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绿色建筑的内涵,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阐述了绿色建筑在规划设计中应包含的技术要点,以及绿色建筑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从而探索可行的科学设计,推动引导建筑向节能、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智能化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notation of green buildings, green building the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in from the quarter, saving energy and water, and saving material,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reen building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design of the key points, and green architecture in social lif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practice, so as to explore the feasible design science, and promote the building to energy saving, green guide, intelligent direction.
Key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ntelligent
中圖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全球有识之士的共识。比起其他所有的人工产品来,建筑应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负更多的责任。有研究表明,建设活动消耗了最多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在此背景之下,一种全新的建筑潮流——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2)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
用水。
(3)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4)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5)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6)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7)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8)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2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
(1)绿色建筑应坚|扩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坚持理性的设计思维方式和科学程序。
(2)绿色建筑除满足传统建筑的一般要求外,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其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而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营管理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并使拆除材料尽可能再循环利用。②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建筑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尽量保留和合理利用现有适宜的地形、地貌、植被和自然水系;在建筑的选址、朝向、布局、形态等方面,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建筑风格与规模和周围环境保持协调,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和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③创建适用与健康的环境。④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减轻环境负荷。
3.绿色建筑在规划设计中的技术要点
3.1节地与室外环境
①建筑场地:优先选用已开发且具有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场地上的自然生态条件,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②适当提高建筑的建筑密度,强调土地的集约化利用,高效利用土地,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率。
③降低环境负荷,利用园林绿化和建筑外部设计以减少热岛效应。④绿化:采用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以起到遮阳、降低能耗的作用,合理配置绿地,达到局部环境内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低污染和隔绝噪声的目的。
3.2节能与能源利用
(1)降低能耗,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考虑建筑朝向和楼距,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彩光,减少使用空调和人工照明,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2)提高用能效率。采用高效建筑供能、用能系统和设备;优化用能系统,采用能源回收技术。选用高效设备很重要,最好和最差的设备之间能耗差别往往非常显著,因此设备选择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一环。
(3)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开发利用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以及通过热泵等先进技术取自自然环境(如大气、地表水、污水、浅层地下水、土壤等)的能量。
3.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3.3.1提高用水效率
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采用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采用节水的景观和绿化浇灌设计。
3.3.2雨污水综合利用
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并合理采用雨水和中水回用系统。对于水资源缺乏的我国,高效、合理的用水具有重大意义,并且对雨水的充分利用还可以达到降低能耗、改善环境的目的。
3.4节材与材料资源
3.4.1节材
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体系;选用可循环、可回用和可再生的建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3.4.2使用绿色建材
选用蕴能低、高性能、高耐久性和本地建材;选用可降解、对环境污染少的建材。材料的选用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事实上任何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都对环境有不利影响,需要设计者综合考虑其化学、物理特性和社会经济效益等。
3.5室内环境质量
3.5.1光环境
设计采光性能最佳的建筑朝向,发挥天井、庭院、中庭的采光作用,使天然光线能照亮人员经常停留的室内空间;采用自然光调控设施,如采用反光板、反光镜、集光装置等,改善室内的自然光分布:采用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相结合;采用高效、节能的光源、灯具和电器附
件。
3.5.2热环境
优化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防止因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过高或过低、透过玻璃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等引起的不舒适感;设置室内温度和湿度调控系统,使室内的热舒适度能得到有效的调控;根据使用要求合理设计温度可调区域的大小,满足不同个体对热舒适性的要求。
3.5.3声环境
采取动静分区的原则进行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划分,减少对安静要求房间的噪声干扰;合理选用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保证室内噪声级和隔声性能能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要求。
3.5.4室内空气品质
结合建筑设计提高自然通风效率;合理设置风口位置,有效组织气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串气、泛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结露和滋生霉菌。
结语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推广运用不仅要在新建筑中得到运用,我国的老建筑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大的,因此也要充分在老建筑物中得到运用;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应进入寻常百姓家。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玉清.浅谈现代建筑的生态设计[J]. 科技资讯. 2011(02)
【2】戴天兴、城市环境生态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智能化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notation of green buildings, green building the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in from the quarter, saving energy and water, and saving material,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reen building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design of the key points, and green architecture in social lif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practice, so as to explore the feasible design science, and promote the building to energy saving, green guide, intelligent direction.
Key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ntelligent
中圖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全球有识之士的共识。比起其他所有的人工产品来,建筑应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负更多的责任。有研究表明,建设活动消耗了最多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在此背景之下,一种全新的建筑潮流——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2)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
用水。
(3)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4)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5)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6)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7)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8)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2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
(1)绿色建筑应坚|扩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坚持理性的设计思维方式和科学程序。
(2)绿色建筑除满足传统建筑的一般要求外,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其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而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营管理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并使拆除材料尽可能再循环利用。②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建筑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尽量保留和合理利用现有适宜的地形、地貌、植被和自然水系;在建筑的选址、朝向、布局、形态等方面,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建筑风格与规模和周围环境保持协调,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和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③创建适用与健康的环境。④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减轻环境负荷。
3.绿色建筑在规划设计中的技术要点
3.1节地与室外环境
①建筑场地:优先选用已开发且具有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场地上的自然生态条件,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②适当提高建筑的建筑密度,强调土地的集约化利用,高效利用土地,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率。
③降低环境负荷,利用园林绿化和建筑外部设计以减少热岛效应。④绿化:采用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以起到遮阳、降低能耗的作用,合理配置绿地,达到局部环境内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低污染和隔绝噪声的目的。
3.2节能与能源利用
(1)降低能耗,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考虑建筑朝向和楼距,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彩光,减少使用空调和人工照明,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2)提高用能效率。采用高效建筑供能、用能系统和设备;优化用能系统,采用能源回收技术。选用高效设备很重要,最好和最差的设备之间能耗差别往往非常显著,因此设备选择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一环。
(3)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开发利用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以及通过热泵等先进技术取自自然环境(如大气、地表水、污水、浅层地下水、土壤等)的能量。
3.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3.3.1提高用水效率
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采用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采用节水的景观和绿化浇灌设计。
3.3.2雨污水综合利用
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并合理采用雨水和中水回用系统。对于水资源缺乏的我国,高效、合理的用水具有重大意义,并且对雨水的充分利用还可以达到降低能耗、改善环境的目的。
3.4节材与材料资源
3.4.1节材
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体系;选用可循环、可回用和可再生的建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3.4.2使用绿色建材
选用蕴能低、高性能、高耐久性和本地建材;选用可降解、对环境污染少的建材。材料的选用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事实上任何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都对环境有不利影响,需要设计者综合考虑其化学、物理特性和社会经济效益等。
3.5室内环境质量
3.5.1光环境
设计采光性能最佳的建筑朝向,发挥天井、庭院、中庭的采光作用,使天然光线能照亮人员经常停留的室内空间;采用自然光调控设施,如采用反光板、反光镜、集光装置等,改善室内的自然光分布:采用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相结合;采用高效、节能的光源、灯具和电器附
件。
3.5.2热环境
优化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防止因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过高或过低、透过玻璃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等引起的不舒适感;设置室内温度和湿度调控系统,使室内的热舒适度能得到有效的调控;根据使用要求合理设计温度可调区域的大小,满足不同个体对热舒适性的要求。
3.5.3声环境
采取动静分区的原则进行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划分,减少对安静要求房间的噪声干扰;合理选用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保证室内噪声级和隔声性能能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要求。
3.5.4室内空气品质
结合建筑设计提高自然通风效率;合理设置风口位置,有效组织气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串气、泛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结露和滋生霉菌。
结语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推广运用不仅要在新建筑中得到运用,我国的老建筑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大的,因此也要充分在老建筑物中得到运用;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应进入寻常百姓家。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玉清.浅谈现代建筑的生态设计[J]. 科技资讯. 2011(02)
【2】戴天兴、城市环境生态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