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教师普遍反映学生难教难管的现象,提出了班主任卓有成效地开展班级作,必须及时与学生沟通,采用多种有效方法,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状况,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了解;方法
在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中,班主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既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既是学生的领头羊,又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者、沟通者。所以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做好的是班级管理工作。“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在接手一个班级时,必须认真、全面地了解自己班的每位学生。
在当今社会,时代在飞速发展,现在学生与过去学生相比,思想观念、个性特点发生了较大变化。班主任不能完全套用先前的经验与方法,因面对的学生不同,学生所处的时代也不同,即使是同一时代学生的个性也会千差万别。这对班主任如何充分与学生沟通,了解班级学生特点,有效开展班级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工作,首先必须充分了解班级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状况,把握他们思想感情的脉搏。
一、逐段了解法
全面了解学生,按了解的时间顺序划分,可分为人学前、入学初和入学后三个必然联系的阶段。
(一)入学前的了解。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导处对于新生的编班,一般在每年8月下旬进行,将学校所辖招生区内的小学毕业生,一个不漏地按编制编好班,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班主任便可根据学生名单中学生的住址及毕业学校,和其小学阶段的原班主任、科任教师取得联系,采取调查访问的方法,对新生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在了解中发现人才,为组建新的班委会奠定基础;在了解中发现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
入学前的了解,虽然只是大概地了解,但毕竟能获得一些学生在小学阶段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的信息,对于那些尚未正式见面接触的学生,虽然只知其名,不识其人,但毕竟对于他们的情况能略知一、二。做班主任工作强调系统性、连续性。入学前的了解,能将他们小学阶段的情况和以后初中阶段的教育联系起来系统考虑。继续进行必要的引导与教育。
(二)入学初的了解。即新生入学一个月以内,对新生各方面情况的进一步了解。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说的是凡事要抓好开头。对于学生的了解依然如此,也必须抓好新生初入学这一段时间的了解。新生刚入学时,对于学生来说,环境变了,感觉上一切都是新的,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极大的兴趣,也急于了解自己的新的班主任和新的任课教师,此时的班主任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抓紧对学生的了解工作。了解的内容为一般情况,如:姓名、年龄、民族、个人成长经历、兴趣爱好、学生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组成情况,学生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政治面貌等方面的情况。了解的方法以谈话为主。
(三)入学后的了解。指新生入學后的现实的、详尽的、系统的、完整的了解。它包括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全面了解。了解的范畴包括学生的校内表现和校外表现(校外表现包括社会表现和家庭表现),所以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了解。
二、具体调查了解方法
班主任了解学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为在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并不多,而且很多学生往往在班主任面前隐藏真实的自己,所以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学生,这是最基本的了解学生的方法。班主任对学生的观察要随时随处进行,在日常活动、课堂学习、班级劳动、主题班会中都可以细心观察。班主任要透过学生的语音、神情、态度、衣着和动作等外在的表现,分析他们的性格和心理,掌握他们的基本特点。如果学生言行出现反常,班主任应该注意,深入调查了解。一般地,学生在静态和动态情况下的表现往往不同。所以班主任要把学生日常表现与活动表现、突发事件表现练习起来分析。
(二)调查法
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或事件背后深层原因,调查学生的渠道很多,如以前的班主任、家长、班内同学、其他班级同学、任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对于调查获得的信息,班主任要综合客观分析,不能盲目相信,也不能完全忽略,要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在比较中做出正判断。
(三)个别谈话和开座谈会法
在特定情景中,学生更能吐露心声,表达真实想法。班主任既可以随机找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也可以召开座谈会,以此来了解学生和班级。无论个别谈话还是开座谈会,班主任都要事先有准备,目的明确,内容具体;还要有平等、民主、和谐的交谈氛围,是学生不拘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四)实验法。
是指班主任通过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条件来揭示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一种特殊的方法。如:交给学生任务,叫他们出刊《学习园地》、《文化长廊》;叫学生主持班会、文艺晚会;要求学生轮流值日、轮流带操;在艰、困、苦的环境中测试学生的耐力和心理素质;设置看似有危险而实际并不危险的场景测试学生的胆量;用知识竞赛等活动测试学生的智力;采取各种实验,检验学生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衡量学生的各种素质,提高他们的种种素质。同时,实验法也可以使学生的优缺点自然暴露,能向班主任提供丰富的真实材料,以利班主任针对学生实际做好各项工作。
(五)书面材料分析法。
是指班主任根据反映学生情况的各种书面材料来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目前表现的一种方法。比如:班主任可根据学生各次考试测评的分数变化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成绩是否进步,并分析其原因,根据《中学生学籍档案表》中的身体素质测试登记表、身体健康检查表等了
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通过查阅班上的《出勤登记簿》,了解学生出勤率;通过查阅学校的各班卫生、纪律等各项评分记录,了解本班学生的卫生习惯与纪律状况。对于各种材料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及时采取有效的策略和行动,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教育。
班级是由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一定的组织所构成,班级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育人先知人,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必须充分与学生沟通,了解班级学生的性格特长和思想状况。针对这些性格迥异的学生,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班主任工作方能富有成效。班主任了解班级学生时,可以综合使用以上几种方法。了解学生并不困难,关键在于用心,采取正确的方法,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了解;方法
在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中,班主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既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既是学生的领头羊,又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者、沟通者。所以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做好的是班级管理工作。“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在接手一个班级时,必须认真、全面地了解自己班的每位学生。
在当今社会,时代在飞速发展,现在学生与过去学生相比,思想观念、个性特点发生了较大变化。班主任不能完全套用先前的经验与方法,因面对的学生不同,学生所处的时代也不同,即使是同一时代学生的个性也会千差万别。这对班主任如何充分与学生沟通,了解班级学生特点,有效开展班级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工作,首先必须充分了解班级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状况,把握他们思想感情的脉搏。
一、逐段了解法
全面了解学生,按了解的时间顺序划分,可分为人学前、入学初和入学后三个必然联系的阶段。
(一)入学前的了解。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导处对于新生的编班,一般在每年8月下旬进行,将学校所辖招生区内的小学毕业生,一个不漏地按编制编好班,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班主任便可根据学生名单中学生的住址及毕业学校,和其小学阶段的原班主任、科任教师取得联系,采取调查访问的方法,对新生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在了解中发现人才,为组建新的班委会奠定基础;在了解中发现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
入学前的了解,虽然只是大概地了解,但毕竟能获得一些学生在小学阶段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的信息,对于那些尚未正式见面接触的学生,虽然只知其名,不识其人,但毕竟对于他们的情况能略知一、二。做班主任工作强调系统性、连续性。入学前的了解,能将他们小学阶段的情况和以后初中阶段的教育联系起来系统考虑。继续进行必要的引导与教育。
(二)入学初的了解。即新生入学一个月以内,对新生各方面情况的进一步了解。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说的是凡事要抓好开头。对于学生的了解依然如此,也必须抓好新生初入学这一段时间的了解。新生刚入学时,对于学生来说,环境变了,感觉上一切都是新的,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极大的兴趣,也急于了解自己的新的班主任和新的任课教师,此时的班主任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抓紧对学生的了解工作。了解的内容为一般情况,如:姓名、年龄、民族、个人成长经历、兴趣爱好、学生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组成情况,学生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政治面貌等方面的情况。了解的方法以谈话为主。
(三)入学后的了解。指新生入學后的现实的、详尽的、系统的、完整的了解。它包括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全面了解。了解的范畴包括学生的校内表现和校外表现(校外表现包括社会表现和家庭表现),所以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了解。
二、具体调查了解方法
班主任了解学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为在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并不多,而且很多学生往往在班主任面前隐藏真实的自己,所以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学生,这是最基本的了解学生的方法。班主任对学生的观察要随时随处进行,在日常活动、课堂学习、班级劳动、主题班会中都可以细心观察。班主任要透过学生的语音、神情、态度、衣着和动作等外在的表现,分析他们的性格和心理,掌握他们的基本特点。如果学生言行出现反常,班主任应该注意,深入调查了解。一般地,学生在静态和动态情况下的表现往往不同。所以班主任要把学生日常表现与活动表现、突发事件表现练习起来分析。
(二)调查法
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或事件背后深层原因,调查学生的渠道很多,如以前的班主任、家长、班内同学、其他班级同学、任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对于调查获得的信息,班主任要综合客观分析,不能盲目相信,也不能完全忽略,要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在比较中做出正判断。
(三)个别谈话和开座谈会法
在特定情景中,学生更能吐露心声,表达真实想法。班主任既可以随机找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也可以召开座谈会,以此来了解学生和班级。无论个别谈话还是开座谈会,班主任都要事先有准备,目的明确,内容具体;还要有平等、民主、和谐的交谈氛围,是学生不拘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四)实验法。
是指班主任通过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条件来揭示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一种特殊的方法。如:交给学生任务,叫他们出刊《学习园地》、《文化长廊》;叫学生主持班会、文艺晚会;要求学生轮流值日、轮流带操;在艰、困、苦的环境中测试学生的耐力和心理素质;设置看似有危险而实际并不危险的场景测试学生的胆量;用知识竞赛等活动测试学生的智力;采取各种实验,检验学生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衡量学生的各种素质,提高他们的种种素质。同时,实验法也可以使学生的优缺点自然暴露,能向班主任提供丰富的真实材料,以利班主任针对学生实际做好各项工作。
(五)书面材料分析法。
是指班主任根据反映学生情况的各种书面材料来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目前表现的一种方法。比如:班主任可根据学生各次考试测评的分数变化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成绩是否进步,并分析其原因,根据《中学生学籍档案表》中的身体素质测试登记表、身体健康检查表等了
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通过查阅班上的《出勤登记簿》,了解学生出勤率;通过查阅学校的各班卫生、纪律等各项评分记录,了解本班学生的卫生习惯与纪律状况。对于各种材料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及时采取有效的策略和行动,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教育。
班级是由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一定的组织所构成,班级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育人先知人,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必须充分与学生沟通,了解班级学生的性格特长和思想状况。针对这些性格迥异的学生,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班主任工作方能富有成效。班主任了解班级学生时,可以综合使用以上几种方法。了解学生并不困难,关键在于用心,采取正确的方法,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