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符调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饼撑着石头船从这里漂过,前方是一个河汊。一股朝东北,一股朝东南。但是,好多人把朝向东南的一股黄河水忽略掉了。小饼就问老万,老万说,除非把祥符调戏班请来,戏里有。
  78岁的老万是个戏迷,肚子里全是戏,高兴的时候还能吼上几嗓子。每天装好货物击水撑船,老万就点上一袋烟,躲一个角落里吞云吐雾,抽完,磕掉烟灰,戏就来了。
  货船一般都从花园口出发,原来货杂,粮食、煤炭、木材,品类很多,现在清一色是石头。花园口没有大山,它的石头都是火车从焦作的大山里拉来的。石块运到黄河沿岸卸下来,作治河备料。
  老万说,黄河原先正儿八经在这里朝东南走,咸丰五年大决口,一下子改朝东北了,给东南只留下涓涓细流,像留下一道疤。老万说,可怜那些人哪,一夕间都没了踪影。沿岸都是人,哭天喊地,寻找亲人。
  老万家在祥符县,他唯一的儿子跑船,被大水冲跑了。他喜欢小饼,看到小饼,就像看到儿子。他说,小饼有特质,祥符的戏班多,他答应找一个有发展前途的戏班,送小饼学戏。
  小饼家在贯台坝,由于行船繁忙,很少上岸。每次船行到家门口,他都会停下手里的活儿,凝望坝上。其实,只看见几棵参天的大叶杨,在远处岸边的风里摇晃。
  忽然有一天,贯台坝竖起一个窝棚,凝神细听,像是女人在唱。
  祥符县就在贯台坝的东面,紧挨着祥符的,是陈留。这一带常年水患,大水来的时候,几个村庄全淹没在浑黄的泥水里。小饼的姨奶奶在祥符,姨奶奶要给小饼介绍的那个姑娘,就在陈留。小饼没见过那姑娘,一提起那个地方,小餅想起了那姑娘。
  船走的时候,那女人在唱。回来的时候,还唱。
  船过贯台坝,大伙都会自觉安静下来。听女人唱,一曲终了,就等下一曲。那幽怨的曲调,能一下子戳进人心窝子里,让你心疼,想哭的感觉都有。
  遗憾的是,见不到女人。偶尔,棚子外面会挂起女人的红布衫,在风里摇摆。老万噙着烟袋说,定是祥符或是陈留的一个女人,流落到此,喊她男人的魂。
  大伙被老万说得哭了。他们忍着泪开始撑竿划水,哗啦,哗啦,像扔出的幽怨。
  小饼看到坝上的窝棚,就想起姨奶奶给他介绍的那个姑娘。姑娘也是在那场洪水中不见踪影的。
  上船的时候,小饼的娘摊了两张煎饼。娘用油纸包好,塞到小饼怀里。她嘱咐小饼,遇到饥荒的人给一口。直到那块煎饼变硬,小饼也没遇到什么人。老万接过去,把煎饼扔到了河里。老万说,给那边的人吃吧。
  任务不紧急的时候,他们有意把船撑到河边听女人唱。这下唱腔清晰起来,词都辨得到:
  奴丈夫他死后头七未过
  穿大红、着大绿这与理不合
  夫啊,临上轿辞别夫灵位
  见灵牌不由我心如刀割……
  一咏三叹,九曲回肠。谁听到都会黯然神伤。
  一天,出事了。本来走顺风船,夜晚突然遇到邪风。经验老到的老万急忙喊叫靠岸,他自己跑出去摘帆。倏然间,一股气流把他卷进水里。惊恐的人们直到第二天天亮,才在祥符的地界找到他的尸体。
  本来,说好的,那是他最后一趟跑船。
  没有了老万,船如失去了大舵。
  船还要跑,总是少了一些压仓的分量。好几次,船在河心打转,幸有小饼充饥的煎饼,扔到河里念老万保佑,才顺利划出来。
  有一天,贯台坝出现一伙人,小饼心想是不是女人出事了。小饼就把船撑到河岸去看看。
  等从窝棚里抬出来,才发现是个男人,死了。他穿着女人的红布衫。几只流浪狗,围着凌乱的人群狂吠。
  有人说,男人是个流浪汉,那场大水淹死了他的媳妇。他和媳妇感情深,受了刺激。他沿着黄河苦苦寻找,全部的思念化为戏曲,学女腔唱戏。
  小饼后来不跑船了,他唱戏了。他唱的是豫剧。
其他文献
秋风凉,秋雨冷。  洛河北岸的泥泞古道上,一人一马踽踽独行。马上之人任由这清冷的风雨肆无忌惮地拍打着他裸露的肌肤,恍若不觉。  昨夜,梦中,他看见一头瘦骨嶙峋的黑灰色老驴跌跌撞撞朝他跑来,脊背上的鞍子是空的。“灰灰。”远处传来一声低沉的病恹恹的叫声。这头叫灰灰的老驴寻声而去,好像临去时向他点点头还打了个响鼻,接着便一下子消失了。  醒来时,天已微亮。他本来准备去看望亡妻的。这么多年了,虽然身旁不乏
期刊
一天中午,在我家楼下,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那个在我家楼下空地上,常年撒狗粮的女人。  一年前我见过她。她五十多岁,黑发中掺杂着几缕银丝,比一年前略显苍老。  我走近她,跟她打了招呼。  想起一年前,也是在这个地方我遇见了她。她肩上背着一个花布兜子,刚刚撒完狗粮。  我好奇。我问她是这个小区的吗?她说她原先在这附近住过,后来搬去了别的地方。  我问她,那你为什么总来撒狗粮?  她说,是布施。  布施
期刊
执事太监尖细的声音在大殿上缭绕:“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年轻的圣上也起身了,打算离开龙椅。  工部尚书李大人出班启奏:“臣有本……黄河青龙口大堤,岌岌可危,夏汛一到,必溃无疑。抢在早春时节,消除隐患,还来得及。请吾皇圣裁!”  中原“黄祸”,从远古以来,都是历朝历代的心腹大患。本朝也是如此。  昨晚没睡好觉的圣上,又重新坐好,有点不悦:“还是老话题。去年秋冬,朕不是说过了嘛,青龙口屁大点地方,能
期刊
我闻到了一股甜丝丝的气息,仿佛一只熟透的苹果在我身边放了太久的时间,但是,我知道我的身边没有苹果,有的只是死神的脚步迫近的声音。他来了,不是在梦里,而是在真实的生活里。在梦里,我们有过多次交锋,他不止一次告诫我,我,以及整个亚姆村村民的努力都是徒劳,一堵石墙怎么会阻挡瘟疫的飞跃呢?他说:“做我的使者吧,向北走,一路向北走,听我的话,也许还会有一丝生机。”  说心里话,我知道上帝在看着我,可我的内心
期刊
早上,雾很沉,好像有雨要下下来。  还未走进办公室,就听见吵架的声音。  紧赶几步,推门一看,同事赵凯的老婆正指着赵凯的鼻子骂:你存私房钱,钱放在家里不好吗?硬要放在办公室,没了吧,你舒服了吧!  赵凯回嘴:你声音小点行不行,钱被盗了,你骂我有啥用?  我听明白了,趙凯放在办公室的钱被盗了。  我赶忙劝架:别吵,别吵,好好说,好好说。  赵凯的老婆见我说话了,气呼呼地坐到沙发上,然后像放机关枪似的
期刊
进大山走林子,最怕什么?最怕玛达。  玛达可能是满语,译意:迷路。东北话,在山里迷路都说“玛达山”。玛达山太可怕,比豺狼熊虎可怕,比狂风暴雪可怕。  让一屯人宠着、惯着,娜仁出落成大姑娘。已为娜仁定下婚事,只等日子一到,猎手铁英大马花轿就来接她。阿妈、阿爸对娜仁下了死令:跟别的男孩子说话、玩耍都可以,就是不能再见铁英。为啥?这叫规矩,祖祖辈辈的规矩:入洞房之前,你得是干净身子黄花姑娘,不能连连黏黏
期刊
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后一年。临年底了,天一天天变冷,连树皮野菜都没得吃了,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种灰黑色的愁苦和叹息之中。  腊月里,大哥杨天华从楼顶上翻出我家祖传的一把猎枪,带着我,秘密向秦岭深山进发,去摩天岭抓岩羊。还没到摩天岭,我先病倒了,刚开始是腹泻呕吐,后来发高烧,迷迷糊糊的。没办法,大哥把我背到一个山洞里,临时住下来。  两天过后,唯一的一点红苕干也吃光了。大哥丢下我,去周边的山上碰运气,结
期刊
在西藏,人们约定俗成,管茂密的树林叫作林卡。  如果说日喀则的军营占据了最高的海拔,那军营极目处,就是当时海拔最高的部队医院了。  军营的军人保卫着日喀则,医院则是战士的又一甲胄。  医院初建时,这里只有几顶帐篷。后来,有了几排土坯房,门诊部、住院部、办公区、宿舍,黄麻麻一片,灰头土脸,让人想起佳肴中寒碜的窝头。  无论住帐篷还是土坯房,20岁的梁丹都不觉得苦,她是军医,来自北方农村。这军营,这一
期刊
阿嫂是我妈,我妈叫阿嫂。  你不要惊讶,这样称呼在我们乡下并不稀罕。我家在离城百里的清水湾,不到三百口人的小村庄,却有五谷仙庙和观音寺两座寺庙。庙祝是位早年从汀州府逃难来的老人,高个精瘦,马脸长须,偶而也替村里人算算命。我出生时,父亲找老人算过八字,说我命相和父亲相辅,却和母亲有点相克。为了不损寿,我取小名狗仔,名贱命就硬,而且呼母亲为阿嫂。我和姐姐小时都很皮,越是人多的时候,越是阿嫂阿嫂怪怪地叫
期刊
小镇是江南的一个小镇,名不见经传,但有着江南小镇独有的特征,水多雨多,桥也多。  小镇充满了婉约诗意,人们的生活节奏不疾不徐。但有句话说得好,老天爷是公平的,有所得必有所失。水能滋养万物,水也能化成湿气侵入人的身体,于是风湿关节痛也成了小镇居民最大的困扰。  小痛上药房买几贴膏药就对付过去了,大痛就会去找中医刘。  中医刘是小镇卫生院唯一的中医科医生,瘦瘦小小,待人温和,人们喜欢叫他中医刘,而不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