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登珠峰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z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次5G传输、4K+VR拍摄珠穆朗玛峰登顶过程……2020年5月27日,中国人又一次登上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峰顶,这也是时隔15年,珠峰再次迎来高程测量,中国将向世界揭晓一个举世瞩目的“世界高度”新答案。
  沉穆的天色里,巍峨耸立的珠峰,是令无数登山勇士魂牵梦萦的神圣坐标。对珠峰来说,攀登者是一波又一波的过客,对攀登者而言,珠峰又意味着什么?我们为何要登珠峰?

“因为,祖国就在那里”


  时间回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处于山脉南侧的尼泊尔一再叫嚣着珠峰根本不属于中国,理由是没有中国人登顶过珠峰,而尼泊尔的嚣张态度,缘于他们率先登顶珠峰的底气。
  于是,一场带有政治意味的攀登行动开始了。1960年2月,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正式成立,214名队员分批进藏,平均年龄24岁。这群年轻的小伙子,在寒风呼啸的冰天雪地中,5800米、6400米、7000米……不断刷新着纪录。
  在8500米处,他们建立了最后一个营地——突击主峰营地,而从这个营地到峰顶的最后300多米,或许是世间最危险的300多米。300多米的距离,40多名登山队员严重冻伤,有的甚至冻掉手指,失去胳膊;队长史占春差点从山上掉下去;队员汪矶因严重的高原反应,抢救无效牺牲;队员邵子庆因缺氧,失去生命……


王富洲(右)、贡布(中)与屈银华三人凯旋拉萨后捧花合影


攀登珠峰

  最后,剩下4名身体状况良好的队员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和贡布,带着一面五星红旗、一尊毛主席半身塑像、一台摄像机和几卷胶卷,向峰顶发起最后冲击。
  海拔8680米处,是登顶珠峰的最后一个难关,它横亘在登顶之路上,完全垂直,高度接近4米,连钢锥都打不上,被英国人称为“飞鸟也无法逾越”之地。经过整整7个小时的努力,4个人还是每次都在半途重重摔下,体力濒临极限。
  终于,刘连满想到了办法,用自己做人梯,让队友踩着他的肩膀上去,但他也因此,丧失了登顶的机会。屈银华登上“第二阶梯”后,牢牢打下钢锥。后来,钢锥上架起了近6米的金属梯,在此后数十年里,从北坡登顶的登山者可以直接爬梯继续登顶,这个梯子又被称为“中国梯”。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3人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也是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次年,中尼签订边界条约,正式确定珠峰北坡为中国领土。
  为什么要登顶珠峰?“因为,祖国就在那里。”
  2020年,当5G基站架在海拔6000多米的高度,当国产测绘仪器装备全面担纲测量任务时,当国产重力仪首次在珠峰峰顶进行重力测量时,回头看征服珠峰的60年历程,实际上正是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

“因为,山就在那里”


  夏尔巴人,他们在喜马拉雅山脉下土生土长,是全世界登顶珠峰人数最多的民族,全世界的登山者都需要找他们做登山向导,以及做菜、当背夫、提供协助。
  但就是这样一个拥有一群顶级攀登专家的民族,也是世界上因山难死亡人数最多的民族。2014年4月18日,珠峰南坡的一场冰崩曾造成16名夏尔巴向导死亡,可见登山路上之险象环生。
  如此危险,为什么要攀登?
  “因为,山就在那里!”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说出了那句流传甚广的回答。可惜的是,在说完这句话的第二年,马洛里就消失在珠峰的冰天雪地之中,终其一生,没能征服世界第一峰。
  登顶珠峰像一场酷刑,但攀登者还是络绎不绝。艾德是一名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医生,2019年5月23日,他花费7万美元从珠峰南坡的尼泊尔一侧登上峰顶,站在这个他梦想了一辈子的8844米高处,艾德被眼前的景象吓傻了。
  “登顶的人为了拍照推推搡搡,峰顶大约只有两张乒乓球桌大小,上面站了15至20个人。”为了爬到那里,艾德已经在7000多米高、覆盖着冰雪的岩石山脊上等了好几个小时,队伍里人们脸贴着脸,羽绒服擦着羽绒服,他甚至要跨过一具具尸体。
  “就像个动物园。”艾德回忆道。他也想拍张照片留念,但很怕被人群推搡得失去平衡而墜下悬崖,只好坐在雪地里让向导给他拍。
  2020年与1960年的不同之处在于,珠峰俨然正变成一个热门旅游打卡景点。尼泊尔一方的珠峰南坡攀登许可每个售价1.1万美元,2019年给出了381个。本该严肃对待的高海拔攀登,在管理方眼里成了一门旅游生意。
  对攀登者而言,登顶珠峰不仅是为了名誉、成就感、征服欲,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本能,一种对未知领域的渴望——“攀登不只是为了登顶,它更是一个人如何抵达。”
  (归 望摘自《文史博览·人物》2020年第14期,本刊节选)
其他文献
前两天,我回了趟老家。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我半年多没回家。推开家门,就撞见正要出门办事的我爸:他穿了一件洗得掉色的上衣,裤子膝盖处烂了个大洞,脚上的鞋也不知道穿了多久,大拇脚指头顶着鞋尖,“呼之欲出”。  那一刻,我心里五味杂陈。这些年,不说我妹、我哥嫂,单单我给爸妈买的衣裳,两天换一件,一年365天也够换了。可我每次回家,他们都穿着不知是多少年前的旧衣裳。  我们兄妹没少做父母的思想工作:苦日
期刊
窗外,雨还在下着,不大不小的雨,在屋里可以听到雨打到树叶上的声音。  《读者》还在手里,心里回味着刚才阅读的文章《心锚》。故事很简单:南非的一位出租车司机20多年来一直在找一首中文歌,凭着记忆中的曲调,只要他的车载到中国乘客就会试探问询。直到有一天,终于打听到这首歌就是罗大佑的《恋曲1990》,黑人司机激动不已!因为这是他妈妈生前最喜欢的一首歌,小时候他经常听妈妈唱这首歌,于是,这首歌成了他思念母
期刊
一个正在读研三的小伙伴找我聊天。她有些着急。作为名校的高才生,放在往年,她理应是求职市场上的香饽饽。但在今年,她还没有收到入职通知。她不是个别焦虑的应届生,她的同学中这样的情况很多。有人指点她,先就业,再择业。于是她来问我,“先就业,再择业”这个说法是否靠谱。  我当年毕业时,也有老师这么说。但对我来说,先就业,再择业,大概率上是有问题的。  在畢业时,是有一个清晰的规划重要,还是先找一份保底的工
期刊
所谓临界状态,原本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指气、液两相平衡共存的极限热力状态,它也是一种边缘状态。临界状态就是一种非常规状态,是一种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状态。在《从那霸到上海:在临界状态中生活》一书中,孙歌借用这个概念来形容人类面对的某种“危险即将到来”的状态:边界、刀刃、朦胧。  当然,她的观察并不是来自新冠肺炎疫情,而是来自冲绳这个特别的地方。  冲绳在1879年被日本吞并,1945年被美国攻占并托管
期刊
如何提高自控能力  我们都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但实际上我们的自控能力非常有限,而自控失败常常会引发敌对和暴躁的情绪:例如,如果你努力忍住在一段时间内不去吃喜欢的零食,就可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更容易发脾气。  一项由澳大利亚和美国团队合作的研究表明,有些人人都能练习的实用小技巧能增强我们的自控能力。实验中,研究人员用了两周的时间,让志愿者练习用非惯用手来完成日常任务,包括用鼠标、喝咖啡等,这需要志愿者始
期刊
当晚的最后一位客人推门走进“吉拉德宠物天堂”的时候,年轻的店员阿肯·奥库拿迪正在玩手机游戏,等着店主回来关门打烊。  老人环顾四周琳琅满目的促销商品,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然后他穿过一堆挂着微缩圣诞节装饰品的宠物笼子,摇摇晃晃地朝收银台走去。  阿肯看见有客人来,便把手机揣回裤兜,问他需要什么帮助。  “我想和懂得养金鱼的人谈谈。”老人说。  “如果是关于饲料或过滤器,我可以帮忙。”  老人上下打量
期刊
关注“别人眼中的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必要的。只是当今社会中,人们总是因为过多关注“别人眼中的自己”,导致生活负担加重,心情变得压抑、痛苦。  我是一名精神科医生,一直致力于帮助社交恐惧症患者。根据我长年的治疗经验,只要掌握认知行为疗法的具体方法,通过训练,假以时日,社交恐惧是可以被克服的。  有一个方法,可以帮你顺利地说出难言之处,那就是“三明治说话法”。所谓“三明治说话法”,是指将话语分成三
期刊
傍晚从菜地走回家,抱着新收的一批芝麻菜、土豆,还有采来的野花和灰灰菜。印度邻居贾伊一家也刚从菜地回来,手里拎着沉甸甸的一袋蔬菜。我们会心一笑,远远地聊起来。  贾伊一家在佛罗里达大学的有机农园租了一块菜地,一学期的租金是20美元。学校提供农具、种子和有机肥料。他们原本每周去一次,疫情期间改成几乎每天开车去一趟。今年他们种的四季豆、胡萝卜、小青菜、番茄和黄瓜都获得了大丰收,问我要不要拿一点。刚好这些
期刊
早上外出,正遇上满是小学生和家长的人流熙熙攘攘而过。心中有一股强烈的冲动,令我放下手中的事,要来写写我的小学老师。  我的小学是昆明师范附小。聂耳是我的校友。我的班主任叫李崇贞,教语文。李老师长圆脸,短发齐颈,拢在耳后。那个年头的女性都是这样,我母亲也是这种发式。母亲在大学任教,穿列宁装,自有职业女性的派头。李老师时常穿中式斜襟女装,像个利索的家庭妇女,但她那严厉的目光告诉人们,她是一位教师。  
期刊
纪录片《人间世》的导演秦博曾展示过一张照片,上海瑞金医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外,患者家属们在非探视时间里,静静地坐在墙脚等待消息;墙的另一边是不停奔波忙碌的医护人员和挣扎在生死边缘的病人。  秦博觉得,这堵墙就像医患关系的一个象征。医生和患者、患者家属本该是并肩战斗的同盟,却被看不见的墙隔开。  在有限的精力下,医生无法全力应对数量超额的患者,医疗资源变得紧张。医生疲于每天高强度的输出,而病患难于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