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教师改变看书的观点,彻底解放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教师享受教学,让学生享受学习,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未来,去选择、去竞争、去锻炼、去创造,去做他们想做而应该做的事情。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教学 学生主体 能力培养
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叶圣陶老先生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话:“教是为了不教。”美国未来学家阿布文.托夫勒曾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可见,学会学习是每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教师改变自己的观点,彻底解放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势在必行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享受教学,让学生享受学习。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
所谓学生自主学习,就是由学生自行组织学习,老师不插手,一切问题学生自己解解决。这样把教育的指挥权放到学生手里,问题的拥有放到学生手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那么,怎样结合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我认为至少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教师要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融洽、和谐、宽松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因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要善于启发诱导,对学生“信得过”、“放得开”,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当学生活动成了学生的内在需要,斜线 个学生都能敢想、敢说、敢问的时候,都能自主探索的时候,学的生动活泼时,就能不断闪烁出创造性思维火花。我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文质兼美文言散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来创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每组出一个学生,组成记者团,分别采访渔人组、村民组、术守组、刘子骥组、现在的人、从多角度赏析桃源的景美人美。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畅所欲言。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发表不同的意见,学习的兴趣自信心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也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这个实例充分说明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是自主学习,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充满“人性”精神环境。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教育观所一贯主张的“师道尊严”,重新定位师生角色,进行角色转换。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注意沟通师生情感,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要特别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提供自主学习的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提供自主学习目标的意义在于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进而围绕目标让学生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筋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在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在《苏州园林》一文的教学中,我精心制作了课件,对于课本的重点——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我做了如下设计:首先通过录像片段展示苏州园林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从中直观地感受出苏州园林的美,引出了本科的教学内容。结合课文,我又设计了一些问题,学生大多能很快发现问题,有的发现不了,通过讨论发言,学生们基本达成共识。其间以多媒体重复录像片段,供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再以条目给学生讨论结果。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分析,提高了他们参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最终问题的解决实现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我们都明白,难能可贵的是将它落到实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为主、为先。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导学”取代“受学”,主要有以下方法。
(1)可以交给学生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领悟审美;例如我在《桃花源记》的教学中用多媒体展示配乐、配图朗读,学生自由挺肚,跟读,再重新认识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品味文言文的语言美、思想美。然后我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线索,层次;理解本文虚实相生,作者寄托的社会理想。问题设置要由表及里,环环相扣,力争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让学生讨论,主要利用多媒体出示这几个问题,桃花源是谁发现的?他在那里见到什么?后来他回来成功了吗?由此,可以知道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你喜欢桃花源吗?请用画笔描绘出这幅美丽的风光,并用词语概括它的特点。可以推选擅长美术的同学在多媒体上展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这么美丽,那当时的实际社会环境如何呢?结尾“不复得路” 给你什么启发?这其中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理想?通过这种方法学生饶有兴趣且主动探究了文章的语言美,思想美。
(2)可以从审题入手,设疑直奔中心,有的可读后存疑,通过查找资料,上网获取信息。
(3)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来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包括《读者》、《故事会》、《演讲与口才》、《语文报》等鲜活的报刊,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等。
四、创造条件、保证学生主体操练的时空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过,课堂教学的成效依靠师生共同努力。教师应着力改造课堂教学结构,应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就不再去讲,自己能领悟的就不再分析,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问、去读、去讲、去写,自己去品味,自己想象,自己去评论,教师只在关键的地方点拨一下。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的操练活动时间愈多,只是内化率越高,保持的时间就越长久,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越强。
五、体验成功喜悦,增强探索欲望
心理学家盖茨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力求使学生有所收获。只有体验到了成功,才能进一步去奋斗。因而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经常要求学生提醒和反省自己,在提醒和反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我曾经在我所教的两个教学班进行这样的试验,在一个班进行传统教学,另一个班进行自主教学。自主教学班把学生分成五大组,每组负责讲解一节课,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查资料。共同备课,共同设计教学环节和活动。最后选出一个同学作为主讲人,向全班同学讲授。讲完后本小组同学进行反思找出成功和不足。并写成书面材料交给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处于旁观者指导者身份,通过测验比较及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心理观察发现,自主教学班的同学更有能力,更能接受挑战,尝到了成功的甜头,语文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这就是自主教学的魅力。
总之,教学活动都应贯彻“主体参与”的教学原则,给学生更多实际锻炼的机会。计划让学生先定,书本让学生先读,问题让学生先议,规律让学生先找,习题让学生先做,小姐让学生先说……要鼓励学生感想,更要推动他们敢干,把创意和构思付诸行动,这样,学生才可能更多地体验独到的乐趣,学生的创造思维才具有价值。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也需要我们改变作用,这就需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设计未来,去选择、去竞争、去锻炼、去体验、去创造、去做他们想做而应该做的事情。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教学 学生主体 能力培养
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叶圣陶老先生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话:“教是为了不教。”美国未来学家阿布文.托夫勒曾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可见,学会学习是每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教师改变自己的观点,彻底解放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势在必行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享受教学,让学生享受学习。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
所谓学生自主学习,就是由学生自行组织学习,老师不插手,一切问题学生自己解解决。这样把教育的指挥权放到学生手里,问题的拥有放到学生手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那么,怎样结合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我认为至少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教师要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融洽、和谐、宽松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因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要善于启发诱导,对学生“信得过”、“放得开”,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当学生活动成了学生的内在需要,斜线 个学生都能敢想、敢说、敢问的时候,都能自主探索的时候,学的生动活泼时,就能不断闪烁出创造性思维火花。我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文质兼美文言散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来创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每组出一个学生,组成记者团,分别采访渔人组、村民组、术守组、刘子骥组、现在的人、从多角度赏析桃源的景美人美。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畅所欲言。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发表不同的意见,学习的兴趣自信心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也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这个实例充分说明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是自主学习,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充满“人性”精神环境。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教育观所一贯主张的“师道尊严”,重新定位师生角色,进行角色转换。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注意沟通师生情感,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要特别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提供自主学习的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提供自主学习目标的意义在于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进而围绕目标让学生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筋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在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在《苏州园林》一文的教学中,我精心制作了课件,对于课本的重点——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我做了如下设计:首先通过录像片段展示苏州园林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从中直观地感受出苏州园林的美,引出了本科的教学内容。结合课文,我又设计了一些问题,学生大多能很快发现问题,有的发现不了,通过讨论发言,学生们基本达成共识。其间以多媒体重复录像片段,供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再以条目给学生讨论结果。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分析,提高了他们参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最终问题的解决实现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我们都明白,难能可贵的是将它落到实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为主、为先。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导学”取代“受学”,主要有以下方法。
(1)可以交给学生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领悟审美;例如我在《桃花源记》的教学中用多媒体展示配乐、配图朗读,学生自由挺肚,跟读,再重新认识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品味文言文的语言美、思想美。然后我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线索,层次;理解本文虚实相生,作者寄托的社会理想。问题设置要由表及里,环环相扣,力争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让学生讨论,主要利用多媒体出示这几个问题,桃花源是谁发现的?他在那里见到什么?后来他回来成功了吗?由此,可以知道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你喜欢桃花源吗?请用画笔描绘出这幅美丽的风光,并用词语概括它的特点。可以推选擅长美术的同学在多媒体上展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这么美丽,那当时的实际社会环境如何呢?结尾“不复得路” 给你什么启发?这其中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理想?通过这种方法学生饶有兴趣且主动探究了文章的语言美,思想美。
(2)可以从审题入手,设疑直奔中心,有的可读后存疑,通过查找资料,上网获取信息。
(3)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来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包括《读者》、《故事会》、《演讲与口才》、《语文报》等鲜活的报刊,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等。
四、创造条件、保证学生主体操练的时空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过,课堂教学的成效依靠师生共同努力。教师应着力改造课堂教学结构,应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就不再去讲,自己能领悟的就不再分析,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问、去读、去讲、去写,自己去品味,自己想象,自己去评论,教师只在关键的地方点拨一下。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的操练活动时间愈多,只是内化率越高,保持的时间就越长久,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越强。
五、体验成功喜悦,增强探索欲望
心理学家盖茨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力求使学生有所收获。只有体验到了成功,才能进一步去奋斗。因而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经常要求学生提醒和反省自己,在提醒和反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我曾经在我所教的两个教学班进行这样的试验,在一个班进行传统教学,另一个班进行自主教学。自主教学班把学生分成五大组,每组负责讲解一节课,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查资料。共同备课,共同设计教学环节和活动。最后选出一个同学作为主讲人,向全班同学讲授。讲完后本小组同学进行反思找出成功和不足。并写成书面材料交给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处于旁观者指导者身份,通过测验比较及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心理观察发现,自主教学班的同学更有能力,更能接受挑战,尝到了成功的甜头,语文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这就是自主教学的魅力。
总之,教学活动都应贯彻“主体参与”的教学原则,给学生更多实际锻炼的机会。计划让学生先定,书本让学生先读,问题让学生先议,规律让学生先找,习题让学生先做,小姐让学生先说……要鼓励学生感想,更要推动他们敢干,把创意和构思付诸行动,这样,学生才可能更多地体验独到的乐趣,学生的创造思维才具有价值。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也需要我们改变作用,这就需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设计未来,去选择、去竞争、去锻炼、去体验、去创造、去做他们想做而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