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而政府管理创新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庆阳市当前经济发展方式主要特征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地方政府的阻滞因素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庆阳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 地方政府 管理创新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总结“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的战略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协调和推动。地方政府作为国民经济的区域增长主体和次级协调主体,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更应转变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方式、推进机构改革,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职能。
1 庆阳市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特征
1.1 农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总体发展水平低。庆阳市作为甘肃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农业经济区域,农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有较高比重。但基础设施薄弱、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不足等,导致农业生產效率长期低下,农业增加值增长缓慢;由于农业生产合作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农业科技化、信息化程度低等原因,导致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现代化进程慢;由于长期计划体制的惯性影响,大多县域采用行政命令方式盲目上项目、扩投资,导致主导产业单一,结构趋同明显。
1.2 工业结构仍以资源性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层次低。28.47亿吨石油储量使庆阳市成为长庆油田的主产区,1342亿吨煤炭使庆阳市煤炭储量占全省总量的94%。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庆阳市的工业结构中,以原材料生产加工为主的重化工业比重居高不下,而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加工工业比重低,第二产业产值中以石油、煤炭为主的采掘业产值占95.6%,工业产品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仅占4.4%。2010年全市三次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分别为14.3:60.1:25.6,产业属典型的“一三二”型结构,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和13.3%,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4%,产业结构明显滞后。
1.3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环境破坏严重。由于庆阳市地处黄土高原,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自然植被覆盖率低,因此全市常年处于干旱缺水状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558立方米,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42.4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5.9%。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规模、长时间、高强度的石油开采,使庆阳市付出了较为沉重的生态代价。油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损毁主要表现在地面水环境恶化、地下水环境威胁潜在、土壤油层污染加重、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等方面,生态问题已成为庆阳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1.4 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低。庆阳市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包括农产品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和劳务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但由于起步较晚,市场体系仍不够健全。同时,由于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场法规不健全、行政监管不力等原因影响,现有各类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普遍较低。
2 庆阳市政府在地方经济转变和发展中存在的阻滞因素
2.1 思想观念束缚及思想认识不足,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庆阳市属革命老区之一,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地方政府思想发展理念相对单一落后,因此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概念上缺乏全面客观的理解和认识,把经济发展和GDP指标增长作为衡量的标准。正是由于对这一概念的认识不足,导致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其重要性与迫切性理解认识不充分,带来眼前利益与改革创新之间矛盾问题的难以协调。因此,地方政府只重视传统模式下的经济增长迅速带来的效益,突出物质财富作为衡量经济的标准,却忽略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等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关系,带来这些因素的恶化;简单地把自然资源作为经济发展与增长的手段,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规律。
2.2 应对市场经济复杂局面能力不足,影响市场主体地位发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当切实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政府以及相应部门应当稳妥全面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种种矛盾问题,以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市场经济下的复杂局面,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基础性作用。计划经济体制思想和体制的深入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在市场与政府职能之间的关系上仍存在认识划分不清,在管理上存在过度干涉、越权、越位、缺位等问题,违反市场规律,这也暴露出在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制度两方面的缺陷,市场自身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更好全面的发挥,仍有待建立、补充和加强。
2.3 考核制度指标等方面缺乏科学、全面、合理、可操作性的体系和指标,致使地方政府其行政行为缺乏长期性。突出经济增长,忽略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的危害;考核指标上,过度重数量,轻质量和效益。虽然提出了对人均GDP的重视,但在实际的运行和操作中仍将GDP总量作为重要和根本的指标。指标的设置往往滞后或不科学,不能够很好有效地体现出地方政府取得GDP增长、单位产值能耗降低、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改善、城乡和区域差距缩小程度。
2.4 内部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缺乏,使地方政府行政能力受到限制。区域经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县级地方教育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约和影响了庆阳市人才的引入。另外,由于地方政府用人机制不健全,导致人才选拔方式单一,高素质人才缺乏用武之地而流失现象存在。
3 庆阳市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
3.1 倡导科学发展理念,实现政府管理思想的转变。摒弃粗放片面对GDP的追求,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其次树立有限政府理念,严格依法依规行使政府权利;坚持行政高效、决策灵敏准确,要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地方政府的施政要放眼长远,吸收国内外先进可行的管理方法和经验;要树立服务理念,地方政府的管理要“以人为本”,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的行为要能够体现和贯彻服务意识。 3.2 培育市场主体地位,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实践证明,完全由单一的政府或市场配置资源都会导致效益受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明确坚持市场为主体。一般规律来说,应遵循市场优先原则,最大发挥其优化配置的作用。但市场非万能,为有效防止“市场失灵”导致的公共物品短缺和经济非良性发展,地方政府必须采取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和法律等手段为辅,间接进行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稳定,在全社会形成竞相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良好氛围。
3.3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3.3.1 为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环境。落实执行好中央和上级政府宏调,做好基础、资源和环境建设,同时发挥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和推动发展优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微观环境上,对企业的自主经营和决策给予尊重和支持,完善市场机制和法规,加大监管,完善创新管理,实现市场有序发展健康竞争,充分发挥市场的能动作用。
3.3.2 及时高效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一要加快推进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把提升和实现社会基本保障、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作为新型政府的主要职能和任务。二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财力支持。四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程序。五要落实政务公开制度。
3.4 设置和健全符合社会发展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助推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权责统一的原则,科学设计政府绩效考核内容、标准和方法。体系的设置应遵从和侧重政府对中央政策法令的执行效果和社会实效性;侧重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与公共服务、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作为和贡献;侧重经济与成本收益的评估分析,正确评价政绩带来的现实成效与长远影响,避免不计成本和代价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其次要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地方政府应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培育当地人力资源;建立健全人才引入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到庆阳就业、创业。同时还应提升地方政府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改革干部选拔录用办法,让高素质人才进入政府部门,助推庆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1]申广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统计与决策,2009(22).
[2]李春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關键是转变政府职能[J].山西党校学报,2010(04).
[3]陈卫峰.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支持[J].价值工程,2011(26).
作者简介:李雪峰(1973-),女,2008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为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高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公共管理。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 地方政府 管理创新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总结“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的战略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协调和推动。地方政府作为国民经济的区域增长主体和次级协调主体,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更应转变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方式、推进机构改革,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职能。
1 庆阳市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特征
1.1 农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总体发展水平低。庆阳市作为甘肃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农业经济区域,农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有较高比重。但基础设施薄弱、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不足等,导致农业生產效率长期低下,农业增加值增长缓慢;由于农业生产合作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农业科技化、信息化程度低等原因,导致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现代化进程慢;由于长期计划体制的惯性影响,大多县域采用行政命令方式盲目上项目、扩投资,导致主导产业单一,结构趋同明显。
1.2 工业结构仍以资源性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层次低。28.47亿吨石油储量使庆阳市成为长庆油田的主产区,1342亿吨煤炭使庆阳市煤炭储量占全省总量的94%。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庆阳市的工业结构中,以原材料生产加工为主的重化工业比重居高不下,而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加工工业比重低,第二产业产值中以石油、煤炭为主的采掘业产值占95.6%,工业产品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仅占4.4%。2010年全市三次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分别为14.3:60.1:25.6,产业属典型的“一三二”型结构,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和13.3%,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4%,产业结构明显滞后。
1.3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环境破坏严重。由于庆阳市地处黄土高原,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自然植被覆盖率低,因此全市常年处于干旱缺水状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558立方米,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42.4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5.9%。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规模、长时间、高强度的石油开采,使庆阳市付出了较为沉重的生态代价。油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损毁主要表现在地面水环境恶化、地下水环境威胁潜在、土壤油层污染加重、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等方面,生态问题已成为庆阳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1.4 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低。庆阳市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包括农产品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和劳务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但由于起步较晚,市场体系仍不够健全。同时,由于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场法规不健全、行政监管不力等原因影响,现有各类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普遍较低。
2 庆阳市政府在地方经济转变和发展中存在的阻滞因素
2.1 思想观念束缚及思想认识不足,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庆阳市属革命老区之一,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地方政府思想发展理念相对单一落后,因此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概念上缺乏全面客观的理解和认识,把经济发展和GDP指标增长作为衡量的标准。正是由于对这一概念的认识不足,导致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其重要性与迫切性理解认识不充分,带来眼前利益与改革创新之间矛盾问题的难以协调。因此,地方政府只重视传统模式下的经济增长迅速带来的效益,突出物质财富作为衡量经济的标准,却忽略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等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关系,带来这些因素的恶化;简单地把自然资源作为经济发展与增长的手段,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规律。
2.2 应对市场经济复杂局面能力不足,影响市场主体地位发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当切实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政府以及相应部门应当稳妥全面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种种矛盾问题,以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市场经济下的复杂局面,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基础性作用。计划经济体制思想和体制的深入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在市场与政府职能之间的关系上仍存在认识划分不清,在管理上存在过度干涉、越权、越位、缺位等问题,违反市场规律,这也暴露出在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制度两方面的缺陷,市场自身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更好全面的发挥,仍有待建立、补充和加强。
2.3 考核制度指标等方面缺乏科学、全面、合理、可操作性的体系和指标,致使地方政府其行政行为缺乏长期性。突出经济增长,忽略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的危害;考核指标上,过度重数量,轻质量和效益。虽然提出了对人均GDP的重视,但在实际的运行和操作中仍将GDP总量作为重要和根本的指标。指标的设置往往滞后或不科学,不能够很好有效地体现出地方政府取得GDP增长、单位产值能耗降低、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改善、城乡和区域差距缩小程度。
2.4 内部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缺乏,使地方政府行政能力受到限制。区域经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县级地方教育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约和影响了庆阳市人才的引入。另外,由于地方政府用人机制不健全,导致人才选拔方式单一,高素质人才缺乏用武之地而流失现象存在。
3 庆阳市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
3.1 倡导科学发展理念,实现政府管理思想的转变。摒弃粗放片面对GDP的追求,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其次树立有限政府理念,严格依法依规行使政府权利;坚持行政高效、决策灵敏准确,要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地方政府的施政要放眼长远,吸收国内外先进可行的管理方法和经验;要树立服务理念,地方政府的管理要“以人为本”,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的行为要能够体现和贯彻服务意识。 3.2 培育市场主体地位,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实践证明,完全由单一的政府或市场配置资源都会导致效益受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明确坚持市场为主体。一般规律来说,应遵循市场优先原则,最大发挥其优化配置的作用。但市场非万能,为有效防止“市场失灵”导致的公共物品短缺和经济非良性发展,地方政府必须采取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和法律等手段为辅,间接进行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稳定,在全社会形成竞相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良好氛围。
3.3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3.3.1 为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环境。落实执行好中央和上级政府宏调,做好基础、资源和环境建设,同时发挥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和推动发展优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微观环境上,对企业的自主经营和决策给予尊重和支持,完善市场机制和法规,加大监管,完善创新管理,实现市场有序发展健康竞争,充分发挥市场的能动作用。
3.3.2 及时高效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一要加快推进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把提升和实现社会基本保障、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作为新型政府的主要职能和任务。二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财力支持。四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程序。五要落实政务公开制度。
3.4 设置和健全符合社会发展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助推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权责统一的原则,科学设计政府绩效考核内容、标准和方法。体系的设置应遵从和侧重政府对中央政策法令的执行效果和社会实效性;侧重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与公共服务、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作为和贡献;侧重经济与成本收益的评估分析,正确评价政绩带来的现实成效与长远影响,避免不计成本和代价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其次要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地方政府应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培育当地人力资源;建立健全人才引入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到庆阳就业、创业。同时还应提升地方政府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改革干部选拔录用办法,让高素质人才进入政府部门,助推庆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1]申广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统计与决策,2009(22).
[2]李春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關键是转变政府职能[J].山西党校学报,2010(04).
[3]陈卫峰.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支持[J].价值工程,2011(26).
作者简介:李雪峰(1973-),女,2008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为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高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