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新课改倡导素质教育,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班主任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心理更加健康,人格更加健全。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析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渗透
小学阶段学生处于重要的身心发展期,小学生通过学校教育不仅要掌握基础性的文化知识,而且要形成良好的习惯并能在学校内茁壮成长。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班主任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一切工作中,对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及时疏导。同时班主任也要引导学生利用心理健康知识剖析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促使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阶段,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行为中可以看出,小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困扰。首先,小学生存在厌学心理。由于很多学校秉持“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主要根据学生的成绩评价学生,学生面对学习的压力非常大,再加上教师和父母过高的期望,导致他们心理负担过重,长期下去会导致学生形成厌学心理。他们缺乏有效的学习目标,在课堂上随心所欲,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效率。其次,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有些小学生受到特殊成长环境的影响,他们不会与其他同学相处和交流。这种孤僻的心理使其对其他学生和教师存在戒备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再次,小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有些学生成绩不好,导致他们性格软弱,自卑心理严重,甚至缺乏学习和生活的勇气。最后,小学生经常会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小学生心理不成熟,他们容易出现低落情绪,同时也容易出现心烦易怒的情绪,但是他们却无法找出自己情绪变化的原因。这一心理状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让他们不顾后果做出过激行为。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策略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会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会造成影响,班主任需要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策略解决问题。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放松心灵。
小学班主任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陶冶情操,促使其心灵得到净化。班主任开展的活动要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不但要激发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通过参与课外活动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学生经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心理会受到正面影响,他们的内心会更健康、积极。例如:小学班主任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猜谜语”“讲故事”“歌咏比赛”“诗歌比赛”等活动,班主任需要提前策划这些活动,设置一些游戏环节和讨论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在参与这些趣味性活动中,可以促使自己的心情更加放松。此外,学生在做游戏和参与讨论过程中能够增强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发现自身心理问题并及时改正这些问题。另外,班主任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学生介绍心理常识和心理调节方法,学生会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使自己经常处于积极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是他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条件。
2.善于营造和谐的班级学习环境。
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和谐的班级学习环境的营造非常必要。和谐的班级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班主任要重视这方面的协调,让学生处于舒适愉悦的集体氛围中。教室硬件环境的美化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班主任要对硬件装置进行装饰,主要指的是对教室内部的摆设进行装饰,包括教室墙报宣传栏和学习园地等。班主任在布置硬件环境过程中,可以鼓励班级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可以为创设这些硬件环境提供建议。例如: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将能够激励学生的名言警句挂在教室墙壁上,将绿色植物放在窗台位置,让班级环境更加清新,空气会更加新鲜。由于在创设教室环境方面,每个学生都付出了辛劳,因此学生会格外重视保护教室环境。学生每天将自己投身于这样美好清新的环境中,他们的身心也会更加放松和愉悦。另外,班级软环境的营造也非常必要。班级软环境主要指的是班级的学习风气,良好的班风有助于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小学生在和谐民主的班集体生活,拥有阳光般的心态,他们的心理会更加健康,也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3.通过周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灵比较敏感,而且自尊心也比较强。他们有很多心里话不知道如何和教师、家长说。这就需要班主任引导学生通过文字交流内心的想法,抒发自己的情绪。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鼓励学生通过周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和对这些事的看法。通过写周记学生可以释放自己的情绪,也可以缓解心理压力。班主任在阅读学生周记的过程中,能够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从而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集体参加这一方面的心理健康讲座,从而消除自己的心理障碍。同时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班主任可以将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其中,让学生的内心状态逐渐发生改变。具体来说,班主任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先用文字和学生沟通,再根据学生的转变情况和学生面对面的谈心,彻底将学生的心理症结解开。
4.教师要经常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肯定。
教师的职业对学生影响较大,很多学生将教师作为自己的标杆和榜样,因此教师平时对待学生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所以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同时也要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个学生。小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认为班主任有一定的权威性。有些学生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和“小公主”,他们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任性、叛逆,但是他们在学校却不敢违背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给学生传递正面态度和肯定的评价,避免学生的心灵遭受伤害。这样负面例子非常多,教师对学生的责怪和辱骂给学生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甚至有些学生精神崩溃走上了自杀之路。这些惨痛的教训应该给学校教育敲响警钟,即教师应该改变教育理念,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不仅在生活中,而且在课堂上都要给学生传递正面的评价,让学生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让他们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使自己在磨练中变得更加坚强。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尽力让每个学生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和班集体的温暖,促使他们的心理状态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1]任亮宝.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黑河学刊,2010,06:116-118.
[2]陆玲.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慢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成功(教育),2011,04:269.
[3]黄银英.关于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J].才智,2014,01:57.
[4]任丽.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3:23.
[5]祖静波.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4,20:15.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渗透
小学阶段学生处于重要的身心发展期,小学生通过学校教育不仅要掌握基础性的文化知识,而且要形成良好的习惯并能在学校内茁壮成长。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班主任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一切工作中,对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及时疏导。同时班主任也要引导学生利用心理健康知识剖析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促使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阶段,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行为中可以看出,小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困扰。首先,小学生存在厌学心理。由于很多学校秉持“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主要根据学生的成绩评价学生,学生面对学习的压力非常大,再加上教师和父母过高的期望,导致他们心理负担过重,长期下去会导致学生形成厌学心理。他们缺乏有效的学习目标,在课堂上随心所欲,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效率。其次,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有些小学生受到特殊成长环境的影响,他们不会与其他同学相处和交流。这种孤僻的心理使其对其他学生和教师存在戒备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再次,小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有些学生成绩不好,导致他们性格软弱,自卑心理严重,甚至缺乏学习和生活的勇气。最后,小学生经常会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小学生心理不成熟,他们容易出现低落情绪,同时也容易出现心烦易怒的情绪,但是他们却无法找出自己情绪变化的原因。这一心理状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让他们不顾后果做出过激行为。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策略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会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会造成影响,班主任需要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策略解决问题。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放松心灵。
小学班主任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陶冶情操,促使其心灵得到净化。班主任开展的活动要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不但要激发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通过参与课外活动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学生经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心理会受到正面影响,他们的内心会更健康、积极。例如:小学班主任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猜谜语”“讲故事”“歌咏比赛”“诗歌比赛”等活动,班主任需要提前策划这些活动,设置一些游戏环节和讨论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在参与这些趣味性活动中,可以促使自己的心情更加放松。此外,学生在做游戏和参与讨论过程中能够增强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发现自身心理问题并及时改正这些问题。另外,班主任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学生介绍心理常识和心理调节方法,学生会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使自己经常处于积极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是他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条件。
2.善于营造和谐的班级学习环境。
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和谐的班级学习环境的营造非常必要。和谐的班级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班主任要重视这方面的协调,让学生处于舒适愉悦的集体氛围中。教室硬件环境的美化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班主任要对硬件装置进行装饰,主要指的是对教室内部的摆设进行装饰,包括教室墙报宣传栏和学习园地等。班主任在布置硬件环境过程中,可以鼓励班级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可以为创设这些硬件环境提供建议。例如: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将能够激励学生的名言警句挂在教室墙壁上,将绿色植物放在窗台位置,让班级环境更加清新,空气会更加新鲜。由于在创设教室环境方面,每个学生都付出了辛劳,因此学生会格外重视保护教室环境。学生每天将自己投身于这样美好清新的环境中,他们的身心也会更加放松和愉悦。另外,班级软环境的营造也非常必要。班级软环境主要指的是班级的学习风气,良好的班风有助于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小学生在和谐民主的班集体生活,拥有阳光般的心态,他们的心理会更加健康,也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3.通过周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灵比较敏感,而且自尊心也比较强。他们有很多心里话不知道如何和教师、家长说。这就需要班主任引导学生通过文字交流内心的想法,抒发自己的情绪。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鼓励学生通过周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和对这些事的看法。通过写周记学生可以释放自己的情绪,也可以缓解心理压力。班主任在阅读学生周记的过程中,能够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从而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集体参加这一方面的心理健康讲座,从而消除自己的心理障碍。同时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班主任可以将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其中,让学生的内心状态逐渐发生改变。具体来说,班主任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先用文字和学生沟通,再根据学生的转变情况和学生面对面的谈心,彻底将学生的心理症结解开。
4.教师要经常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肯定。
教师的职业对学生影响较大,很多学生将教师作为自己的标杆和榜样,因此教师平时对待学生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所以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同时也要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个学生。小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认为班主任有一定的权威性。有些学生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和“小公主”,他们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任性、叛逆,但是他们在学校却不敢违背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给学生传递正面态度和肯定的评价,避免学生的心灵遭受伤害。这样负面例子非常多,教师对学生的责怪和辱骂给学生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甚至有些学生精神崩溃走上了自杀之路。这些惨痛的教训应该给学校教育敲响警钟,即教师应该改变教育理念,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不仅在生活中,而且在课堂上都要给学生传递正面的评价,让学生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让他们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使自己在磨练中变得更加坚强。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尽力让每个学生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和班集体的温暖,促使他们的心理状态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1]任亮宝.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黑河学刊,2010,06:116-118.
[2]陆玲.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慢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成功(教育),2011,04:269.
[3]黄银英.关于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J].才智,2014,01:57.
[4]任丽.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3:23.
[5]祖静波.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4,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