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赏识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常受到赏识的孩子会更有自信、主见。然而,在很多彝族家庭教育中,赏识孩子是不常见的现象,更多的是家长“权威式”管教。在不断适应主流社会环境的过程中,家庭观念、期望、教养方式、情感距离等因素影响着彝族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因此,从宽容、尊重、欣赏、公平、平等等方面提出正确的亲子观和赏识建议,学会欣赏、体贴、谅解孩子具有较大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彝族;家庭赏识教育;原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022
歌德曾说:“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点;如果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如果你失去了人格,你就失去了全部”。根据人格心理发展學说,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人格特征,顺利解决冲突,是个体体验完美和智慧的前提基础。儿童时期,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主动、自信、努力、能力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生活情境、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乡村的孩子在家庭劳动过程中培养除了良好的主动作为、勤奋努力的精神,而在学习生活中,这样的精神往往得不到认可,导致孩子的主动性、自信心受到影响。作为抚育孩子的第一人,家长应该认识到赏识教育就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一种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是通过发现孩子身上的积极因素,然后加以赏析和肯定,从而让孩子自信成长的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它给孩子十足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挑战,不会为自己的某个缺陷而自卑或甘于平庸。
一、彝族家庭赏识教育缺乏的现状
在大多数彝族家庭中,规则和风俗习惯至上的观念,去欣赏和鼓励孩子在家里是比较少见的。对比民主平等型家庭的教养方式和自身所处的支配型或过于严厉型或忽视型的氛围相比,孩子的认知水平不断受到冲突,自我肯定、积极的自我暗示的实现就比较困难。随着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烈,孩子的成绩成为了很多彝族家长们的生活甚至是生存动机,由此也导致孩子的学习压力特别大,但是由于自身因素、文化背景因素、家庭教育、学校资源等影响,很多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理解困难,得不到让家长满意的成绩。孩子在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时会受到责备或不合理的惩罚,他们在生活中总是显得很被动,在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群时,自信心不足,莫名的感到自卑,甚至有些自卑心强烈的孩子可能还会有一些攻击、破坏性的行为。与此同时,夹杂着父母自身期望和面子的“成绩期待”也让自己忘了开发和尊重孩子的其他智能,如很多父母在面临不同困境的时候,希望自己的孩子懂这个、会那个,可当孩子的表现不尽人意时,得到的不是自己忘了教,而是一顿责备。这种持续性的横向比较和盲目的施加压力,让原本自身基础薄弱的孩子在学习产生逆反心理或自我怀疑。如果一个孩子的自信、主动、自主等意识和能力培养好了,可能我们在支教过程中就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孩子保持着天生的好奇心,喜欢观看新鲜事物、人物,可一旦与之交流,就往后退缩或跑得不见人影了......
二、彝族儿童家庭赏识教育缺乏的原因
1.教养上的“权力与武力”
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网络信息全球化,孩子追求个性、自由、自主,而很多父母由于自身的认知水平想不出有效教育孩子的办法,而始终坚持“无棍棒不教育”的做法,在孩子的教育上,扮演“虎妈”、“狼爸”的角色。因此,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挨批评是家常便饭,受表扬则是偶尔会餐。在当地大多数的彝族家庭里不乏有严厉的家教,却少有“周弘”式的赏识教育。这样的“专制”式管教对儿童自主性、主动性的培养是不利的。当然,世界上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所以即使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孩子还是会受到父母所谓的“保护”的。比如,“你只要好好读书就可以了,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大人的事,小孩子少管,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这些话中从侧面反映出父母想让孩子简简单单地读书学习,不想让孩子承受多方面的压力。可这种做法,对于孩子的生活适应能力的提升不是非常有益的。过度的专制或保护,都会让孩子降低独自面对生活的承受能力。
2.目标上的求全责备
孩子身上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但家长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虽然现在很多新教育理念提倡“多看孩子的优点”、“要以表扬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等思想,但家长出于不习惯表达细腻的关心、怕助长孩子的盲目自信而很少去表达对自己孩子的爱与肯定。挑错教育的心理基础是恐惧,是害怕孩子学坏,这是一种消极防卫的教育观点,是不可取的。而现实生活中,整个教育过程和孩子的成长过程似乎就是孩子不停地改错,大人不停地挑错。在家长眼中,最好的孩子是没有错误的孩子;在孩子眼中,最好的家长和老师是“挑错专家”。这种思想实际上是把孩子看成一块石头,见着有瑕疵的地方就开始雕琢,最终我们的大人总将孩子弄得体无完肤。孩子不是石头,是活生生的人,如同一颗树苗的生长最重要的是浇水施肥不是剪枝。
3.教养方式单一
父母受教育程度主要是通过其自身拥有的文化资源为子女创造条件,从而对子女受教育程度产生影响。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还会通过家庭文化和父母特质等隐形因素对子女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受教育程度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认知水平,从而影响其行为习惯方式。在大部分彝族家庭中孩子与家长几乎没有平等的互动、耐心的沟通、宽容的心态,教育孩子一般用的是自身的经验,这种经验来自于当年成人管教自己或周边人管教孩子的方式,手段基本呈现简单粗暴的状态,很少顾及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和看法,这样的做法,最不好的影响就是“习以为常的适应”,没人去批判指正且不断延续,一个孩子所受到的对待影响另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心理。
4.“内敛式”情感的距离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一句美丽动听的语言可以让人自信、奋进,同样地,一个由于羞涩、内敛而没有爱的表达的家庭氛围也会让人有距离感,因为这种“内敛式”的情感虽然显得稳重可靠,但是一个孩子是没有办法体会无声的关爱和关怀的。赏识教育是情感性教育,而在不善于表达情感的彝族家庭里刚好缺乏对孩子的情感关注和表达,家长大多时候顾着给孩子“挑不足、指错误、戴期望”,却忘了听孩子说话。 三、彝族儿童家庭赏识教育对策思考
詹姆士曾经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可见,希望被肯定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力量,尤其是获得父母的肯定那更是无比幸福的,当今素质教育所提倡的赏识教育正是一种肯定性意义的教育,它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从依赖他人肯定到自我肯定,让孩子从无人关注到有人关注,从有人关注到自我关注。提倡赏识并不是说抛弃惩戒,欣赏优点并不是忘掉缺点,期望总是要有的,但期望值最好模糊一点。创造各种条件,以“参与者”的身份帮助孩子成长才是对孩子有益的教育方式。
1.宽容孩子
家长总喜欢站在成人的视角或别人家孩子的视角上去看自己的孩子,孩子如果达不到他们所认为的高度,就会忽视或惩罚他们;比如如果自家的孩子与他人的孩子起冲突了,家长总是会不分青红皂白的打骂自己的孩子,这种种行为都在无形中该孩子造成一种心理阴影——我做什么都是错的;如果学习成绩相对位置没有达到大人满意的程度,孩子的努力也是会被怀疑和否定的。然而,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学说,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发展任务和面临的冲突,我们应该学会“纵向”看待孩子的变化和发展。除此之外,要认识到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比分数更重要,不要把“分数”当作一个孩子聪明与否、能干与否的唯一标准,用多元化的标准评价孩子,才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才能改变自己刻板的教养方式
2.尊重、理解孩子
尊重是相互的,在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家长总以驯兽式的方法,试图让孩子变成听话乖巧的宠物,总以说教的方式让孩子去尊重和认可大人的想法和做法,很少去顾及孩子真实的想法,很少去思考自己的对错,在他们心理“长辈就是权威”,这也慢慢疏远了他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因为互不理解而使一个家庭的成员间越走越远。尊重是相互的,理解也是相互的,如果总是强迫孩子去理解家长的一言一行,而家长却从未去了解孩子,我想孩子的心理肯定不会是完美健康的。
3.关注、欣赏孩子
孩子的自信源于他人的肯定,尤其是来自家人的鼓励与支持,如果家长将惩罚改成鼓励,将怀疑改成相信,关注并欣赏孩子身上的美,会增强孩子的行为动机,孩子也更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价值。给孩子信心、期待,孩子才会给你希望。一个家要改变生活,不仅要努力挣钱改变物质生活状态,还要努力加强亲子间的交流,建立和谐美好的亲子关系。
4.公平对待孩子
公平不仅是大人世界所需所求,也是孩子内心的渴求。彝族家庭人数一般较多,除了生理上的健康成长,家长还需要关注到孩子心理世界的需求和困惑。从出生顺序的影响上来说,保护和同情弱小是常有的情感倾向,“大的让给小”这句话让不少出生顺序上排名“第一”的孩子出现了对父母的怀疑。曾经有一个节目中有位六岁的小朋友说道,“为什么每次都是我让着他,我也还是个孩子啊”,这句话引发了不少家长的反思。因此,我们不能为了省事、方便,眼里只有那个“最小的孩子”,其实他们都不过是个孩子,都需要得到最在乎、最亲密的父母的公平的爱。没有说哪个孩子是父母的全部,也没有说谁大就应该谁让,我们要学会相信孩子自己能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父母只需要旁边观察和引导。从学习成绩来说,由于家长自身教育素养和家庭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父母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的“分数”上,他们总是根据学习成绩、他人评价等外界因素来决定自己的关注重心,这种做法无疑对其他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对于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孩子来说,公平不仅仅是父母给予几个孩子同样的物质满足,更为重要的是情感上的公平对待。
5.平等的“同甘共苦”
身为父母,不能只能与孩子同甘而不能共苦,当然,同甘共苦不只是说孩子能与我一起干活、一起吃苦,更关键的是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探索关于他们更多的奥秘,才能真正与他们达到心与心的交流。做到同甘共苦,不要永遠看不见孩子的心理有哪些苦是不敢言、不想言的,也不是永远把孩子当成“孩子”,而不让孩子看见家长的生活困境。沟通是一种桥梁,分享是一种亲近,适当学会表达各自的生活有助于建立更牢固的亲子关系。孩子年龄虽小,但要相信他有那个能力能与你共享喜怒哀乐。
三、结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父母要以身作则,创造尊重、公平、民主、宽容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归属感;家长还要认识到每个孩子有多种智能,其发展具有多元性和差异性,所以刻板单一的评价标准是不合理的;家长要认识到学会用赏识代替惩罚和责备,对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质,更好的适应生活环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朱英勇.赏识教育中的批评艺术[J].江西教育,2021(09):13-14.
[2] 赵庆等.传统文化习俗对民族地区贫困影响的研究-以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11):1.
[3]王丹.家校共同体的赏识教育“策略”[J].湖南教育(A版),2021(03):54-55.
[4]康晓东.赏识教育的艺术[J].甘肃教育,2020(12):62.
[5]许传利.糊涂父母“糊涂的爱”[J].家长学校(家教误区),2006:21.
[6]佐斌.宽容学生的错误[J].中国教育报,2002:12.
[7]张婕.赏识教育的内涵、功能及实施路径[J].才智,2013,5,15.
四川民族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四川 甘孜 614000
[关键词]彝族;家庭赏识教育;原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022
歌德曾说:“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点;如果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如果你失去了人格,你就失去了全部”。根据人格心理发展學说,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人格特征,顺利解决冲突,是个体体验完美和智慧的前提基础。儿童时期,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主动、自信、努力、能力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生活情境、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乡村的孩子在家庭劳动过程中培养除了良好的主动作为、勤奋努力的精神,而在学习生活中,这样的精神往往得不到认可,导致孩子的主动性、自信心受到影响。作为抚育孩子的第一人,家长应该认识到赏识教育就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一种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是通过发现孩子身上的积极因素,然后加以赏析和肯定,从而让孩子自信成长的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它给孩子十足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挑战,不会为自己的某个缺陷而自卑或甘于平庸。
一、彝族家庭赏识教育缺乏的现状
在大多数彝族家庭中,规则和风俗习惯至上的观念,去欣赏和鼓励孩子在家里是比较少见的。对比民主平等型家庭的教养方式和自身所处的支配型或过于严厉型或忽视型的氛围相比,孩子的认知水平不断受到冲突,自我肯定、积极的自我暗示的实现就比较困难。随着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烈,孩子的成绩成为了很多彝族家长们的生活甚至是生存动机,由此也导致孩子的学习压力特别大,但是由于自身因素、文化背景因素、家庭教育、学校资源等影响,很多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理解困难,得不到让家长满意的成绩。孩子在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时会受到责备或不合理的惩罚,他们在生活中总是显得很被动,在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群时,自信心不足,莫名的感到自卑,甚至有些自卑心强烈的孩子可能还会有一些攻击、破坏性的行为。与此同时,夹杂着父母自身期望和面子的“成绩期待”也让自己忘了开发和尊重孩子的其他智能,如很多父母在面临不同困境的时候,希望自己的孩子懂这个、会那个,可当孩子的表现不尽人意时,得到的不是自己忘了教,而是一顿责备。这种持续性的横向比较和盲目的施加压力,让原本自身基础薄弱的孩子在学习产生逆反心理或自我怀疑。如果一个孩子的自信、主动、自主等意识和能力培养好了,可能我们在支教过程中就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孩子保持着天生的好奇心,喜欢观看新鲜事物、人物,可一旦与之交流,就往后退缩或跑得不见人影了......
二、彝族儿童家庭赏识教育缺乏的原因
1.教养上的“权力与武力”
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网络信息全球化,孩子追求个性、自由、自主,而很多父母由于自身的认知水平想不出有效教育孩子的办法,而始终坚持“无棍棒不教育”的做法,在孩子的教育上,扮演“虎妈”、“狼爸”的角色。因此,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挨批评是家常便饭,受表扬则是偶尔会餐。在当地大多数的彝族家庭里不乏有严厉的家教,却少有“周弘”式的赏识教育。这样的“专制”式管教对儿童自主性、主动性的培养是不利的。当然,世界上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所以即使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孩子还是会受到父母所谓的“保护”的。比如,“你只要好好读书就可以了,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大人的事,小孩子少管,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这些话中从侧面反映出父母想让孩子简简单单地读书学习,不想让孩子承受多方面的压力。可这种做法,对于孩子的生活适应能力的提升不是非常有益的。过度的专制或保护,都会让孩子降低独自面对生活的承受能力。
2.目标上的求全责备
孩子身上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但家长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虽然现在很多新教育理念提倡“多看孩子的优点”、“要以表扬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等思想,但家长出于不习惯表达细腻的关心、怕助长孩子的盲目自信而很少去表达对自己孩子的爱与肯定。挑错教育的心理基础是恐惧,是害怕孩子学坏,这是一种消极防卫的教育观点,是不可取的。而现实生活中,整个教育过程和孩子的成长过程似乎就是孩子不停地改错,大人不停地挑错。在家长眼中,最好的孩子是没有错误的孩子;在孩子眼中,最好的家长和老师是“挑错专家”。这种思想实际上是把孩子看成一块石头,见着有瑕疵的地方就开始雕琢,最终我们的大人总将孩子弄得体无完肤。孩子不是石头,是活生生的人,如同一颗树苗的生长最重要的是浇水施肥不是剪枝。
3.教养方式单一
父母受教育程度主要是通过其自身拥有的文化资源为子女创造条件,从而对子女受教育程度产生影响。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还会通过家庭文化和父母特质等隐形因素对子女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受教育程度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认知水平,从而影响其行为习惯方式。在大部分彝族家庭中孩子与家长几乎没有平等的互动、耐心的沟通、宽容的心态,教育孩子一般用的是自身的经验,这种经验来自于当年成人管教自己或周边人管教孩子的方式,手段基本呈现简单粗暴的状态,很少顾及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和看法,这样的做法,最不好的影响就是“习以为常的适应”,没人去批判指正且不断延续,一个孩子所受到的对待影响另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心理。
4.“内敛式”情感的距离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一句美丽动听的语言可以让人自信、奋进,同样地,一个由于羞涩、内敛而没有爱的表达的家庭氛围也会让人有距离感,因为这种“内敛式”的情感虽然显得稳重可靠,但是一个孩子是没有办法体会无声的关爱和关怀的。赏识教育是情感性教育,而在不善于表达情感的彝族家庭里刚好缺乏对孩子的情感关注和表达,家长大多时候顾着给孩子“挑不足、指错误、戴期望”,却忘了听孩子说话。 三、彝族儿童家庭赏识教育对策思考
詹姆士曾经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可见,希望被肯定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力量,尤其是获得父母的肯定那更是无比幸福的,当今素质教育所提倡的赏识教育正是一种肯定性意义的教育,它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从依赖他人肯定到自我肯定,让孩子从无人关注到有人关注,从有人关注到自我关注。提倡赏识并不是说抛弃惩戒,欣赏优点并不是忘掉缺点,期望总是要有的,但期望值最好模糊一点。创造各种条件,以“参与者”的身份帮助孩子成长才是对孩子有益的教育方式。
1.宽容孩子
家长总喜欢站在成人的视角或别人家孩子的视角上去看自己的孩子,孩子如果达不到他们所认为的高度,就会忽视或惩罚他们;比如如果自家的孩子与他人的孩子起冲突了,家长总是会不分青红皂白的打骂自己的孩子,这种种行为都在无形中该孩子造成一种心理阴影——我做什么都是错的;如果学习成绩相对位置没有达到大人满意的程度,孩子的努力也是会被怀疑和否定的。然而,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学说,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发展任务和面临的冲突,我们应该学会“纵向”看待孩子的变化和发展。除此之外,要认识到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比分数更重要,不要把“分数”当作一个孩子聪明与否、能干与否的唯一标准,用多元化的标准评价孩子,才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才能改变自己刻板的教养方式
2.尊重、理解孩子
尊重是相互的,在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家长总以驯兽式的方法,试图让孩子变成听话乖巧的宠物,总以说教的方式让孩子去尊重和认可大人的想法和做法,很少去顾及孩子真实的想法,很少去思考自己的对错,在他们心理“长辈就是权威”,这也慢慢疏远了他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因为互不理解而使一个家庭的成员间越走越远。尊重是相互的,理解也是相互的,如果总是强迫孩子去理解家长的一言一行,而家长却从未去了解孩子,我想孩子的心理肯定不会是完美健康的。
3.关注、欣赏孩子
孩子的自信源于他人的肯定,尤其是来自家人的鼓励与支持,如果家长将惩罚改成鼓励,将怀疑改成相信,关注并欣赏孩子身上的美,会增强孩子的行为动机,孩子也更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价值。给孩子信心、期待,孩子才会给你希望。一个家要改变生活,不仅要努力挣钱改变物质生活状态,还要努力加强亲子间的交流,建立和谐美好的亲子关系。
4.公平对待孩子
公平不仅是大人世界所需所求,也是孩子内心的渴求。彝族家庭人数一般较多,除了生理上的健康成长,家长还需要关注到孩子心理世界的需求和困惑。从出生顺序的影响上来说,保护和同情弱小是常有的情感倾向,“大的让给小”这句话让不少出生顺序上排名“第一”的孩子出现了对父母的怀疑。曾经有一个节目中有位六岁的小朋友说道,“为什么每次都是我让着他,我也还是个孩子啊”,这句话引发了不少家长的反思。因此,我们不能为了省事、方便,眼里只有那个“最小的孩子”,其实他们都不过是个孩子,都需要得到最在乎、最亲密的父母的公平的爱。没有说哪个孩子是父母的全部,也没有说谁大就应该谁让,我们要学会相信孩子自己能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父母只需要旁边观察和引导。从学习成绩来说,由于家长自身教育素养和家庭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父母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的“分数”上,他们总是根据学习成绩、他人评价等外界因素来决定自己的关注重心,这种做法无疑对其他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对于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孩子来说,公平不仅仅是父母给予几个孩子同样的物质满足,更为重要的是情感上的公平对待。
5.平等的“同甘共苦”
身为父母,不能只能与孩子同甘而不能共苦,当然,同甘共苦不只是说孩子能与我一起干活、一起吃苦,更关键的是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探索关于他们更多的奥秘,才能真正与他们达到心与心的交流。做到同甘共苦,不要永遠看不见孩子的心理有哪些苦是不敢言、不想言的,也不是永远把孩子当成“孩子”,而不让孩子看见家长的生活困境。沟通是一种桥梁,分享是一种亲近,适当学会表达各自的生活有助于建立更牢固的亲子关系。孩子年龄虽小,但要相信他有那个能力能与你共享喜怒哀乐。
三、结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父母要以身作则,创造尊重、公平、民主、宽容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归属感;家长还要认识到每个孩子有多种智能,其发展具有多元性和差异性,所以刻板单一的评价标准是不合理的;家长要认识到学会用赏识代替惩罚和责备,对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质,更好的适应生活环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朱英勇.赏识教育中的批评艺术[J].江西教育,2021(09):13-14.
[2] 赵庆等.传统文化习俗对民族地区贫困影响的研究-以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11):1.
[3]王丹.家校共同体的赏识教育“策略”[J].湖南教育(A版),2021(03):54-55.
[4]康晓东.赏识教育的艺术[J].甘肃教育,2020(12):62.
[5]许传利.糊涂父母“糊涂的爱”[J].家长学校(家教误区),2006:21.
[6]佐斌.宽容学生的错误[J].中国教育报,2002:12.
[7]张婕.赏识教育的内涵、功能及实施路径[J].才智,2013,5,15.
四川民族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四川 甘孜 6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