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教学法初探

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ongta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云南省实施“三生教育”的背景下,在进一步明确“三生教育”的指导思想及内涵,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对“三生教育”的教学方法做出探讨与总结。
  【关键词】三生教育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2-00-01
  
  “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1]。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云南省自实施“三生教育”以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2008年12月份对部分学校管理干部、教师和学生的无记名问卷调查表明:9814%的学生对“三生教育”感兴趣, 8416%的學生认为参加“三生教育”没有学习负担,8616%的学生认为参与“三生教育”直接对自己的成长非常有用。95%的学生参与学习“三生教育”的自我评价态度积极, 98%的学生认为自己参与“三生教育”学习后有不同的变化[2]。
  
  1 “三生教育”的指导思想及内涵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义的理论为指导,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培养学生健康心智、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三生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的自我认知过程和行为实践的一个过程,因此,在“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引导好学生来认知、来实践,并使学生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成为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活动。在主动调动学生认知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的积极性,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三生教育”中,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并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
  
  2 “三生教育”的教学原则
  
  (1)人本性原则。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了取向,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促进人的发展。
  (2)实践性原则。突出实践育人的思想,着眼于智、情、意、行统一的原则,课堂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3)现实性原则。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学生中切合我国国情及地方实情。
  (4)整合性原则。注意与其他学科内容的整合,使各科教学能优势互补,互为延伸,构建整体合力。
  
  3 “三生教育”的教学方法
  
  3.1 引导型教学法
  引导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主张以实践性为特征的整体性学习代替传统的知识学习行为。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学、做合一,手、心、脑并用”,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师需要改变主讲的角色,成为项目主持人或导演者,让学生集体主动参与,并且教学答案非唯一性,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讨沦、交流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3.2.1 精选案例。有三个基本要求:
  1)“精”。案例必须要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紧扣教材、基本理论和原理来精心选编,还需注意案例要能够引人入胜且具有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
  2)“实”。案例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符合实际情况,事实清楚,数据确切,最好是贴近当代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他们熟悉但往往又有所忽视的某些事实材料;
  3)“新”。案例要及时更新,舍弃那些已有定论的情节及过时的案例,对已采用过有价值的案例也需要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4)“深”。选编的案例可以有一定的深度,最好要具有争议性、挑战性,能够反映某些实质性的问题,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真思考,积极讨论。
  3.2.2 课前准备。对选定的案例需有一个全方位地分析和把握,熟悉案例的背景“事实”观点,把握案例所蕴涵的原理和揭示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认知水平”学习态度等有一个基本的估计评价,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过程的策划与设计。
  3.2.3 灵活教学。灵活展示案例的方式案例可以由教师或给学生呈现,可以是口头描述、表格、漫画、文字资料、录音、录像、多媒体等。对学生正确的认识和独到见解充分肯定,对模糊错误的认识要及时引导和纠正。
  3.3 问题讨论法
  3.3.1 “师—生”互动。它包括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和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两种形式。互动建立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上,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对方的行为做出解释和定义,并修正自己的行为,使双方的互动行为能更好地朝着既定目标发展。例如:在讨论价值观、人生观等论题时,课堂上可以采取自由论坛方式:在谈论道德观时,可采取课堂辩论式;在讨论爱国主义等主题时,可采取即兴演讲式。
  3.3.2 “生—生”互动。这种互动包括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互动和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两种类型。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锁定某一内容,让学生准备相关资料,参与课堂的讲授,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某话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提出观点,它需要教师有正确引导的技巧。
  3.3.3 “生—自”互动。主要是指学生自主性学习,是对学生进行主体性教育,是自身内部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在自我调节下的良性互动,可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4 讲座式教学法
  结合“三生教育”的内容,选取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和较有争议的问题,为学生开办各种相关的主题讲座,通过讲座的形式给学生谈人生,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的体悟。同时也要求学生开设讲座,讲座的对象是教师和同学,讲座题目由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问题选取,讲座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为宜。
  3.5 渗透式教学法
  课程大纲明确规定的、渗透在其它必修和选修课程中的内容,可结合相关课程进行教学,一方面,结合通识教育中的必修课程进行分散教学,如结合《形势与政策》进行生命、生存和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结合相关的校级或院级选修课程进行教学,诸如人际关系心理学、云南文化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文化选讲、当代婚姻社会学、民族歌舞赏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都是进行“三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3.6 活动式教学法
  活动式教学是全方位多元互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以“第一课堂”的常规教学为中心,以“第二课堂”和“两个范围”为辅助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利用各种活动因素,创设出适宜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条件和活动策略,使“三生教育”的教学内容可以结合社会各届、学校各部门、学院与班级组织的相关活动开展起来, 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课程教学与班、团、队活动的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 周利兴.试论“三生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人文社会科学专辑,2008,34:119-121.
  [2] 杜玉银.“三生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昆明学院学报,2009,31,2:1-4.
其他文献
摘要:有关“意识形态”这个概念人类研究的历史相对较短,只有200年的历史,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特拉西在18世纪90年代法国大革命期间最早使用和研究此概念的,直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也开始对此进行研究和系统阐述,到20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有关“意识形态终结”理论的研讨,直至今天人们也没有停下对“意识形态”有关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  有关“意识形态”这个概念人类研究的
和塞缪尔·亨廷顿接触过的人总爱用“腼腆”、“学究气”、“不善言辞”这类语言形容他,而读过他书的人却会发现另一个亨廷顿,他思想犀利、咄咄逼人,似乎总想挑起争论。  塞缪尔·亨廷顿1927年出生于纽约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旅馆业杂志的出版商,母亲是一位短篇小说作家。他的外祖父是当时美国颇有名气的“掏粪刊物”(专门揭发政界、商界丑闻内幕的杂志)《麦克卢尔》的合作编辑。亨廷顿很早便显示出了自己
怀旧生活  产品名:LG 32LN630R  标签:复古、怀旧  亮点:LG最新推出了一款外形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视机非常相似的复古液晶电视。四脚设计、橡牙色的边框,最重要的是分别
近年,随着新型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整体速度不断加快,房屋管理及城市拆迁中各类职务违法犯罪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既阻碍了城市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又造成了国
本文从渭南师院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学院教育教学和人事管理的经验和不足,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或对策,以便促进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21世纪初期是河北省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国际经济也将进入一个创新发展的全新时期.新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形态对河北有什么影响,
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最根本的价值取向,是坚持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的重要体现。群众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
摘要:政治能力训练,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必须常抓不懈,才能不断地修炼出不同层级的境界来。党员干部要在政治能力训练中增强应对挑战、抵御风险的能力,在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始终做到俯仰自在,不为所困,处于主动地位。  关键词:政治能力;训练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的過程何尝不是政治能力训练推进的过程,作风建设的目的就是强化党员干部过硬的党性作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所思所想都要从党性出发,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