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巧用信息技术、教师范读等多种形式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爱上朗读、乐于朗读、善于朗读。
【关键词】信息技术;朗读示范;自由朗读;变换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确,驻足课堂,最美的享受莫过于沉浸在对文学作品的朗读了。当学生启用丰富的想象,调动全身的感官,声情并茂地将一段段静止的文字读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一首首和谐的乐曲时,文本之意与读者之情自然和谐共振,语文课最大的亮点便得以凸显。但是,仔细倾听课堂的声音,却发现琅琅读书声中问题不少,有时,相比普通学生的朗读,学困生的朗读声音与全班的朗读声音不太协调,甚至格格不入。因此,在提高学生朗读教学过程中,对学困生的朗读指导也不容忽视,本人在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对此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教学平台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多彩的文字、鲜艳的图片、灵动的声音、丰富的视频和逼真的动画,创造了声情并茂的课堂教学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也吸引了学困生的学习注意力。由此,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交融、愉悦轻松的朗读氛围,能更好地调动学困生的朗读兴趣,使他们愿意读,乐于读,进而通过朗读来感悟文本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如教学《美丽的蝴蝶谷》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于台湾蝴蝶谷是比较陌生的,蝴蝶的万千姿态和色彩斑斓学生也是没有亲眼见过的,因此在指导朗读时,我一边用多媒体播放蝴蝶翩翩起舞的美丽姿态,一边播放示范朗读录音。此时,所有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被精美的图像所吸引,渐渐进入蝴蝶谷迷人的意境中,自发进行朗读尝试。他们愿意朗读,并乐于读好。愉快轻松的朗读氛围为提高学困生的朗读水平作好了铺垫。
二、提供朗读示范,给予模仿学习的机会
于永正老师说过:“对儿童来说,‘正统’不如‘卡通’。”教师的范读就是一种卡通,一种现实的、直接的指导。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和丰富的情感想象,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和乐趣。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即便学困生也是如此,因此,教师的范读或者媒体的录音示范能让学困生更快地掌握朗读的语音、语调和速度等,并进行模仿。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再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更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困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如教学《美丽的西双版纳》一课时,我设计了多种朗读示范的方式,如整体感知时,让学生边看课文动画边听课文录音,视听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鼓励自由朗读,寻找自我发展的机会
在课堂朗读训练过程中也可以放手让学困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尽情诵读,可大声读,可轻声读,也可默读,可独自读,可约伴读,还可邀老师一起读。教师可多给学生提供诵读的条件,或加上多媒体,或配上音乐,或拿出饰物等,并积极参与到学生朗读活动中去,学困生在自由朗读时也能有一定的收获。
如《只有一个儿子》的朗读指导,因为文本含义比较简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困生按照自己的喜好读得津津有味:有的大声读,读清了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有的轻声读,细细品味第三个儿子的孝顺;还有的读得有声有色,忘情投入到三个儿子的故事中……大家在自由朗读中自我陶醉,自我发展。
四、变换朗读形式,追求常读常新的感觉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如果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到乏味。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到位,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更为了让学困生对朗读经常保持高昂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应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在朗读教学中就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朗读指导,如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竞赛式朗读、想象式朗读、配乐式朗读等,通过种种途径,让学困生喜欢朗读,提高对朗读的兴趣,追求常读常新的感觉。
曾经有人这样问:语文教学的真正亮点在哪里?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是这样回答的: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教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我想,只有我们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科学进行朗读指导,才不会使朗读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才能让学困生在朗读中学到知識,在朗读中提高水平,在朗读中享受快乐。相信,通过教师和学困生的共同努力,学困生的精彩朗读也能成为语文课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能为课堂增光添彩。
【关键词】信息技术;朗读示范;自由朗读;变换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确,驻足课堂,最美的享受莫过于沉浸在对文学作品的朗读了。当学生启用丰富的想象,调动全身的感官,声情并茂地将一段段静止的文字读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一首首和谐的乐曲时,文本之意与读者之情自然和谐共振,语文课最大的亮点便得以凸显。但是,仔细倾听课堂的声音,却发现琅琅读书声中问题不少,有时,相比普通学生的朗读,学困生的朗读声音与全班的朗读声音不太协调,甚至格格不入。因此,在提高学生朗读教学过程中,对学困生的朗读指导也不容忽视,本人在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对此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教学平台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多彩的文字、鲜艳的图片、灵动的声音、丰富的视频和逼真的动画,创造了声情并茂的课堂教学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也吸引了学困生的学习注意力。由此,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交融、愉悦轻松的朗读氛围,能更好地调动学困生的朗读兴趣,使他们愿意读,乐于读,进而通过朗读来感悟文本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如教学《美丽的蝴蝶谷》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于台湾蝴蝶谷是比较陌生的,蝴蝶的万千姿态和色彩斑斓学生也是没有亲眼见过的,因此在指导朗读时,我一边用多媒体播放蝴蝶翩翩起舞的美丽姿态,一边播放示范朗读录音。此时,所有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被精美的图像所吸引,渐渐进入蝴蝶谷迷人的意境中,自发进行朗读尝试。他们愿意朗读,并乐于读好。愉快轻松的朗读氛围为提高学困生的朗读水平作好了铺垫。
二、提供朗读示范,给予模仿学习的机会
于永正老师说过:“对儿童来说,‘正统’不如‘卡通’。”教师的范读就是一种卡通,一种现实的、直接的指导。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和丰富的情感想象,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和乐趣。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即便学困生也是如此,因此,教师的范读或者媒体的录音示范能让学困生更快地掌握朗读的语音、语调和速度等,并进行模仿。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再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更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困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如教学《美丽的西双版纳》一课时,我设计了多种朗读示范的方式,如整体感知时,让学生边看课文动画边听课文录音,视听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鼓励自由朗读,寻找自我发展的机会
在课堂朗读训练过程中也可以放手让学困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尽情诵读,可大声读,可轻声读,也可默读,可独自读,可约伴读,还可邀老师一起读。教师可多给学生提供诵读的条件,或加上多媒体,或配上音乐,或拿出饰物等,并积极参与到学生朗读活动中去,学困生在自由朗读时也能有一定的收获。
如《只有一个儿子》的朗读指导,因为文本含义比较简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困生按照自己的喜好读得津津有味:有的大声读,读清了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有的轻声读,细细品味第三个儿子的孝顺;还有的读得有声有色,忘情投入到三个儿子的故事中……大家在自由朗读中自我陶醉,自我发展。
四、变换朗读形式,追求常读常新的感觉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如果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到乏味。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到位,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更为了让学困生对朗读经常保持高昂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应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在朗读教学中就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朗读指导,如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竞赛式朗读、想象式朗读、配乐式朗读等,通过种种途径,让学困生喜欢朗读,提高对朗读的兴趣,追求常读常新的感觉。
曾经有人这样问:语文教学的真正亮点在哪里?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是这样回答的: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教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我想,只有我们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科学进行朗读指导,才不会使朗读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才能让学困生在朗读中学到知識,在朗读中提高水平,在朗读中享受快乐。相信,通过教师和学困生的共同努力,学困生的精彩朗读也能成为语文课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能为课堂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