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我市教育信息化的背景
我市教育信息化,已经走过了10年之多,从最初的“校校通”“资源库”“视频会议”“远程教育”“教育论坛”“网络教研”到现在已经融入到每名教师脑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了我们大庆教育的各个方面。基础教育是一项奠基工程,担负着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艰巨任务。要承担起这一任务,必须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道路,因此我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为了提高对本市教师的教育科研方面的专业指导、培训、服务的质量,促进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以讲求效率的教育科研促进教育为出发点,决定探索构建一个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新模式。
2教育科研信息化的内涵
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核问题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教育领域的对象、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创造性认识活动。信息化的定义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技术提供了一种数字化、网络化的科学研究环境和平台,它可以使分布于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的研究人员能够组成“不受地点限制,协同的”研究团体,使科学研究的领域与方法能够得到促进、支持、扩展和延伸,并使全球性、大规模的科研合作、资源共享与协同工作成为可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领域也不断的有更新的需要,教育科研信息化,正是信息技术在教育科研领域应用需求的体现。教育科研作为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当中的基本活动之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正逐渐向学科交叉、集成综合的方向发展。科研对象的变化,要求科研队伍和科研过程一同进行转变,一些复杂的科研项目常常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人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随着新一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合作研究成为可能,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科研协作模式。因此,信息化科研广泛背景下的技术手段和先进理念同样适用于并促进教育科研信息化的实现。
3搭建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必要性
1)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市教育工作者对知识和信息总量的需求在急剧增长,希望教育科研部门能够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服务。为了让教育科研不再“神秘”,必须打破学校和科研管理部门空间界限,建立一个完整的,可互动的,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信息服务平台,课题管理平台,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所有教师个体优势,通过网络,共享教育科研资源,增加教育科研研究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联合开发更加真实,可推广的教育科研。
2)对于我市科研管理部门,大量的文字材料非常不便于管理和存档,如果搭建一个可管理的网络数字化平台,大量的纸质资料都可以转化为电子文档,这样,不但便于存放和检索,也省去了很大的不必要的劳动,而且更加利于管理,增强了课题管理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教育科研信息化并非教育科研的全部,它只是传统教育科研的一种辅助手段,传统教育科研的另外一种形式,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传统的教育科研只有借助教育科研信息化才能更有效,更快的发展!
4搭建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可行性
由于我市近些年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很大,教育科研信息化完全可以借助现有设施进行建设,比如校校通,远程教育都为学校配备了电脑和开通了网络,我们学院也有自己的信息中心和服务器,这些都让我市教育科研信息化变得更加简单,相对于教育总体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我们教育科研信息化的投入只是九牛一毛,所以我认为我们教育科研信息化现在不需要再去想,只需要去做!
5教育科研信息化的实践
1)教育科研信息化具有覆盖广、效率高、互动灵活的特点,有利于节约课题管理中的时间和开支,有利于教师与学校的主动发展,有利于各学校各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科研成果的推广。例如,通过大庆教育论坛,科研所及学校的专家向基层学校及外县老师解答了很多关于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及相关部门通过科研信息发布平台下载了有关教育科研的各种通知及教学课件。
2)初期,已完成了对教育科研论坛和信息发布平台的搭建,下一步,课题管理平台计划做成从申报到立项批准,开题论证,中期研讨,结题论证,再到成果推广都做成信息化一条龙的管理,使课题管理过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做好课题电子归档工作,使课题库结构设计更合理,检索更方便。
3)信息化管理平台应该为教育科研服务,不应该成为教育科研的负担,要建立合理的平台用户管理制度,使网络用户分工明确,权限清楚,责任到人,使平台操作更加方便简洁,做好平台培训工作。教育科研的一些工作并不适合网络交流,有很多工作必须要面对面交流,所以一定要让管理者转变思想,不能单纯的以点击率,论坛是否热闹作为评价网络工作的唯一标准,可以不定期的组织网下的以“网上主题”为研讨内容的活动,网络只是工具,不要排斥,更不要依赖。由于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在信息共享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让我们教育者放心的把好东西拿出来与大家共享。
4)平台的开发环境。教育论坛教育科研信息发布平台(正在运行)。
php+mysql(可夸平台搭建)
课题库管理平台(已完成课题录入、修改、删除、检索功能)
iis+asp+access
随着教育科研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教育科研部门必须加大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和投入,比如教育科研的管理者和参与者的配合,比如对软件开发的投入,比如在教育科研信息化和传统教育科研之间的初期磨合等,我相信通过教育科研信息化可以对教育的发展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更好的为教师服务,使传统的教育科研更加的科学,更加的真实。
我市教育信息化,已经走过了10年之多,从最初的“校校通”“资源库”“视频会议”“远程教育”“教育论坛”“网络教研”到现在已经融入到每名教师脑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了我们大庆教育的各个方面。基础教育是一项奠基工程,担负着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艰巨任务。要承担起这一任务,必须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道路,因此我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为了提高对本市教师的教育科研方面的专业指导、培训、服务的质量,促进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以讲求效率的教育科研促进教育为出发点,决定探索构建一个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新模式。
2教育科研信息化的内涵
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核问题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教育领域的对象、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创造性认识活动。信息化的定义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技术提供了一种数字化、网络化的科学研究环境和平台,它可以使分布于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的研究人员能够组成“不受地点限制,协同的”研究团体,使科学研究的领域与方法能够得到促进、支持、扩展和延伸,并使全球性、大规模的科研合作、资源共享与协同工作成为可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领域也不断的有更新的需要,教育科研信息化,正是信息技术在教育科研领域应用需求的体现。教育科研作为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当中的基本活动之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正逐渐向学科交叉、集成综合的方向发展。科研对象的变化,要求科研队伍和科研过程一同进行转变,一些复杂的科研项目常常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人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随着新一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合作研究成为可能,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科研协作模式。因此,信息化科研广泛背景下的技术手段和先进理念同样适用于并促进教育科研信息化的实现。
3搭建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必要性
1)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市教育工作者对知识和信息总量的需求在急剧增长,希望教育科研部门能够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服务。为了让教育科研不再“神秘”,必须打破学校和科研管理部门空间界限,建立一个完整的,可互动的,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信息服务平台,课题管理平台,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所有教师个体优势,通过网络,共享教育科研资源,增加教育科研研究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联合开发更加真实,可推广的教育科研。
2)对于我市科研管理部门,大量的文字材料非常不便于管理和存档,如果搭建一个可管理的网络数字化平台,大量的纸质资料都可以转化为电子文档,这样,不但便于存放和检索,也省去了很大的不必要的劳动,而且更加利于管理,增强了课题管理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教育科研信息化并非教育科研的全部,它只是传统教育科研的一种辅助手段,传统教育科研的另外一种形式,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传统的教育科研只有借助教育科研信息化才能更有效,更快的发展!
4搭建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可行性
由于我市近些年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很大,教育科研信息化完全可以借助现有设施进行建设,比如校校通,远程教育都为学校配备了电脑和开通了网络,我们学院也有自己的信息中心和服务器,这些都让我市教育科研信息化变得更加简单,相对于教育总体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我们教育科研信息化的投入只是九牛一毛,所以我认为我们教育科研信息化现在不需要再去想,只需要去做!
5教育科研信息化的实践
1)教育科研信息化具有覆盖广、效率高、互动灵活的特点,有利于节约课题管理中的时间和开支,有利于教师与学校的主动发展,有利于各学校各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科研成果的推广。例如,通过大庆教育论坛,科研所及学校的专家向基层学校及外县老师解答了很多关于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及相关部门通过科研信息发布平台下载了有关教育科研的各种通知及教学课件。
2)初期,已完成了对教育科研论坛和信息发布平台的搭建,下一步,课题管理平台计划做成从申报到立项批准,开题论证,中期研讨,结题论证,再到成果推广都做成信息化一条龙的管理,使课题管理过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做好课题电子归档工作,使课题库结构设计更合理,检索更方便。
3)信息化管理平台应该为教育科研服务,不应该成为教育科研的负担,要建立合理的平台用户管理制度,使网络用户分工明确,权限清楚,责任到人,使平台操作更加方便简洁,做好平台培训工作。教育科研的一些工作并不适合网络交流,有很多工作必须要面对面交流,所以一定要让管理者转变思想,不能单纯的以点击率,论坛是否热闹作为评价网络工作的唯一标准,可以不定期的组织网下的以“网上主题”为研讨内容的活动,网络只是工具,不要排斥,更不要依赖。由于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在信息共享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让我们教育者放心的把好东西拿出来与大家共享。
4)平台的开发环境。教育论坛教育科研信息发布平台(正在运行)。
php+mysql(可夸平台搭建)
课题库管理平台(已完成课题录入、修改、删除、检索功能)
iis+asp+access
随着教育科研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教育科研部门必须加大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和投入,比如教育科研的管理者和参与者的配合,比如对软件开发的投入,比如在教育科研信息化和传统教育科研之间的初期磨合等,我相信通过教育科研信息化可以对教育的发展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更好的为教师服务,使传统的教育科研更加的科学,更加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