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以《图像制作》课程教学为范例,阐述机房内计算机课程在项目引入、执行之下实施小组教学,使教学管理规范化,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实现上机如上岗,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保证课堂质量。
关键词:机房;小组教学
在中职实操性教学中,小组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在机房内有效实施小组教学,是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需要慎重考虑的内容。
一、实施的思路
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培养理念是“以生为本,以师为导,以上机如上岗为特色的能力培养为主线”。在“项目导入、执行”的基础上采用小组教学,利用计算机设计与制作项目作品,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为了更好地实施小组教学,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教师需充分利用好第一次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先作自我介绍,尽快与学生互相认识;其次,阐述该课程的内容、在本专业的地位、对以后就业及生活的影响等;然后,使学生了解该课程的教学安排和学习方法,明确机房上课要求及教学要求。教师可以展示介绍部分成功案例,如往届学生设计的优秀作品、教师自制的作品以及往届参赛获奖的情况;最后,宣读本课程的考核方法及时间以及学生学业评价方法,详细说明每一评价项目所占的比例及期末考评办法。
二、实施的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教师的讲授欲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根据学生用机摆置,建立“班长—线长—组长”制。
例如每间机房有60个学生机位(具体分布为两线,每线有面对面的两排,每排共有15学生机位)。全班选举出两名线长(生产线线长),负责协助组长进行监督管理该条线的成员,分发、收集登记本给组长,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用机情况反馈给教师,以便配合教师指导工作。
通过异质分组法编组,使组内优劣互补,组外水平相当。可把每3~5名学生分为一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能够起带头作用的项目组长,配合线长督促和组织组员进行机器使用前后的检查、学习、讨论、评价,并及时检查各组员的作业完成情况。
2.规范教学管理。
良好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管理需要严格与严谨,言传身教。例如,要求学生提前3分钟进入机房,作为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榜样,比学生早到,迎接学生;了解课前课后学生是否检查机器情况;上课时,学生能否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认真学习、参与讨论及评价;下课时,学生在线长、组长的组织下,按统一要求摆放好椅子,整理好桌面及个人卫生;课后由班长或劳动委员提前安排的两名值日生搞卫生;最后教师检查后离开。教师在整个过程的监督与提示,学生从下课至搞完卫生,能控制在5分钟内完成,整个教学过程管理紧凑有序。同时,学生能在上下课时进行机器情况的详细登记,方便机房管理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及时对异常机器进行维护。
3.根据上机特点,设计“项目登记表”。
首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如下登记表,方便组长每次课的登记,使教师更详细掌握数据,也有利于管理员有效维护机器。(见下表)
然后,教师计算该课程在本学期的项目任务量,按项目任务量将每小组的项目登记表装订成一本,并贴上封面,于封面上注明课程名称、班级、组别,用于整个学期的登记,方便师生更直接地查看,如在本学期的考勤、完成项目任务情况、有无按工位要求进行课前课后检查与整理等。
三、实施的步骤
1.线长领取、分发“项目登记本”,组长考勤、各组组员检查机器情况并汇报组长。
2.提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的重难点和方法。提出学习目标时,教师适当放低学困生的学习要求,如果该学生达到了所设定的要求,则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对于学优生的学习要求则适当设高,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布置项目任务——如“为客户设计某企业标志,于当天下午3:00前交货”时,教师先精讲该任务的要求及所需用的方法等知识,为随后开展的小组学习活动提供知识背景。
3.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协作学习。在活动过程中有问题找组员,若组内解决不了,学生可寻求教师或其他组员的帮助,打破了“有问题找老师”的习惯;对一些较快完成作业的学生加以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互相帮助,从中受到启发,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集体主义教育,有效克制学生在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奋进等优良的心理品质。
教师在此环节中进行实时监控,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管理的指导,予以及时的支持,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上。充分给予学生时间、空间,鼓励积极参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小组讨论中,引入竞争机制。例如,在学期后期安排两次课的时间,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立体2010台历”,每个小组扮演一家设计公司,模拟项目选择、确定、规划到项目制作、展示、评价,为学生的职业素养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4.评价反馈:由师生共同讨论和评价,其中自评(占30%)→他评(占30%)→师评(占40%),组长在此过程中需登记组员的完成情况。具体如下:
自评:学生完成任务后,每个小组组员在展示自己的作品后,由小组代表(即项目经理)介绍作品的制作过程,对自己的成功和缺陷做出评价,也可将一些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由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他评:其他小组在观看后对其优势和不足做出评价,也可以对该小组发表看法,各抒己见、相互学习。
师评:即客户评价,由教师对每个小组表现情况和本次教学做出小结和评价。最后,教师从态度、方法、技能和成果对各小组做综合评价,既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又根据各小组的特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这种多元化的“过程评价”,适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能让学生重拾自信,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扬长避短,相互促进;而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若时间不允许,评价反馈可以改为“欣赏点评”,根据本次学生制作作品情况,每小组推荐一作品进行展示分析。)
5.拓展小结:教师指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总结方法和规律,将本次课的知识迁移运用。
6.课后整理:在线长的协助下,各组员整理桌面,按要求统一摆好椅子,各组长进行登记;最后,值日生在班长或劳动委员的督促下认真搞卫生。
从教师出示目标,提出任务,到学生思考、创作、帮学,最后到多元评价总结,整个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为了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以更好地促使自己不断向前迈进,教师可以在学生每完成一项目任务后及时为他们建立电子学档,并定期进行展示。
四、实施的效果
从学生网上评教统计来看,96.1%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模式感到满意;在问卷调查中,有84.9%学生认为机房环境下的小组教学能感受“上机如上岗”, 对他们日后就业有帮助;有92.5%学生感到小组教学给他们带来了学习的乐趣。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小组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适合中职计算机课的教学。
(作者单位: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 李娜.小组学习在《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
[2] 郑艳华,何永玲,易.计算机程序设计类实验教学的改革——基于“任务驱动”方式的“小组教学”方法的尝试[J].福建电脑,2007,(8).
[3] 张华周.初探计算机教学中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法[J].科技信息,2008,(8).
[4] 张洪洋.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基于网络视频资源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8,(11).
责任编辑赖俊辰
关键词:机房;小组教学
在中职实操性教学中,小组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在机房内有效实施小组教学,是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需要慎重考虑的内容。
一、实施的思路
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培养理念是“以生为本,以师为导,以上机如上岗为特色的能力培养为主线”。在“项目导入、执行”的基础上采用小组教学,利用计算机设计与制作项目作品,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为了更好地实施小组教学,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教师需充分利用好第一次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可以先作自我介绍,尽快与学生互相认识;其次,阐述该课程的内容、在本专业的地位、对以后就业及生活的影响等;然后,使学生了解该课程的教学安排和学习方法,明确机房上课要求及教学要求。教师可以展示介绍部分成功案例,如往届学生设计的优秀作品、教师自制的作品以及往届参赛获奖的情况;最后,宣读本课程的考核方法及时间以及学生学业评价方法,详细说明每一评价项目所占的比例及期末考评办法。
二、实施的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教师的讲授欲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根据学生用机摆置,建立“班长—线长—组长”制。
例如每间机房有60个学生机位(具体分布为两线,每线有面对面的两排,每排共有15学生机位)。全班选举出两名线长(生产线线长),负责协助组长进行监督管理该条线的成员,分发、收集登记本给组长,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用机情况反馈给教师,以便配合教师指导工作。
通过异质分组法编组,使组内优劣互补,组外水平相当。可把每3~5名学生分为一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能够起带头作用的项目组长,配合线长督促和组织组员进行机器使用前后的检查、学习、讨论、评价,并及时检查各组员的作业完成情况。
2.规范教学管理。
良好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管理需要严格与严谨,言传身教。例如,要求学生提前3分钟进入机房,作为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榜样,比学生早到,迎接学生;了解课前课后学生是否检查机器情况;上课时,学生能否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认真学习、参与讨论及评价;下课时,学生在线长、组长的组织下,按统一要求摆放好椅子,整理好桌面及个人卫生;课后由班长或劳动委员提前安排的两名值日生搞卫生;最后教师检查后离开。教师在整个过程的监督与提示,学生从下课至搞完卫生,能控制在5分钟内完成,整个教学过程管理紧凑有序。同时,学生能在上下课时进行机器情况的详细登记,方便机房管理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及时对异常机器进行维护。
3.根据上机特点,设计“项目登记表”。
首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如下登记表,方便组长每次课的登记,使教师更详细掌握数据,也有利于管理员有效维护机器。(见下表)
然后,教师计算该课程在本学期的项目任务量,按项目任务量将每小组的项目登记表装订成一本,并贴上封面,于封面上注明课程名称、班级、组别,用于整个学期的登记,方便师生更直接地查看,如在本学期的考勤、完成项目任务情况、有无按工位要求进行课前课后检查与整理等。
三、实施的步骤
1.线长领取、分发“项目登记本”,组长考勤、各组组员检查机器情况并汇报组长。
2.提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的重难点和方法。提出学习目标时,教师适当放低学困生的学习要求,如果该学生达到了所设定的要求,则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对于学优生的学习要求则适当设高,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布置项目任务——如“为客户设计某企业标志,于当天下午3:00前交货”时,教师先精讲该任务的要求及所需用的方法等知识,为随后开展的小组学习活动提供知识背景。
3.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协作学习。在活动过程中有问题找组员,若组内解决不了,学生可寻求教师或其他组员的帮助,打破了“有问题找老师”的习惯;对一些较快完成作业的学生加以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互相帮助,从中受到启发,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集体主义教育,有效克制学生在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奋进等优良的心理品质。
教师在此环节中进行实时监控,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管理的指导,予以及时的支持,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上。充分给予学生时间、空间,鼓励积极参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小组讨论中,引入竞争机制。例如,在学期后期安排两次课的时间,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立体2010台历”,每个小组扮演一家设计公司,模拟项目选择、确定、规划到项目制作、展示、评价,为学生的职业素养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4.评价反馈:由师生共同讨论和评价,其中自评(占30%)→他评(占30%)→师评(占40%),组长在此过程中需登记组员的完成情况。具体如下:
自评:学生完成任务后,每个小组组员在展示自己的作品后,由小组代表(即项目经理)介绍作品的制作过程,对自己的成功和缺陷做出评价,也可将一些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由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他评:其他小组在观看后对其优势和不足做出评价,也可以对该小组发表看法,各抒己见、相互学习。
师评:即客户评价,由教师对每个小组表现情况和本次教学做出小结和评价。最后,教师从态度、方法、技能和成果对各小组做综合评价,既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又根据各小组的特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这种多元化的“过程评价”,适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能让学生重拾自信,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扬长避短,相互促进;而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若时间不允许,评价反馈可以改为“欣赏点评”,根据本次学生制作作品情况,每小组推荐一作品进行展示分析。)
5.拓展小结:教师指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总结方法和规律,将本次课的知识迁移运用。
6.课后整理:在线长的协助下,各组员整理桌面,按要求统一摆好椅子,各组长进行登记;最后,值日生在班长或劳动委员的督促下认真搞卫生。
从教师出示目标,提出任务,到学生思考、创作、帮学,最后到多元评价总结,整个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为了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以更好地促使自己不断向前迈进,教师可以在学生每完成一项目任务后及时为他们建立电子学档,并定期进行展示。
四、实施的效果
从学生网上评教统计来看,96.1%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模式感到满意;在问卷调查中,有84.9%学生认为机房环境下的小组教学能感受“上机如上岗”, 对他们日后就业有帮助;有92.5%学生感到小组教学给他们带来了学习的乐趣。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小组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适合中职计算机课的教学。
(作者单位: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 李娜.小组学习在《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
[2] 郑艳华,何永玲,易.计算机程序设计类实验教学的改革——基于“任务驱动”方式的“小组教学”方法的尝试[J].福建电脑,2007,(8).
[3] 张华周.初探计算机教学中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法[J].科技信息,2008,(8).
[4] 张洪洋.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基于网络视频资源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8,(11).
责任编辑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