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按照传统的学科理论体系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很大关系。实践证明,实践课程设置与实践工作有较大的脱节,不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应借鉴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予以改进。本文将主要探讨模块化教学模式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高职会计;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需要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运用多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所以,目前有的学校开始尝试项目教学法教学;有的学校运用模块化教学手段进行实践性教学。
一、高职会计专业构建模块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高职会计专业实施模块化教学应以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为理论支撑,并以此确立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1.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即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能够遵守行业规范,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从事会计核算、财务分析、报表编制和软件应用等方面工作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
2.会计职业岗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1)知识结构。①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文学艺术、外语应用、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②具有与会计专业相联系的数学运算、计算机应用与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③具有会计岗位所必需的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会计软件应用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④具备会计岗位所必需的统计、企业管理、财经法规、财政金融、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①基本能力。基本能力包括协调人际关系的沟通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终身独立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②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属于核心能力、特色能力,具体包括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决策能力、执法监督能力、审计查账能力、会计电算化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根据笔者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情况的调查了解,现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实践课时不够
高职会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专业,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理论教学主要讲授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最基本的知识,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的比例应该达到1:1甚至更高,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传统的理论型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会计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甚至连30%都达不到,很难达到会计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现在很多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不愿直接招聘应届毕业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缺少实践锻炼,不能毕业后马上就从事实际会计工作。
(二)实践教师不足,实践经验欠缺
由于我国人事制度方面的原因,高校教师属于事业单位编制,高校很难直接从企业调入职工,造成目前高校的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学校任教,缺乏实践经验,授课风格偏理论化。对于偏重文科的会计专业而言,不但专职的实践指导教师数量很少,大部分由会计专业的理论课教师来担任,而且这些实践指导教师本身的实践经验也欠缺。即使是所谓的“双师型”教师,也多是原有教师通过考取注册会计师、会计师或者高级会计师获得的资格,严格来说,只是“双证型”教师,而真正从事过会计实际工作以后再调入高校的,既有会计从业经验又有理论教学经验的真正“双师型”教师少之又少。
(三)工商管理学科基础知识实践欠缺
会计专业从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其学科基础知识与工商管理知识密切相关。但受制于高职课时的限制,虽然也开设有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等经济管理类课程,但几乎清一色是理论课程,实践课时基本上都安排给了专业课程,造成高职毕业生对与会计相关的工商管理基础技能缺乏,也影响了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效率。例如,由于没有工商管理基础知识的实践,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和生产流程缺乏感性认识,在会计专业课程的实习时,很多学生光凭原始凭证很难看清楚其所涉经济业务的准确内容;另外,不少学生对业务凭证不熟悉,不清楚填制的手续是否完备。审核原始凭证的环节在学习实践课程的时候经常被忽视,而实际工作中,审核原始凭证是进行会计处理的前提。
三、模块化教学模式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是学习专业模块的基础,分为会计专业教育和专业基本技能两大分模块。
2.专业应用模块。这是培养学生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的课程模块,是直接为学生就业服务的,可分为会计岗位系统模块、理财管理系统模块、会计监督系统模块和会计电算化系统模块四大分模块。
3.专业实习模块。其分模块由四部分组成:(1)社会调查模块。在这种教学形式中,利用高职学生平时社会实践的机会,预先设计好社会调查的课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等一系列工作,调查结束后,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交流、讨论,并最终写出专题调查报告。(2)校内综合实习模块。这是在学习完相关模块后组织的一种集中性的校内模拟实习,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完成岗位基本技能的训练。(3)设计技能实训模块。在这种训练模式下,选择的会计主体最好是真实的企事业单位,设计的内容既可单一也可综合。具体包括:制度设计,会计核算方法、流程的设计,凭证、账簿资料的设计,会计核算岗位及分工的设计,财务管理的融资、投资方案设计,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等。(4)毕业实习模块。毕业实习是对实践教学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一般可采用毕业论文的方式来进行。
4.专业拓展模块。所谓拓展,就是要增加专业课程的知识量,扩大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外延,加大课程的信息量,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专业拓展模块是对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应用模块的必要补充,内容包括统计基础知识、财政与金融、企业管理、经济法等。它的建立有利于毕业生适应更宽广的职业岗位以及在一定岗位上适应高层次的技术、管理的要求,也有利于他们在职业岗位上发挥潜在的创造能力。
结论
总之,在高职会计教学结合运用项目教学法和模块化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关键是项目的选择要恰当、完整和可操作。模块化教学运用的尝试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不失为一个新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马晓东,刘子敬.互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6:124+142.
[2]刘名远.模块化教学模式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165-167.
[3]姜旭.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动漫速写中的应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07:87-89.
[4]蔡之悟.打造特色模块化教学模式,提高软件人才培养质量[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04:62-64.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高职会计;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需要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运用多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所以,目前有的学校开始尝试项目教学法教学;有的学校运用模块化教学手段进行实践性教学。
一、高职会计专业构建模块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高职会计专业实施模块化教学应以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为理论支撑,并以此确立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1.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即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能够遵守行业规范,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从事会计核算、财务分析、报表编制和软件应用等方面工作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
2.会计职业岗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1)知识结构。①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文学艺术、外语应用、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②具有与会计专业相联系的数学运算、计算机应用与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③具有会计岗位所必需的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会计软件应用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④具备会计岗位所必需的统计、企业管理、财经法规、财政金融、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①基本能力。基本能力包括协调人际关系的沟通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终身独立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②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属于核心能力、特色能力,具体包括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决策能力、执法监督能力、审计查账能力、会计电算化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根据笔者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情况的调查了解,现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实践课时不够
高职会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专业,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理论教学主要讲授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最基本的知识,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的比例应该达到1:1甚至更高,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传统的理论型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会计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甚至连30%都达不到,很难达到会计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现在很多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不愿直接招聘应届毕业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缺少实践锻炼,不能毕业后马上就从事实际会计工作。
(二)实践教师不足,实践经验欠缺
由于我国人事制度方面的原因,高校教师属于事业单位编制,高校很难直接从企业调入职工,造成目前高校的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学校任教,缺乏实践经验,授课风格偏理论化。对于偏重文科的会计专业而言,不但专职的实践指导教师数量很少,大部分由会计专业的理论课教师来担任,而且这些实践指导教师本身的实践经验也欠缺。即使是所谓的“双师型”教师,也多是原有教师通过考取注册会计师、会计师或者高级会计师获得的资格,严格来说,只是“双证型”教师,而真正从事过会计实际工作以后再调入高校的,既有会计从业经验又有理论教学经验的真正“双师型”教师少之又少。
(三)工商管理学科基础知识实践欠缺
会计专业从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其学科基础知识与工商管理知识密切相关。但受制于高职课时的限制,虽然也开设有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等经济管理类课程,但几乎清一色是理论课程,实践课时基本上都安排给了专业课程,造成高职毕业生对与会计相关的工商管理基础技能缺乏,也影响了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效率。例如,由于没有工商管理基础知识的实践,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和生产流程缺乏感性认识,在会计专业课程的实习时,很多学生光凭原始凭证很难看清楚其所涉经济业务的准确内容;另外,不少学生对业务凭证不熟悉,不清楚填制的手续是否完备。审核原始凭证的环节在学习实践课程的时候经常被忽视,而实际工作中,审核原始凭证是进行会计处理的前提。
三、模块化教学模式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是学习专业模块的基础,分为会计专业教育和专业基本技能两大分模块。
2.专业应用模块。这是培养学生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的课程模块,是直接为学生就业服务的,可分为会计岗位系统模块、理财管理系统模块、会计监督系统模块和会计电算化系统模块四大分模块。
3.专业实习模块。其分模块由四部分组成:(1)社会调查模块。在这种教学形式中,利用高职学生平时社会实践的机会,预先设计好社会调查的课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等一系列工作,调查结束后,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交流、讨论,并最终写出专题调查报告。(2)校内综合实习模块。这是在学习完相关模块后组织的一种集中性的校内模拟实习,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完成岗位基本技能的训练。(3)设计技能实训模块。在这种训练模式下,选择的会计主体最好是真实的企事业单位,设计的内容既可单一也可综合。具体包括:制度设计,会计核算方法、流程的设计,凭证、账簿资料的设计,会计核算岗位及分工的设计,财务管理的融资、投资方案设计,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等。(4)毕业实习模块。毕业实习是对实践教学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一般可采用毕业论文的方式来进行。
4.专业拓展模块。所谓拓展,就是要增加专业课程的知识量,扩大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外延,加大课程的信息量,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专业拓展模块是对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应用模块的必要补充,内容包括统计基础知识、财政与金融、企业管理、经济法等。它的建立有利于毕业生适应更宽广的职业岗位以及在一定岗位上适应高层次的技术、管理的要求,也有利于他们在职业岗位上发挥潜在的创造能力。
结论
总之,在高职会计教学结合运用项目教学法和模块化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关键是项目的选择要恰当、完整和可操作。模块化教学运用的尝试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不失为一个新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马晓东,刘子敬.互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6:124+142.
[2]刘名远.模块化教学模式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165-167.
[3]姜旭.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动漫速写中的应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07:87-89.
[4]蔡之悟.打造特色模块化教学模式,提高软件人才培养质量[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0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