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中的我国正在迈入小康社会,需要大批综合素质的人才,这是社会的进步,时代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现代化素质,越来越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和根本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抓住契机,把握好数学教学与学生个性之间的联系,发挥数学教学的功能,从而形成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为此,根据学科实际,大胆探索、与时俱进,创建教学新模式。下面我就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谈谈以下四方面的看法。
一、实施有效备课,为培养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做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课前的充实准备,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灵活处理、组织和使用教材。但在教学中应不拘泥于教材,要有一种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例如,执教的"量的计量"一课,教师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收集关于量的计量的相关信息。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最后由师生共同系统归纳完成。这样的教学,超越了教材的局限,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完全是主动的,并且是乐于求知的。从而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正面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专家认为,在新课程中,教师头脑中要有儿童意识,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一切为了儿童的学习。不能光考虑教师怎么教,还要考虑儿童怎么学?要用体现儿童特点的教学方式,关注儿童的生活,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比如教师在教学时,可用的常用语有:"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汇报一下你们收集来的数据、信息、资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请同学们帮他設计一个可行方案(如旅行、乘车、铺地砖、设计图形等)"、"谁能试一试,自己来解决?"、"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解法)吗?"、"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法?"、"看谁想出的解法多?"、"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谁还能再举一些例子?"、"你觉得他们写得(说得、思考得)怎么样?谈谈你们的看法?"、"问题出在哪儿?"、"怎么办?""再努一把力!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真棒!争取下次更好,行吗?"等等。这些常用语较具有开放性,不仅容易让课堂形成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同时还使他们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在评价时我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能获得教师的赞赏和表现机会,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
三.注重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涵盖面十分广泛,如操作、观察、讨论、合作学习、猜想等,都是实践活动;到社会上调查、收集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是数学实践活动。它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学生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突出实践,加强感悟,努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果我们教学中忽视了"实践"或实践不到位,那么学生所学知识就不能形成技能,数学教学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例如学习图形面积与体积我提出这样的实践活动,下水道为何通常做成圆柱形而不是长方体形或正方体形?先组织学生到环卫设计部门和施工现场参观考察,并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个圆柱形涵洞的长度和直径,计算其体积和表面积;再让学生合作讨论展示交流,最后评选最佳设计方案。这样的活动综合了测量、绘图、计算以及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比较选择,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去了解认识新奇未知的事物,探索不同事物的关系,体验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真正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当学生领悟到实践的价值时,就会自觉地萌发出再创造的动力,这样循环往复进行下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也会不断发展。
四、创建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中学数学教学带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人们在一片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声中,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一些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不断产生,其中以探究性教学、质疑教学、建模教学、活动式教学、开发式教学、整体与范例教学等较为突出。这些教学模式和方法,必须根据课程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例如:探究式教学模式,现代教学理念就是要开拓、创新,一切创新从疑问开始。我们通常所说的"做学问",也正是这个意思。但是,现在的数学教学,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发挥想象能力,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对已有的数学方法提出质疑,发展求异思维,这就需要研究。由于在教学中提倡"创新意识的培养",包括探究困难数学问题的解答。但是,常规的难题求解,着重于解题策略的选择及数学技巧的运用。数学探究问题的涉及范围则比较广,有时类似数学作文,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思考余地。
总之,我们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作为教师,积极投身教研教改,"走教研兴教、教研兴校"的路子。并以积极的态度转变教育观念,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去,这样就一定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实施有效备课,为培养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做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课前的充实准备,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灵活处理、组织和使用教材。但在教学中应不拘泥于教材,要有一种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例如,执教的"量的计量"一课,教师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收集关于量的计量的相关信息。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最后由师生共同系统归纳完成。这样的教学,超越了教材的局限,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完全是主动的,并且是乐于求知的。从而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正面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专家认为,在新课程中,教师头脑中要有儿童意识,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一切为了儿童的学习。不能光考虑教师怎么教,还要考虑儿童怎么学?要用体现儿童特点的教学方式,关注儿童的生活,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比如教师在教学时,可用的常用语有:"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汇报一下你们收集来的数据、信息、资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请同学们帮他設计一个可行方案(如旅行、乘车、铺地砖、设计图形等)"、"谁能试一试,自己来解决?"、"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解法)吗?"、"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法?"、"看谁想出的解法多?"、"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谁还能再举一些例子?"、"你觉得他们写得(说得、思考得)怎么样?谈谈你们的看法?"、"问题出在哪儿?"、"怎么办?""再努一把力!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真棒!争取下次更好,行吗?"等等。这些常用语较具有开放性,不仅容易让课堂形成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同时还使他们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在评价时我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能获得教师的赞赏和表现机会,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
三.注重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涵盖面十分广泛,如操作、观察、讨论、合作学习、猜想等,都是实践活动;到社会上调查、收集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是数学实践活动。它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学生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突出实践,加强感悟,努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果我们教学中忽视了"实践"或实践不到位,那么学生所学知识就不能形成技能,数学教学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例如学习图形面积与体积我提出这样的实践活动,下水道为何通常做成圆柱形而不是长方体形或正方体形?先组织学生到环卫设计部门和施工现场参观考察,并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个圆柱形涵洞的长度和直径,计算其体积和表面积;再让学生合作讨论展示交流,最后评选最佳设计方案。这样的活动综合了测量、绘图、计算以及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比较选择,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去了解认识新奇未知的事物,探索不同事物的关系,体验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真正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当学生领悟到实践的价值时,就会自觉地萌发出再创造的动力,这样循环往复进行下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也会不断发展。
四、创建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中学数学教学带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人们在一片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声中,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一些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不断产生,其中以探究性教学、质疑教学、建模教学、活动式教学、开发式教学、整体与范例教学等较为突出。这些教学模式和方法,必须根据课程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例如:探究式教学模式,现代教学理念就是要开拓、创新,一切创新从疑问开始。我们通常所说的"做学问",也正是这个意思。但是,现在的数学教学,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发挥想象能力,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对已有的数学方法提出质疑,发展求异思维,这就需要研究。由于在教学中提倡"创新意识的培养",包括探究困难数学问题的解答。但是,常规的难题求解,着重于解题策略的选择及数学技巧的运用。数学探究问题的涉及范围则比较广,有时类似数学作文,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思考余地。
总之,我们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作为教师,积极投身教研教改,"走教研兴教、教研兴校"的路子。并以积极的态度转变教育观念,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去,这样就一定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