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MS-EEPO有效教学中提到“想”这一要素。在现实的课堂实践中,引导学生“想”方面效率不够高,学生不愿意想,总是等教师或者同学告诉他结果。从《将进酒》的上课实践中反思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想,带动更多学生去想,以便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关键词]想;形象思维;将进酒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2-0019-02
文言文向来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难以突破创新,按部就班,教师自导自演独角戏,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被动。在新课改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教师退而求其次,以学生为主体,下放主动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而“想”这个要素正是EEPO有效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要素。
一、导入:知人论世,想望风采,初步训练形象思维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在《寻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中如是说。李白的很多创作跟酒有很大的关系,李白之死跟酒也有关。杜甫曾称李白写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在教学设计当中,用世人对李白的评价来引入课文,和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这位“诗仙”的诗歌名句。“想”是一种奇妙的感受,学生通过李白生平、诗歌风格的关键词,在脑海中形成李白的形象,想望其风采:豪迈乐观,奔放洒脱……人人心中有李白。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的创作大多跟酒有关,引导学生想象李白的形象,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解读诗歌。
关于李白之死,民间传说“李白捉月骑鲸而终”,吸引学生去了解李白,了解他的生平与创作。“李白是被惊吓而死的?”学生发出惊呼,至于具体如何,学生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
二、设置竞争机制,感悟意境,形成形象思维
初读课文,指导学生诵读,吟咏诗韵。吟咏诗韵,关键在于气,而气出于情,因此朗读要体现作者的感情。感情的酝酿需要时间,提醒学生注重把握节奏,各小组组内朗读,须读准字音,共同探讨,充分发挥EEPO中“想”这一要素。最后各组派代表朗诵,通过检测,可以让学生互相竞争,互相学习。在课堂上,学生代表朗诵后,其他学生积极发言评价,并踊跃站起来朗诵,比一比“谁的表现最像李白”。
黄河之水的大气磅礴之势,与高堂明镜的白发之悲,读起来有慷慨放歌的气势,悲而不伤,悲而愈壮。
此时,学生想象那诗歌中的画面:滔滔江水,似从天而降,意境开阔;时空缩短,人生短暂,转而为悲,在宇宙的永恒伟大中,生命如此脆弱渺小。“人生得意须尽欢”,韶光易逝,青春难再,当时朝廷腐败,诗人政治抱负无从实现,在极度压抑中释放自我,对月狂饮,由悲转欢,节奏转为高声劝酒,变得狂放,在觥筹交错中肆意狂饮。“与尔同销万古愁”要读出那无尽的愁绪。通过朗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形成诗歌的形象,体验情感的起伏,感悟意境。最后看名家朗诵视频,听音乐,听朗诵,看画面,再次感同身受,仿佛身临其境,自己就是李白,想李白之所想,感李白之所感。
三、情感解读:“想前顾后”,感同身受,逐步形成全面的形象思维
在问题的设计上,我设问:李白何以如此狂喝痛饮?学生积极调动脑海中的资料库,知道李白的身世背景是一重大原因。我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和学生一起理清诗歌的情感思路:悲—欢—愤—狂。
大胆地放权,让学生追寻李白的生平足迹,走近李白,感同身受。用曲线图来描绘李白的生平,想想诗人作《将进酒》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让他如此毫无顾忌,借酒消愁?这时,学生调动之前的背景知识,从多角度来想,并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形象的图文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四、思辨的人生观,求同存异,灵活运用“想”的要素
李白,无疑是豪放乐观的,也正因为他的豁达,深受人们喜爱。他曾经悲观过,仕途失意过,他的痛饮狂喝看似颓废堕落,逃避现实。对照李白,让学生想一想:李白的人生观有哪些?是否可取?通过这道题,引起学生思考,结合当前实际和自己的生活阅历谈谈看法。
综观全诗,李白的人生观有以下几点:
(一)对人生的看法:认为时光易逝,人生短促 ,须及时行乐。
(二)对金钱及富贵生活的看法:能驱使金钱,亦不为金钱所驱使。李白认为金钱并不重要,因为金钱散尽了可再得回来,所以他不吝啬,不贪求,甚至不屑一顾,宁愿饮酒长醉也不愿刻意追求。
(三)对个人才华的看法:乐观自信,肯定自己的才华,并乐观相信有才干的人, 始终会为世所用。
(四)对行乐的看法:认为人生在世就应该珍惜时日,尽情欢乐,故他嗜酒豪饮,但求长醉不醒。
学生经过思考,各抒己见。有学生赞成及时行乐,并表示自己也想潇洒走一回,学习苦和累。不等教师评价,马上就有学生发言李白有才华,有立世资本,所以他乐观自信,作为学生的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才能够有更多的才华。学生各有其不同看法,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此基础上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
设计这条开放性的题目,具有思辨性,学生畅所欲言,求同存异,使“想”的内容得以表达,学生分组进行辩论,能旁征博引,论证有力,是思维训练的一个小扩张。
五、以“想”促学,以“想”带学
“想”是否足够深刻,能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是需要不断反思的问题。在发言和表演的环节上,他们还不够大胆自信。有时学生的“想”是片段式的,天马行空,不够形象,难以带动深层次的“想”,这就需要培养和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提醒学生从文本出发,回归文本。
《将进酒》从导课、解题到学生朗读、具体分析等环节,都是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師生共同归纳文章思路和情感脉络。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敢于把创造还给学生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活力。在教学中,我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享受探究与合作的快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做到精心设计,对学生负责,力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尤其要注重“想”这一要素,因为“思”是思维形成的起点。
为学生学习知识负责,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我不懈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知道每一个幸福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所以我为着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这个幸福咬紧牙关。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关键词]想;形象思维;将进酒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2-0019-02
文言文向来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难以突破创新,按部就班,教师自导自演独角戏,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被动。在新课改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教师退而求其次,以学生为主体,下放主动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而“想”这个要素正是EEPO有效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要素。
一、导入:知人论世,想望风采,初步训练形象思维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在《寻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中如是说。李白的很多创作跟酒有很大的关系,李白之死跟酒也有关。杜甫曾称李白写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在教学设计当中,用世人对李白的评价来引入课文,和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这位“诗仙”的诗歌名句。“想”是一种奇妙的感受,学生通过李白生平、诗歌风格的关键词,在脑海中形成李白的形象,想望其风采:豪迈乐观,奔放洒脱……人人心中有李白。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的创作大多跟酒有关,引导学生想象李白的形象,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解读诗歌。
关于李白之死,民间传说“李白捉月骑鲸而终”,吸引学生去了解李白,了解他的生平与创作。“李白是被惊吓而死的?”学生发出惊呼,至于具体如何,学生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
二、设置竞争机制,感悟意境,形成形象思维
初读课文,指导学生诵读,吟咏诗韵。吟咏诗韵,关键在于气,而气出于情,因此朗读要体现作者的感情。感情的酝酿需要时间,提醒学生注重把握节奏,各小组组内朗读,须读准字音,共同探讨,充分发挥EEPO中“想”这一要素。最后各组派代表朗诵,通过检测,可以让学生互相竞争,互相学习。在课堂上,学生代表朗诵后,其他学生积极发言评价,并踊跃站起来朗诵,比一比“谁的表现最像李白”。
黄河之水的大气磅礴之势,与高堂明镜的白发之悲,读起来有慷慨放歌的气势,悲而不伤,悲而愈壮。
此时,学生想象那诗歌中的画面:滔滔江水,似从天而降,意境开阔;时空缩短,人生短暂,转而为悲,在宇宙的永恒伟大中,生命如此脆弱渺小。“人生得意须尽欢”,韶光易逝,青春难再,当时朝廷腐败,诗人政治抱负无从实现,在极度压抑中释放自我,对月狂饮,由悲转欢,节奏转为高声劝酒,变得狂放,在觥筹交错中肆意狂饮。“与尔同销万古愁”要读出那无尽的愁绪。通过朗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形成诗歌的形象,体验情感的起伏,感悟意境。最后看名家朗诵视频,听音乐,听朗诵,看画面,再次感同身受,仿佛身临其境,自己就是李白,想李白之所想,感李白之所感。
三、情感解读:“想前顾后”,感同身受,逐步形成全面的形象思维
在问题的设计上,我设问:李白何以如此狂喝痛饮?学生积极调动脑海中的资料库,知道李白的身世背景是一重大原因。我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和学生一起理清诗歌的情感思路:悲—欢—愤—狂。
大胆地放权,让学生追寻李白的生平足迹,走近李白,感同身受。用曲线图来描绘李白的生平,想想诗人作《将进酒》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让他如此毫无顾忌,借酒消愁?这时,学生调动之前的背景知识,从多角度来想,并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形象的图文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四、思辨的人生观,求同存异,灵活运用“想”的要素
李白,无疑是豪放乐观的,也正因为他的豁达,深受人们喜爱。他曾经悲观过,仕途失意过,他的痛饮狂喝看似颓废堕落,逃避现实。对照李白,让学生想一想:李白的人生观有哪些?是否可取?通过这道题,引起学生思考,结合当前实际和自己的生活阅历谈谈看法。
综观全诗,李白的人生观有以下几点:
(一)对人生的看法:认为时光易逝,人生短促 ,须及时行乐。
(二)对金钱及富贵生活的看法:能驱使金钱,亦不为金钱所驱使。李白认为金钱并不重要,因为金钱散尽了可再得回来,所以他不吝啬,不贪求,甚至不屑一顾,宁愿饮酒长醉也不愿刻意追求。
(三)对个人才华的看法:乐观自信,肯定自己的才华,并乐观相信有才干的人, 始终会为世所用。
(四)对行乐的看法:认为人生在世就应该珍惜时日,尽情欢乐,故他嗜酒豪饮,但求长醉不醒。
学生经过思考,各抒己见。有学生赞成及时行乐,并表示自己也想潇洒走一回,学习苦和累。不等教师评价,马上就有学生发言李白有才华,有立世资本,所以他乐观自信,作为学生的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才能够有更多的才华。学生各有其不同看法,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此基础上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
设计这条开放性的题目,具有思辨性,学生畅所欲言,求同存异,使“想”的内容得以表达,学生分组进行辩论,能旁征博引,论证有力,是思维训练的一个小扩张。
五、以“想”促学,以“想”带学
“想”是否足够深刻,能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是需要不断反思的问题。在发言和表演的环节上,他们还不够大胆自信。有时学生的“想”是片段式的,天马行空,不够形象,难以带动深层次的“想”,这就需要培养和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提醒学生从文本出发,回归文本。
《将进酒》从导课、解题到学生朗读、具体分析等环节,都是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師生共同归纳文章思路和情感脉络。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敢于把创造还给学生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活力。在教学中,我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享受探究与合作的快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做到精心设计,对学生负责,力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尤其要注重“想”这一要素,因为“思”是思维形成的起点。
为学生学习知识负责,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我不懈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知道每一个幸福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所以我为着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这个幸福咬紧牙关。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