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进生是班级里的特殊团体,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认可、老师的肯定,可又有自己不如人的自卑心理,再加上常被老师训话、批评,心理早已筑起防线。当班主任与之谈话时,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障碍,表现为以下几类心理:一是猜测心理;二是侥幸心理;三是抵御、对立心理;四是恐惧心理;五是沮丧心理。谈话时,后进生的种种心理障碍,会使他们的心理失去平衡,影响谈话教育的效果。因此,班主任与后进生谈话时,必须先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要清除其心理障碍,就得讲究谈话的艺术与技巧。
一、营造轻松氛围,放松紧张情绪
跟后进生的谈话,我非常注重营造轻松的氛围,努力消除可能在客观上给他们造成的压抑感。当后进生走进办公室时,我会通过热情招呼,面带微笑请学生坐下等礼貌行为给学生以亲切感。然后,从学生的特长、爱好引出话题,或者从拉家常谈起。待学生的紧张情绪完全放松了、戒备心理解除了,师生的心靠近了,谈话才自然和谐,易于解决问题。其实,这也是人际交往中非常平常的一个方式。试想,我们在与领导、同事、朋友在交谈时,不也希望是在一个轻松自在的气氛中进行吗?将心比心,在面对有诸多心理阻碍的后进生时,不更加应该营造这样的氛围给他们吗?
二、心怀挚爱,感化心灵
老师与学生谈话时,冰冷的态度,空洞的说教,严厉的指责,都会关闭学生心灵的大门,甚至引起对立心理。因此,要“达理”必先“通情”。老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子女、朋友那样怀着挚诚的爱并尊重他们,才能使他们亲近和信任,才会和盘托出心底的秘密。例如,有一次,章宗跃和邹杰灵两位后进生在课堂上为了一点小事发生争吵并动手打起来。当时,我没有严厉斥责他们,而是亲手帮他们清理伤口、上药,并说道:“血都流了,疼吧?”接着又帮他们整理好衣服,才问道:“现在打过了,问题解决了吗?”两位同学默不作声,却流下了痛悔的泪。我没再出声,继续上课。放学后,他们主动到办公室认错。这件事后,我写起了教学反思,假设我在课堂上针对他们俩的错误行为大发雷霆,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说教,那么会有现在这么好的效果吗?
三、随机试探,相机教育
谈话开始后,不要急于亮出痛谈话的主题和意图,而要以谈心的形式启发后进生自由发表意见。当其谈得情真意切时,可有目的地在关键处画龙点睛地插上一两句,诱导学生吐真情、讲实话,用于事前了解情况,获得新信息和解决问题的依据。如:一次,魏浩星上课迟到了,下课后,我找到他说:“是家里有什么事,还是身体不舒服?你可以告诉我吗?”这种随机试探,没有一句训斥,也没有一个讽刺挖苦的词,既能问清迟到的原因,又能使迟到的学生受到一次教育。
四、付出关爱,激发动力
孔雀有开屏显示自己美丽的天性,每个学生也有学好功课、做好工作以显示自己能力的愿望。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和支持。应该说,后进生在这方面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因此才有违反纪律等行为发生以吸引老师与同学的眼光。老师教育学生,应针对具体问题巧妙地采取激将式的语言,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自觉地意识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体贴。
五、根据特点,选择场所
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在办公室谈话是比较正常的。办公室里严肃认真的气氛,对谈话不会产生什么副作用。但对于有恐惧心理的后进生,一般不宜在办公室里作“正规”谈话,而宜在操场上、校园里作“随便”的谈话,以减轻他们的心理紧张,达到较好的谈话效果。对于那些比较顽皮的后进生,也不要一有什么过失,就叫到办公室来训一顿。因为来多了,他就无所谓了,甚至破罐子破摔。遇到这类学生,不妨在课外活动场地和他一起活动,等到活动得差不多时,再和他谈,这样可以消除对立情绪,比在办公室里严肃、认真地批评教育的效果要好得多。
掌握后进生的心理,只要教师们以真诚的态度,采用适合的谈话技巧,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宝贵的心得体会,使我在后进生的转化教育中,扬起前进的风帆。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一、营造轻松氛围,放松紧张情绪
跟后进生的谈话,我非常注重营造轻松的氛围,努力消除可能在客观上给他们造成的压抑感。当后进生走进办公室时,我会通过热情招呼,面带微笑请学生坐下等礼貌行为给学生以亲切感。然后,从学生的特长、爱好引出话题,或者从拉家常谈起。待学生的紧张情绪完全放松了、戒备心理解除了,师生的心靠近了,谈话才自然和谐,易于解决问题。其实,这也是人际交往中非常平常的一个方式。试想,我们在与领导、同事、朋友在交谈时,不也希望是在一个轻松自在的气氛中进行吗?将心比心,在面对有诸多心理阻碍的后进生时,不更加应该营造这样的氛围给他们吗?
二、心怀挚爱,感化心灵
老师与学生谈话时,冰冷的态度,空洞的说教,严厉的指责,都会关闭学生心灵的大门,甚至引起对立心理。因此,要“达理”必先“通情”。老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子女、朋友那样怀着挚诚的爱并尊重他们,才能使他们亲近和信任,才会和盘托出心底的秘密。例如,有一次,章宗跃和邹杰灵两位后进生在课堂上为了一点小事发生争吵并动手打起来。当时,我没有严厉斥责他们,而是亲手帮他们清理伤口、上药,并说道:“血都流了,疼吧?”接着又帮他们整理好衣服,才问道:“现在打过了,问题解决了吗?”两位同学默不作声,却流下了痛悔的泪。我没再出声,继续上课。放学后,他们主动到办公室认错。这件事后,我写起了教学反思,假设我在课堂上针对他们俩的错误行为大发雷霆,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说教,那么会有现在这么好的效果吗?
三、随机试探,相机教育
谈话开始后,不要急于亮出痛谈话的主题和意图,而要以谈心的形式启发后进生自由发表意见。当其谈得情真意切时,可有目的地在关键处画龙点睛地插上一两句,诱导学生吐真情、讲实话,用于事前了解情况,获得新信息和解决问题的依据。如:一次,魏浩星上课迟到了,下课后,我找到他说:“是家里有什么事,还是身体不舒服?你可以告诉我吗?”这种随机试探,没有一句训斥,也没有一个讽刺挖苦的词,既能问清迟到的原因,又能使迟到的学生受到一次教育。
四、付出关爱,激发动力
孔雀有开屏显示自己美丽的天性,每个学生也有学好功课、做好工作以显示自己能力的愿望。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和支持。应该说,后进生在这方面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因此才有违反纪律等行为发生以吸引老师与同学的眼光。老师教育学生,应针对具体问题巧妙地采取激将式的语言,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自觉地意识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体贴。
五、根据特点,选择场所
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在办公室谈话是比较正常的。办公室里严肃认真的气氛,对谈话不会产生什么副作用。但对于有恐惧心理的后进生,一般不宜在办公室里作“正规”谈话,而宜在操场上、校园里作“随便”的谈话,以减轻他们的心理紧张,达到较好的谈话效果。对于那些比较顽皮的后进生,也不要一有什么过失,就叫到办公室来训一顿。因为来多了,他就无所谓了,甚至破罐子破摔。遇到这类学生,不妨在课外活动场地和他一起活动,等到活动得差不多时,再和他谈,这样可以消除对立情绪,比在办公室里严肃、认真地批评教育的效果要好得多。
掌握后进生的心理,只要教师们以真诚的态度,采用适合的谈话技巧,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宝贵的心得体会,使我在后进生的转化教育中,扬起前进的风帆。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