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初中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但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心理压力过大、管理水平过低、管理方法陈旧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和新形势下提升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必须针对问题探究有效方法切实加强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管理水平管理方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学生个性与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作为初中生班主任,其工作能否扎实有效的开展直接关系到班级每一个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学习能否有效提升。在初中生阶段,班主任管理的好坏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能影响一个学生一生的成长轨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客观上也为班主任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也进一步凸显出班主任管理工作在教学中的极端重要性。
一、当前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客观上对初中生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班主任由于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组织者、领导者的角色,由于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往往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班主任心理压力过大,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在一般人眼里,相对其他工作,教师工作是轻松无比,无压力的工作,心理问题似乎不可能在这个群体身上发生。但事实上,教师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教师群体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越来越高。根据2012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的最新数据表明,教师群体面临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越来越大的压力。85%被调查的初中教师表示压力过大,近一半被调查的初中教师的心理健康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究其原因,初中教师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时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群体,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开始出现叛逆、不安分的情况,也是学生性格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学校、家长、社会等都对初中教师寄予厚望,尤其是对直接管理学生的班主任的要求更是一高再高。加之班主任本身工作繁杂无序,一些班主任教师难以承受如此大的心理压力,也没有及时将这些压力排解,进而导致重压下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教育不同于其他一般性工作,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工作好坏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管理者必须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方法。尤其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之下,班主任更要紧跟形势要求,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不断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教育管理理念。我们应当看到,目前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班主任老师还没有及时适应新形势要求,仍然固守旧有的教育管理方法,这不仅不符合新课改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班主任工作方法亟需改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能够适应形势要求,逐渐改变应试教育的工作方法,用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班主任教师逐渐认同新课改要求,对班级学生特点予以科学认识,更加重视学生综合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仍有相当多的班主任老师在传统教育管理理念的支撑下,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对犯错的学生采取较为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忽略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期望通过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解决问题。这往往致使学生虽然改正了错误,但内心并不认同教师,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实质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错误的存在,也难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长远来看,对学生个人的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的引导,造成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不和谐,给学生带来诸多负面的影响,也在整体上影响了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摒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加强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法
(一)班主任要有效缓解自身心理压力,树立积极形象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导者和实施者,其个人形象对学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班主任心理压力过大且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各项工作的开展势必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最终受影响最大的将是学生群体。因此,虽然在日常的工作中会面临诸多困难或者问题,面对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过高期可能会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但班主任一定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以“平常心”看待教育管理总存在的问题,以“人”为本的情怀去关注特殊时期的学生群体。舒缓心理压力是班主任开展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班主任老师是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打交道最多的人,只有他们拥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每天的工作挑战,也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心、自信和坚强的品质。
(二)切实提高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水平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要适应角色改变的要求。总的来说,班主任要由原来的经验型角色向科研型角色转变,要由传统的权威型管理角色向民主型角色转变,赋予学生更多自我选择和决定权。这就需要班主任也要当“学生”,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完善自身教育理论体系。根据初中生成长特点,掌握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乃至管理学等内容,不断提升教育管理理论水平。与此同时,要通过专业技术培训、自我学习等多种方式,切实转变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定期开展主题研讨活动,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活动、班会等形式直观地向学生表现,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在新的形势背景之下逐渐成长为优秀的班主任老师。
(三)改进班主任管理方法,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在班级事务管理中不仅要发挥其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职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是班主任改进管理方法的有益尝试。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方法由于手段单一、目的明确,往往会因为思想观念、管理方式等跟不上时代要求,将教师与学生人为分裂,管理难以见真效。而改进管理方法有效的举措就在于“放下身段”,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从管理学角度而言,任何形式的管理工作的前提是要充分了解管理对象的特征和内心需求。因此,要有效改进管理方法,一是要积极主动地深入学生之中,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帮助其解决现实问题。二是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特别是要摒弃传统观念,在倾听学生的倾诉时一定要敢于放下老师的架子,真诚地与学生建立沟通机制,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通过这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改进班级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汪泽凯.初中班主任管理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7)
[2]朱磊.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的主要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17).
[3]郭现平.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管理水平管理方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学生个性与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作为初中生班主任,其工作能否扎实有效的开展直接关系到班级每一个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学习能否有效提升。在初中生阶段,班主任管理的好坏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能影响一个学生一生的成长轨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客观上也为班主任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也进一步凸显出班主任管理工作在教学中的极端重要性。
一、当前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客观上对初中生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班主任由于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组织者、领导者的角色,由于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往往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班主任心理压力过大,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在一般人眼里,相对其他工作,教师工作是轻松无比,无压力的工作,心理问题似乎不可能在这个群体身上发生。但事实上,教师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教师群体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越来越高。根据2012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的最新数据表明,教师群体面临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越来越大的压力。85%被调查的初中教师表示压力过大,近一半被调查的初中教师的心理健康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究其原因,初中教师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时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群体,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开始出现叛逆、不安分的情况,也是学生性格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学校、家长、社会等都对初中教师寄予厚望,尤其是对直接管理学生的班主任的要求更是一高再高。加之班主任本身工作繁杂无序,一些班主任教师难以承受如此大的心理压力,也没有及时将这些压力排解,进而导致重压下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教育不同于其他一般性工作,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工作好坏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管理者必须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方法。尤其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之下,班主任更要紧跟形势要求,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不断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教育管理理念。我们应当看到,目前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班主任老师还没有及时适应新形势要求,仍然固守旧有的教育管理方法,这不仅不符合新课改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班主任工作方法亟需改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能够适应形势要求,逐渐改变应试教育的工作方法,用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班主任教师逐渐认同新课改要求,对班级学生特点予以科学认识,更加重视学生综合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仍有相当多的班主任老师在传统教育管理理念的支撑下,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对犯错的学生采取较为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忽略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期望通过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解决问题。这往往致使学生虽然改正了错误,但内心并不认同教师,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实质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错误的存在,也难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长远来看,对学生个人的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的引导,造成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不和谐,给学生带来诸多负面的影响,也在整体上影响了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摒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加强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法
(一)班主任要有效缓解自身心理压力,树立积极形象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导者和实施者,其个人形象对学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班主任心理压力过大且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各项工作的开展势必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最终受影响最大的将是学生群体。因此,虽然在日常的工作中会面临诸多困难或者问题,面对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过高期可能会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但班主任一定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以“平常心”看待教育管理总存在的问题,以“人”为本的情怀去关注特殊时期的学生群体。舒缓心理压力是班主任开展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班主任老师是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打交道最多的人,只有他们拥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每天的工作挑战,也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心、自信和坚强的品质。
(二)切实提高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水平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要适应角色改变的要求。总的来说,班主任要由原来的经验型角色向科研型角色转变,要由传统的权威型管理角色向民主型角色转变,赋予学生更多自我选择和决定权。这就需要班主任也要当“学生”,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完善自身教育理论体系。根据初中生成长特点,掌握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乃至管理学等内容,不断提升教育管理理论水平。与此同时,要通过专业技术培训、自我学习等多种方式,切实转变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定期开展主题研讨活动,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活动、班会等形式直观地向学生表现,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在新的形势背景之下逐渐成长为优秀的班主任老师。
(三)改进班主任管理方法,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在班级事务管理中不仅要发挥其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职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是班主任改进管理方法的有益尝试。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方法由于手段单一、目的明确,往往会因为思想观念、管理方式等跟不上时代要求,将教师与学生人为分裂,管理难以见真效。而改进管理方法有效的举措就在于“放下身段”,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从管理学角度而言,任何形式的管理工作的前提是要充分了解管理对象的特征和内心需求。因此,要有效改进管理方法,一是要积极主动地深入学生之中,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帮助其解决现实问题。二是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特别是要摒弃传统观念,在倾听学生的倾诉时一定要敢于放下老师的架子,真诚地与学生建立沟通机制,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通过这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改进班级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汪泽凯.初中班主任管理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7)
[2]朱磊.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的主要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17).
[3]郭现平.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