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高考”作文也疯狂

来源 :考试·新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hz3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子】
  高考已是尘埃落定,但对于高考的议论远没有结束。近日一份今年法国高考哲学题目在微博上引起热议,"洋高考"再次刺激着大家的神经。
  都说中国高考难,放眼世界一看,原来“洋高考”也不简单——考的不是知识,是思想。究竟有不简单,看看它的作文题就知道了。
  【文题】
  法国
  法国统一中学毕业会考2012年试题
  文科试题
  1.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什么?
  2.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么?
  3.解释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的一个节选段落。
  社会经济科试题
  1.是否可能存在天生的欲望?
  2.工作,是否仅仅为了有用?
  3.解释乔治?贝克莱《消极服从论》的一个节选段落。
  理科试题
  1.我们是否有寻求真理的义务?
  2.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
  3.解释卢梭《爱弥尔》的一个节选段落。
  美国
  美国SAT考试2012年1月作文题
  话题:大多数人很容易相信别人。然而,为了避免自己被人利用,通常情况下,一种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先去质疑或者怀疑对方的动机或诚信度。很多人都赞同一点,如果你发现你正在怀疑对方的诚信或者动机,那么你的直觉很可能是对的。你将不会为自己过分轻信而感到遗憾。
  任务:即使是那些看上去很诚实的人,也要去怀疑一下他的动机或是否诚信,这么做是否明智?你支持哪一种观点,请写一篇文章。
  话题:那些拒绝进步和改变的人往往会遭致批评。但进步也总伴随着一种危险,那就是进步虽然带来了利好,但也同时带来了坏的地方和不利因素。似乎我们有时候是花了一半的时间去实现所谓的“进步”——无论是在生活上、工作上还是人际关系上。但情况往往是,那些原本利好的方面,却在改变中慢慢丧失了。(摘自E.B.怀特《进步和变化》)
  任务:进步本身是否也包含着缺点或蕴藏着问题?就你支持的观点写一篇论文。
  话题:对孩子们来说,学习和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奖赏,不需要额外的奖赏了。但当额外的奖赏被引入后,不管是来自家长的关注、表扬,还是老师的奖励,这些奖励对孩子们来说是有重要影响的。孩子们的阅读是为了赢得奖励,而不再是为了了解外部世界。如果孩子做一些事情只是为了奖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都会发生明显改变。(摘自Barry Schwarz,《生活的代价》)
  任务:用奖励的方式来刺激人们学习或者实现某种目标,这种做法是否是错误或有害的?就你的观点写一篇文章。
  德国
  德国汉堡市2010年“高考”试题
  德语基础课考题:
  1.从启蒙到古典时期的文学——歌德的诗歌。
  2.从浪漫主义到19世纪末期的文学——格奥
  尔格?毕希纳(德国剧作家)。
  3.谈20—21世纪的文学。
  4.谈教育。
  能力课程考题:
  1. 从启蒙到古典时期的文学——伦茨的作品:
  《庄园管家》、《士兵》。
  2. 从浪漫主义到19世纪/20世纪的文学
  ——世纪之交的诗歌。
  3.20/21世纪的文学—家庭关系。
  4.论教育。
  【深思】
  话题经典更有思考空间
  柯汉琳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法国高考作文题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呈现出灵活多样,出题灵活的特点。比如“你对爱因斯坦的某某观点怎么看?”在于文化味比较浓厚,且给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
  我国的高考作文题目命题色彩比较浓重,作文题目往往不科学的分为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等,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任何命题都是一个话题,我国高考作文的分类存在明显不科学的现象,导致高考备考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方向单一。
  另外,法国高考作文题目给学生的最大影响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法国从小学开始就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有些甚至是一些不存在的东西,学生想抄袭都没有办法。
  这要求我们好好去思考法国高考作文对我们有什么启发。长期以来,受习惯性思维和保守文化的影响,我国的高考作文命题形成定势,很难有人敢于突破。
  “洋高考”注重引导学生独立严肃的思考
  黄玉峰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特级教师
  作文是思想的载体,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考试,高考作文题的优劣直接反映出这个国家国民思维品质的导向。一个好的问题,会让人产生应答的欲望,会引发人无限的思考趣味;一个愚蠢的问题,只会令人感觉无聊、乏味,回答这样的问题无疑是一种痛苦。
  “洋高考”当中最让国人感慨的题目来自法国——这个孕育过卢梭、伏尔泰、左拉、雨果和巴尔扎克的国家。看到他们的高中生要做的文章,我们痛苦地感到差距:“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什么?”“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等。试想,若是中国哪个大学的哲学系能招到这样一批已经对这些问题有分析有观点的学生,教授们会有多么兴奋!
  考生如果能够对这样的社会、人生、哲学问题有独立严肃的思考,才是真正成人的标志。
  法国教育部颁发的大纲上说,他们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建立理性分析坐标以领悟时代的意义”。何谓批判性思维?许多国人还感到陌生。是的,因为我们的基础教育不教这个。简单地说,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必然是在一个明确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上体现出来的。
  好的命题都要解决一个具体的、明确的问题。如新加坡某年的高考试题:“科学鼓励质疑,而宗教排斥质疑,你怎样看?”这样的题目在审题上几乎没有难度,人人都看得明白,根本不可能出现离题偏题的问题。考生必须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王顾左右而言他”,不能忽悠,不能“发散”,写不出就是写不出,能说多少就是多少,来不得半点虚假。这个题目的难度是在于问题本身,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值得反复思考辩论的问题。题目本身没有倾向性,考生完全没有必要迁就任何人的观点,直抒己见即可。阅卷官在考生阐述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这个同学的真实水平:思维、积累、视野、表达、感情乃至境界。好的命题,就是这样朴素,功夫不在表面。   欧美学生作文与国内作文差异何在?
  刘植荣 独立学者,媒体评论员
  作文题目是各国教育制度的外在表现形式,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老师,就出什么样的作文题目。
  法国作文看重学生的观点
  法国2012年高中会考作文的主题是 “国家”、“真理”、“劳动”和“欲望”。题目都是开放型的,给考生发挥的空间。但也确实有难度,必须阅读大量哲学原著,才能理解题目,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述。
  如果与往年的高中会考作文题目对比就会发现,他们的作文题目难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尽管法国也有批评人士指出,对高中生来说,这样的作文题目难度过大,每个题目都可以写成一篇博士论文。但法国学界已达成了共识,将来也不会降低高中会考作文的难度。
  法国之所以出这么难的作文,其目的就是考察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评价学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对事物的总体看法。不在乎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在乎的是学生有没有观点。
  美国培养学生“总统思维”
  笔者与朋友QQ聊天,她给二年级的儿子辅导作文,题目是“如果你是华盛顿,你应该如何处置当时的情况”。源于孩子刚学了篇美国独立战争的课文。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如果在中国,作文题目无非是“我的爸爸”、“我的老师”、“记有意义的一天”之类,思维限制在家庭、学校狭小的空间里,学生很难在作文中表达个人思想,这也就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足够的发展。
  美国的教育在各个阶段都是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如果把学生比作初生牛犊,老师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拉着学生去哪里吃草,哪里喝水,而只讲草和水对身体有什么益处,让学生在开阔的原野上自由奔放,自己去寻找草和水。
  外国学生最喜欢作文,因为这是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通过作文,把自己的新鲜想法表达出来,与同学们交流,得到同学们的赞扬。而中国学生,大多害怕作文,总觉得肚子里没词儿。写作练习就是模仿“教辅”上的范文,考试就靠背几篇范文,运气好的押上了题目,就可以得高分。这样的教育就是逼着学生写“假大空”文章。
  作文题目是由教育制度决定的,法国的作文题目确实让国人看了震撼不已,但这不是我们拿来就能作的,也不是我们拿来就能作好的。教育不是禁锢思想,而是解放思想。教育不是统一思想,而是开放思想。教育不是沿袭老思想,而是创造新思想。
  【议论】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据我在法国留学的博士生透露,今天是法国‘高考’(BAC)的第一天,考试内容为‘哲学’,总共4个小时,就一特定题目撰写论文。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法国有这么多哲学家,而中国只能盛产应试者了。
  鲁绍臣(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德国人重理论,法国人喜思想,美国人爱实用,中国人尊传统,应试教育和标准答案的考试制度,便是明证。这导致传承知识有余,创新能力不足。因此,中国人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文情怀的熏陶,任重而道远!”
  刘永和(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室书记):无论中国高考还是法国高考,都是一种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注重两个方面作用:一是甄别学生知识水平,二是促进学习者学习。如果二者兼顾,就是最先进的教育评价。现阶段,大多数中国考试更倾向于前者。教育脱离不了现实,我国的就业形势、就业压力比西方大,教育有很强的谋生功能,功利色彩浓。
  叶西吟(网友):这样的考试才有点意思,能真正培养和考量出一个人学识。
  萧尧迷失在人生的道路上(网友):说实在的,虽说很好,可如果真让我高考考这个,我必定会崩溃。
  【互动】
  关于“洋高考”作文题,大家有何看法?
  大家可在《考试》杂志官方微博留言,地址:http://weibo.com/gmkaoshi,也可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在这恭候大驾啦!
其他文献
《现代汉语词典》新版亮点  据出版方商务印书馆介绍,《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修订工作跨越7年时间,增加单字600多个,共收各类单字13000多个;增收新词语和其他词语3000多条,增补新义400多项,删除少量陈旧的词语和词义,共收条目69000多条。收录的大量新词语,反映了社会生活和语言实际的新变化。  新版亮点  新词入选涉及多个领域,新增词汇记录当代生活,词语新义展现社会变化,方言外来词进入普
期刊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中描绘的美丽画面如今该到哪里找寻?这样的景象而今恐怕只能靠大脑去想象了,我甚至怀疑是不是古人欺骗了我们。  走在灰色的水泥大街上真不愿抬头,一栋栋摩天大楼早已把原本光滑完整的天空割裂得支离破碎,天空飘散着灰黑色的、灰白色的几片云朵,独独少了那空灵如水的蔚蓝。天空失去了健康的肤色,
期刊
人类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这样繁荣昌盛,是因为地球“母亲”无私奉献,而我们又拿什么回报了地球呢?  一天晚上,一颗在太空自由翱翔的地球同步卫星突然收到一些不明电磁波,那是地球和月亮的深情对话,让人听了不禁泪如雨下。  “月亮老弟,真羡慕你呀!”地球把脸拉得老长,痛苦地望着月亮。“你羡慕我?我一无所有,而且满身是伤,而你有一望无际、蔚蓝如洗的天空,你有洁净幽深、碧波荡漾的海洋,还有五颜六色的鲜花和郁郁葱葱
期刊
《为什么读经典》一书的英文版,中文版由译林出版社于2012年4月出版  一、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在青少年时代,每一次阅读就像每一次经验,都会增添独特的滋味和意义;而在成熟的年龄,一个人会欣赏(或者说应该欣赏)更多的细节、层次和含义。因此,我们不妨尝试以其他方式。  二、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
期刊
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日益悖谬的今天,人类共同的家园在低吟泣血。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决不是一句空言,要靠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携手低碳,共建绿色家园,需要每个人切实从我做起。  低碳生活不能因为自己“小”而不为。有些人认为,生活中大家都在排碳,茫茫人海,我占的份额实在有限,不会有人因为我排碳多一点而对我另眼相看,况且与那些烟囱里冒着滚滚浓烟的工厂相比,我这一点排碳量几乎可以忽略不算。殊不知,“不积小善,何
期刊
【主持人语】  读者朋友,从本期开始,《作文擂台》栏目拟在继续保持原有编辑风格的前提下,新增“编读互动”环节,以期广大师生进行坦诚的切磋交流,共同提升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充分展示学校风采和学生才华。希望大家喜欢,期盼您的积极参与!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您对本栏目的设置有什么建议,对选手们习作有何评价,均可在《考试》杂志官方微博留言,地址:http://weibo.c
期刊
编者按:  2012年高考虽已落下帷幕,但余温仍在。考生作文中宿构、默写、套用的情况频现,模板化、程式化与假大空的现象较为普遍。高考作文究竟有哪些“恶习”,听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2012年北京高考语文阅读领导小组副组长漆永祥教授娓娓道来。  今年北京市没有一篇满分作文,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写得好的作文很少,“高考体”文风盛行,呈现种种弊端:  赌咒发誓体,就是全文充斥“一定”、“必须”这样的句子
期刊
【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钱钟书先生在《论快乐》中说,“欢娱嫌夜短!”因为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无聊,愈觉得日脚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别慢。又说,“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乐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  请以“快乐有多久”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
期刊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做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
期刊
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立在窗前。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老人又低头看看地面,几个比他自己更加无望的生命正走向它们的归宿——坟墓。老人在通往那块地方的路上,也已经消磨掉六十个寒暑了。在那旅途中,他除了有过失望和懊悔之外,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别的东西。他老态龙钟,头脑空虚,心绪忧郁,一把年纪折磨着老人。   年轻时代的情景浮现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父亲将他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