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和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0年的工作,分析形势任务,部署2021年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下面,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作工作报告,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20年全省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刚刚过去的2020年,注定是一个被历史铭记的特殊年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和省委、省政府以及教育部的部署要求,闻令而动、真抓实干,经受住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大战大考,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一)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省教育系统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省委、省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多次听取教育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教育改革举措,高位统筹推进校园疫情防控、学校思政、普通高中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等重要工作。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2次全体会议、6次专门会议,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全面形成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格局。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抓好“三进”工作,连续6年组织高校书记校长培训,示范培训高校党务干部、党组织书记2 000余名,在全国率先全覆蓋组织普通高中书记校长进省委党校集中培训。持续推动高校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扎实创建一流党建,高校“双带头人”支部书记配备率达99.5%,59个党组织入选教育部“双创”项目,11个支部获评省级示范支部,选树一流党组织134个。印发民办学校党建重点任务分工,实行积分制管理,加大党建与年检年审、招生计划等挂钩力度。中小学创建党建示范校570所、省级示范支部51个。加强模范政治机关建设,扎实推进“四标”行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强化阵地建设管理,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制定学校抵御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责任清单和“十个严禁”,开展防范和抵御宗教邪教向高校渗透专项行动。切实扛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决肃清秦光荣等流毒影响,深入开展专题警示教育,深刻汲取朱华山、吴松、熊荣元、胡飚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教训,启动“一把手”监督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政治巡察和日常督查,加大执纪监督力度,持续净化政治生态。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新成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等系列宣讲活动。省委召开学校思政工作推进会,推动落实高校党务和思政队伍等专项编制3 800个,出台思政课改革创新措施13条,云南成为全国思政课改革试点地区。坚持把思政课作为学校第一课来抓,建立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评选省级课程思政课58门。开展“守初心、担使命,学榜样、创一流”主题实践,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张桂梅、“时代楷模”朱有勇等先进典型,创新举办“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打造我省思政教育第一“金课”,云南大学辅导员朱丹荣获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称号。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年奖励1 500名优秀乡村教师,尊师重教氛围在云岭大地蔚然成风。落实“五育并举”要求,率先推进中考体育和美育改革,大幅提高体育分值,增加艺术分值。创建“三大球”等全国体育特色学校750所、精英训练营3个。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伟大抗疫精神和“四史”教育。建立面向全省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健康咨询平台。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31所学校创建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选树一批优秀案例和示范学校。深入开展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切实抓好“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培训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打造“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等品牌活动,组织开展第五届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
(三)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投入疫情防控,及时研判春季学期开学复课工作,先后3次召开开学视频会,10多次开展视频调度。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班子成员带队调研指导边境地区学校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8个专家组赴16个州市、67所高校专题调研,织牢学校、家庭、卫健疾控、教育部门四方防控网络。制定“一标准三方案”,落实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措施,实现春季学期分批次平稳开学,秋季学期全面开学,高考、中考等各类考试安全有序,常态化校园疫情防控持续平稳。疫情期间,我们组织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线上教学,38.8万教师开展在线教学,310万学生在线上学习;广大干部职工夜以继日,奋战在校园疫情防控一线,完成了“把疫情挡在校园外”的阶段性艰巨任务;高校附属医院272名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驰援湖北咸宁抗疫一线,6 824名大学生参加抗疫志愿服务,37人在抗疫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为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大局作出重要贡献。
(四)教育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把控辍保学作为落实义务教育有保障的“重中之重”,以“对事实负责、对政策负责、对工作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围绕“找得着、劝得回、留得住、学得好”,压实“双线四级”责任,全面运用依法控辍保学“四步法”,开展专项行动,组成15个小组开展8轮实地督战,视频调度20次,抓好精准分类安置保学,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持续打好控辍保学“组合拳”。全省辍学学生劝返率达99.7%,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实现动态清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育保障工作,确保安置点适龄儿童少年“不落一人”顺利入学。强化职教扶贫效能,输送15 31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到上海等5省(市)优质中职学校就读。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录取考生6 127人。强化推普赋能,实施“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推普攻坚,完成7 171名农村劳动力和2 248名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培训;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全省3—6岁在园儿童普通话普及率达99%。强化集中攻坚,实施“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项目1 425个,已完工1 361个,安排专项资金7亿元。落实“应助尽助”,投入资金46亿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53.26万人。全力配合教育部做好定点联系滇西脱贫攻坚工作。我省教育脱贫攻坚经验在全国教育工作会和全国教育扶贫论坛上推广交流。 (五)教育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围绕加快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扎实推进12项重点工作落实,深化评价机制、管理机制改革。完成3所独立学院转设。把深入推进本科高校学分制改革作为新时期一流本科建设的核心举措,推进试点学校学分制改革。完成32所本科高校第二轮专业综合评价,5所高校的5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我省高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高校科研社科优秀成果奖13项,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向国务院学位办推荐1所高校为新增博士单位、1所高校为新增硕士单位,申报100个学科授权点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出台《云南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行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实施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统筹开展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定18项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清单。配合国家教育督导委完成对省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实地督查,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严格执行招生政策,严肃整治义务教育择校现象。加快推进城镇小区幼儿园治理。平稳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登记管理,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规范管理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深化“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省教育厅权责清单,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一网通办”。积极推进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立项和培育建设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新增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所孔子课堂,举办2020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云上论坛,涉缅教育工作受到省委肯定。省政府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六)教育保障水平持续提升。2019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收入达到1 488.97亿元,比上年增加30.40亿元,增长2.08%。投入181亿元,实施133所普通高中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投入专项资金75亿元,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投入资金7.88亿元,加快推进校园“厕所革命”和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持续提高省属公办高校本科生均经费标准,2020年达到15 000元/生·年。坚决落实高校毕业生“稳就业”“保就业”任务,以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20项责任清单,实施“百日冲刺行动”,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3.74%,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就业率达90.2%,实现与去年同期水平总体持平,提前完成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提出的目标任务,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常抓不懈,通过专项招聘和特岗招聘,补充基础教育教师32 870人,评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教学名师64名,评审通过中小学正高级教师198名。开展专项督导,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推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达标,出台防范和遏制未成年学生个人极端事件工作方案,及时妥善处理校园安全事故,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同志们,过去一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标志着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胜利收官,标志着我省教育普及任务基本完成,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年来,我们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生均财政拨款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为各级各类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性经费保障。我们围绕“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攻坚,通过实施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增加学位21.6万个;投入近43亿元,实施3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乡村幼儿园5 560所,创建一级示范幼儿园139所,实现“一县一示范、一乡一公办”全覆盖。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投入443亿元,实施“全面改薄”、C级校舍加固改造、高速光纤网络建设和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工程,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条底线”全部达标,129个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加快补齐职业教育短板,投入170亿元,实施52个“补短板”项目,建设1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2所高水平专业群学校,组建42个职教集团。我们加速推进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新增普通高校13所,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23所高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合格评估。我们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中考改革、落实“五育并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对外开放、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取得新成效、新进展、新突破。到2020年底,全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2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7%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以上,“十三五”规划目标全部如期实现,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教育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干部员工奋力拼搏和社会各界倾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扶贫干部、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建议》,是指导“十四五”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和行动指南。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在全面落实党中央要求的基础上,立足云南实际,回应人民期盼,擘画了云南未来发展的蓝图。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上来,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对云南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一要把握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赋予了教育新使命、新任务,标志着推进教育现代化进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阶段。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云南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亞东南亚辐射中心全面迈进。对“以教育现代化支撑云南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对于云南教育而言,新发展阶段是与全国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教育强省的新阶段,是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支撑云南现代化”能力的新阶段,是加速补短板、强弱项,推进高水平普及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对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理解和把握,在认识上找差距、在工作上找短板、在措施上找弱项、在落实上找问题、在安全上找盲点,强化使命意识、宗旨意识、协同意识、担当意识、风险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奋力推进云南教育高水平普及和高质量发展。 二要瞄准目标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做好我省教育工作,要把握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工作重心逐步进入整体抓质量的转换期和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定位看,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十四五”期间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这是省委科学审视云南省情、教情作出的重要安排。我们必须准确认识到,目前,我省GDP总量排名全国第18位,但教育发展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匹配,全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6年,教育现代化支撑云南现代化能力不强,加快教育发展的任务还比较艰巨。从任务看,我省教育发展肩负着高水平普及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任务。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边境地区、民族地区普及水平不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不高,全面整体提升质量刻不容缓。我们要坚持“两手抓、一肩挑”,既要立足不同区域、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抓好高水平普及工作;又要整体谋划、综合施策,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从需求看,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对教育提出了政治需求、量的需求、质的需求、文化需求和结构需求,最终落脚点在量和质的需求上。量的需求就是要把“蛋糕做大”,质的需求就是要把“蛋糕做好分好”。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省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要着眼“人民满意”,深耕细作抓质量、促公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去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实地督查省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和抓基层党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述职评议反馈意见,以及日常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前我省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党建和思政工作有薄弱环节。有的地方和学校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实不力,民办学校、中小学校党组织建设弱化、虚化、空化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地方和学校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力度不够,“三全育人”机制尚未完善。对高校“一把手”监督还不到位,有的领导干部甘于被“围猎”,朱华山、吴松、熊荣元、胡飚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教训深刻,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二是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仍有差距,不同州(市)、县(市、区)和学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部分地方工作主动性不强,工作能力短板明显;部分地方发展底子薄、历史欠账多,兜住边境山区等区域教育发展的任务还比较重。三是抓教育质量持续用力不够。抓质量意识还不强,综合施策不够。公办幼儿园占比不达标,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整体薄弱、保教水平不高。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巩固提升力度不够,推进优质均衡发展任重道远。国家2019年教育质量监测显示,我省部分年级学生语文、艺术学业表现,横向比较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差距较大,家庭作业时间超标比例较高,学生学习时间过长。普通高中招生政策制度改革还要深化,办学特色不明显,县级办好普通高中积极性普遍不高,存在“县办高中塌陷”现象。职业教育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高等教育追求“大而全”的功利性倾向没有根本性扭转,“专精特”发展不明显,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发展战略能力不强。四是教师队伍建设有短板。公办幼儿园教师严重不足。义务教育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等专任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突出,教师工资收入政策保障水平有待提高。中小学教研队伍薄弱,教研支撑乏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不强,部分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缺口大。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不住”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五是教育投入保障力度不够。全省有9个州(市)、59个县(市、区)未实现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部分县(市、区)公办幼儿园和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落实不到位。公办高校基建债务问题严重,严重制约高校发展。部分地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不到位。各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不同程度被削弱,督政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我们要以“知不足而奋进”的勇气,正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四要聚焦改革重点。“十四五”期间,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要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牛鼻子”,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全省教育系统要逐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深化评价改革、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升质量上。一是以科学履行职责为导向,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机制,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有效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二是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改革学校评价。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幼儿园要重点评价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义务教育学校要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普通高中学校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职业学校要重点评价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高等学校评价要突出专业综合评价、学科评估、学分制改革,坚持分类评价、科学定位。三是以踐行教书育人使命为导向,改革教师评价。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四是以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导向,改革学生评价。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五是以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为导向,改革用人评价。协同有关部门推动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促进人岗相适,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 近年来,我们推进中考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本科高校专业综合评价及课程评价等一系列重点工作,就是通过改革评价“指挥棒”来打好教育改革“组合拳”。广大干部教职员工特别是局长、书记、校长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树牢“以评价促发展”的意识,聚焦“如何提高”“评价什么”“怎么评价”,聚焦育人方式、评价方式、管理体制,促进教育发展水平整体提升。同时,要处理好抓质量与学生“减负”的关系,严格落实减负政策要求,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花力气,决不能因为抓质量而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三、真抓实干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以迎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完善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全面巩固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抓实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持续推进“三进”工作,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上下功夫,继续抓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全员轮训。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推出一批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围绕迎接建党100周年,精心策划组织教育宣传,广泛凝聚教育改革发展正能量。
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首位首抓,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强化教育系统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健全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责任机制。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机关要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深入推进“四标”行动,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水平,着力创建模范机关。高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我省实施办法,持续推进一流党建创建,认真做好集中换届、发展党员等工作。中小学要推进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继续深化“云岭红烛·育人先锋”创建活动。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要推进党组织全覆盖,提高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扎实推进“智慧党建”工作,创新党建工作形式。实施“对标争先”计划,落实年度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责任清单、项目清单,强化责任考核,以责任到位推动工作到位,以责任落实保障工作落实。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强管好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加强舆情监测、研判、报告、处置工作。抓好“易班”推广行动,做好师生网络素养教育。扩大省级优秀教育报刊覆盖率。推动统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高校要充实专职统战干部,加强教育系统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持续净化教育系统政治生态。教育系统政治生态具有特殊重要性,一旦受到污染就会影响教育公平和立德树人事业发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将切实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链条。完善与驻厅纪检监察组定期会商等工作机制,积极推进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各地各校要坚持严的主基调,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坚决肃清朱华山、吴松、熊荣元、胡飚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和以案促改,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落实高校党政领导班子“一把手”监督办法,抓好专项整治,坚决清除污染底泥和污染因子。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进巡察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督促高校完善巡察工作机制,抓好反馈问题整改,用好巡察结果,提升巡察工作质效。
(二)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要求,是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核心内容。要持续完善“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
狠抓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好“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深入打造“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创新品牌。台账式落实《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健全高校思政工作領导体系、工作体系、责任体系。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校一案”。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持续开展“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等活动,引导师生深刻理解国的意义、学会爱的方式。实施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配齐建强思政工作队伍,推动完善职业发展体系和晋升制度。创新开展职业院校“文明风采”活动。组织好“网上重走长征路”学习教育。组织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志愿者工作。支持“五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完善教材管理机制。要坚决落实国家关于三科统编教材使用的决策部署和教材管理的要求,推进三科统编教材培训使用全覆盖,为各族学生打好“中国底色”。省级层面已经成立教材委员会,将召开全省教材工作会议,各地各校也要建立健全教材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和“四个管理办法”落地实施。进一步规范中小學教材选用审定、教辅管理等工作,抓好数字教材、境外教材、中小学课外读物、高校教辅、校外培训机构教学材料等管理,提升教材育人效果,发挥好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扎实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召开全省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制定我省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规划实施意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持续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抓好民族地区教师和劳动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后续建设,继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经典润乡土计划等活动。推进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化建设,扩大州(市)测试点覆盖范围。
全面落实“五育并举”。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发展素质教育,稳步推进中考体育、美育、理化生实验操作、英语听力考试方案落实落地。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体育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学校体育联赛体系,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推动体教深度融合。搭建学校美育展演平台,继续推进学校美育综合改革。探索实施高校对口帮扶中小学体育美育工作联动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及时发现、疏导和干预,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有效遏制和防范青少年个人极端事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加强卫生健康教育,持续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不断丰富劳动教育清单,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选树一批示范学校,促进劳动教育常态化。
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要着力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各就各位、各尽其责,加快构建协同育人体系。要发挥家长学校、家委会、家长会等作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落实好《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密切家校合作,共同发力管理好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大事和广大家长的烦心事。要协同培养节约习惯,采取有效措施,教育孩子从反对餐饮浪费做起,养成厉行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习惯。要协同管好作业,对各学段作业提出明确要求,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随堂作业在校内完成,中学阶段作业不超纲,共同引导孩子自主完成、自我管理作业。要协同管好睡眠,把家庭和学校的边界划出来,研究学校怎么配合家长的具体方式,确保孩子们睡眠充足、健康成长。要协同管好手机,疏堵结合、直面差异、分类管理,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满足学生应急通话需求,还学校安静的读书氛围。要协同管好读物,以推荐目录为主,教育部门注重内容把关和推荐方式的管理,具体由家长去选择。要协同管好体质,强化“健康第一”理念,促进学校体育和校外锻炼有效衔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新发展格局对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提出更高的要求。各地各校要把更多精力、资源投入到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上,不断增强“教育现代化支撑云南现代化”能力。
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落实好过渡期“四不摘”政策,发挥好教育防止返贫的重要作用。健全联控联保责任、定期专项行动、应助尽助救助、依法控辍治理、精准安置等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教育帮扶机制,巩固提高农村教育普及水平,整体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提升基础教育。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启动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强和改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扶持和管理,继续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学前教育。启动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用好《云南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教师指导用书》,提高保教水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持续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稳步提升学校办学能力,促进办学条件、师资配置优质均衡,优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业水平成绩。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力争到2022年,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达到20%。推进普通高中提质扩容,启动实施县域普通高中质量提升计划,解决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较低地区的普及问题。加快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收尾,做好教师配置和管理等工作,有序化解普通高中大班额。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定不移推进落实中小学招生入学制度,这项制度事关基础教育改革全局,也是落实教育公平、推进优质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各校必须确保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划片就近入学、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全部电脑随机录取入学、公民办同招等政策执行到位;必须落实好中考方案,强力推进高中招生名额到校的改革政策,今年要达到70%,2023年要实现100%。这是硬任务,不能打折扣、搞变通。健全完善特殊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出台特殊教育三期提升计划,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阶段教育延伸,加强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建设,建立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评估安置工作。
做强职业教育。要推进“职教20条”和职教重点工作落地落实,加强中职“强基”、高职“双高”建设,落实提质培优十大行动,启动省级“双高”建设。要加快普职融通,扩大综合高中试点规模,加快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做好“1+X”证书试点工作。要深化产教融合,围绕区域产业特点加大专业调整,提升专业和产业契合度,推动示范性职教集团和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要规范校企合作,深化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大“订单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完善校企协同培养人才机制。要改革招生制度,完成好高职扩招任务,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制度。要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做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工作,开展职业培训促就业创业行动。促进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规范有序、服务一流的“家门口”老年大学。 培优高等教育。要抓住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机遇,支持云南大学深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支持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争创“双一流”,支持省内高校建设省级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要促进学分制改革和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有机融合,出台学费、人事、绩效等方面配套改革措施。以学分制改革为核心,推动一流课程建设;以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为核心,推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充分发挥省院省校合作机制的优势,落实“一对一”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开展重点专业对标建设。建设学分制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高校的合作。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支持“卓越人才培养”项目立项,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等各类人才培养。鼓励开展专业认证,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国际实质等效。深化卓越研究生教育,召开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科学规划学位点建设,支持高校参与第五轮学科评估和专业学位水平评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加强人才供需对接,统筹好各类就业政策措施落地,做好基层项目组织招录,确保完成大学生征兵“两征两退”任务。
增强高校服务科技自立自强能力。要深入推进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完成校企改革任务。加强重点产业、特色产业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一批交叉集合、特色鲜明的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创新团队。鼓励高校参与科技园、工业园区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培育建设一批高校新型智库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支持高校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资助奖励、考核评价、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等政策引导,落实“揭榜挂帅”机制,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质量。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注重培养青年人才,为科研人员安心专心做研究创造条件。
(四)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全省教育大会以来,我们陆续出台了一大批重点改革任务,有的已经落地见效,有的正在推开,今年还将推出一批改革举措。各地各校要抓好改革举措落实,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高质量编制教育“十四五”规划。要坚持以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围绕2035年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和与全国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统筹好《云南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目标任务,画好“十四五”施工图。主动适应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需求,优化学校空间布局,提高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能力。各地各高校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周密部署下一步的改革举措,认真落实教育部提出的构建“八大体系”要求,高质量编制教育“十四五”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落实教育评价改革任务。各地各校要对标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系统清理政策举措,出台工作方案,列出任务清单和负面清单,研究制定配套政策。不符合方案精神的,不适应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要求的,要坚决改过来。改进和加强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深化高考加分改革,确保改革平稳落地。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督导力量,强化督政、督学工作,抓好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反馈意见整改和州(市)、县(市、区)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估。开展职业院校、普通高完中、幼儿园等各类督导评估。实施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优质均衡监测系统,完善评估体系和标准,对办学条件差、管理水平较差的学校实行“清单式”管理。
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教育对外开放存在许多不确定风险和挑战。各地各校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取适当措施,积极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国家为重点,在来滇留学、出国留学、汉语国际教育、合作办学、境外办学、教育交流平台与机制建设等领域积极拓展合作,提高来滇留学教育质量,改进出国留学选派管理办法,办好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论坛。要推进省院省校合作向纵深发展,积极拓展与国内知名高校的合作内涵。
严格规范民办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要落实好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政策举措。严格规范民办学校办学、招生行为,加大清理整治力度,加强收费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适时修订出台民办教育机构管理办法,平稳有序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登记管理。继续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确保应转尽转。要大力治理整顿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制定治理方案,加强与市场监管、民政、发改、财政、公安等部门协作,综合运用经济、法治、行政办法,打出政策组合拳,重点整治唯利是图、超标超前、错误言论、师德失范、虚假广告等不良行为,坚决制止校外培训机构向青少年传播宗教。用好全国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完善黑白名单制度,及时进行动态更新。坚持校内治理与校外整治并重,坚决取缔非法和年检不合格校外培训机构,对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培训内容、教材教案、收费管理、营销方式、教师资质等全方位提出要求,斩断学校、教师与培训机构的利益链。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严格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在职称评审、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评优评先中突出师德师风首要标准,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严肃查处违反师德师风案件,建立案件上报和通报制度。完善教师荣誉表彰制度,大力选树、奖励和宣传优秀教师。加强教师思政工作,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和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在去年已经完成试点,今年要全面推开。县管校聘方面,各州(市)、县(市、区)教育部门要按照“编制和岗位总量管理、人事关系集中管理、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要求,稳妥推进政策落地。校长职级制方面,我们将校长职级从高到低依次定为一级至五级,并明确了评定标准和评定办法,各州(市)、县(市、区)教育部门要按照省教育厅等四部门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校长职级评选、认定和选聘工作。同时,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兼职管理制度,鼓励高校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 持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要推动师范类高校回归师范教育主责主业,实施新时代强师计划,加快推动“三级五类”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牢牢抓住教师教育质量“生命线”。做好省级公费师范生培养工作,探索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政府高校中小学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组织实施第五、六期“万名校长培训计划”。聚焦“会教书、教好书”,实施义务教育青年教师培训计划。鼓励和引导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推动“国培计划”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建立中小学高层次人才队伍体系,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提升专业化水平。高效开展教研活动,发挥好教研部门在教师发展中的专业支撑作用。
优化教师编制管理。去年,我们组织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学校教师专项招聘,集中解决了部分教师缺口问题。今年要推动落实公办幼儿园教师配置标准。利用“特岗教师”招聘,采取巡回授课、同步课堂等方式,积极破解义务教育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结构性缺口问题。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动解决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缺口问题。统筹做好高校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重点引进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高层次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规范高层次人才流动管理,完善激励机制,防止人才流失。
强化教师待遇保障。对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进一步提出要求,督促各地落实好“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政策,推动个别县(市、区)拖欠教师工资问题整改,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持续做好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大幅减少进校督检考事项,严格规范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继续对优秀乡村教师进行奖励。
(六)提升保障能力,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
教育保障能力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稳固好教育事业发展大后方。
保障教育经费投入。要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督促地方政府履行教育投入政策和支出责任,确保“两个只增不减”政策全面落实。建立并完善教育建设项目储备库。开展教育经费使用情况专项督导检查,严禁挤占、挪用、拖欠教育经费。配合省发改委开展高校成本监审工作,积极推进高校调费后续工作。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公办高校债务进行核查审计,进一步完善债务化解方案,多渠道筹措资金化解债务。规范民办学校收费管理,调整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收费政策。
创新推进“智慧教育”。“智慧教育”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要积极推进立项入库的“新基建”项目建设,加快高中阶段教育专网建设。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三全两高一大”为目标,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级全覆盖,统筹“云、网、端”一体化、集约化建设,建大、建好、建优“云上教育”平台。以“1+N”视频互动课堂建设为抓手,推进“三个课堂”应用深化普及,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构建数字化校园环境,加快各级教育信息系统全面整合和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校园管理、教育治理融合发展。
深入推进依法治教。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加强和改进教育行政执法实施意见,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出台进一步加强高校法治工作实施意见,启动公办高校章程修订核准工作。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在学科专业设置、招生、人事、科研管理和经费使用等方面进一步向高校放权赋能;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制定全省教育系统“八五”普法规划,加强法治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持续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和“宪法晨读”活动,提升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水平。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外防输入不放松,内防反弹不懈怠。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边境地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压实责任,做到一县一策、一校一案,精准掌握师生活动轨迹,特别是有境外学生就读的学校,要做到校校清、班班清、人人清。构建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大校园公共卫生体系和疾病预防体系建设,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积极防范和化解校园常见传染病叠加风险,完善应对局部暴发疫情的应急预案。分学段指导、培训师生加强个人防护。加大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相关专业和学科建设力度,引导、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展疫情防控科研攻关。
守好校园安全底线。要全力以赴抓好各级各类学校“三防”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达标工作。积极推动校园安全教育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打造符合云南实际的校园安全教育管理系统,筑牢师生和家长的安全思想防线。强化校园周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与政法、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配合,抓好校园周边治安巡逻,严厉打击各类涉校涉生违法犯罪活动。落实好防溺水、防性侵、反欺凌等专项治理措施,壓实各方责任,全面排查化解各类隐患矛盾,及时抓好整改、销账、清零工作。持续开展“学校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推进学校食堂和宿舍“六T”管理模式全覆盖。继续推进校方责任险全覆盖、校方无责任保险综合试点和商业保险规范工作。严格应急管理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事态,妥善处置,减少“校闹”事件发生。
今年各项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就是要抓好落实。各地各校要切实增强抓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一要提高政治能力抓落实。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强化政治担当,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对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教育部以及省教育厅的有关工作要求,要及时跟进学习研究,把政策吃准吃透,严格按要求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决不能“放一放、等一等、看一看”拖着不干,这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二要培育教育情怀抓落实。教育工作特别是抓质量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面对着4 800多万各族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期盼,广大干部教师要以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初心,切实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大情怀、大担当、大格局,真抓实干促发展。三要锤炼过硬作风抓落实。要把作风建设作为抓落实的关键,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抓落实的本领。要大力弘扬一线工作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师生、深入群众,倾听真实声音、了解真实情况,切实把教育领域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解决好。
同志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云南教育高质量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全力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迈出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坚实步伐,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