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网络文化已逐渐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工院校在传统校园文化的建设上一般具有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崇尚科学精神,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的特点,但也具有开放性不足、人文素养重视不够等不足之处。结合网络文化与理工院校的特点,探讨理工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准确定位与发展,才能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改善不足,为理工院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关键词】校园网络文化;理工院校;定位与发展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载体的网络文化迅速发展,其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日益凸显。在高校中,网络文化更是以迅猛的态势冲击影响着校园文化,对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工作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高校网络文化的准确定位与发展直接影响着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以及整个高校育人环境建设的成效。
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理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多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具有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崇尚科学精神,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等特点,但也显现出人文精神不足、开放性不强的弱势。结合网络文化的传播特点,理工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应立足自身特色,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探索构建适应理工院校发展的具有新内涵的校园网络文化。
1.校园网络文化应体现学校文化特色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近年来已受到广泛关注并蓬勃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繁荣社会文化建设,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而且直接关系着高校育人环境的优化与成效。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并逐渐形成了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载体的网络文化。校园网络文化就是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校园网络化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校园文化。[1]传统的校园文化在与新兴的网络文化的磨合和对抗中,会吸收和融合网络文化的优秀成分,从而形成校园文化新的格局。在此过程中,要使校园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中先进的、健康的主流文化,必须能够体现高校的文化特色。因为一个高校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都会形成自身的文化特点,能够充分的体现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并且已经形成了展现自身优势的校风、学风,以及全校师生共同认同的价值取向,这些都是具有特色的文化风貌。这些对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实现校园文化的“导向”、“调适”、“凝聚”、“发展”功能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校园网络文化必须能够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
2.理工院校校园文化特点与网络文化的发展相结合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中,一个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校园文化的形态和类型。理工院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依循理工人才的培养目标,受学科特点、专业特征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不足。
理工院校相对于其他院校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理工院校十分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对于理工科院校而言,其专业知识、能力结构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内在需求比其他高校更为强烈。将知识能力运用于实践,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理工院校的教学理念。由此,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很多理工院校基本具备了服务社会、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条件与传统。例如:在很多理工院校,有“家电维修小组”、“科技制作协会”等社团组织,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并服务于社会。其次,理工院校更为崇尚科学精神,注重数理逻辑能力的培养,抽象思维的运用。 最后,理工院校非常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现代科学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着新一代建设人才的素质。理工院校不断追求理论和实践的自觉创新和应用,以能够适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所以,理工院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更能够自觉地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融入其中。
长期的教学与科研的实践形成了理工院校独特的文化优势,但也造成了一些不足,对于培养工业化发展大潮中的新型理工科人才有不利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人文素养重视不够,以致造成理工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强;校园文化的开放性不足,理工院校虽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但在深度、广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与科技理论前沿相接触,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的实践,并将其运用于实践,服务于社会。
随着网络文化的迅速传播,传统的校园文化将在与网络文化的磨合和对抗中形成新的格局。网络文化的传播具有开放性强、内容丰富、影响广泛、传播迅速但是能控率低的特点,它既是传统校园文化在网络上的虚拟,又是对传统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延伸。因此,若使理工院校的校园网络文化发展成为校园文化的先进的、健康的主流文化,必须使理工院校的校园文化特点与网络文化的传播发展特点相结合,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才能有效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3.理工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定位与发展
理工院校所形成的特色和优势是培育具有特色的理工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土壤。理工院校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定位必须立足于自身特有的优势,发掘自身潜力,又要利用网络的传播特点弥补自身不足,才能在实践中构建和发展具有理工科院校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
3.1 理工院校的校园网络文化要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同时,理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更是要将“先进文化”与“先进生产力”、“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将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与积极转化科学技术成果结合起来,继续发挥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优势,更加深入的开展各种实践实习活动,利用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广泛及内容丰富的特点,不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在教育教学改革、理工人才的培养、提升办学效益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3.2 理工院校的校园网络文化要以科学、创新为基本的文化内核
理工院校具有注重数理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方式的传统,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继续发扬优势,并注重将逻辑思维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将抽象思维与分析、综合协调的方法论相结合,真正的将科学精神与方法论渗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与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并将其转化为人才培养的导向和方法。继续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导向,将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融入到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中去。理工高校正逐渐成为科学实践与创新的重要基地,有资料显示,我国有20%以上科技成果来源于高校,其中高科技成果所占比例更高。这是与理工高校的科研创新离不开的。理工院校的校园网络文化以科学、创新为基本的文化内核不仅是校园网络文化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新型科技人才的内在要求。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上,理工院校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硬件建设、资源库建设以及培训方面,由于专业学科的特点,理工院校一般更能发挥网络建设的作用。利用这一优势宣传科学、创新精神,为科研创新服务,才能够开创校园文化的新局面。
3.3 理工院校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立足加强开放性,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随着经济浪潮的冲击影响,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它要求理工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技术知识、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必须具有良好的价值选择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管理与完善能力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理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开放性不足,尤其是在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重视不够,以致造成理工科学生偏重数理逻辑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不足,价值选择能力较差等弱点,这也是很多理工类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而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网络文化能够突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大大提有高理工院校师生的知识信息的获取量,有效弥补传统校园文化存在的真空地带,丰富校园文化。
因此,理工院校应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所提供的无限的文化空间,加强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并培养学生获取和筛选大量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所具有的实时交互操作方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充分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与超前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网络的自由性特征,培养学生的自律行为以及价值选择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
虽然网络文化的发展给高校传统校园文化带来了新的契机,但由于网络文化的各种弊端的存在也给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挑战。理工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在找准自身定位的同时,要真正发展成为校园的主流文化、先进文化,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立足优势,弥补不足,加强监控和管理,并要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网络文化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国泉.网络文化的定位与发展[J].科技教育创新,2008,(6).
作者简介:杨新颖(1980—),女,山东临清人,教育学硕士,洛阳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关键词】校园网络文化;理工院校;定位与发展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载体的网络文化迅速发展,其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日益凸显。在高校中,网络文化更是以迅猛的态势冲击影响着校园文化,对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工作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高校网络文化的准确定位与发展直接影响着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以及整个高校育人环境建设的成效。
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理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多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具有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崇尚科学精神,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等特点,但也显现出人文精神不足、开放性不强的弱势。结合网络文化的传播特点,理工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应立足自身特色,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探索构建适应理工院校发展的具有新内涵的校园网络文化。
1.校园网络文化应体现学校文化特色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近年来已受到广泛关注并蓬勃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繁荣社会文化建设,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而且直接关系着高校育人环境的优化与成效。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并逐渐形成了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载体的网络文化。校园网络文化就是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校园网络化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校园文化。[1]传统的校园文化在与新兴的网络文化的磨合和对抗中,会吸收和融合网络文化的优秀成分,从而形成校园文化新的格局。在此过程中,要使校园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中先进的、健康的主流文化,必须能够体现高校的文化特色。因为一个高校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都会形成自身的文化特点,能够充分的体现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并且已经形成了展现自身优势的校风、学风,以及全校师生共同认同的价值取向,这些都是具有特色的文化风貌。这些对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实现校园文化的“导向”、“调适”、“凝聚”、“发展”功能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校园网络文化必须能够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
2.理工院校校园文化特点与网络文化的发展相结合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中,一个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校园文化的形态和类型。理工院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依循理工人才的培养目标,受学科特点、专业特征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不足。
理工院校相对于其他院校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理工院校十分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对于理工科院校而言,其专业知识、能力结构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内在需求比其他高校更为强烈。将知识能力运用于实践,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理工院校的教学理念。由此,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很多理工院校基本具备了服务社会、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条件与传统。例如:在很多理工院校,有“家电维修小组”、“科技制作协会”等社团组织,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并服务于社会。其次,理工院校更为崇尚科学精神,注重数理逻辑能力的培养,抽象思维的运用。 最后,理工院校非常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现代科学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着新一代建设人才的素质。理工院校不断追求理论和实践的自觉创新和应用,以能够适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所以,理工院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更能够自觉地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融入其中。
长期的教学与科研的实践形成了理工院校独特的文化优势,但也造成了一些不足,对于培养工业化发展大潮中的新型理工科人才有不利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人文素养重视不够,以致造成理工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强;校园文化的开放性不足,理工院校虽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但在深度、广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与科技理论前沿相接触,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的实践,并将其运用于实践,服务于社会。
随着网络文化的迅速传播,传统的校园文化将在与网络文化的磨合和对抗中形成新的格局。网络文化的传播具有开放性强、内容丰富、影响广泛、传播迅速但是能控率低的特点,它既是传统校园文化在网络上的虚拟,又是对传统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延伸。因此,若使理工院校的校园网络文化发展成为校园文化的先进的、健康的主流文化,必须使理工院校的校园文化特点与网络文化的传播发展特点相结合,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才能有效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3.理工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定位与发展
理工院校所形成的特色和优势是培育具有特色的理工院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土壤。理工院校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定位必须立足于自身特有的优势,发掘自身潜力,又要利用网络的传播特点弥补自身不足,才能在实践中构建和发展具有理工科院校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
3.1 理工院校的校园网络文化要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同时,理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更是要将“先进文化”与“先进生产力”、“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将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与积极转化科学技术成果结合起来,继续发挥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优势,更加深入的开展各种实践实习活动,利用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广泛及内容丰富的特点,不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在教育教学改革、理工人才的培养、提升办学效益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3.2 理工院校的校园网络文化要以科学、创新为基本的文化内核
理工院校具有注重数理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方式的传统,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继续发扬优势,并注重将逻辑思维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将抽象思维与分析、综合协调的方法论相结合,真正的将科学精神与方法论渗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与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并将其转化为人才培养的导向和方法。继续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导向,将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融入到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中去。理工高校正逐渐成为科学实践与创新的重要基地,有资料显示,我国有20%以上科技成果来源于高校,其中高科技成果所占比例更高。这是与理工高校的科研创新离不开的。理工院校的校园网络文化以科学、创新为基本的文化内核不仅是校园网络文化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新型科技人才的内在要求。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上,理工院校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硬件建设、资源库建设以及培训方面,由于专业学科的特点,理工院校一般更能发挥网络建设的作用。利用这一优势宣传科学、创新精神,为科研创新服务,才能够开创校园文化的新局面。
3.3 理工院校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立足加强开放性,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随着经济浪潮的冲击影响,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它要求理工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技术知识、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必须具有良好的价值选择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管理与完善能力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理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开放性不足,尤其是在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重视不够,以致造成理工科学生偏重数理逻辑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不足,价值选择能力较差等弱点,这也是很多理工类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而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网络文化能够突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大大提有高理工院校师生的知识信息的获取量,有效弥补传统校园文化存在的真空地带,丰富校园文化。
因此,理工院校应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所提供的无限的文化空间,加强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并培养学生获取和筛选大量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所具有的实时交互操作方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充分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与超前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网络的自由性特征,培养学生的自律行为以及价值选择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
虽然网络文化的发展给高校传统校园文化带来了新的契机,但由于网络文化的各种弊端的存在也给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挑战。理工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在找准自身定位的同时,要真正发展成为校园的主流文化、先进文化,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立足优势,弥补不足,加强监控和管理,并要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网络文化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国泉.网络文化的定位与发展[J].科技教育创新,2008,(6).
作者简介:杨新颖(1980—),女,山东临清人,教育学硕士,洛阳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