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非同一性”在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中对文化产品拜物教化、标准化和艺术审美缺失等批判内容进行解读,能够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对资本主义和集权主义统治进行批判的热情,以及对个性解放和自由强烈期盼的人文关怀。非同一性的理念也使这一文化理论颇具哲学意义。
关键词:阿多诺;非同一性;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众所周知,法兰克福学派所提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对现代文化批判有着重大的贡献。在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中,除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一般性的批判资本主义这一主导思想之外,还有一条贯穿其整个文化理论体系的主线,那就是非同一性的哲学理念。“非同一性”对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产生了积极的意义,但不可否认其自身的不完美也导致了一些思想内容受到质疑。
一、非同一性与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内涵
非同一性是源于对黑格尔同一性哲学的批判。黑格尔认为外在事物的存在不具有真理性,但归根结底外界只是主体的外在表现而已,因此精神也就与外在事物达到了同一。阿多诺站在马克思的立场坚持唯物主义,认为作为传统哲学基础的“同一性”只不过是要人们对事物有一致的认识,在本体论上表现为对事物本源的追求,而这种终极追求事实上只不过是把不可分离的主客体进行了拆分。阿多诺指出:“在批判本体论时,我们并不打算建立另一种本体论。假如那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就纯粹是设定另一种彻头彻尾的第一—不是绝对的同一性、存在、概念,而是非同一性、存在物、事实性;就是在使非概念的概念实在化从而违反它的意义。”①
所谓的文化工业是为了区别于那种自下而上的从大众中产生的文化,它所强调的是依靠现代技术大规模复制传播的工业文化产品,它是协助统治阶级进行自上而下统治的帮凶。在发达科技的协助下他们特意制作出结构内容相似的产品决定着人们的消费甚至是意识,其实统治者关心的并不是被统治者,他们关心的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化。“文化工业错误地把它对大众的关心用于复制、强化他们的精神,它假设这种精神是被给予的、不可改变的。”②
二、文化理论中的非同一性内容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使非同一性哲学思想拉近与现实间的距离,不难发现在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各部分内容中也无处不渗透着非同一性的批判理念。从非同一性的角度分析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一方面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使非同一性在生活中体现出来并为人们能更好的理解,另一方面非同一性也使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
(一)文化商品拜物化批判與非同一性
马克思曾揭示了商品拜物教的特征:“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③阿多诺认为西方发达的工业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同时却也使人类陷入了文化危机,一味地追求物欲上的满足,一切向物看齐,这不但使文明文化遭遇危机也使人的自主性发挥受阻。
首先必须确认阿多诺是坚定地唯物主义者,因为他认为客体的优先是绝对的,感性经验得来的知识是不能完全与客体脱离的。但是,对“物”过分崇拜,则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会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替代。在这一点上按照“非同一性”可以理解为在商品生产中应该对“物”持否定态度,不能也不应该把生产者与劳动一同归为“物”,而人的劳动所产生的价值也绝对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物”的属性,因为一再的强调“物”的重要性就会消解了人的价值意义。这里阿多诺还援引了马克思商品属性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修改。在马克思看来商品的属性应该是包括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但是阿多诺则发现在现代商品发展的条件下,商品的属性不再是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结合,而是统统成了交换价值,这也就实现其商品化的转化。在现代社会中就连文化产品也未能幸免,消解了使用价值,其实这就是将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统归为一个交换价值。阿多诺用“非同一性”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否定,批判把商品变成了单维的结构,使用价值就是对劳动者的肯定,资产阶级有意将这一属性隐瞒就是为了能够顺理成章的获得更多财富。
在阿多诺看来隐藏在商品背后的是资产阶级的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压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前提下,商品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异化,生产资料所有者把一切成果和功劳都归同于“一”,即生产资料本身。这与主体意志是相悖的,主体自身无法控制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世界,反倒被世界所控制。实际上,资本主义统治者把商品生产出的价值归于生产资料带来的,故意忽视劳动者和劳动的作用与价值,这也就理所应当的占有了商品的利润。阿多诺用“非同一性”进行批判就是希望人们不要对这种统治无视与默认,应该对这背后的统治意识形态持否定的观点,这样才能意识到主体在整个生产活动中的价值。在工业发达的当代社会,资产阶级把统治的触角延伸到了精神领域。在商品社会里文化产品首先是消费品,它具备了商品的特征而失去了审美价值。统治的意识形态还具有欺骗功能,它使人们心甘情愿地接受自上而下的统治意识,而他们真正应该持有的态度是用“非同一性”否定统治,追求积极的文化功能和自由。
(二)文化产品机械复制化批判与非同一性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的进步速度,同时也方便了在文化领域推行统治,特别是传播媒介的发展也成为了资产阶级统治的帮凶。就像广播的出现能够帮助希特勒以他天生的演说才能俘获了听众,从而有利于推行他的集权主义。虽然这种观点有些极端,但是也能够看出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带来的影响。“文化给一切事物都贴上了同样的标签。电影、广播和杂志制造了一个系统,不仅各个部分之间能够取得一致,各个部分在整体上也能够取得一致。”④文化的生产与现代工业生产的方式趋于相同,文化产品被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生产出来,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文化失去了个性的文化。非同一性批判这种简单的、标准化的、一致的文化,真正地文化是不同的,这样才能够体现每个人不同的个性。
长期接受同一化的文化还会使人产生将虚拟化的生活与现实的生活混作一团。在谈到广告时,有一种普遍观点,广告能够以它强大的力量使消费者相信这世界就像是广告中展现的那样,并以这种方式引导消费和生活。文化工业的同一性一方面使创作者的独创性消弭,一方面更是扼杀了观赏者的主体创造力。阿多诺认为普遍与特殊的调和,消除了能够维持风格的防火墙,成了同一的。个人也成为随时可以被替代的复制品,只有当人们重新拾起自己个性的时候他的存在才能是有意义的。文化工业还制造出了伪个性化的现象,看似满足了人们新的需求,其根本实质并未发生改变,只是观众们一厢情愿的这么认为的而已。这就凸显出了非同一的重要性,无论是文化产品还是个人,只有维持了自己的风格特点,才能显现出存在意义。 非同一性还批判了观众对同一性文化的接受心理。工业生产的文化欺骗了人们,它是使人们相信自己生活的世界是美好快乐的,因而可以对统治与压迫麻木不仁、视而不见。就连日常生活中的娱乐也变成了骗取幸福的工具,它并没有使人逃离恶劣的现实,只是不再正视和思考恶劣现实。这样由于人们长期受标准化文化的影响,人们越发只能接受那些为自己所熟识的东西而拒绝接受真正地新鲜事物。长此以往,观众就默默接受了这种华丽包装下的统治思想,缺乏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展现个性的欲望,而这一切都只是满足了统治者的愿望。与单纯经济上的统治相比,精神上的统治才是更可怕的,它从根本上销蚀了人们否定统治的意识。
(三)艺术与非同一性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认为真正地艺术本身就具有批判性、否定性,它能够指认现实生活中的不满,并且相应的展现出完美社会的样子。“艺术的影响正是在于它有精神的参与,这种精神被凝结在艺术作品之中,并且通过一种地下的和隐蔽的形式给社会带来变化。”⑤艺术有内在的意义并以局部的表现来对抗表面的统一,这种细节上的反抗即是自由的表现,而在文化工业作用下产生的艺术特殊性被普遍性所取代失去了原有的价值意义。本来能够陶冶人的情智的艺术,在经济原则、市场原则掌控下同其它文化产品一样趋向于拜物教,消解了自身的自由或特殊,而只培养出了涣散的精神和恍惚的心智。事实上只有“非同一”的艺术,才能够称其为真正的艺术。
阿多诺曾经说过“把轻松艺术吸收到严肃艺术中或者反过来,尤其不能使两者的对立得到和解,然而文化工业却企图玉成此事。马戏表演、西洋镜与妓院的古怪跟勋伯格和卡尔·克劳斯的古怪一样,都会让文化工业困窘难看。”⑥不难发现,文化工业所代表的就是不存在差异的同一性,而真正的艺术则代表的是提倡对抗的非同一性,真正的艺术应该得到赞美,因为它能够呈现出资本主义矛盾的对立,描绘出现实社会的虚幻性。艺术本应是不可复制的有自己的个性,大众文化却使这种个性和深度消失。就这样大众文化激活了大众的懒惰和奴性,而真正的艺术却不能被人们所认可,隐藏起来的资本主义矛盾,被现实中虚幻的快乐所替代了。
正是因为看到了艺术自身帶有的非同一性特征,阿多诺希望能通过艺术唤起人们的主体意识而不为统治阶级控制,实现它的救赎功能。这里的艺术更多指的是一种精英艺术,精英艺术虽然具有反抗和否定同一的品质,但是却又与现实有距离。艺术虽然与社会现实相隔绝,其中却也隐含着颠覆社会现状的力量,于是艺术成了通向自由的唯一途径,这种乌托邦境界由于太过理想,自然不能为大众接受。
三、非同一性对文化工业批判的意义
首先,非同一性揭示了文化工业的本质。文化工业实质上是资本主义文化的堕落,是资产阶级同一化意识形态统治的结果,是对资本主义矛盾回避的体现。在现代社会先进科技的影响下,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者利用科技带来的便利,生产出具有同一化、标准化特征的文化产品,欺骗人民快乐的被统治着。“机械化……应当为知识领域的垄断负责。……思想自由的条件正处在危险之中,它可能被科学技术和知识的机械化摧毁。处在同样危险中的,还有(整个)西方文明。”⑦非同一也就是对统治的反抗和否定,只有认清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真像,才能正确地面对矛盾问题并追求真理。
其次,非同一性体现出阿多诺浓厚的人文关怀情愫。无论是对文化工业拜物教化、复制化和标准化的批判,还是对艺术的批判与憧憬,非同一性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不能完全沉醉在物欲满足上,只有肯定人的个性和价值,实现解放和自由平等,人才能等到全面的发展。阿多诺看到在含有同一性的文化中,人会屈从于异化了的意识形态,这就弱化了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人本身的关注符合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方向,但是不同于其他的人学立场,这里更强调的是一种从社会存在出发来审视更为丰富、全面的“人”。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在整个文化理论体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非同一性使文化工业理论各个内容部分相互联系,并且在批判中做到了与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完美的社会批判。当然,任何一个理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有学者批判文化工业理论站在精英主义的立场只看到人的顺从而没看到人的主体能动性而过于消极,并且非同一性所延伸出的否定辩证法,是对一切都进行否定和批判这就导致了绝对主义,它也未能清楚地指出通向未来的道路,只是构筑了一个审美乌托邦的理想主义。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抹杀掉这一理论的价值意义,因为理论凝结了理论家们痛苦生命体验,他们以深刻的洞察力对社会进行激烈地批判,也为社会批判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①[德]特奥多·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M]张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p.133.
②T.W.Adorno.“Culture Industry Reconsidered”,The Culture Industry[M]London: Routledge,1991,p.98.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p.88-89.
④[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p.107.
⑤T.W.Adorno.Aesthetic Dimension[M]London: Routledge,1984,p.343.
⑥T.W.Adorno&Max Horkheimer.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M]New York: Herder& Herder,Inc.,1972,p135-136.
⑦[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p.165.
关键词:阿多诺;非同一性;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众所周知,法兰克福学派所提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对现代文化批判有着重大的贡献。在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中,除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一般性的批判资本主义这一主导思想之外,还有一条贯穿其整个文化理论体系的主线,那就是非同一性的哲学理念。“非同一性”对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产生了积极的意义,但不可否认其自身的不完美也导致了一些思想内容受到质疑。
一、非同一性与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内涵
非同一性是源于对黑格尔同一性哲学的批判。黑格尔认为外在事物的存在不具有真理性,但归根结底外界只是主体的外在表现而已,因此精神也就与外在事物达到了同一。阿多诺站在马克思的立场坚持唯物主义,认为作为传统哲学基础的“同一性”只不过是要人们对事物有一致的认识,在本体论上表现为对事物本源的追求,而这种终极追求事实上只不过是把不可分离的主客体进行了拆分。阿多诺指出:“在批判本体论时,我们并不打算建立另一种本体论。假如那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就纯粹是设定另一种彻头彻尾的第一—不是绝对的同一性、存在、概念,而是非同一性、存在物、事实性;就是在使非概念的概念实在化从而违反它的意义。”①
所谓的文化工业是为了区别于那种自下而上的从大众中产生的文化,它所强调的是依靠现代技术大规模复制传播的工业文化产品,它是协助统治阶级进行自上而下统治的帮凶。在发达科技的协助下他们特意制作出结构内容相似的产品决定着人们的消费甚至是意识,其实统治者关心的并不是被统治者,他们关心的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化。“文化工业错误地把它对大众的关心用于复制、强化他们的精神,它假设这种精神是被给予的、不可改变的。”②
二、文化理论中的非同一性内容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使非同一性哲学思想拉近与现实间的距离,不难发现在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各部分内容中也无处不渗透着非同一性的批判理念。从非同一性的角度分析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一方面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使非同一性在生活中体现出来并为人们能更好的理解,另一方面非同一性也使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
(一)文化商品拜物化批判與非同一性
马克思曾揭示了商品拜物教的特征:“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③阿多诺认为西方发达的工业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同时却也使人类陷入了文化危机,一味地追求物欲上的满足,一切向物看齐,这不但使文明文化遭遇危机也使人的自主性发挥受阻。
首先必须确认阿多诺是坚定地唯物主义者,因为他认为客体的优先是绝对的,感性经验得来的知识是不能完全与客体脱离的。但是,对“物”过分崇拜,则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会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替代。在这一点上按照“非同一性”可以理解为在商品生产中应该对“物”持否定态度,不能也不应该把生产者与劳动一同归为“物”,而人的劳动所产生的价值也绝对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物”的属性,因为一再的强调“物”的重要性就会消解了人的价值意义。这里阿多诺还援引了马克思商品属性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修改。在马克思看来商品的属性应该是包括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但是阿多诺则发现在现代商品发展的条件下,商品的属性不再是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结合,而是统统成了交换价值,这也就实现其商品化的转化。在现代社会中就连文化产品也未能幸免,消解了使用价值,其实这就是将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统归为一个交换价值。阿多诺用“非同一性”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否定,批判把商品变成了单维的结构,使用价值就是对劳动者的肯定,资产阶级有意将这一属性隐瞒就是为了能够顺理成章的获得更多财富。
在阿多诺看来隐藏在商品背后的是资产阶级的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压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前提下,商品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异化,生产资料所有者把一切成果和功劳都归同于“一”,即生产资料本身。这与主体意志是相悖的,主体自身无法控制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世界,反倒被世界所控制。实际上,资本主义统治者把商品生产出的价值归于生产资料带来的,故意忽视劳动者和劳动的作用与价值,这也就理所应当的占有了商品的利润。阿多诺用“非同一性”进行批判就是希望人们不要对这种统治无视与默认,应该对这背后的统治意识形态持否定的观点,这样才能意识到主体在整个生产活动中的价值。在工业发达的当代社会,资产阶级把统治的触角延伸到了精神领域。在商品社会里文化产品首先是消费品,它具备了商品的特征而失去了审美价值。统治的意识形态还具有欺骗功能,它使人们心甘情愿地接受自上而下的统治意识,而他们真正应该持有的态度是用“非同一性”否定统治,追求积极的文化功能和自由。
(二)文化产品机械复制化批判与非同一性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的进步速度,同时也方便了在文化领域推行统治,特别是传播媒介的发展也成为了资产阶级统治的帮凶。就像广播的出现能够帮助希特勒以他天生的演说才能俘获了听众,从而有利于推行他的集权主义。虽然这种观点有些极端,但是也能够看出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带来的影响。“文化给一切事物都贴上了同样的标签。电影、广播和杂志制造了一个系统,不仅各个部分之间能够取得一致,各个部分在整体上也能够取得一致。”④文化的生产与现代工业生产的方式趋于相同,文化产品被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生产出来,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文化失去了个性的文化。非同一性批判这种简单的、标准化的、一致的文化,真正地文化是不同的,这样才能够体现每个人不同的个性。
长期接受同一化的文化还会使人产生将虚拟化的生活与现实的生活混作一团。在谈到广告时,有一种普遍观点,广告能够以它强大的力量使消费者相信这世界就像是广告中展现的那样,并以这种方式引导消费和生活。文化工业的同一性一方面使创作者的独创性消弭,一方面更是扼杀了观赏者的主体创造力。阿多诺认为普遍与特殊的调和,消除了能够维持风格的防火墙,成了同一的。个人也成为随时可以被替代的复制品,只有当人们重新拾起自己个性的时候他的存在才能是有意义的。文化工业还制造出了伪个性化的现象,看似满足了人们新的需求,其根本实质并未发生改变,只是观众们一厢情愿的这么认为的而已。这就凸显出了非同一的重要性,无论是文化产品还是个人,只有维持了自己的风格特点,才能显现出存在意义。 非同一性还批判了观众对同一性文化的接受心理。工业生产的文化欺骗了人们,它是使人们相信自己生活的世界是美好快乐的,因而可以对统治与压迫麻木不仁、视而不见。就连日常生活中的娱乐也变成了骗取幸福的工具,它并没有使人逃离恶劣的现实,只是不再正视和思考恶劣现实。这样由于人们长期受标准化文化的影响,人们越发只能接受那些为自己所熟识的东西而拒绝接受真正地新鲜事物。长此以往,观众就默默接受了这种华丽包装下的统治思想,缺乏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展现个性的欲望,而这一切都只是满足了统治者的愿望。与单纯经济上的统治相比,精神上的统治才是更可怕的,它从根本上销蚀了人们否定统治的意识。
(三)艺术与非同一性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认为真正地艺术本身就具有批判性、否定性,它能够指认现实生活中的不满,并且相应的展现出完美社会的样子。“艺术的影响正是在于它有精神的参与,这种精神被凝结在艺术作品之中,并且通过一种地下的和隐蔽的形式给社会带来变化。”⑤艺术有内在的意义并以局部的表现来对抗表面的统一,这种细节上的反抗即是自由的表现,而在文化工业作用下产生的艺术特殊性被普遍性所取代失去了原有的价值意义。本来能够陶冶人的情智的艺术,在经济原则、市场原则掌控下同其它文化产品一样趋向于拜物教,消解了自身的自由或特殊,而只培养出了涣散的精神和恍惚的心智。事实上只有“非同一”的艺术,才能够称其为真正的艺术。
阿多诺曾经说过“把轻松艺术吸收到严肃艺术中或者反过来,尤其不能使两者的对立得到和解,然而文化工业却企图玉成此事。马戏表演、西洋镜与妓院的古怪跟勋伯格和卡尔·克劳斯的古怪一样,都会让文化工业困窘难看。”⑥不难发现,文化工业所代表的就是不存在差异的同一性,而真正的艺术则代表的是提倡对抗的非同一性,真正的艺术应该得到赞美,因为它能够呈现出资本主义矛盾的对立,描绘出现实社会的虚幻性。艺术本应是不可复制的有自己的个性,大众文化却使这种个性和深度消失。就这样大众文化激活了大众的懒惰和奴性,而真正的艺术却不能被人们所认可,隐藏起来的资本主义矛盾,被现实中虚幻的快乐所替代了。
正是因为看到了艺术自身帶有的非同一性特征,阿多诺希望能通过艺术唤起人们的主体意识而不为统治阶级控制,实现它的救赎功能。这里的艺术更多指的是一种精英艺术,精英艺术虽然具有反抗和否定同一的品质,但是却又与现实有距离。艺术虽然与社会现实相隔绝,其中却也隐含着颠覆社会现状的力量,于是艺术成了通向自由的唯一途径,这种乌托邦境界由于太过理想,自然不能为大众接受。
三、非同一性对文化工业批判的意义
首先,非同一性揭示了文化工业的本质。文化工业实质上是资本主义文化的堕落,是资产阶级同一化意识形态统治的结果,是对资本主义矛盾回避的体现。在现代社会先进科技的影响下,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者利用科技带来的便利,生产出具有同一化、标准化特征的文化产品,欺骗人民快乐的被统治着。“机械化……应当为知识领域的垄断负责。……思想自由的条件正处在危险之中,它可能被科学技术和知识的机械化摧毁。处在同样危险中的,还有(整个)西方文明。”⑦非同一也就是对统治的反抗和否定,只有认清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真像,才能正确地面对矛盾问题并追求真理。
其次,非同一性体现出阿多诺浓厚的人文关怀情愫。无论是对文化工业拜物教化、复制化和标准化的批判,还是对艺术的批判与憧憬,非同一性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不能完全沉醉在物欲满足上,只有肯定人的个性和价值,实现解放和自由平等,人才能等到全面的发展。阿多诺看到在含有同一性的文化中,人会屈从于异化了的意识形态,这就弱化了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人本身的关注符合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方向,但是不同于其他的人学立场,这里更强调的是一种从社会存在出发来审视更为丰富、全面的“人”。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在整个文化理论体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非同一性使文化工业理论各个内容部分相互联系,并且在批判中做到了与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完美的社会批判。当然,任何一个理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有学者批判文化工业理论站在精英主义的立场只看到人的顺从而没看到人的主体能动性而过于消极,并且非同一性所延伸出的否定辩证法,是对一切都进行否定和批判这就导致了绝对主义,它也未能清楚地指出通向未来的道路,只是构筑了一个审美乌托邦的理想主义。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抹杀掉这一理论的价值意义,因为理论凝结了理论家们痛苦生命体验,他们以深刻的洞察力对社会进行激烈地批判,也为社会批判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①[德]特奥多·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M]张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p.133.
②T.W.Adorno.“Culture Industry Reconsidered”,The Culture Industry[M]London: Routledge,1991,p.98.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p.88-89.
④[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p.107.
⑤T.W.Adorno.Aesthetic Dimension[M]London: Routledge,1984,p.343.
⑥T.W.Adorno&Max Horkheimer.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M]New York: Herder& Herder,Inc.,1972,p135-136.
⑦[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p.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