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以来,淄川农信联社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民银行的指导帮助下,积极开拓创新,强化内部管理,加大信贷投放,各项业务呈现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支持全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到7月底,全区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90.51亿元,比年初增加13.1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66.99亿元,比年初增加8.72亿元,存款同比增幅居全市农信系统首位。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对地方财政贡献逐年提高,今年以来缴纳税款达4027万元,较去年同期多交1687万元,全区纳税综合排名第四位,成为新形势下名副其实农村金融主力军。
一、找准定位,优化结构增投放
一是不断加大对“三农”信贷支持力度。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围绕“入股社员贷款优先,农业贷款优先,农户小额贷款优先”的三优先战略,进一步优化支农贷款管理办法,逐步形成了发展策略、服务方式、业务品种“三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客户经理等级管理制,推行“一人进村,全面服务,送贷上门”的服务措施,发扬“挎包银行”的老农金作风,使客户经理成为农民身边“流动的银行”。目前,全区信用社共发放农业贷款46.23亿元,惠及1.3万户农户,为农村信用社开辟了广阔的信贷市场,贷款出现了供需两旺的局面,新增农业贷款、贷款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稳居全区金融机构首位,成为支农贷款的主阵地。二是深入推进信用文明工程建设。结合全区“四德工程”建设要求,深入开展新农村信用工程创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评定“信用村、企业、户”活动,对评选上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截至7月末,全区共有信用村186个,信用企业342户,信用户58058户,信用个体工商户2717户,信用市场2个,信用社区1个,参评面达到100%。对于获评的信用户推行绿色信用“贷款证”,开辟绿色信贷通道,给予贷款利率优惠,累计发放贷款19亿元。通过推行“信用工程”,为营造全区社会诚信大环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做好公司类客户信贷投放。继续开办第三方监管动产质押贷款、信用共同体贷款等新业务品种,破解公司类客户融资担保难题,公司类贷款余额38.29亿元,较年初增加2.55亿元,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四是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强与区经贸委、区中小企业局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小微企业建立信息资料库,动态掌握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及资金缺口,及时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组建专业化小微企业专职客户经理队伍,提高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水平,截至7月底,全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亿元,仅上半年就为小微企业净投放贷款3亿元,惠及400余家小微企业。
二、开拓创新,完善功能强管理
一是创新发展思路。本着效益为先的原则,对部分营业网点进行布局调整,实行分社直管,提高了网点的整体揽存盈利能力。改进考核办法,激发全员资金组织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存款结构,推动各项存款稳步增长。截至7月末,各项存款较年初增长13亿元,进一步增强了全区信用社的信贷投放能力。二是创新金融产品。在做好代理保险、代收话费、代订报纸等业务的基础上,加强与区财政局、供电局等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做好新农保、银电通等业务的推广。通过“送金融服务下乡”活动,积极推广网上银行、财富在手卡、电话POS等业务。截至7月末,全区信用社新开通个人网银13931户,企业网银234户,交易金额73.97亿元。办理财富在手卡8039张,交易金额达到1.49亿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893万元。三是优化支付环境。今年来,全区17家营业网点获得大小额支付结算准入资格,总量达到46个,覆盖率69.70%。新安装自助设备21台,总量达到66台,其中离行式自助设备6台,满足了客户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四是创新服务理念。年初,联社公开向社会招聘23名大堂经理充实一线网点,为客户提供人员分流、大堂引导、业务咨询等服务。通过规范化服务导入活动,规范临柜人员服务礼仪,提升服务水平。
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展新风
一是抓班子带队伍。围绕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工作作风效能建设活动,实行周一固定办公会,周二集中學习,举办各种培训班,定期举行业务比赛,以训带学、以赛代学。二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举行中层管理人员竞聘,聘任中层正职36人,副职55人,建立中层正职后备人才6人,副职后备人才15人,新提拔大学生19人。积极推进劳动用工、工资分配等一系列改革,实现绩效评价,把员工收益与本单位经营状况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相结合。三是文明建设成绩斐然。组织职工乒乓球、球毛球比赛,成立大学生长联盟,组织员工野外拓展,对内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以“规范化服务导入”为契机,制作服务监督牌,开通服务监督电话,公开向社会承诺,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先后与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妇联等单位联手,向社会困难人士奉献爱心,资助淄河山区困难学生,与小吊桥村结成帮扶对子,每年举行慈心一日捐等活动,自2005年以来,累计捐款60余万元。近日,联社被省消协评为“山东省第九届消费者满意单位”荣誉称号,树立了农村信用社良好的社会形象。
(作者单位:山东农村信用社淄川联合社)
一、找准定位,优化结构增投放
一是不断加大对“三农”信贷支持力度。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围绕“入股社员贷款优先,农业贷款优先,农户小额贷款优先”的三优先战略,进一步优化支农贷款管理办法,逐步形成了发展策略、服务方式、业务品种“三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客户经理等级管理制,推行“一人进村,全面服务,送贷上门”的服务措施,发扬“挎包银行”的老农金作风,使客户经理成为农民身边“流动的银行”。目前,全区信用社共发放农业贷款46.23亿元,惠及1.3万户农户,为农村信用社开辟了广阔的信贷市场,贷款出现了供需两旺的局面,新增农业贷款、贷款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稳居全区金融机构首位,成为支农贷款的主阵地。二是深入推进信用文明工程建设。结合全区“四德工程”建设要求,深入开展新农村信用工程创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评定“信用村、企业、户”活动,对评选上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截至7月末,全区共有信用村186个,信用企业342户,信用户58058户,信用个体工商户2717户,信用市场2个,信用社区1个,参评面达到100%。对于获评的信用户推行绿色信用“贷款证”,开辟绿色信贷通道,给予贷款利率优惠,累计发放贷款19亿元。通过推行“信用工程”,为营造全区社会诚信大环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做好公司类客户信贷投放。继续开办第三方监管动产质押贷款、信用共同体贷款等新业务品种,破解公司类客户融资担保难题,公司类贷款余额38.29亿元,较年初增加2.55亿元,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四是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强与区经贸委、区中小企业局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小微企业建立信息资料库,动态掌握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及资金缺口,及时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组建专业化小微企业专职客户经理队伍,提高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水平,截至7月底,全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亿元,仅上半年就为小微企业净投放贷款3亿元,惠及400余家小微企业。
二、开拓创新,完善功能强管理
一是创新发展思路。本着效益为先的原则,对部分营业网点进行布局调整,实行分社直管,提高了网点的整体揽存盈利能力。改进考核办法,激发全员资金组织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存款结构,推动各项存款稳步增长。截至7月末,各项存款较年初增长13亿元,进一步增强了全区信用社的信贷投放能力。二是创新金融产品。在做好代理保险、代收话费、代订报纸等业务的基础上,加强与区财政局、供电局等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做好新农保、银电通等业务的推广。通过“送金融服务下乡”活动,积极推广网上银行、财富在手卡、电话POS等业务。截至7月末,全区信用社新开通个人网银13931户,企业网银234户,交易金额73.97亿元。办理财富在手卡8039张,交易金额达到1.49亿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893万元。三是优化支付环境。今年来,全区17家营业网点获得大小额支付结算准入资格,总量达到46个,覆盖率69.70%。新安装自助设备21台,总量达到66台,其中离行式自助设备6台,满足了客户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四是创新服务理念。年初,联社公开向社会招聘23名大堂经理充实一线网点,为客户提供人员分流、大堂引导、业务咨询等服务。通过规范化服务导入活动,规范临柜人员服务礼仪,提升服务水平。
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展新风
一是抓班子带队伍。围绕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工作作风效能建设活动,实行周一固定办公会,周二集中學习,举办各种培训班,定期举行业务比赛,以训带学、以赛代学。二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举行中层管理人员竞聘,聘任中层正职36人,副职55人,建立中层正职后备人才6人,副职后备人才15人,新提拔大学生19人。积极推进劳动用工、工资分配等一系列改革,实现绩效评价,把员工收益与本单位经营状况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相结合。三是文明建设成绩斐然。组织职工乒乓球、球毛球比赛,成立大学生长联盟,组织员工野外拓展,对内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以“规范化服务导入”为契机,制作服务监督牌,开通服务监督电话,公开向社会承诺,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先后与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妇联等单位联手,向社会困难人士奉献爱心,资助淄河山区困难学生,与小吊桥村结成帮扶对子,每年举行慈心一日捐等活动,自2005年以来,累计捐款60余万元。近日,联社被省消协评为“山东省第九届消费者满意单位”荣誉称号,树立了农村信用社良好的社会形象。
(作者单位:山东农村信用社淄川联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