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微循环监测在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前后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来源 :中国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l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舌下微循环的改变,以及通过早期监测舌下微循环的变化指导液体复苏可行性研究.方法 2016-06-01~2017-06-30期间入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ICU病房的失血性休克患者59例,随机分成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使用旁路暗视野成像技术(SDF)观察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开始同时及复苏后2、6、12、24 h等多时间段舌下微循环变化,实验组根据微循环结果 进行复苏液体量的调整,对照组按经验性治疗,记录各时间点的微循环数据、24 h的复苏液体量、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入组前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舌下微循环监测结果提示随着液体的复苏进行,两组微循环数据均朝好的方向发展,实验组通过了解微循环的变化,及时调整液体的复苏量,24 h液体复苏总量少于对照组,而两组24 h时平均动脉压、微循环情况、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氧合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随着时间的延长,48 h时的实验组SOFA评分、氧合指数优于对照组,7 d时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亦优于对照组,而且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和呼吸机支持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舌下微循环可以作为失血性休克微循环改变的指标进行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液体复苏,有利于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量的控制,有利于器官功能的恢复和保护,尤其是呼吸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患儿急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小儿急诊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高热惊厥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惊厥发作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惊厥发作停止时间(35.82±2.15)s,短于对照组的(61.26±4.28)s;观察组住院时间(3.12±0.39)d,短于对照组的(
期刊
@@
目的 观察抗炎合剂对脓毒症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73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抗炎合剂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CI术后应用左卡尼汀,对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AMI行急诊PCI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收集9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应用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92%,比对照组的73.47%明显提高(χ2=16.254,P<0.05);观察组喘憋消失时间(2.88
目的 探讨急诊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暴发型心肌炎(FM)致心肺复苏(CP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06~2016-1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FM致心脏骤停实施ECMO患者7例,男3例,
目的 探讨血浆sCD40L浓度与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病房收治的84例脓毒症患者按有无血小板减少分为无血小板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卫生事业为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中逐渐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尤其是在城市,资源配置、利用
随着城市社区建设及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已步入全面建设服务体系框架阶段.为加强社区建设,构筑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三项改革同步开展,满足广
目的 观察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与红细胞悬液(packed red blood cell,PRBC)的不同配比对严重创伤出血预后的影响,探索合理输血配比.方法 回顾性研究严重创
为推动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逐步加强社区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制定本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