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专门部署推进医养融合,要求全国每个省份至少选择一个地区开展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在浙江、江苏、安徽、辽宁和上海、深圳等地已开始推进医养结合,各地都在探索寻找医养结合的新模式。
养老、看病是所有老年人绕不开的人生课题。一次次地住院、转院、出院……无休止的折腾,不知让多少家庭和老年人深陷疲惫,不堪其苦。
为缓解养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近日,国家卫计委联合民政部等部门下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医养结合,并提出到2017年,80%以上的医疗机构要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作为国家较早开展医养融合尝试的地区,很多地方都在探索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综合立体式社会养老护理服务体系,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慢病管理:社区+全科医生
家住深圳市罗湖区黄贝岭村的张婆婆在家迎来了罗湖医院集团移动体检车上门为她进行移动X光片检查。87岁高龄的她长期咳嗽未愈,加上一直受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的困扰,体胖行走困难,去医院看病成了难题。
为了帮助老人,罗湖区医养融合服务团队派出由全科医师、资深护士、康复师组成的专业医生护士上门为张婆婆诊断病情、预约体检车巡诊。经诊断,张婆婆明确为间质性肺炎,团队予以抗感染、上门雾化吸入对症治疗,老人病情渐趋稳定。
随着早期来深圳的“拓荒牛”陆续退休,养老已成热点问题。罗湖区目前正在实现为辖区所有老龄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100%;每年为老年人提供一次免费体检服务;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70%以上。
而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社区居民从2015年夏天起就能在家门口的社区慢病医养中心得到护理服务。这家慢病中心通过会员制方式,为老人开展慢病风险评估,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三甲医院联手,提供在线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等慢病管理服务。中心已获得卫生部门资质审批,能刷医保卡。66岁的顾菊香患有颈椎病、关节炎和糖尿病,去大医院一趟,转公交、排队挂号,开的也是常用药,折腾得实在吃不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老人决定就在家门口治病。
社区医疗更多向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倾斜。很多地方已出台政策,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有意愿的老年人家庭建立医疗契约服务关系,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开设家庭病床,方便老年人就医。
生命绿色通道:养老院+社区医院
南京市秦淮区欢乐时光老年公寓的卢天恩也感受到医养结合的好处。96岁的他好几次病危,多亏在养老院值班的社区医生把他从死亡线上救下。
在欢乐时光老年公寓入住了300名老人,平均年龄80多岁,绝大多数患有各种疾病,只有十多人生活能完全自理,其余都是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医疗需求强烈。2013年初,欢乐时光老年公寓与相隔不远的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联姻”,在南京市率先试点医养融合,为养老院老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医疗服务。
社区医院配备的专业医生和护士,能对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提供专业诊治服务,无需子女或护工陪侍,还有像输液、B超、生化、心电图、胸片检查都可以在这里完成。
因为有专业医务人员坐诊,老人看病及时方便,使得老年公寓床位年年爆满,而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一改社区医院的冷清局面,前来看病的老人络绎不绝。
上海市普陀桃浦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桃浦镇第一养老院两家机构在同一个大院内,四楼互相连通,通过空中走廊可以直达,十分便捷。84岁的黄美琴老人前几天突发呕吐、腹痛,她就打了一个电话,对面的医生和护士很快就上门出诊护理,感觉像在家里一样温馨。
医养互换:医院转型护理院
78岁的黄老太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儿女都工作,无法照料她,家人把她送到了扬州五台山医院老年康复楼。医保报销后,老人每个月自付2000~3000元。五台山医院是一家精神病专科医院,这里的老年康复科也成为当地知名的医养结合护理院。目前150张床位已全部住满,与综合性医院以治病为主不同的是,护理院以养加康复为主。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团医院滨湖医院老年科于2010年正式运行,该科设立托护养老和医保住院两种管理路径。“医”“养”互换时仅切换信息和管理路径,改变床头标识,无须搬移床位。84岁的张建廷和老伴一起入住,两人间的病房里独立卫生间、悬挂式电视机、落地玻璃窗、红色储物柜等一应俱全,床头分布着各种功能的白色插头和按钮,老人和家属可随时通过按钮呼叫。
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医疗康复和养老服务的融合势在必行。“医”包括康复、保健、医疗和护理服务;“养”则包括生活照料、心理服务以及文化活动服务等。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甄炳亮认为,要解决医养结合的缺口,首先提升养老服务医疗保障能力,加强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开通绿色转诊通道,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集中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鼓励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方便老年人在社区就近获得医疗服务。鼓励支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发展老年病医院,增加老年病床数量。更为重要的是,要鼓励多方社会资源参与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将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作为促进健康养老的重要举措。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副司长何炤华:(医养结合)要求各地在制定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规划的时候,为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留出足够空间。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的医养结合机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在医养结合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医保只能付“医”的部分,不能付“养”的部分。要专门针对老年医疗服务制定服务包,把慢病管理、病后康复、医疗护理、急症处理等都做出科学的服务包,明确哪些属于医疗服务,哪些属于日常养老服务,之后医保再按照标准的服务包付费。如此,才能实现医养的真正融合。
(责编:孙展)
养老、看病是所有老年人绕不开的人生课题。一次次地住院、转院、出院……无休止的折腾,不知让多少家庭和老年人深陷疲惫,不堪其苦。
为缓解养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近日,国家卫计委联合民政部等部门下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医养结合,并提出到2017年,80%以上的医疗机构要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作为国家较早开展医养融合尝试的地区,很多地方都在探索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综合立体式社会养老护理服务体系,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慢病管理:社区+全科医生
家住深圳市罗湖区黄贝岭村的张婆婆在家迎来了罗湖医院集团移动体检车上门为她进行移动X光片检查。87岁高龄的她长期咳嗽未愈,加上一直受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的困扰,体胖行走困难,去医院看病成了难题。
为了帮助老人,罗湖区医养融合服务团队派出由全科医师、资深护士、康复师组成的专业医生护士上门为张婆婆诊断病情、预约体检车巡诊。经诊断,张婆婆明确为间质性肺炎,团队予以抗感染、上门雾化吸入对症治疗,老人病情渐趋稳定。
随着早期来深圳的“拓荒牛”陆续退休,养老已成热点问题。罗湖区目前正在实现为辖区所有老龄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100%;每年为老年人提供一次免费体检服务;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70%以上。
而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社区居民从2015年夏天起就能在家门口的社区慢病医养中心得到护理服务。这家慢病中心通过会员制方式,为老人开展慢病风险评估,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三甲医院联手,提供在线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等慢病管理服务。中心已获得卫生部门资质审批,能刷医保卡。66岁的顾菊香患有颈椎病、关节炎和糖尿病,去大医院一趟,转公交、排队挂号,开的也是常用药,折腾得实在吃不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老人决定就在家门口治病。
社区医疗更多向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倾斜。很多地方已出台政策,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有意愿的老年人家庭建立医疗契约服务关系,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开设家庭病床,方便老年人就医。
生命绿色通道:养老院+社区医院
南京市秦淮区欢乐时光老年公寓的卢天恩也感受到医养结合的好处。96岁的他好几次病危,多亏在养老院值班的社区医生把他从死亡线上救下。
在欢乐时光老年公寓入住了300名老人,平均年龄80多岁,绝大多数患有各种疾病,只有十多人生活能完全自理,其余都是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医疗需求强烈。2013年初,欢乐时光老年公寓与相隔不远的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联姻”,在南京市率先试点医养融合,为养老院老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医疗服务。
社区医院配备的专业医生和护士,能对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提供专业诊治服务,无需子女或护工陪侍,还有像输液、B超、生化、心电图、胸片检查都可以在这里完成。
因为有专业医务人员坐诊,老人看病及时方便,使得老年公寓床位年年爆满,而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一改社区医院的冷清局面,前来看病的老人络绎不绝。
上海市普陀桃浦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桃浦镇第一养老院两家机构在同一个大院内,四楼互相连通,通过空中走廊可以直达,十分便捷。84岁的黄美琴老人前几天突发呕吐、腹痛,她就打了一个电话,对面的医生和护士很快就上门出诊护理,感觉像在家里一样温馨。
医养互换:医院转型护理院
78岁的黄老太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儿女都工作,无法照料她,家人把她送到了扬州五台山医院老年康复楼。医保报销后,老人每个月自付2000~3000元。五台山医院是一家精神病专科医院,这里的老年康复科也成为当地知名的医养结合护理院。目前150张床位已全部住满,与综合性医院以治病为主不同的是,护理院以养加康复为主。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团医院滨湖医院老年科于2010年正式运行,该科设立托护养老和医保住院两种管理路径。“医”“养”互换时仅切换信息和管理路径,改变床头标识,无须搬移床位。84岁的张建廷和老伴一起入住,两人间的病房里独立卫生间、悬挂式电视机、落地玻璃窗、红色储物柜等一应俱全,床头分布着各种功能的白色插头和按钮,老人和家属可随时通过按钮呼叫。
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医疗康复和养老服务的融合势在必行。“医”包括康复、保健、医疗和护理服务;“养”则包括生活照料、心理服务以及文化活动服务等。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甄炳亮认为,要解决医养结合的缺口,首先提升养老服务医疗保障能力,加强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开通绿色转诊通道,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集中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鼓励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方便老年人在社区就近获得医疗服务。鼓励支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发展老年病医院,增加老年病床数量。更为重要的是,要鼓励多方社会资源参与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将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作为促进健康养老的重要举措。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副司长何炤华:(医养结合)要求各地在制定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规划的时候,为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留出足够空间。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的医养结合机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在医养结合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医保只能付“医”的部分,不能付“养”的部分。要专门针对老年医疗服务制定服务包,把慢病管理、病后康复、医疗护理、急症处理等都做出科学的服务包,明确哪些属于医疗服务,哪些属于日常养老服务,之后医保再按照标准的服务包付费。如此,才能实现医养的真正融合。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