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下短跑是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影响短跑教学的诸多因素,笔者总结出短跑模块教学的四个阶段,即认知阶段、纠错与改进阶段、巩固与提高阶段、自动化阶段等,得以改善高中短跑模块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关键词:短跑;模块;教学;探索;感悟
1 前言
短跑是一项重要的运动项目,同时也是其它运动项目的基础。从学校体育的角度出发,短跑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必修内容,更是评价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科学系统地合理安排短跑教学,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短跑能力。在普通高中實施短跑的教学,传授科学的田径运动方法给学生,对于锻炼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具有重要意义。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短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真正体现短跑意识的培养,短跑能力的提高,短跑习惯的养成是当前中学体育教学应探讨的课题之一,因此探讨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本文突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制定短跑模块教学的教学课时安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其目的是提升教师对新课程短跑模块教学的理解,科学的制定短跑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模块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 影响短跑教学质量因素的分析
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师,我们要清楚的认识面对的学生是“个体差异”很明显的普通群体。我们的学生做不到专业运动员的速度,力量,但是我们通过教学改进学生的技术动作,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与体能。不过短跑项目因为其自身时间短、动作单一,机械重复等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成为一个难点。那么,哪些因素在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质量呢?
2.1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的短跑教学模式程序化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模式大体统一,老师反复讲解与示范,学生以听、看、模仿为主,机械地按老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各种教学方法无法挖掘运动项目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无法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法简单,缺乏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呆板单一,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
2.2 教师教学的考核评价单一,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由于短跑运动项目竞技化、场地器材也是标准化、考核方法,评价标准也基本上采用竞赛规则,相对于运动员来说也许没有什么,但是对于普通学生其难度是可想而知。因此就短跑教学而言,不完全适用于学生,学生毕竟不是运动员,缺乏对运动技术较高要求的学习动机,很难达到规定的高水平,高标准,必然丧失对短跑运动的兴趣和信心。
2.3 学生在学练中存在一定的消极性
通过和体育教师的交流发现,普遍反映短跑教材内重复,过于陈旧,没有什么新的花样,教学方法简略,除了采用传统的讲解、示范、指导学习等方法,没有创新;教学组织单一,缺乏灵活性等等都影响教师的积极性,不用说学生厌学,教师也有点厌教,短跑运动教学面临的种种现象和问题,不容忽视。
3 短跑内容教学的探索及感悟
在短跑教学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影响教学的因素为依据和出发点,把短跑模块教学分为四个阶段:认知阶段、纠错与改进阶段、提高与巩固阶段、自动化阶段等。有效的制定和实施教学课时安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3.1 认知阶段(4学时)
这一阶段安排的课时总和约4个学时,主要目的是利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形成正确的快速跑动作表象;加深了解和理解短跑的四个基本部分,使学生懂得短跑的技术原理;教师通过对不规范跑姿的示范与讲解,以提高学生对正确跑姿的认识;通过多种跑的专门性练习和多种形式的跑、跳、投练习,调动学生的学练主动性,为学练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学生正确认识短跑和提高身体素质的必要环节。
教师做好介绍分析短跑技术的四个部分: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讲解示范与分析四个部分的动作要领,使短跑的正确技术在学生的脑海里初步定型。掌握正确技术是学生短跑练习的主要任务,也是提高短跑成绩的关键。除了使学生了解正确的短跑的表象,教师应重点加强学生的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为提高学生跑的能力,改进着地等各种跑的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3.2 纠错与改进阶段(5学时)
这一阶段安排的课时总和约5个学时,主要目的是在教学中反映出来的“个体差异”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纠正、改进提高短跑的运动技术水平;教师提醒学生在进行各种放松快速跑练习时,不争先,不比赛,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肌肉的感觉上;教师重点监督学生在练习中的技术动作,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错。这是学生学习提高运动技能关键的环节。
改善学生的运动技术短跑中的快速运动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技术,学生只有掌握正确合理的技术,轻松协调的完成动作,才能发挥已有的速度水平,达到合理的步幅和步频。针对学生运动中有许多错误动作,对他们进行动作要领的示范讲解。在练习中多采用原地摆臂练习途中跑、“跑格”、直线跑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跑步动作,为提高成绩打下基础。教师做好监督、纠正、改进、提高学生短跑的技术动作。
3.3 巩固与提高阶段(6学时)
这一阶段安排的课时总和约6个课时,主要目的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正确的技术动作后,经过有效的科学的练习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速度的潜力,以巩固学生的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在学练中表现出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并能处理学练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是学生能否有效掌握短跑知识技能最重要的环节。
教师应该努力做到认真备课,拓宽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大多数生性活泼好动,在兴趣得到激发时,参入、投入的积极性非常高。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采用竞赛法和游戏法,会让学习变得充满乐趣和激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会做准备活动,掌握身体各部位伸展性练习方法。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增大快跑时的关节运动幅度,还可防止肌肉拉伤和韧带扭伤。
3.4 自动化阶段(3学时)
这一阶段安排的课时总和约3个课时,主要目的是通过前三个阶段的教学,学生对短跑有了正确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正确的短跑技术动作;加强全程跑运动技能水平,在练习、考核和比赛中技术动作定型;引导学生加强与同伴的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是教师检验成效和学生收获成绩的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该完善考核体系,实行多元考核。我们应该不断完善考核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评价应该是综合的,考核内容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样化。教学评价不仅要考核学生对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应建立过程化评价,根据学生个体的进步幅度和个体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价。考核评价方面应该包括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学生体能和技能的提高以及学生短跑知识水平的提高。
4 小结
实践中表明,学生只掌握了快速跑基本技术而不具备相应的身体素质,还是不能发挥理想的运动水平。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正常发挥技术的物质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不仅重视让学生对技术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术的掌握,同时也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抓好有关素质的练习,打好身体素质基础,以便使学生正确运用技术,发挥理想的水平,跑步时达到最快的速度。总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机能状态以及心理素质的不同,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教师应当认真地钻研短跑教材,合理地分解,巧妙地运用教法,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经验,创造出一条适应中学体育教学的路子。
参考文献:
[1]体育游戏教材编写组.体育游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卢伟.高中学生短跑教学的探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黎强,黄慧宁.短跑教学不能忽视的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2004(4).
兰溪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短跑;模块;教学;探索;感悟
1 前言
短跑是一项重要的运动项目,同时也是其它运动项目的基础。从学校体育的角度出发,短跑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必修内容,更是评价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科学系统地合理安排短跑教学,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短跑能力。在普通高中實施短跑的教学,传授科学的田径运动方法给学生,对于锻炼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具有重要意义。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短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真正体现短跑意识的培养,短跑能力的提高,短跑习惯的养成是当前中学体育教学应探讨的课题之一,因此探讨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本文突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制定短跑模块教学的教学课时安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其目的是提升教师对新课程短跑模块教学的理解,科学的制定短跑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模块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 影响短跑教学质量因素的分析
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师,我们要清楚的认识面对的学生是“个体差异”很明显的普通群体。我们的学生做不到专业运动员的速度,力量,但是我们通过教学改进学生的技术动作,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与体能。不过短跑项目因为其自身时间短、动作单一,机械重复等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成为一个难点。那么,哪些因素在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质量呢?
2.1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的短跑教学模式程序化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模式大体统一,老师反复讲解与示范,学生以听、看、模仿为主,机械地按老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各种教学方法无法挖掘运动项目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无法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法简单,缺乏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呆板单一,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
2.2 教师教学的考核评价单一,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由于短跑运动项目竞技化、场地器材也是标准化、考核方法,评价标准也基本上采用竞赛规则,相对于运动员来说也许没有什么,但是对于普通学生其难度是可想而知。因此就短跑教学而言,不完全适用于学生,学生毕竟不是运动员,缺乏对运动技术较高要求的学习动机,很难达到规定的高水平,高标准,必然丧失对短跑运动的兴趣和信心。
2.3 学生在学练中存在一定的消极性
通过和体育教师的交流发现,普遍反映短跑教材内重复,过于陈旧,没有什么新的花样,教学方法简略,除了采用传统的讲解、示范、指导学习等方法,没有创新;教学组织单一,缺乏灵活性等等都影响教师的积极性,不用说学生厌学,教师也有点厌教,短跑运动教学面临的种种现象和问题,不容忽视。
3 短跑内容教学的探索及感悟
在短跑教学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影响教学的因素为依据和出发点,把短跑模块教学分为四个阶段:认知阶段、纠错与改进阶段、提高与巩固阶段、自动化阶段等。有效的制定和实施教学课时安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3.1 认知阶段(4学时)
这一阶段安排的课时总和约4个学时,主要目的是利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形成正确的快速跑动作表象;加深了解和理解短跑的四个基本部分,使学生懂得短跑的技术原理;教师通过对不规范跑姿的示范与讲解,以提高学生对正确跑姿的认识;通过多种跑的专门性练习和多种形式的跑、跳、投练习,调动学生的学练主动性,为学练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学生正确认识短跑和提高身体素质的必要环节。
教师做好介绍分析短跑技术的四个部分: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讲解示范与分析四个部分的动作要领,使短跑的正确技术在学生的脑海里初步定型。掌握正确技术是学生短跑练习的主要任务,也是提高短跑成绩的关键。除了使学生了解正确的短跑的表象,教师应重点加强学生的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为提高学生跑的能力,改进着地等各种跑的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3.2 纠错与改进阶段(5学时)
这一阶段安排的课时总和约5个学时,主要目的是在教学中反映出来的“个体差异”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纠正、改进提高短跑的运动技术水平;教师提醒学生在进行各种放松快速跑练习时,不争先,不比赛,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肌肉的感觉上;教师重点监督学生在练习中的技术动作,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错。这是学生学习提高运动技能关键的环节。
改善学生的运动技术短跑中的快速运动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技术,学生只有掌握正确合理的技术,轻松协调的完成动作,才能发挥已有的速度水平,达到合理的步幅和步频。针对学生运动中有许多错误动作,对他们进行动作要领的示范讲解。在练习中多采用原地摆臂练习途中跑、“跑格”、直线跑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跑步动作,为提高成绩打下基础。教师做好监督、纠正、改进、提高学生短跑的技术动作。
3.3 巩固与提高阶段(6学时)
这一阶段安排的课时总和约6个课时,主要目的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正确的技术动作后,经过有效的科学的练习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速度的潜力,以巩固学生的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在学练中表现出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并能处理学练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是学生能否有效掌握短跑知识技能最重要的环节。
教师应该努力做到认真备课,拓宽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大多数生性活泼好动,在兴趣得到激发时,参入、投入的积极性非常高。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采用竞赛法和游戏法,会让学习变得充满乐趣和激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会做准备活动,掌握身体各部位伸展性练习方法。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增大快跑时的关节运动幅度,还可防止肌肉拉伤和韧带扭伤。
3.4 自动化阶段(3学时)
这一阶段安排的课时总和约3个课时,主要目的是通过前三个阶段的教学,学生对短跑有了正确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正确的短跑技术动作;加强全程跑运动技能水平,在练习、考核和比赛中技术动作定型;引导学生加强与同伴的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是教师检验成效和学生收获成绩的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该完善考核体系,实行多元考核。我们应该不断完善考核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评价应该是综合的,考核内容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样化。教学评价不仅要考核学生对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应建立过程化评价,根据学生个体的进步幅度和个体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价。考核评价方面应该包括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学生体能和技能的提高以及学生短跑知识水平的提高。
4 小结
实践中表明,学生只掌握了快速跑基本技术而不具备相应的身体素质,还是不能发挥理想的运动水平。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正常发挥技术的物质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不仅重视让学生对技术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术的掌握,同时也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抓好有关素质的练习,打好身体素质基础,以便使学生正确运用技术,发挥理想的水平,跑步时达到最快的速度。总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机能状态以及心理素质的不同,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教师应当认真地钻研短跑教材,合理地分解,巧妙地运用教法,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经验,创造出一条适应中学体育教学的路子。
参考文献:
[1]体育游戏教材编写组.体育游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卢伟.高中学生短跑教学的探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黎强,黄慧宁.短跑教学不能忽视的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2004(4).
兰溪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