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中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为例,论述了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实践结果证明,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法由于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层施教,因材施教,从而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和提高,促进班级整体水平的较大提升。
关键词:分层教学;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文化基础;发展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117-02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中职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能较全面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操作技能,提高计算机文化素养,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能力的需要。
目前,中职学生的生源较为广泛,有来自发达地区的,也有来自欠发达地区的,还有少数来自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的学生。不同地区的学生,其计算机文化素养是不同的。发达地区的学生通常小学和中学阶段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而边远地区的学生极少接触计算机。这部分学生中,既有学习自觉性好的,也有不喜欢学习的,既有文化基础好的,也有文化基础不好的。若要发掘不同中职学生个体的潜力,必须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同时,也要关注差异、正视差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接收能力及学习自觉性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组),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组)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评价手段来组织教学与考核,激发每一个层次(组)学生的最大潜能。分层教学的模式主要有六种: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分层走班模式、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个别化”学习模式、课堂教学“分层互动”模式、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改变行政班的自然划分,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的实施,即根据各类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使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和指导,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科学的发展性评价。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1)学生分层;(2)教学目标分层;(3)教学过程分层;(4)考核分层;(5)发展性评价。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的实施
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征求学生本人意见,我们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赶超组、奋进组和先锋组。赶超组中的学生学习自觉性、接收能力及文化基础均较差;奋进组为学习自觉性、接收能力及文化基础等各方面都相对较好的学生;先锋组是学习自觉性、接收能力及文化基础都较优秀的学生。各组的具体人数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先锋组的学生比例为四分之一,奋进组的学生比例为二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一为赶超组。先锋组中的每名学生将一名赶超组学生作为帮带对象。为避免因为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而导致错误归类,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层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根据需要作出动态微调。
目标分层 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们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赶超组学生要求在具备基本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基础上,了解初步的系统理论知识。奋进组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的系统理论及较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先锋组学生则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理论及娴熟的实际操作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如Word中的“制作表格”部分,将其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对赶超组学生的目标是:掌握在Word文档中使用“表格”菜单中的“插入”命令制作表格,即自动绘制表格法,并能对表格进行简单的格式化操作。对奋进组学生而言,除掌握自动绘制表格法和对表格进行格式化外,还需掌握使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表格计算。对先锋组学生来说,除了用“表格”菜单中的“插入”命令制作表格之外,还需熟练掌握手动绘制表格的方法,以及使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表格计算,并要求其完成教材外复杂表格的绘制练习。
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过程分层是此模式最主要的环节,具体分为以下5个小层。
1.教学内容分层。根据课程大纲、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层次划分,教学内容相应地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该层内容要求赶超组学生掌握,如各小节未加“*”标记的相关知识和“格式化文档”一节中的使用菜单设置文档的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等操作;第二层是系统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灵活运用,如,使用多种方法设置文档的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等,要求先锋组、奋进组学生熟练掌握,赶超组学生作一般了解;第三层是能力拓展知识与技能,如,周南岳主编的中职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其中“相关知识”和“体验和探索”中打*号的地方,对赶超组学生一般不作要求;奋进组学生简单了解就可;对先锋组则要求能基本掌握。
2.设问分层。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其表现欲望,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可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例如,Windows中的常用快捷键:CTRL C,CTRL V,CTRL X,如果死记硬背,很难准确记忆各快捷键的功能。这时,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助记规律,以便达到高效记忆的目的。首先,讲解Windows系统的快捷键在设置时通常有3种规律,大部分用的是对应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少量采用对应功能的象形字符;还有极少数是使用在键盘上位置靠近同类功能的快捷键的字符。然后,我们运用分层提问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首先,让赶超组的学生回答提问:剪切命令所用快捷键中的“X”,用的是象形字符,是因为“X”像我们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哪类用具?然后,让奋进组的学生回答提问:复制命令快捷键“CTRL C”中的C键是复制对应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这个英文单词如何拼写?对于先锋组的学生,则可提问:粘贴快捷键“CTRL V”中的V键是属于前面设置规律的哪种情况?
3.作业分层。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练习中得到对知识点的巩固及提升,课堂内或课堂外作业相应地也可分为三个层次:(1)基础题;(2)简单综合题;(3)综合题及探索性题目。如“邮件合并”操作练习,赶超组学生要求按照教材上的案例及操作步骤完成,奋进组学生要求使用邮件合并功能完成一份给系里全体教师的观看元旦文艺晚会的邀请函,不需嵌套图文。对先锋组的学生,则要求完成的邀请函要图文并茂,版式自主设计。 4.上机指导分层。上机练习是对所学计算机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特点而又实用的操作内容,即上机操练也要分层。如,Windows中复制文件的上机练习,通常复制文件的方法有5种:(1)菜单法: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命令。(2)快捷菜单法:选择拟复制的文件后,单击鼠标右键显示快捷菜单,使用其中的“复制、粘贴”命令。(3)快捷键法:复制的快捷键为Ctrl C,粘贴的快捷键为Ctrl V。(4)拖拽法:按住Ctrl键的同时用鼠标直接拖拽。(5)工具栏法:点击工具栏中“复制到”按钮。默认标准按钮中不会显示“复制到”按钮,可以自定义工具栏添加此按钮。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的要求,对于赶超组的学生只要求掌握菜单法,奋进组的学生要求掌握菜单法、快捷菜单法和快捷键法,对于先锋组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所有方法或前4种方法,且须督促指导其帮带对象的操作练习完成情况。而且,对于先锋组和奋进组学生尽量鼓励其独立完成操作,在不能完成的情况下,才能加以提示性指导,而对于赶超组的学生则必须给予过程性指导,以避免这部分学生陷入“越不会越不学,越不学越不会”的恶性循环。
5.课外辅导分层。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续。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由于中职学生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通常较低,让其通过阅读表现力差的静态图文来自主学习,其效果往往不理想。我们通过使用职教新干线这一网络教学平台,把多媒体课件及教案、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上机实验素材及案例、在线测试软件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等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学习空间,供学生下载学习使用,并且开通了师生互动平台,给学生答疑解惑及给予全程指导。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给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核分层及发展性评价 为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有利于学生发展,不能仅以一次考试的结果作为唯一评价依据,通常要综合使用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及变化的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作出分层的、有区别的评价。例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是否达到相应层次的教学目标作出评价,甚至可使用不同的试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考试。这样,可促进各层次学生,尤其是赶超组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其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及个性化发展。
发展性评价旨在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三方面的和谐发展。发展性评价立足于为评价对象确定个体化的发展目标,不断收集评价对象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并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诊断性的评价,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发展性评价更为关注的是评价对象未来的发展,而不是刻意地为其下一个结论,确定一个等级。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的效果与思考
实验对象:我校2010级3年制中职护理3班和4班。实验方法:使用对照实验法,3班使用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进行教学,4班使用常规教学方法教学。实验结果: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班内分层目标教学的效果比较显著,使用统一试卷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课程测试,其卷面成绩分别如下:3班优秀率41%,合格率100%;4班优秀率为20%,合格率70%。而且,各层次学生都有了较好的发展:先锋组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优化发展,奋进组学生的学习习惯、信息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赶超组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更关键的是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在实践班内分层目标教学的过程中,尚有一些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如层次划分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平衡问题。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个体不同的思维方式、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意志、兴趣等因素决定的,简单地将学生分为粗放的3个层次,这往往限制了每个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同时,若层次分得很细,这样又会增加教学管理的难度。
参考文献:
[1]封静.浅议在中职计算机基础科目中实施分层教学[J].大众科技,2010,12(11):168-169.
[2]陈云.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若干问题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6(33):9385-9386.
[3]吴凌云.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分析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25(27):173-173.
[4]何新凤,刘代汉.“计算机基础”课外辅导评估指标体系的研制[J].中国林业教育,2006,(5):27-29.
作者简介:
田小梅(1971—),女,湖南隆回人,硕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关键词:分层教学;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文化基础;发展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117-02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中职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能较全面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操作技能,提高计算机文化素养,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能力的需要。
目前,中职学生的生源较为广泛,有来自发达地区的,也有来自欠发达地区的,还有少数来自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的学生。不同地区的学生,其计算机文化素养是不同的。发达地区的学生通常小学和中学阶段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而边远地区的学生极少接触计算机。这部分学生中,既有学习自觉性好的,也有不喜欢学习的,既有文化基础好的,也有文化基础不好的。若要发掘不同中职学生个体的潜力,必须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同时,也要关注差异、正视差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接收能力及学习自觉性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组),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组)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评价手段来组织教学与考核,激发每一个层次(组)学生的最大潜能。分层教学的模式主要有六种: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分层走班模式、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个别化”学习模式、课堂教学“分层互动”模式、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改变行政班的自然划分,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的实施,即根据各类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使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和指导,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科学的发展性评价。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1)学生分层;(2)教学目标分层;(3)教学过程分层;(4)考核分层;(5)发展性评价。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的实施
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征求学生本人意见,我们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赶超组、奋进组和先锋组。赶超组中的学生学习自觉性、接收能力及文化基础均较差;奋进组为学习自觉性、接收能力及文化基础等各方面都相对较好的学生;先锋组是学习自觉性、接收能力及文化基础都较优秀的学生。各组的具体人数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先锋组的学生比例为四分之一,奋进组的学生比例为二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一为赶超组。先锋组中的每名学生将一名赶超组学生作为帮带对象。为避免因为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而导致错误归类,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层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根据需要作出动态微调。
目标分层 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们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赶超组学生要求在具备基本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基础上,了解初步的系统理论知识。奋进组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的系统理论及较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先锋组学生则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理论及娴熟的实际操作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如Word中的“制作表格”部分,将其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对赶超组学生的目标是:掌握在Word文档中使用“表格”菜单中的“插入”命令制作表格,即自动绘制表格法,并能对表格进行简单的格式化操作。对奋进组学生而言,除掌握自动绘制表格法和对表格进行格式化外,还需掌握使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表格计算。对先锋组学生来说,除了用“表格”菜单中的“插入”命令制作表格之外,还需熟练掌握手动绘制表格的方法,以及使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表格计算,并要求其完成教材外复杂表格的绘制练习。
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过程分层是此模式最主要的环节,具体分为以下5个小层。
1.教学内容分层。根据课程大纲、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层次划分,教学内容相应地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该层内容要求赶超组学生掌握,如各小节未加“*”标记的相关知识和“格式化文档”一节中的使用菜单设置文档的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等操作;第二层是系统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灵活运用,如,使用多种方法设置文档的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等,要求先锋组、奋进组学生熟练掌握,赶超组学生作一般了解;第三层是能力拓展知识与技能,如,周南岳主编的中职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其中“相关知识”和“体验和探索”中打*号的地方,对赶超组学生一般不作要求;奋进组学生简单了解就可;对先锋组则要求能基本掌握。
2.设问分层。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其表现欲望,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可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例如,Windows中的常用快捷键:CTRL C,CTRL V,CTRL X,如果死记硬背,很难准确记忆各快捷键的功能。这时,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助记规律,以便达到高效记忆的目的。首先,讲解Windows系统的快捷键在设置时通常有3种规律,大部分用的是对应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少量采用对应功能的象形字符;还有极少数是使用在键盘上位置靠近同类功能的快捷键的字符。然后,我们运用分层提问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首先,让赶超组的学生回答提问:剪切命令所用快捷键中的“X”,用的是象形字符,是因为“X”像我们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哪类用具?然后,让奋进组的学生回答提问:复制命令快捷键“CTRL C”中的C键是复制对应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这个英文单词如何拼写?对于先锋组的学生,则可提问:粘贴快捷键“CTRL V”中的V键是属于前面设置规律的哪种情况?
3.作业分层。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练习中得到对知识点的巩固及提升,课堂内或课堂外作业相应地也可分为三个层次:(1)基础题;(2)简单综合题;(3)综合题及探索性题目。如“邮件合并”操作练习,赶超组学生要求按照教材上的案例及操作步骤完成,奋进组学生要求使用邮件合并功能完成一份给系里全体教师的观看元旦文艺晚会的邀请函,不需嵌套图文。对先锋组的学生,则要求完成的邀请函要图文并茂,版式自主设计。 4.上机指导分层。上机练习是对所学计算机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特点而又实用的操作内容,即上机操练也要分层。如,Windows中复制文件的上机练习,通常复制文件的方法有5种:(1)菜单法: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命令。(2)快捷菜单法:选择拟复制的文件后,单击鼠标右键显示快捷菜单,使用其中的“复制、粘贴”命令。(3)快捷键法:复制的快捷键为Ctrl C,粘贴的快捷键为Ctrl V。(4)拖拽法:按住Ctrl键的同时用鼠标直接拖拽。(5)工具栏法:点击工具栏中“复制到”按钮。默认标准按钮中不会显示“复制到”按钮,可以自定义工具栏添加此按钮。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的要求,对于赶超组的学生只要求掌握菜单法,奋进组的学生要求掌握菜单法、快捷菜单法和快捷键法,对于先锋组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所有方法或前4种方法,且须督促指导其帮带对象的操作练习完成情况。而且,对于先锋组和奋进组学生尽量鼓励其独立完成操作,在不能完成的情况下,才能加以提示性指导,而对于赶超组的学生则必须给予过程性指导,以避免这部分学生陷入“越不会越不学,越不学越不会”的恶性循环。
5.课外辅导分层。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续。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由于中职学生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通常较低,让其通过阅读表现力差的静态图文来自主学习,其效果往往不理想。我们通过使用职教新干线这一网络教学平台,把多媒体课件及教案、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上机实验素材及案例、在线测试软件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等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学习空间,供学生下载学习使用,并且开通了师生互动平台,给学生答疑解惑及给予全程指导。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给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核分层及发展性评价 为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有利于学生发展,不能仅以一次考试的结果作为唯一评价依据,通常要综合使用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及变化的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作出分层的、有区别的评价。例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是否达到相应层次的教学目标作出评价,甚至可使用不同的试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考试。这样,可促进各层次学生,尤其是赶超组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其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及个性化发展。
发展性评价旨在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三方面的和谐发展。发展性评价立足于为评价对象确定个体化的发展目标,不断收集评价对象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并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诊断性的评价,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发展性评价更为关注的是评价对象未来的发展,而不是刻意地为其下一个结论,确定一个等级。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的效果与思考
实验对象:我校2010级3年制中职护理3班和4班。实验方法:使用对照实验法,3班使用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进行教学,4班使用常规教学方法教学。实验结果: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班内分层目标教学的效果比较显著,使用统一试卷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课程测试,其卷面成绩分别如下:3班优秀率41%,合格率100%;4班优秀率为20%,合格率70%。而且,各层次学生都有了较好的发展:先锋组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优化发展,奋进组学生的学习习惯、信息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赶超组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更关键的是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在实践班内分层目标教学的过程中,尚有一些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如层次划分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平衡问题。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个体不同的思维方式、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意志、兴趣等因素决定的,简单地将学生分为粗放的3个层次,这往往限制了每个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同时,若层次分得很细,这样又会增加教学管理的难度。
参考文献:
[1]封静.浅议在中职计算机基础科目中实施分层教学[J].大众科技,2010,12(11):168-169.
[2]陈云.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若干问题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6(33):9385-9386.
[3]吴凌云.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分析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25(27):173-173.
[4]何新凤,刘代汉.“计算机基础”课外辅导评估指标体系的研制[J].中国林业教育,2006,(5):27-29.
作者简介:
田小梅(1971—),女,湖南隆回人,硕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