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村古镇耀中华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guang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原人眼里,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的五夫镇或许并不起眼:一爿弹丸之地,藏于闽北武夷山中,四面环山,一个出口,开阔不足,闭塞有余。建筑芜杂无序,道路坎坷不平。气质就更别说了,名义上虽为集镇(乡村中的城市),但“散、乱、杂”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小农经济特征十分明显……充其量不过一烟村小镇。
   其貌不扬的五夫镇萌芽于西晋时期,初为鸡鸣小村,唤作“五夫里”,经过600多年的发展,到南宋时方小成气候。虽为商贾集镇,但在天下镇海里,它并无特别之处。若不是因为一个孩子,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也许会永远默默无闻。
  绍兴十年(1140),从建阳到五夫的山路上走来一个孩子。这是个颠沛流离的少年,刚刚10岁,随在父亲身后,紧紧拽住大人的衣摆,生怕一不留神就会走失。他目光迷茫,不时回首建阳方向,有些恋恋不舍。他实在不明白,遭罢官的父亲为何要离开姑姑家,到如此偏远的地方投靠外人?
   那个时候,谁都没有料到,这个近乎逃难的孩子,日后会使这座烟村古镇脱颖而出,名播天下。这个孩子名叫朱熹。
   淳熙十四年(1188),已步入老年的朱熹终于如愿以偿回到建阳。掐指算来,他在五夫生活已长达48年之久。在这48年里,他从师学艺,发奋攻读,洞房花烛,金榜题名,潜心钻研,严谨治学,“接伊洛之渊源,开海滨之邹鲁”,成为一代理学宗师,堪称波澜壮阔,春风得意;这48年里,他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又可谓人生凄苦,厄运不断,欲哭无泪……
   我人在车上,心却在叹息。
   一条尘土飞扬的乡间公路,与一条几近干涸的小河绞在一起,河中有路,路中有河。越野车在这坑坑洼洼的“河路”上不停地颠簸摇晃,跌跌撞撞,趔趄蹒跚,走得极其艰难。遥望窗外,心生喟叹,这情形怎么就跟朱熹当年如出一辙呢?
   上午10点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五夫镇。
   虽为朱熹故里,中外闻名,但游人稀少。经人指点,我们来到兴贤书院。
   兴贤书院位于兴贤古街,举头看去是一座临街古建筑。牌楼式门面,飞檐重叠,造型雄伟,气势磅礴,风格凝重;人物花鸟,彩绘斑驳,砖雕门饰,匠心独运。顶端悬挂石刻竖匾,曰“兴贤书院”,寓意兴贤育秀,继往开来;浮雕双龙,分列两侧,拱护陪衬,神圣祥瑞。门楣上嵌朱丹横额、砖刻俊逸四字,曰“洙泗心源”,取自儒、佛二教,意为儒家学说乃心性智慧之源。
   兴贤书院为纪念理学先贤胡宪,始建于南宋孝宗年间,朱熹曾在此讲学授徒。元初,书院毁于兵燹,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乡贤捐资重建。
   我国东南一带历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素有“贫不废读,富则兴学”之风,由兴贤书院即可见一斑。书院门脸写满岁月沧桑,只可惜因大门紧闭,记录沧桑岁月的院内建筑却无缘得见。
   惜别兴贤书院,我们去了朱子巷。
   朱子巷位于中和坊、儒林坊交界处,逼仄而曲折,借用江浙话说,它是条典型的“摸奶巷”。据介绍,朱子巷原先全长300米,现仅存138米,相传朱熹当年每次外出都要經过这里。巷子两侧皆古屋高墙,路面全用鹅卵石铺就,墙皮脱落,路面破败,颇为苍凉。步入其间,犹闻朱熹足音远远传来。
   循着夫子“足音”,我们穿过一段田垅,来到紫阳楼。
   紫阳楼位于屏山脚下,潭溪之畔,距镇里许,是抗金名将朱父至交、朱熹义父刘子羽特为朱熹所盖,始建于绍兴十四年(1144),那一年朱熹才14岁。
   1143年,朱熹父亲病故,临终前托孤刘氏兄弟及胡宪。因担心朱熹产生寄人篱下的自卑心理,刘子羽当众认朱熹为义子,其弟刘子翚及刘勉之则一起成了朱熹的老师。朱熹18岁那年,刘勉之将爱女刘清四许配给他。义父、恩师、岳父,刘氏一族对朱熹可谓恩重如山。在刘家的关怀、呵护和栽培下,朱熹饱读诗书,长大成人并成家立业。婚后不到三个月便考取进士,功成名就。
   对这段时光,朱熹感念不已,当年的困惑自是烟消。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诗,灵感来自紫阳楼塘边苦读,虽云《观书有感》,但揆其思想感情,显然已超出了单纯的“观书”。
   紫阳楼为宋代歇山顶式闽北民居,前后三进,“五脏”俱全,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周围古树参天,修竹成林,屋前便是那口著名的半亩方塘。
   不知何故,方塘深而无水。探究间,不由感叹刘子羽先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上朋友,如刘翁者几?倘若不是朱父幸有如此一位义薄云天的恩公朋友,孤儿寡母,衣食无着,朱熹岂能成为一代鸿儒!
   绕过方塘,走近院门,见门上有朱熹题匾:“忠孝持家远,诗书处世长”。不用说,这种体现理学核心价值观的广而告之,自然是统领紫阳楼诸“目”之大“纲”了。
   穿过院门,便是厅堂,里面正中端坐着朱熹塑像,面容清癯,神态儒雅。
   堂侧有朱熹手书治家格言:“读书起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
   厅堂之后为第二进,即祖先堂。堂上悬有朱熹“慎终追远”手迹,左右联曰:“紫气氤氲徽州祖地,阳光辉耀闽邦后裔。”神龛里挂有祖先朱古僚(朱熹前九代)、祖父朱森、父亲朱松画像。
   出祖先堂便是紫阳楼第三进,曰“晦堂”。当年,儒、释兼修的刘子翚曾为朱熹取名“元晦”。朱熹为感怀先生赐名,故以“晦堂”二字命名。堂上悬朱熹手书“不远复”,是朱熹17岁那年向老师请教“入道次第”问题时,先生刘子翚取《易经》之言对他的教诲,意思是要常转身看看自己的足迹,与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异曲同工。
   晦堂两侧壁上挂有朱熹春、夏、秋、冬四时诗。晦堂楼上有“禁区”,是朱熹三位女儿的闺房,曰“芙室”、“蓉室”、“菱室”。
   ……
   整座“楼”依山就势,庄园格局虽规模宏大,蔚为壮观,但绝无奢华之气、骄淫之风。相反,不论厅、堂、轩、斋、室,简朴无处不在,书香味,书卷气,书生志趣,如影随形。不难想见,这种庭有诗书气自华的氛围固然为朱熹所营造,但反过来对朱熹又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又何止是仅仅影响了一个朱熹?呜呼,小镇辉煌,盖在于斯矣!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禁止类”公示语的现状,以兰州市区为例,对“禁止类”公示语英译在语言错误和文化失误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改译了部分典型的“禁止类”公示语。在此基础上指出英译失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旨在解决“禁止类”公示语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公示语的英译质量,以礼貌的原则、规范的语言、融入的文化来体现城市外宣窗口的语言魅力。  [关键词]“禁止类”公示语;英译失误;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
期刊
今天,当人们由音乐而联想到一个国家或一座城市时,大概所有关注的目光都会投向奥地利的维也纳,一座几百年来孕育西方古典音乐精华的都城。不过,这仅仅是“几百年”,在更为古老的年代里,来自另一个地区的音乐同样沁人心肺,且在广大东方世界流传2000年,余响回荡至今。7世纪初西行求法、历百余国而返的高僧玄奘曾盛赞其“管弦伎乐,特善诸国”,这个地方就是龟兹,位于今天中国新疆的库车、沙雅一带,一个古代东西方人种和
期刊
唐朝,是诗歌的唐朝,故有“诗唐”之誉。不同于建安风骨、魏晋风度,历史的车辙延伸至唐代后,氤氲、洋溢出一种气象,尤其是在盛唐时期经由诗人的自信发挥、诗歌的自由吟唱,更形成了一种空前的文化景观——“盛唐气象”。既是气象,就不应只是丝竹和弦,还要有角鼓、铜钲:不应只是春花秋月,还要有大漠、烽烟:不应只是高山流水,还要有金戈铁马:不应只是缠绵情语,还要有慷慨边歌……  正是具备了这种海纳百川的雍容气度、自
期刊
龟兹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位于亚欧大陆深处,远离海洋,地处西域中心地带,在塔里木绿洲腹地的天山中段南麓,塔里木河,龟兹东川水、西川水流经境内,优越的自然条件不仅为这里带来了丰富的物产、矿产资源,更缔造了这里多元、包容的文化传统。  一  从龟兹境内发掘的古人类遗址可以看出,龟兹有着悠久的史前文明。早在新石器晚期,龟兹的先民们就在这块绿洲上繁衍生息,并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历史
期刊
在秦腔艺苑的鲜花丛中,西北地区广大观众与一代著名小生靖正恭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举成名  靖正恭,字品三,1912年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西大村。14岁时,因家贫失学进西安正俗社学艺,应工小生,师承秦腔名家党甘亭、梁箴、高登岳、王兴博、王德荣、高天喜等人。他天资聪敏,学艺两个月便演出《五郎出家》,并赢得满堂彩。他与秦腔正宗李正敏是师兄弟,同为正俗社的佼佼者,一生一旦,默契天成,很早
期刊
2015年9月6日,第八次玉帛之路考察组从青海格尔木出发,驱车一整日,穿越辽阔的柴达木盆地,翻越巍峨的阿尔金山,迎着夕阳西下的霞光,来到新疆南疆戈壁中的绿洲——若羌,下榻在县城中的楼兰宾馆。  抵达若羌,距离两年来总共举办八次的玉石系列考察之终点站——和田也就剩下几百公里路程,大家自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楼兰宾馆的每个房间里都陈列着若羌县委宣传部编印的一部名为《黄玉故乡——若羌》的小册子。原来,作
期刊
第一次走进河西走廊,我看到沿国道312线有一段段并行的土夯墙,时断时续,绵延不绝,显得荒凉而破败。经询问才知道,这就是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同被誉为“世界奇迹”的中国万里长城其中的一段。  河西走廊的长城给我的第一印象打碎了我多年的向往,心目中那种雄伟、壮观、辉煌之类的想象轰然而溃,其如旧时大户人家的院墙一样,十分平常。后来,我对张掖周边长城作了一些考察,游览了
期刊
一  清嘉庆十七年,原籍浙江上虞的顺天府大兴人徐松(字星伯,1781 1848)在湖南学政任上突遭贬黜,远戍位于清朝疆域最西端的伊犁惠远城  自乾隆朝平定准噶尔和回部叛乱以来,这里一直是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  在徐松到来之前的几十年里,天山南北政局日趋稳定,清王朝实际控制的疆域向西到达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西域”这个自西汉以来始终在中原王朝边疆经略史上扮演至关重要角色的地区,进入了它在古代中国最
期刊
盐井  盐井位于川、滇、藏三省交界处,隶属西藏昌都,是我们由滇入藏后遇到的第一个藏乡。历史上,盐井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也是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这里的居民主要为纳西族人,但实际上他们已严重藏化,失去了纳西族原本的民族特色。我奇怪为什么盐井地区没有被划分给云南省,而是将其归籍于西藏。想想可能还是缘于历史上这里更多地受到藏文化的影响吧。   盐井,顾名思义为产盐的地方。这里盛产红盐和白盐,有著名的
期刊
雪里访贤,   又来到卧龙岗前。   雪花儿乱飘,   一座茅庵,   真乃是修真养性一座仙山   ……  梁峁起伏,沟壑纵横,阳坡川道里,小曲儿随风飘荡,只不见何人在唱。   这里不是卧龙岗,没有伏虎卧龙,要说仙山倒也不假,此地就叫二神仙梁(位于甘肃秦安县南部)。相传,上古年间,有神仙隐于此山,因而得名。神仙变了长龙,首尾茫茫两不见。左边尤其凶猛威武的是大神仙梁;右边同样蜿蜒驰骋的是三神仙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