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初次诊断时的临床情况,分析DKD预后危险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期间首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初次诊断时的临床情况,分析DKD预后危险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期间首次诊断为DKD的12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预后情况.总结我院DKD患者初诊时的情况,多因素回归分析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242例初诊时处于Mogensen分期Ⅳ期或Ⅴ期的患者占77.2%,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者占24.8%,其中,36.6%患者Scr >176.8 μmol/L.对初诊时为Ⅲ、Ⅳ或Ⅴ期的病例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3组间糖尿病病程、血红蛋白、白蛋白、Scr、伴随疾病指数(Charlson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白蛋白、Scr、并发心脑血管疾病、Charlson指数均为DKD死亡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57、0.908、1.002、2.006、1.371),而与性别、糖尿病病程、血红蛋白等无相关.上述危险因素在416例未行肾脏替代治疗的随访患者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初诊时的血白蛋白水平与未透析DKD患者存活时间相关(P=0.003).162例未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总体预后差,平均存活时间(距首次住院诊断为DKD)短,为1.2145年.结论 我院DKD患者初诊时机较晚,大部分已处于Ⅳ期或Ⅴ期,且病情重、多并发其他疾病.年龄、白蛋白、Scr、心脑血管疾病、Charlson指数为死亡危险因素,而性别、糖尿病病程、血红蛋白等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初诊时白蛋白水平与患者存活时间相关.早期诊断并积极干预DKD相关危险因素对改善患者预后极其重要.
其他文献
自开埠以来,镇江凭借独有的区位优势促进其贸易圈内经济的发展,贸易地位极为重要。但自1906年后,镇江的年贸易值不断下落,贸易地位也随之变迁。以往对此问题的分析,多将原因
目的 探讨地中海贫血胸部髓外造血组织增生的影像表现,提高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6例地中海贫血继发髓外造血(EMH)的胸部影像学资料,β-地中海贫血
目的 分析肺部局灶磨玻璃密度结节( 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GGO)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寻找对fGGO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价值的影像学征象.方法 分析34例(40个)经病理或
目的:研究蟾砂胶囊的抗肿瘤作用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S180,H22实体瘤模型随机分为6组,ig连续给药10 d,蟾砂胶囊给药剂量为8.6,4.3,2.15 g.kg-1,测定小鼠实体
目的 了解江苏和浙江省婚前医学检查妇女贫血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美预防出生缺陷与残疾合作项目"的围产保健监测系统的婚前检查报告.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
目的 分析导致胃癌化疗患者焦虑的各种因素,提出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胃癌化疗合并焦虑心理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为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工作已经进行了多年.试图根据宏观(市场化调整)--微观(企业经营机制调整)--宏观(优化国民经济体系调整)的逻辑将国有经济的战
目的 评价ASCO与改良TOAST分型方法对卒中亚型分型的准确性.方法 425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经ASCO与改良TOAST病因分型方法进行卒中病因诊断,比较两种分型方法对卒中病因
目的 骨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效控制跌倒的发生.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骨科对跌倒高危人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效控制跌倒,比较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效控制跌
目的 研究运动训练对痴呆小鼠空间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将30只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痴呆组和痴呆加运动训练组(运动训练组),每组10只.痴呆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