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题目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学生的思维表达等综合能力,学生要想在考试中斩获高分,就必须学好数学。本文分析了数学教学过程中“听的时候懂,做的时候错”的现象,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看就会 学就懂 做就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14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推动了重大的科学技术进步。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遇到困难后,就凸现出来。加之学生不去查缺补漏,在考试中有抓大放小的心理,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渐渐的地问题越积越多,最后导致了一种看就懂,学就会的假象与实际上一做就错的恶果。
二、初中教学中听的时候比较懂,做的时候容易错的原因
(一)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基础上,没有吃透
这一问题体现在,知识点只是老师演算,学生懒得动手。看着懂了,实际理解不深,有一种似懂非懂之感,解题时解错,加上新知识的出现,受到“后摄抑制”的影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例:完全平方和公式:(a+b)2=a2+2ab+b2
完全平方差公式:(a-b)2=a2-2ab+b2
只有老师的演练,学生不试着验算,觉得似是而非,看着觉得是那样,后面再学到完全立方公式a3±3a2b+3ab2±b3=(a±b)3,学生们就昏了。
(二)知识体系零散,基础知识不扎实
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对某些知识点概念理解不清,习题处理有困难。在后续课程中涉及到此类知识点的相关知识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进一步的学习困难。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久而久之,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三)不会总结归纳知识,没有养成区分知识点异同的习惯
这一问题的主要现象是,上课内容开始还能跟着老师走,可是随着知识点的不断增加,难度加大。也就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了,再回过神来时已经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了。如果学生的自制力差的话,课上听不懂的东西课下就很难自己主动的去搞懂,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
(四)平时的作业题都会做,但考试总是考不了高分
这一问题的主要现象是,老师在每节课后留的作业都能比较顺利的完成,正确率也比较高,可是一到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分数就不理想了,平时会做的题也做错了,稍微综合一点的题目也不能拿分。如果长期下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就会下降,他们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考试时底气就不足,做题犹豫不决,耽误考试宝贵的时间,就会直接导致成绩下降。
(五)感觉没有什么问题问,可是老师提的问题总是不会
这一问题的主要现象是,每次老师问还有什么问题的时候,自己总感觉没有什么问题。可是看到其他同学问的问题,自己也不明白;而且老师提问的时候,自己也答不上来。长此以往,自己就对知识点理解出现了误区,掌握不好,为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造成隐患。
三、对“听的时候比较懂,做的时候容易错”的解决策略
(一)认清自己,转变学习观念
自己对自己最了解,知道自己的学习中哪个环节最薄弱最需要帮助,只要把这个环节打通了剩下的工作就可事半功倍了。也可和老师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找出关键问题出在了何处。要从思想上让学生下定决心,努力实施。解决自己沉积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有恒心、耐心,切忌耍小聪明,敷衍了事。无论采取什么方案,都要扎扎实实的去做。要让学生意识到问题是自己的,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为了老师学,更不是为家长学。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自己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跟家长和老师产生抵触情绪,这样才能让自己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
上课几十分钟非常重要,老师声情并茂地授课有助于学生记忆。学生课下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随着老师的讲解得到解决。除此之外,还得注重预习、复习两个环节。另外,学生在平时完成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控制。不要有拖拉的毛病。因为考试的时候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气氛、心态都和平时有所不同。大家在平时如果对待作业和练习以考试的状态处理,那么在考试的时候就会比较从容自如,更好的把握每一道考试题。
老师和学生都要探究制定好一个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包括时间计划、学习内容和形式等等。因为中学生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学习过程,有些问题累积的过多,需要系统的来解决,不能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是解决了表面问题,真到综合训练和考试的时候,问题依然会存在。杜绝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看电视写作业、听音乐写作业等等,这样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
(三)防止知识间的相互干扰
记忆的遗忘规律说明,学习后的遗忘过程是不均衡的,最初一段时间忘得很快,以后就逐渐变慢。也就是说,如果不及时复习,所记内容在很短时间内就会遗忘很多,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遗忘量逐渐增加,但遗忘增加的速度却渐渐慢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习中做好笔记,养成善于归纳总结的习惯,注意治时间的相同与不同,学会知识迁移性,学会举一反三。
(四)循序渐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在学习之初,确定小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应从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开始。不断的进步会提高学习的信心。不要期望在短期内将成绩提高上去,有的同学往往努力学习一两周,结果发现成绩提高不大,就失去信心,从而厌恶学习。持之以恒地努力,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大目标的开始。先不要着急,从简单的题目做起走,试着用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能巩固知识,二是能修正知识,三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正式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万丈高楼平地起,解决小问题后,试着解决一些复杂题目,渐渐树立成就感。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新数学课程应该具备现代数学的观念。数学课程设置的基本目的不再只是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运用数学;而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从事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信心。
【关键词】初中数学 看就会 学就懂 做就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14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推动了重大的科学技术进步。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遇到困难后,就凸现出来。加之学生不去查缺补漏,在考试中有抓大放小的心理,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渐渐的地问题越积越多,最后导致了一种看就懂,学就会的假象与实际上一做就错的恶果。
二、初中教学中听的时候比较懂,做的时候容易错的原因
(一)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基础上,没有吃透
这一问题体现在,知识点只是老师演算,学生懒得动手。看着懂了,实际理解不深,有一种似懂非懂之感,解题时解错,加上新知识的出现,受到“后摄抑制”的影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例:完全平方和公式:(a+b)2=a2+2ab+b2
完全平方差公式:(a-b)2=a2-2ab+b2
只有老师的演练,学生不试着验算,觉得似是而非,看着觉得是那样,后面再学到完全立方公式a3±3a2b+3ab2±b3=(a±b)3,学生们就昏了。
(二)知识体系零散,基础知识不扎实
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对某些知识点概念理解不清,习题处理有困难。在后续课程中涉及到此类知识点的相关知识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进一步的学习困难。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久而久之,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三)不会总结归纳知识,没有养成区分知识点异同的习惯
这一问题的主要现象是,上课内容开始还能跟着老师走,可是随着知识点的不断增加,难度加大。也就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了,再回过神来时已经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了。如果学生的自制力差的话,课上听不懂的东西课下就很难自己主动的去搞懂,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
(四)平时的作业题都会做,但考试总是考不了高分
这一问题的主要现象是,老师在每节课后留的作业都能比较顺利的完成,正确率也比较高,可是一到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分数就不理想了,平时会做的题也做错了,稍微综合一点的题目也不能拿分。如果长期下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就会下降,他们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考试时底气就不足,做题犹豫不决,耽误考试宝贵的时间,就会直接导致成绩下降。
(五)感觉没有什么问题问,可是老师提的问题总是不会
这一问题的主要现象是,每次老师问还有什么问题的时候,自己总感觉没有什么问题。可是看到其他同学问的问题,自己也不明白;而且老师提问的时候,自己也答不上来。长此以往,自己就对知识点理解出现了误区,掌握不好,为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造成隐患。
三、对“听的时候比较懂,做的时候容易错”的解决策略
(一)认清自己,转变学习观念
自己对自己最了解,知道自己的学习中哪个环节最薄弱最需要帮助,只要把这个环节打通了剩下的工作就可事半功倍了。也可和老师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找出关键问题出在了何处。要从思想上让学生下定决心,努力实施。解决自己沉积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有恒心、耐心,切忌耍小聪明,敷衍了事。无论采取什么方案,都要扎扎实实的去做。要让学生意识到问题是自己的,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为了老师学,更不是为家长学。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自己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跟家长和老师产生抵触情绪,这样才能让自己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
上课几十分钟非常重要,老师声情并茂地授课有助于学生记忆。学生课下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随着老师的讲解得到解决。除此之外,还得注重预习、复习两个环节。另外,学生在平时完成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控制。不要有拖拉的毛病。因为考试的时候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气氛、心态都和平时有所不同。大家在平时如果对待作业和练习以考试的状态处理,那么在考试的时候就会比较从容自如,更好的把握每一道考试题。
老师和学生都要探究制定好一个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包括时间计划、学习内容和形式等等。因为中学生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学习过程,有些问题累积的过多,需要系统的来解决,不能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是解决了表面问题,真到综合训练和考试的时候,问题依然会存在。杜绝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看电视写作业、听音乐写作业等等,这样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
(三)防止知识间的相互干扰
记忆的遗忘规律说明,学习后的遗忘过程是不均衡的,最初一段时间忘得很快,以后就逐渐变慢。也就是说,如果不及时复习,所记内容在很短时间内就会遗忘很多,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遗忘量逐渐增加,但遗忘增加的速度却渐渐慢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习中做好笔记,养成善于归纳总结的习惯,注意治时间的相同与不同,学会知识迁移性,学会举一反三。
(四)循序渐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在学习之初,确定小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应从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开始。不断的进步会提高学习的信心。不要期望在短期内将成绩提高上去,有的同学往往努力学习一两周,结果发现成绩提高不大,就失去信心,从而厌恶学习。持之以恒地努力,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大目标的开始。先不要着急,从简单的题目做起走,试着用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能巩固知识,二是能修正知识,三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正式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万丈高楼平地起,解决小问题后,试着解决一些复杂题目,渐渐树立成就感。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新数学课程应该具备现代数学的观念。数学课程设置的基本目的不再只是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运用数学;而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从事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