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非药物干预糖尿病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161
资料与方法
收治糖尿病患者40例,均按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男18例,女22例,年龄35~55岁;病程1~18个月,在非药物干预的同时,接受适当降糖药物治疗。
方法:在门诊和个别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首先,对病人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病人正确对待糖尿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关键;其次,控制病人饮食,即根据患者的个人特点,限制摄入的总热量及脂肪成分,限制饮酒、糖,鼓励多食蔬菜及高纤维食物,制订出一套既满足人体对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水、电解质的正常生理代谢需求,又达到治疗目的的膳食;第三,适当的体育锻炼,能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糖、血脂,并可增加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糖尿病是十分有益的,可使肥胖病人体重减轻,促进葡萄糖透入肌肉细胞,促进肌肉和组织对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减少尿糖,并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有利于预防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在药物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对病人进行糖尿病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让病人对糖尿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懂得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良好的饮食习惯,克服急躁情绪,树立起长期与疾病作斗争和最后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做好配合治疗,力求减轻或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饮食干预治疗:由于多数糖尿病患者伴有肥胖,因此饮食治疗是基本措施。许多研究表明,体重减轻将明显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且使胰岛素受体结合力增加。从饮食结构与数量上,制订出一套既满足人体对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水、电解质的正常生理代谢需求,又达到治疗目的的膳食。一般非肥胖、轻体力劳动者每日摄入总热量不超过每千克体重104.60kJ。
运动干预治疗:长期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改善肌糖原的氧化代谢及心血管功能,使最大摄氧量增加,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2型糖尿病人大多肥胖,对胰岛素不敏感。通过体育锻炼,使体重下降,胰岛素受体数上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可以降低胰岛素的用量。运动可促进葡萄糖透入肌肉细胞,促使肌肉和组织对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减少尿糖,并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运动还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强脂蛋白酸活性,有利于预防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行运动干预治疗时,应根据病人工作性质及身体健康状况适当增加业余体力活动,一般应采取中度体力运动,使热量消耗增加2928.8kJ/周,体重减轻7%左右,根据研究,将良好的干预定义为每日增加的活动量应多增1~2个运动单位,或每天运动至少半小时,每周3天。当然必须强调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
每隔1~2周复查血糖1次,作为掌握疗效和治疗过程中调节饮食结构与数量的依据,并调整运动强度与方式,待稳定3个月后,可延长到1~3个月复查1次。
结果
病人治疗前空腹血糖和进餐后2小时分别是7.7~15.6mmol/L与8.1~20.2mmol/L。治疗1~2周血糖开始平稳下降,1~3个月血糖可维持在略高于正常标准水平,即空腹血糖6~7mmol/L,进餐后2小时的血糖9~11mmo1/L。40例患者中除有2例中途失去联系外,38例患者临床观察病情稳定,获得一定成效。
讨论
非药物疗法对早期糖尿病治疗效果较好,仅用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就可以取得良好效果,这样就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并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但这需要病人在心理上最大程度地接受,需要有坚强的意志,有恒心、有毅力及临床医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在40例患者中,我们还检测了尿素氮、肌酐、高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均在正常值范围。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161
资料与方法
收治糖尿病患者40例,均按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男18例,女22例,年龄35~55岁;病程1~18个月,在非药物干预的同时,接受适当降糖药物治疗。
方法:在门诊和个别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首先,对病人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病人正确对待糖尿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关键;其次,控制病人饮食,即根据患者的个人特点,限制摄入的总热量及脂肪成分,限制饮酒、糖,鼓励多食蔬菜及高纤维食物,制订出一套既满足人体对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水、电解质的正常生理代谢需求,又达到治疗目的的膳食;第三,适当的体育锻炼,能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糖、血脂,并可增加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糖尿病是十分有益的,可使肥胖病人体重减轻,促进葡萄糖透入肌肉细胞,促进肌肉和组织对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减少尿糖,并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有利于预防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在药物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对病人进行糖尿病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让病人对糖尿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懂得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良好的饮食习惯,克服急躁情绪,树立起长期与疾病作斗争和最后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做好配合治疗,力求减轻或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饮食干预治疗:由于多数糖尿病患者伴有肥胖,因此饮食治疗是基本措施。许多研究表明,体重减轻将明显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且使胰岛素受体结合力增加。从饮食结构与数量上,制订出一套既满足人体对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水、电解质的正常生理代谢需求,又达到治疗目的的膳食。一般非肥胖、轻体力劳动者每日摄入总热量不超过每千克体重104.60kJ。
运动干预治疗:长期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改善肌糖原的氧化代谢及心血管功能,使最大摄氧量增加,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2型糖尿病人大多肥胖,对胰岛素不敏感。通过体育锻炼,使体重下降,胰岛素受体数上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可以降低胰岛素的用量。运动可促进葡萄糖透入肌肉细胞,促使肌肉和组织对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减少尿糖,并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运动还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强脂蛋白酸活性,有利于预防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行运动干预治疗时,应根据病人工作性质及身体健康状况适当增加业余体力活动,一般应采取中度体力运动,使热量消耗增加2928.8kJ/周,体重减轻7%左右,根据研究,将良好的干预定义为每日增加的活动量应多增1~2个运动单位,或每天运动至少半小时,每周3天。当然必须强调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
每隔1~2周复查血糖1次,作为掌握疗效和治疗过程中调节饮食结构与数量的依据,并调整运动强度与方式,待稳定3个月后,可延长到1~3个月复查1次。
结果
病人治疗前空腹血糖和进餐后2小时分别是7.7~15.6mmol/L与8.1~20.2mmol/L。治疗1~2周血糖开始平稳下降,1~3个月血糖可维持在略高于正常标准水平,即空腹血糖6~7mmol/L,进餐后2小时的血糖9~11mmo1/L。40例患者中除有2例中途失去联系外,38例患者临床观察病情稳定,获得一定成效。
讨论
非药物疗法对早期糖尿病治疗效果较好,仅用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就可以取得良好效果,这样就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并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但这需要病人在心理上最大程度地接受,需要有坚强的意志,有恒心、有毅力及临床医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在40例患者中,我们还检测了尿素氮、肌酐、高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均在正常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