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的核心是“人的发展”,追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愈来愈多的学校更是把教育教学提升到“生命教育”的高度,教育教学的过程是以生命感染生命,用心灵对话心灵的过程。“人”的分量越来越重。教师健康的心理环境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动力源,更是其专业化发展的基石,让我们从“心”开始吧。
关键词:校本培训 心育育师
理想的德育,应该建立温馨的对话场景,重视心灵的沟通,理想的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存在于生生的交往中,存在于师生的交往中。
古有荀子提出“天地君亲师是礼之本”,突出了教师在德育中的主导作用。近现代,涂尔干认为“教师是他所处时代和国家的道德观念的解释者”。德育是一种惬意的心灵对话,让学生在感受尊重中学会尊重,体会关爱时懂得关爱。诗意般的德育呼唤教师健康的心理环境,学校德育要从关注教师们一颗颗鲜活的心灵开始。那教师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到底在什么样的层面上?
教师健康的心理环境是实施有效德育的动力源;更是其专业化发展的基石。事实表明,教师在繁琐的工作中普遍存在心理疲惫状况,而且很清晰地听到来自教师内心的强烈呼声——我们太累了!教师在校是师长;在社会是模范公民;在家要做好父母、好儿女、好妻子或好丈夫,角色的多重性,使得教师几乎时时处于“超常角色”中,再加上升学压力,心灵处在“模范的委屈”状态,没有时间和精力作出种种心理调节,更缺少科学方法指导。
心结还要心来解,实施“心育育师”培训策略,唤起教师发展心理的认同感。组织引导教师进行了“我是谁?”的主题讨论深思活动,以家长角色进行心理情境体验。活动中一位年轻老师提出: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教师,我们就该努力做什么样的教师!它来自教师自身经历带来的体验,没有制度上的教条,它具有一种真切的心理认同感,很容易被老师们接纳为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和准绳;同时还为其他各种校本培训的推行做了厚实的心理铺垫。
采取一些心理情境训练方法,引发二次创业的责任感。我们利用《心灵鸡汤》心育小报创设系列专栏——“我在哪儿”,通过完成波浪图示,画出过去也画出自己所认为的将来,引发深入考虑,自己想要让它成为什么样子?由此对自己在生活和职业生涯中的当前位置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我是谁”引发思考自己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与责任和性格。尽可能地描述,按重要次序列成表,然后分析哪些是暂时的,哪些是永久的,哪些是要保留的,哪些又一定是要抛弃的。“我将是什么样子”的主题,引导老师思考自己将要完成什么事,会有哪些成就?明确树立生活、工作目标,给自己的前景画个图。回到眼前“我的工作理想”,想一想工作带来的特定的东西,编织自己的职业梦想,看看自己需要为此进行何种教育和培训及怎样应用培训成果。“目标导向专业化发展”,引导老师们通过列目录,了解自己在专业化发展中什么做得好?还需要什么?(是学习?是扩大权力?是增加经验?等)自己拥有什么优势资源?现在应该停止做什么?开始干什么?这些情境练习中一系列问题的回答,简单却不易回答,需要老师们对自己的工作、生活进行阶段性的回顾与预测,是一个自我教育和训练的过程。通过这种心理情境训练活动,唤起老师们对生活的激情,同时加深了对职业的认识和理解。促进老师自发研习,大大推进了学校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积极构建家校沟通“心桥”,强化教师改变角色的幸福感。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尊重,教师是最为珍视的。我们一方面建好家长学校课程化发展:通过开放日展示、家长学校讲座、一封信、家长联席会议等形式,引导家长换位思考,争取理解和支持,建好家校交融的情感坎坷。一方面引导教师学会运用人格面具,通过案例研究的反思形式,促进教师对新课程,新教学的探究。教师的角色有了很大转变,像少儿节目主持人、像充满童趣的大朋友、像菊花的春风……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愉快地享受着教育,老师在学生积极的成长中和师生彼此心灵的交融中享受着教育。
实施过程性、发展性评价,激发积极创造的价值观。学校为教师专业成长设置了教科研成果奖,培训福利制度。对教师的适应过程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特别是对于那些老教师在角色转换方面较为迟缓的始终持以宽容态度。实施“心理减压,业务加压”的策略。“生活的目的不是为了工作,但是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工作”。心理上的价值观促进了教师工作责任心的增强和自尊心的满足,老师们工作起来精力旺盛而稳定。
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无言的。通过努力地维护教师健康的心理环境,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育己”的质量,促进了师资队伍的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教师自身萌发的责任感,幸福感,使命感,价值感成为鲜活的心灵甘露,成为笑对学生的活力,我们的工作苦是真苦,爱是真爱,笑是真笑,乐也是真乐!
作者单位:徐州市云兴小学
关键词:校本培训 心育育师
理想的德育,应该建立温馨的对话场景,重视心灵的沟通,理想的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存在于生生的交往中,存在于师生的交往中。
古有荀子提出“天地君亲师是礼之本”,突出了教师在德育中的主导作用。近现代,涂尔干认为“教师是他所处时代和国家的道德观念的解释者”。德育是一种惬意的心灵对话,让学生在感受尊重中学会尊重,体会关爱时懂得关爱。诗意般的德育呼唤教师健康的心理环境,学校德育要从关注教师们一颗颗鲜活的心灵开始。那教师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到底在什么样的层面上?
教师健康的心理环境是实施有效德育的动力源;更是其专业化发展的基石。事实表明,教师在繁琐的工作中普遍存在心理疲惫状况,而且很清晰地听到来自教师内心的强烈呼声——我们太累了!教师在校是师长;在社会是模范公民;在家要做好父母、好儿女、好妻子或好丈夫,角色的多重性,使得教师几乎时时处于“超常角色”中,再加上升学压力,心灵处在“模范的委屈”状态,没有时间和精力作出种种心理调节,更缺少科学方法指导。
心结还要心来解,实施“心育育师”培训策略,唤起教师发展心理的认同感。组织引导教师进行了“我是谁?”的主题讨论深思活动,以家长角色进行心理情境体验。活动中一位年轻老师提出: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教师,我们就该努力做什么样的教师!它来自教师自身经历带来的体验,没有制度上的教条,它具有一种真切的心理认同感,很容易被老师们接纳为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和准绳;同时还为其他各种校本培训的推行做了厚实的心理铺垫。
采取一些心理情境训练方法,引发二次创业的责任感。我们利用《心灵鸡汤》心育小报创设系列专栏——“我在哪儿”,通过完成波浪图示,画出过去也画出自己所认为的将来,引发深入考虑,自己想要让它成为什么样子?由此对自己在生活和职业生涯中的当前位置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我是谁”引发思考自己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与责任和性格。尽可能地描述,按重要次序列成表,然后分析哪些是暂时的,哪些是永久的,哪些是要保留的,哪些又一定是要抛弃的。“我将是什么样子”的主题,引导老师思考自己将要完成什么事,会有哪些成就?明确树立生活、工作目标,给自己的前景画个图。回到眼前“我的工作理想”,想一想工作带来的特定的东西,编织自己的职业梦想,看看自己需要为此进行何种教育和培训及怎样应用培训成果。“目标导向专业化发展”,引导老师们通过列目录,了解自己在专业化发展中什么做得好?还需要什么?(是学习?是扩大权力?是增加经验?等)自己拥有什么优势资源?现在应该停止做什么?开始干什么?这些情境练习中一系列问题的回答,简单却不易回答,需要老师们对自己的工作、生活进行阶段性的回顾与预测,是一个自我教育和训练的过程。通过这种心理情境训练活动,唤起老师们对生活的激情,同时加深了对职业的认识和理解。促进老师自发研习,大大推进了学校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积极构建家校沟通“心桥”,强化教师改变角色的幸福感。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尊重,教师是最为珍视的。我们一方面建好家长学校课程化发展:通过开放日展示、家长学校讲座、一封信、家长联席会议等形式,引导家长换位思考,争取理解和支持,建好家校交融的情感坎坷。一方面引导教师学会运用人格面具,通过案例研究的反思形式,促进教师对新课程,新教学的探究。教师的角色有了很大转变,像少儿节目主持人、像充满童趣的大朋友、像菊花的春风……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愉快地享受着教育,老师在学生积极的成长中和师生彼此心灵的交融中享受着教育。
实施过程性、发展性评价,激发积极创造的价值观。学校为教师专业成长设置了教科研成果奖,培训福利制度。对教师的适应过程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特别是对于那些老教师在角色转换方面较为迟缓的始终持以宽容态度。实施“心理减压,业务加压”的策略。“生活的目的不是为了工作,但是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工作”。心理上的价值观促进了教师工作责任心的增强和自尊心的满足,老师们工作起来精力旺盛而稳定。
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无言的。通过努力地维护教师健康的心理环境,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育己”的质量,促进了师资队伍的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教师自身萌发的责任感,幸福感,使命感,价值感成为鲜活的心灵甘露,成为笑对学生的活力,我们的工作苦是真苦,爱是真爱,笑是真笑,乐也是真乐!
作者单位:徐州市云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