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与大学生职业适应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idli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面试和工作过程中,服务型高职院校大学生往往表现出与自身不相匹配的言行举止和职场迷茫。如何尽快适应职场、适应社会,完成从大学生到社会人角色转换,这是一个客观而现实的问题。文章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保险专业为例对服务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演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养大学生职业适应的对策。
  关键词:服务型高职;培养;课程设置;职业适应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4-0062-04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interview and work, service-oriented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often show their incompatible behavior and bewilderment in the workplace. How to adapt to the workplace and society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complete the role transformation from college students to social people is an objective and realistic problem. Taking insurance major of Zhe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volution of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curriculum settings in service-oriented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vocational adaptation.
  Keywords: service-oriented vocational college; cultivation; curriculum settings; vocational adaptation.
  引言
  近年来,在各类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中,大多数单位都强调应聘者有两年实际工作经验,应聘者被录用的概率明显优于同等层次的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担心什么?是担心应届毕业生工作岗位的技能不达标?还是担心应届毕业生心智不成熟?实际上,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用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用人单位不担心你在学校学习的成绩有多么好,在所从事的工作过程中,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在师傅的指导下,很快就会掌握岗位所需技能,用人单位所担心的是你能不能很好地和同事沟通,和客户有效地沟通,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这些貌似生活和工作中的软技能,却真正体现一个人生活和工作的硬实力。2019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随着高职毕业生急剧增加,其职业社会适应力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面临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学校的供给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往往出现供需错位,学校和用人单位陷入两难困境,大学生职业社会适应力偏弱已经成为学生有效就业和用人单位选人的重要阻碍。本文以我校保险专业课程设置为例,通过不断完善的课程设置框架,以部分课程作为研究对象,为服务型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社会适应力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与参考。
  一、服务型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服务型高职院校,主要为第三产业提供一线人才的高校。按照国际上的统称,服务业又称第三产业,系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产业,主要有四大部门,第一类是消费者服务业,主要包含娱乐、休闲、旅馆等;第二类是生产者服务业,主要包含金融、保险、房地产等;第三类是分配服务业,主要包含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等;第四类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服务业具有很强的服务性,主要涉及的内容就是物质产品以及资金、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的交换。而这种交换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沟通不仅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非语言表达的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的礼仪礼节,在沟通的过程中,往往细节决定成败,所以,服务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首先要符合的是企业的现状和需要。职业教育与企业联系最直接,不只是企业岗位对人才的应用型要求,还体现在能够适应企业变革和便于企业管理的需要。服务型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对服务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过不同的观点,但是,总体上都没有回避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生产和服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作用。
   从用人单位角度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服务业迅猛发展,例如,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等在投资组合设计、资金流通管理、核保核赔等方面,在产品研发、产品服务、售后服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他们需要具有知识运用、寻找最佳方案、创新创造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以保险业为例,保险公司作为服务型企业,保险产品是无形产品,消费者所能够感受到的就是服务,正是服务,把保险产品的无形性转化成了消费者可以感受到的有形性。所以,对于保险行业而言,产品的竞争往往是低水平竞争,服务竞争才是王道。市场调查发現,以车险这个险种为例,价格基本上是透明的,彼此差距不大,真正取决于买哪家公司产品,客户往往注重的是投保前、投保中、投保后的服务质量,比如,车子出险后,定损速度很慢,手续很繁杂,客户往往体验就很差,下一年要不要续保,心里估计会犹豫了。中国平安的2000元以下赔款电话中理赔,微信中定损,已经走在了这个时代的前列,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没有哪个客户愿意再投保其它公司的。在定损、理赔服务的过程中,保险公司服务员工所营造的真诚、友好、礼貌的氛围,有效地沟通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企业做好服务的关键。    企业员工营造的良好交流氛围,舒适的被服务体验,需要的是一种专业技能,一种专业素质。在保险专业开设的课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市场营销学》这门课必不可少,《保险职业礼仪》、《保险客户服务与管理》、《保险市场调查与预测》、《保险客户心理学》、《沟通技巧》等多门课程也在笔者所在的保险专业开设,也符合保险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就是具备保险综合业务管理、保险产品营销、保险定损理赔技术、保险理财规划等能力,能从事保险综合业务、风险管理、保险理财顾问等工作,同时具有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以目前高职教育发展形势,校企合作进一步密切,“厂中校”和“校中厂”丰富了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笔者所在的学校成立了“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办学模式,让企业的员工来校上课和指导实践,让教师去企业培训,让学生去企业当学徒,这种做法也是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优势。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在这种结合和合作中看得很清楚,人才供给方学校可以量体裁衣,靶向供给,真正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从学生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人发展要紧密结合,在处理好集体、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彰显自己的个性。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是以全面发展为基础的,全面发展中社会适应力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个性化发展也是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服务型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是作为主要的实现手段,因为任何教育的层次,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从某种程度上讲,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归结在课程设置上。如何通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来体现服务型高职教育的任务、性质、功能以及质量特色,是当前高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们必须深入进行系统研究的问题。
  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
  我校保险专业成立于2000年6月,自2001年9月开始招生第一届学生以来,社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先后被列为“浙江省首批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保险类全国唯一一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已逐渐打造成“省内第一、国内著名”的保险教育大品牌,从而站上了全国高职保险教育的制高点。
  (一)课程设置的发展过程
   保险专业建立之初,紧靠大金融平台,有银行订单班金名片,保险专业学生就业大部分以银行为主,当时也只有《保险营销》一门课培养学生营销技能,而且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话术技巧,实践训练也以话术为主,辅以投保方案设计。最初的几届毕业生,真正到了实际工作岗位,面对新的保险拒绝情况,往往无所适从,不能灵活运用,先前的训练现在看来是纸上谈兵。从2006年秋季开始,我校进入全国28所示范性高校建设阶段,很多课程设计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保险营销》这门课更突出了它的实践性,抛弃了传统背诵话术的训练方式,坚持学生职业适应力训练模式,设置了现象分享、晨会经营、营业推广、无领导小组等项目,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力。期间经保险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论证,还开设了《交流与沟通》、《团队经营》实践课,丰富了保险课程设置,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避免教师“一言堂”。从每年的银行订单班选拔情况来看,保险专业进入银行订单班的人数并不比金融和会计专业的人数少,课程设置改革初见成效。从2010年开始,市场营销专业和保险专业合并,成立了保险系,《市场营销学》作为系本课在全系开设,保险专业跟随市场营销专业,主要学习市场营销的理论和营销和促销的策划,并没有真正突出保险专业的特点,课程教学的范围限制了保险专业自身特点的形成和发展。从2012年开始,市场营销专业从保险系分离出去,理财专业并入,组建投资保险学院,时任系领导提出了“能说、会做、交朋友”的实践育人理念,突出营销技能,把《市场营销》改为《营销技巧》,同时作为系本课,更突出实战性。在这个阶段,又增加了《保险客户服务与管理》、《保险职业礼仪》、《保险消费者心理学》等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适应力的课程。除了这些课程之外,《人身保险》的投保方案设计、《保險法规》的模拟法庭也阶段性训练学生的组织策划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保险学生为班底的校辩论队已经连续三年夺得浙江省高职高专组第一名。
   以《营销技巧》课程为核心,开设了《保险客户服务与管理》、《保险职业礼仪》、《保险消费者心理学》等课程,形成了以训练学生职业适应力为目的的课程群,在语言表达、组织策划、团队协作方面,每门课程都在见证学生的成长,从学期初的害羞、不善表达、被动接收知识到学期末的自信、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主动探讨问题,可以看出,课程设置在学生职业适应力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其它专业相比,更突出了保险专业的特殊性、如上文所述,专业知识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并不能对事业的成长起到决定性作用,相反,很多保险公司往往忽略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适应力情况,因为他们认为,专业知识能够很快学会,而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策划能力非短时间可以达到。因此,根据行业所反馈的情况,作为供给方学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职业适应力训练的课程,以满足保险公司岗位需求。
   (二)培养方式特色化——“职场化”课程嵌入式内涵及框架
  1. 内涵
  从提高高职保险营销专业人才就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职场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一条有效路径。“职场化”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三个融合,即企业营销任务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融合,学生能力的发展与企业员工岗位的晋升相融合,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相融合。三个融合方面,保险专业首先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加大课内外实践教学内容,以情商导向,具体保障措施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实践活动课程,实行导师制、年度职场技能大赛和加强社团管理过程等。   嵌入式人才培养实质是对理论和实践进行密切结合,对知识和能力进行有效集成,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一体化课程建设,对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的过程。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就是要求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相互嵌入,理论学习中嵌入实践内容,专业实践中嵌入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打造出符合行业所需求的具备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知识和能力集于一身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嵌入式人才”。
  2. 框架
   基于情商导向的“职场化”嵌入式人才培养基本框架(见图1),风华保险等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成功举办十届“信泰杯”保险职场技能大赛,灿烂60秒、激情三分钟演讲、团队晨会经营等比赛项目在全系得到推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保险职业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对专业的了解和认同感得到明显加强。保险专业近几年课程设置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浙江省优势专业,浙江省重点校建设专业,目前和三家保险公司合作建设保险学徒制项目,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居全校前列。作为全校入学成绩最差的专业,在就业方面一直保持领先,主要源于课程设置的不断优化,专注于职业适应力培养的课程特点。
  三、服务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策略
  课程设置是指把教学计划付诸实践的最重要过程,是达到人才培养预期的基本途径。因此,课程设置是教学研制中一个实质性阶段,一般由教师的教学方案设计及其执行来完成。这种设计及其执行,要求教师发挥创造性,表现在对课程性质、内容、目标、计划的准确把握和对教学因素的合理有效的组织和发挥。因此,对教师来说,课程设置与实施就是教学实践。根据服务型高职院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力是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那么,围绕着这个目标,课程设置的相关教学活动该如何实施呢?
  第一,精选课程。服务型高职定位主要是窗口行业,需要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策劃能力,基于这样的能力要求,课程配置要考虑沟通课程、语言表达课程、组织策划课程,常见服务型高职开设的课程有《交流与沟通》、《团队协作》、《营销技巧》、《职业礼仪》、《消费者心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主要体现服务能力训练方面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人文方面的教育,一般在大一阶段,如《大学语文》、《财经应用文协作》、《传统文化》、《法律基础》等这部分课程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经典作品,以帮助服务型高职学生建构人文精神,增强其人格魅力。
  第二,变革教学模式。服务型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趋向职业适应方向,那么,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进行变革,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基于职业适应能力的训练。笔者在所任教的2018届保险专业168位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有五个备选项目(可多选):
   A.教师“一言堂”教学
   B.讨论式教学
   C.问题探讨式教学
   D.情景式教学
   E.任务驱动式教学
   答题情况统计如表1。
   从统计结果来看,“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比较反感,没有人认可。讨论式教学和问题探讨式教学在西方国家比较普遍,由于教学大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学生多缺乏主动性,情景式最受欢迎,说明学生对于课堂的生动性、互动性有要求,这也符合职业适应力训练的要求,任务驱动式同样需要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按要求完成,发挥学生课堂主动性非常关键。
  戴士弘教授在谈到如何上好一堂好课时,提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课程评价三条标准: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这三条标准同样从任务出发,进行过程训练,发挥学生主体,以期达到职业适应的目的。
  第三,变革课程考核方式。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基本上是期末考核加上平时考勤,这种考试方式很容易突击,学生也非常适应这种考试模式,一到期末,图书馆一座难求,正说明了期末考核很容易突击,也很容易出成绩,所以,对于那些平时出勤率比较高,课堂互动比较好的同学来说是不公平的,容易打击他们的积极性。针对职业适应力训练的课程,平时教学过程中,实践项目比较多,课堂训练和考核同时进行,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实时记录成绩,期末不在进行卷面考核,学生自然在上课过程中就会比较专注自己和团队的项目,而不是单纯的把课堂任务作为一次普通的训练而已。因此,职业适应力训练的课程比较适应过程化考核,也切实可行的达到了学生提前适应职场的环境和节奏。
  总之,从服务型高职院校自身出发,结合行业的特点,制定适合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到行业需求和学校供给能够相互对应,避免错位供需矛盾。从长远来看,对于服务型高职院校而言,我们要重新审视职业适应力训练的课程设置,调整我们的课程设置策略,为大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适应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江,王娟.服务型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03):67-71.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程达.教学目标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4]摆银龙,张雪艳.高职电器类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39.
  [5]陈力予.大学生参与型社会实践模式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1(03):76-80.
  [6]盛群伟.服务型高职院校学生语文素养目标及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慕课是新近出现的一种在线课程模式,是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教育”的新型学习平台。高校《微生物学》慕课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行不断的课程优化和探索。文章对高校《微生物学》慕课建设和课程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了总结与探讨。  关键词:慕课;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4-0055-03  Abstract: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如何深入人心,在大学生中实现“三进”,尤其是进大学生头脑是重要的现实问题和紧迫的政治任务。文章主要从发挥载体作用、主渠道作用、示范引领作用和实践作用等方面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大学生头脑的途径和方式,以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栋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国内的河南大学和英国的诺丁汉大学为例,两所高校地理学科都具有较为悠久的发展历程、扎实的学科基础和相似的背景,通过实际调研和资料数据收集,对两所高校地理学的发展概况、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授课方式和教学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对比,找出了国内高校地理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与差距。开展中英高校地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育信息化的比较研究对于我国高校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各类高校都在积极致力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各种创新型教学方式和创新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高校教育教学领域当中。无论是何种方式,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营造浓烈有效的氛围,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成功率。现阶段,在诸多方式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互联网创新大赛,这是当前大学生最喜欢和向往的创新创业专业赛事之一,与此同时,互联网
期刊
摘 要:文章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不能很好对接的问题,提出了面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通过使用复杂软件工程问题“MES作业车间调度子系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新进行了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设计;课程设计;软件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
期刊
摘 要: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内在要求。文章以山西医科大学“加减乘除”文化传承工作坊实践为例,研究文化育人新载体,总结出独具特色的“立、行、活”螺旋渐进式文化育人模式。  关键词:工作坊;文化育人;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4-0049-03  Abstract: Th
期刊
摘 要:产出导向法旨在解决“学用分离”的问题,对iWrite写作平台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文章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结合我校大学英语写作的实际情况,构建基于iWrite写作平台的写作教学模式,并从理论角度讨论该模式的意义。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写作教学模式;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2096-000X(2020)04-0116-04  A
期刊
摘 要:“案例式”教学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研究了“案例式”法及在材料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通过研究认识到,案例法是使知识点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展示过程,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案例式”法具有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离散的知识关联化,书面知识实用化以及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在材料学主要课程中按“材料设计”、“器件设计”、
期刊
摘 要:面向新工科建设,文章提出了基于信息全生命周期的人才培养,即按照信息及相关产业对人才整体需求培养人才,彻底打破传统的以“信息点”需求培养信息人才的学科培养模式,创造一个全新的“新工科”培养体系,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信息全生命周期对人才需求的整体对接。  关键词:信息全生命周期;信息点;新工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4-018
期刊
摘 要:当代研究生的特点和研究生教育目标决定了研讨式教学非常适合应用于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文章以《地方财政体制及运行》课程为例,分析了研讨式教学类型的确定和环节的安排,并指出在组织研讨式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研究生;课堂教学;研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4-0110-03  Abstract: The char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