐心,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此外,应加强学员对于中国传统舞蹈的学习和了解,通过学习传统的中国民间舞,能够使学员在日后编排幼儿舞蹈时有丰富的素材来源。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遵循适度原则,采用典型性较强的曲目和舞蹈来对学员进行组合式训练,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和身体的协调性、表现力。
2.2 改良舞蹈课程的教学和考评模式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提供辅助,让学生充分领略舞蹈之美,在拓宽学员视野的同时提升他们对于舞蹈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强化学生的理论水平,使他们对于各个舞种都有着必要的了解,进而使学员在未来编排幼儿舞蹈节目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此外,由于在传统的舞蹈课上学员很少有机会能够对自己和同学的表现进行打分,这种模式对于学生在舞蹈方面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帮助非常有限。教师应搭建更加完备的成绩考评模式,通过教师点评、学员自评以及学员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的成绩更有说服力,也能让学生对舞蹈这门艺术有着更为深刻的把握。
3 结语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课程体制改革的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课程正在受到更多的关注。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制定出贴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新规定和新模式,让所有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员都能转变观念、提升素养、更新认识,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和教学思路,从而更好的为幼教行业服务,为祖国的未来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明静.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5):58-59.
[2]陈丽文.建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舞蹈课程的必要性与措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2,(8):361-363.
[3]袁青.试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价值工程,2011,30(4):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