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些两眼通红泪流不止的中年人
每年9月,如果你在机场、火车站、地铁上、巴士上、校门口,看到两眼通红泪流不止的中年人,请不要安慰他,让他痛快地哭一场吧。
他们都没什么事。只不过,是在忍受子女离巢的阵痛而已。
你们早晚也会有这么一天。谁也别笑谁。
——这不是我说的。这是雁秋说的。
雁秋清楚地记得,那天从儿子学校出来,眼泪忽然决了堤。她怕儿子看见,不敢擦。她一直走一直走,直到确认儿子看不见了以后,才停下来抹了抹眼睛。然后她回头看了下儿子的学校,那个瞬间她的脑子里涌出一个疯狂的念头:她不想回去了,她要留在这里,就在学校旁边的小区里,租个房子,陪着儿子。但是老梁肯定不会同意,不只是老梁,儿子也肯定不同意。一想到要把儿子一个人留在黄土高坡,雁秋的腿就像灌了铅。
那会儿离飞机起飞还有三四个小时,她有足够的时间哭一场。刚好路边有个餐馆,就是前一天她和儿子一起吃饭的地方,她想都没想就走了进去,随便找了把椅子,坐下来继续哭。
餐馆老板估计见多了这种场面,很体贴地保持着沉默,甚至连投过来的目光都带着明显的克制。
雁秋想着刚才的分别,儿子送她下楼,他少有地挽着她的胳膊,平时叽叽喳喳的,这一路上却没吭声,眼睛看上去红红的。到了大门口,儿子还想继续往外送,雁秋拦住了他:“天要黑了你赶紧回去,平时没事别出校门啊,外面不安全,要啥就打电话,妈给你送过来。”
儿子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他说:“妈,这些年你陪我读书太累了,好好歇歇,别跟我爸吵架。”
雁秋扭头就走。她不敢回头去看儿子。因为她已经满脸是泪。她想儿子肯定也哭得稀里哗啦。
这家伙嘴硬。在家里总是装出一副恨不得马上离家的嘴脸,对她各种嫌弃和打击。他甚至一度反对雁秋送他去西安。现在,他竟然在这个时候说出这种话。到底是懂事了。
儿子“离巢”后,生活失去了目标
雁秋是如何叫了网约车,又如何到达机场的,她已经完全忘记。办完手续,坐在候机室里,她猛然发现,对面坐着的中年女人,跟她一样红肿着眼睛,一看就也是送完孩子上大学独自回家的。

雁秋回到家,心里仍然堵得慌。原来喧闹的家忽然变空了。儿子的卧室安静得让她抓狂。她仍然每天早上六点准时醒来,习惯性做好早餐,去儿子房里喊他起床,才想起儿子已经去上大学了。
她一天要给儿子打好几个电话发几十条语音。如果儿子没接或者没回,她就胡思乱想。在网上看到有学生从上铺坠落的新闻,她立马吓出一身冷汗,马上打电话叮嘱儿子睡觉翻身一定要注意。
看到校园贷的旧新闻,也吓得睡不着,半夜三更给儿子发了一堆信息。
反正是各种担心。
雁秋觉得自己忽然变老了。在儿子离巢的这个9月。她的心一下子老了10岁。
雁秋是在儿子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辞职的。此后她一直过着以儿子为重心的陪读生活。儿子六年中学,她每天就像一个斗士,制订各种目标,送他上下学,奔波在各种培训班之间,分毫不差地在有限的时间里端出各种美味佳肴。那会儿也有焦虑和烦恼,但是总的来说过得非常充实。
儿子离巢后,她失去了目标。不知道自己该为什么活。她觉得她已经没有力气往前走了。老梁已经不止一次抱怨,说她整天魂不守舍,做饭也太马虎了,晚上就煮个粥炒个青菜,别的啥都没有,要知道儿子在家时,每天晚餐的标配是四菜一汤。
雁秋懒得搭理老梁。爱吃吃不吃拉倒。
老梁说你得给自己找点事做,去当义工、跳广场舞、养花、养只猫狗、旅游,干什么都行……
老梁说臭小子长大了,他有他的生活,我们也要学会度过没有他的日子,你现在想他想得不行,说不定寒假回来没几天,你就嫌弃他碍事想踢他走呢!
雁秋觉得老梁说的有理,但还是提不起劲。
也许,她需要时间吧。
妈妈的眼泪和孩子的兴奋
雁秋想儿子想得心都碎了的时候,艺斐妈和珊珊妈也在经历同样的离愁别绪。
三个家庭的区别,只是雁秋的儿子已经年满18岁,他是去异地上大学,而艺斐和珊珊只有11岁,小小年纪的她们,为了实现心中的芭蕾梦,远离家乡,到辽芭附中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与雁秋相比,艺斐妈和珊珊妈担心的东西更多,心里也更忐忑。毕竟孩子太小,之前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独自一人在那么远的地方上学,她能承受艰苦的训练吗?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吗?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吗?遇到麻烦了怎么办?万一生病了怎么办?想家了怎么办?
如果说雁秋的心里装着一百个牵挂,艺斐妈和珊珊妈的心里有一万个不放心。
送艺斐入学前,艺斐妈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纠结。她跟我说:“我现在有点怀疑自己,把这么小的孩子送出去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这可能是每个小艺考生家长都要面对的问题。
孩子过五关斩六将,好不容易考上舞校,按说应该高兴才对,但是,面对孩子提前六七年就离巢的事实,家长的担忧和高兴一样多。
舞校的管理很严格,对孩子的独立性要求很高。雁秋想方设法在儿子的大学里逗留了三天,艺斐妈和珊珊妈在辽芭附中逗留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几个小时。报到那天把孩子送到学校,分了班就离开了,第二天借着送东西过去的名义,在宿舍短暂停留了一小会儿。这一次分别,再见面估计就是寒假了。大门口一片撕心裂肺的哭声。艺斐妈出了校门就哭了。珊珊妈很能忍,忍到车站,也哭了。
我坐在千里之外,聽两个妈妈描述当时的场景,鼻子一酸,没来由的,眼泪瞬间滚了出来。
那天放学后我问桔子:“如果你是艺斐和珊珊,现在是什么心情?”她说:“兴奋。”“你会想妈妈吗,会难过吗?”“想啊,有一点点难过,但是,我更想知道接下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这就是一个孩子的视角。
她是向前看的。她才不会因为这分离的痛苦放弃前方的路。
在离别来临前,好好享受当下的幸福
曾经我离巢的时候,也是这样“无情”和“洒脱”。那个下着大雪的大年初一,我娘在后面哭,我背着包,欢快地向前走去。我迫不及待,要越过群山,斩断羁绊,奔向我的未来。
离巢,是一个孩子获得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家庭更新换代的必经之路。
曾经偶然看到过一个叫《离巢》的微电影,里面一个名叫白迎港的大三学生的一段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你慢慢长大,你必须脱离他们,这就是一个过程,你压抑自己不能说的一个过程,因为你知道说出来他们会难过,你也会难过。但是就是要分别,没办法。他们想要你以后待在他们身边,他们老了需要人照顾,但是你有你的理想,你需要脱离以前的环境不断地奋斗,成长是必须的,离开是必须的,我只能实现我最好的自己,这是他们赋予我这个生命的意义。只有我变成更好的自己,将来才能更好地陪伴和报答他们。”
既然,孩子一直在做飞的准备,我们,就努力去做,空巢的准备吧。离巢前让他们的翅膀强劲有力,离巢时干脆利落地一脚踹出去,离巢后祝福和相信他们。这是艰难的功课,更是对孩子真正负责的养育。
如果有一天,桔子像艺斐和珊珊一样,考上遥远城市的某个舞校,我会把她送到校门口,然后扭头就走。在她看不见的某个地方,也许我会蹲下去,抱着异乡的某个石狮子痛哭一场,等到哭累了,擦干眼泪拍拍屁股,起身奔赴我的生活。
在这一切来临之前,我还是好好享受当下的幸福吧。为她操劳一日三餐,每天放学听她叽叽喳喳汇报学校见闻,晚上睡觉让她把脚搭在我身上,出门散步勾肩搭背,偶尔生个气吵个架过一会又和好——当她离巢,这些琐琐碎碎的细节,都是铺天盖地的幸福。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汤馨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