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中国教师报》的组织推介下,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兖州一中等学校异军突起,在全国基础教育界掀起了一股草根课改热潮,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高效课堂”。这些学校在探索课堂改革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模式。如:杜郎口中学的“10 35”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等,其他在进行高效课堂改革的学校也有自己的不同模式。这些形式多样的高效课堂模式,其实质是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独立自学、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因此高效课堂研究重点有三:一是根据新课标精神,引导教师对学科知识进一步进行系统研究,列出学段的知识目标和学习规律,并转化为不同学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其他非智力能力,找出其基本的学习方法。二是研究学生,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对学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三是研究教法,作为促进和帮助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研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这里的高效学习包含了现有的高效课堂形式。
在进行高效课堂改革的初期,每所学校都要以统一的模式展开,其主要原因是课改本身就是要打破一个旧有的课堂秩序,颠覆教师为主的传统课堂架构,故而模式未必适合每一个学科,没有模式的课堂往往会更加糟糕,模式是基本的准则,是要为一节课堂保底,教师以模式为扶手,重新学习走路。
随着课改的深入,走过掌握基本模式这一关口的教师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基本模式在各个学科、各个学段如何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地进行创新?”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不能都用一种模式组织课堂,那么学科本身的东西如何体现在模式中呢?
可是究竟什么才是学科特色呢?这个命题,即便不进行高效课堂改革,也是每一个从教者必须面对的。
就语文教学而言,于漪老师的课就有着独特的语文学科独有的风味,师生共同享受着一场属于语言、文字、文学、文化、人文的盛宴,读书声、讨论声、低吟声不绝于耳。而在魏书生老师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被充分调动,学生自学有序,讨论热烈,任务明确而高效,学生按照教师指导的学习语文的方法,照样学出了语文味。
究竟什么是学科特色呢?就是要回归学科学习的本源,也就是按照学科的教学规律做就可以了。
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科特色应该是指在初步掌握基本模式之后,不同学科的教师结合本学科的学科规律,基于基本模式,把学科的学习任务、学生能力的培养任务融入到模式运用之中,体现学科特色。如:研究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任务是如何在课堂中落实的。细化到“读”在自学、对学、展示等环节中如何落实,原来的课堂,学生读,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习惯上,都是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学生展示读等等,大多数情况都是以部分程度好的学生代替了全部,这可能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习惯的。但是,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多了更多的读的机会,自学时自读;小组合作交流时,组内展示;大展示时,代表小组展示,等等,关键是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形成运作课堂,而不是为了落实模式和流程去组织课堂。
在探索高效课堂中凸显学科特色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基于学科特色创建的学段特色,要指针对于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制定不同的教学流程和学法。
理清这些基本概念,消除学科、学段特色认识上的神秘化、繁琐化的倾向,引导和鼓励教师自主开展研究,用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科目标规范课堂,以学生的发展质量考核课堂,让课堂真正落到实处。
在创建学科特色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课型”代替学科特色的情况。从字面理解,课型应该是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学科教学的规律,通过实践探索的新的课堂流程,如:预习展示课、复习提升课等,这些基本上都是围绕课堂教学流程设计的。实际上在传统课堂中,我们也在这样分类。可是,问题在于:这些并不能真正体现出学科自身的特点,预习提升课如何让人知道它是哪一个学科呢?语数英物理化都可以用。因此课型只能作为体现学科特色的因素之一,在不同的课型设计中,仍然要注意遵循学科本身的规律,即使都是预习展示课,语文、数学也是不一样的。
还是要回到原点上去思考。学科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的学习内容不同、知识构建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学习方法不同等。外显于课堂之中,主要是学生获得学科知识的方法不同、能力形成的过程不同,与此相对的就是教师组织课堂的方式也会不同,因此传统课堂和高效课堂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因为高效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是以学生的学为主、后者是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的作用的表现的形式变了,而课堂的很多本质的东西没有变。
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在传统课堂中表现好,在高效课堂中照样优秀,因为真正的好教师始终是在研究学生,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否则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好教师。
学科特色创建的核心要素是教师要能够准确把握学科的课程标准,领会学科自身的内在精神,深入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学习相关课程时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用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学习语文,感知语文的魅力,语文学科特色也就形成了。
因此,在高效课堂中创建学科特色,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根据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透彻研究新课标对于学科内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要求,回归到学科的育人的本质上。要彻底打破学科本位的旧思想。第二,要深入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认知普遍规律和学科的认知规律,高效课堂改变的核心点是新课标的“过程与方法”,是把学习还给了学生,那就需要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过程与方法”。第三,持续不断地提高教师的学科内的技能水平和人文修养,因为在高效课堂的模式操作中,教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变量,教师的把握调整课堂能力直接决定了课堂的学科特色彰显的程度。
因此高效课堂研究重点有三:一是根据新课标精神,引导教师对学科知识进一步进行系统研究,列出学段的知识目标和学习规律,并转化为不同学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其他非智力能力,找出其基本的学习方法。二是研究学生,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对学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三是研究教法,作为促进和帮助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研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这里的高效学习包含了现有的高效课堂形式。
在进行高效课堂改革的初期,每所学校都要以统一的模式展开,其主要原因是课改本身就是要打破一个旧有的课堂秩序,颠覆教师为主的传统课堂架构,故而模式未必适合每一个学科,没有模式的课堂往往会更加糟糕,模式是基本的准则,是要为一节课堂保底,教师以模式为扶手,重新学习走路。
随着课改的深入,走过掌握基本模式这一关口的教师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基本模式在各个学科、各个学段如何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地进行创新?”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不能都用一种模式组织课堂,那么学科本身的东西如何体现在模式中呢?
可是究竟什么才是学科特色呢?这个命题,即便不进行高效课堂改革,也是每一个从教者必须面对的。
就语文教学而言,于漪老师的课就有着独特的语文学科独有的风味,师生共同享受着一场属于语言、文字、文学、文化、人文的盛宴,读书声、讨论声、低吟声不绝于耳。而在魏书生老师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被充分调动,学生自学有序,讨论热烈,任务明确而高效,学生按照教师指导的学习语文的方法,照样学出了语文味。
究竟什么是学科特色呢?就是要回归学科学习的本源,也就是按照学科的教学规律做就可以了。
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科特色应该是指在初步掌握基本模式之后,不同学科的教师结合本学科的学科规律,基于基本模式,把学科的学习任务、学生能力的培养任务融入到模式运用之中,体现学科特色。如:研究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任务是如何在课堂中落实的。细化到“读”在自学、对学、展示等环节中如何落实,原来的课堂,学生读,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习惯上,都是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学生展示读等等,大多数情况都是以部分程度好的学生代替了全部,这可能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习惯的。但是,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多了更多的读的机会,自学时自读;小组合作交流时,组内展示;大展示时,代表小组展示,等等,关键是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形成运作课堂,而不是为了落实模式和流程去组织课堂。
在探索高效课堂中凸显学科特色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基于学科特色创建的学段特色,要指针对于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制定不同的教学流程和学法。
理清这些基本概念,消除学科、学段特色认识上的神秘化、繁琐化的倾向,引导和鼓励教师自主开展研究,用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科目标规范课堂,以学生的发展质量考核课堂,让课堂真正落到实处。
在创建学科特色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课型”代替学科特色的情况。从字面理解,课型应该是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学科教学的规律,通过实践探索的新的课堂流程,如:预习展示课、复习提升课等,这些基本上都是围绕课堂教学流程设计的。实际上在传统课堂中,我们也在这样分类。可是,问题在于:这些并不能真正体现出学科自身的特点,预习提升课如何让人知道它是哪一个学科呢?语数英物理化都可以用。因此课型只能作为体现学科特色的因素之一,在不同的课型设计中,仍然要注意遵循学科本身的规律,即使都是预习展示课,语文、数学也是不一样的。
还是要回到原点上去思考。学科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的学习内容不同、知识构建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学习方法不同等。外显于课堂之中,主要是学生获得学科知识的方法不同、能力形成的过程不同,与此相对的就是教师组织课堂的方式也会不同,因此传统课堂和高效课堂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因为高效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是以学生的学为主、后者是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的作用的表现的形式变了,而课堂的很多本质的东西没有变。
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在传统课堂中表现好,在高效课堂中照样优秀,因为真正的好教师始终是在研究学生,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否则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好教师。
学科特色创建的核心要素是教师要能够准确把握学科的课程标准,领会学科自身的内在精神,深入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学习相关课程时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用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学习语文,感知语文的魅力,语文学科特色也就形成了。
因此,在高效课堂中创建学科特色,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根据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透彻研究新课标对于学科内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要求,回归到学科的育人的本质上。要彻底打破学科本位的旧思想。第二,要深入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认知普遍规律和学科的认知规律,高效课堂改变的核心点是新课标的“过程与方法”,是把学习还给了学生,那就需要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过程与方法”。第三,持续不断地提高教师的学科内的技能水平和人文修养,因为在高效课堂的模式操作中,教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变量,教师的把握调整课堂能力直接决定了课堂的学科特色彰显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