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主要要求学生由“学会东西”的主要目的转变为“会学东西”,传统的教学由老师教为主、学生接收为辅的教学策略已经完全不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快速经济发展的时代下要求学生全方面的发展,需要养成创新、探索、主动式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求老师在小学一年级开始接触正式的教学关键期,把握好参与式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参与式;教学;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56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单调、枯燥,老师教学的方法单一。这是导致大部分学生不爱学习、厌学、弃学的主要原因。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社会需要全能型人才,需要学校培养全能型学生。义务教育后的社会教育,自主性学习能力才是跟随学生一生的宝贵知识财富。因此,参与式教学呼之欲出。
一、课程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是数学体系的初步搭建,一年级学生从幼儿园转变为小学生的过程中需要老师更巧妙的引导,为后期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是引起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关键时期。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知识基础决定幼儿园时期的学习,幼儿园的教学参差不齐。公立学校注重学生的扩散思维,以带小孩子玩耍为主。好的私立学校为了招生提前为学生灌输小学知识点,因此很多一年级小学生在初升小学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需要老师在最开始的课堂灌输中做到化整为零,以所有学生都感兴趣的方式引入新的知识点,引起学生的兴趣[1]。比如,在一年级上册第二课”上、下、前、后”的认识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里、身边的位置等告诉老师各个方位有什么东西,以便引起学生通过生活常识的积累,在身边事物的观察中初步理解。小学生好动,这种引入式方式正好是其喜欢的沟通方式,也不会有压迫感,同时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中。
二、课堂探讨-激发学生的探索
思维模式的建立离不开动手操作,数学是思维逻辑的搭建,学习数学自然离不开动手能力。小学生思维比较扩散,对事物仍然充满好奇。然而好奇是学习的初始动力。教学过程中老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推动他们主动探索比较不错的教学方式。比如,一年级数学中对图形的认识可以先让每位学生带三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到班里分享。分享的方式是介绍自己这个物件是什么样子的,摸起来什么感觉、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喜欢等。介绍完这些东西后,让同学们自己把所有东西按照样子归类。最后,让大家大胆地发现用同一类型的东西有什么特征。这样不仅满足了小孩子对喜爱物件的展览,也能促进同学间的友谊,最重要的是能发掘熟悉物件的特征。将教学联系到喜好中,并激励他们主动探索交流,是参与式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强化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参与式教学以学生为主要对象,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符合学生年龄段需求。根据他们的喜好,注重他们的情感,发掘他们的潜力,尊重学生的长短,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图案、道具、视频,结合实践让学生参与理解运用。了解、探索、运用、创新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最终指向创新。例如,在一年级下册学习整十的加减法时老师举例2+1=?学生在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再次提出20+10=?或者10+10+10=?这样就可以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2]。不断激发学生探索创新更多计算思路,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知识转化-多情景知识运用
单纯的理论学习是目前不提倡的,将教学运用到生活中是新课程背景提倡的教学目标之一。数学的生活运用较为重要。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需要不断被肯定与鼓励,他们将书本上的知识点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一方面能得到父母亲人的夸奖,另一方面让自己有小小的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学习。多情景的知识运用就是在课堂中模拟多种生活常见的情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里面。比如认识人民币,老师可以找不同面额、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人民币。在课堂上不仅教会学生认识自己国家的人民币,也能了解其他国家的币种。不仅学会运用人民币,也能了解人民币的发展史[3]。可以让学生模拟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人群,设置不同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这样能很好地将知识运用到不同的生活场景中,是参与式教学另一个较为重要的部分。
五、结束语
参与式教学是目前教育体系较为推崇,并且效果显著的教学策略。不仅能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对老师的教学质量有更高的要求,能较高效率的使学生学到知识点,并运用到生活中。除此之外,能潜移默化的将这种学习的思维模式融入以后的生活习惯中,使其受用一生。总之,参与式教学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目前为止最适合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花卉.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11):48-48.
[2]倪文霞.抓牢实践活动,玩出数学精彩——小学一年级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及其思考[J].好家长,2018(96):68-68.
[3]楊照刚. 谈谈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C]// 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 0.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参与式;教学;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56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单调、枯燥,老师教学的方法单一。这是导致大部分学生不爱学习、厌学、弃学的主要原因。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社会需要全能型人才,需要学校培养全能型学生。义务教育后的社会教育,自主性学习能力才是跟随学生一生的宝贵知识财富。因此,参与式教学呼之欲出。
一、课程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是数学体系的初步搭建,一年级学生从幼儿园转变为小学生的过程中需要老师更巧妙的引导,为后期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是引起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关键时期。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知识基础决定幼儿园时期的学习,幼儿园的教学参差不齐。公立学校注重学生的扩散思维,以带小孩子玩耍为主。好的私立学校为了招生提前为学生灌输小学知识点,因此很多一年级小学生在初升小学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需要老师在最开始的课堂灌输中做到化整为零,以所有学生都感兴趣的方式引入新的知识点,引起学生的兴趣[1]。比如,在一年级上册第二课”上、下、前、后”的认识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里、身边的位置等告诉老师各个方位有什么东西,以便引起学生通过生活常识的积累,在身边事物的观察中初步理解。小学生好动,这种引入式方式正好是其喜欢的沟通方式,也不会有压迫感,同时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中。
二、课堂探讨-激发学生的探索
思维模式的建立离不开动手操作,数学是思维逻辑的搭建,学习数学自然离不开动手能力。小学生思维比较扩散,对事物仍然充满好奇。然而好奇是学习的初始动力。教学过程中老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推动他们主动探索比较不错的教学方式。比如,一年级数学中对图形的认识可以先让每位学生带三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到班里分享。分享的方式是介绍自己这个物件是什么样子的,摸起来什么感觉、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喜欢等。介绍完这些东西后,让同学们自己把所有东西按照样子归类。最后,让大家大胆地发现用同一类型的东西有什么特征。这样不仅满足了小孩子对喜爱物件的展览,也能促进同学间的友谊,最重要的是能发掘熟悉物件的特征。将教学联系到喜好中,并激励他们主动探索交流,是参与式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强化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参与式教学以学生为主要对象,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符合学生年龄段需求。根据他们的喜好,注重他们的情感,发掘他们的潜力,尊重学生的长短,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图案、道具、视频,结合实践让学生参与理解运用。了解、探索、运用、创新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最终指向创新。例如,在一年级下册学习整十的加减法时老师举例2+1=?学生在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再次提出20+10=?或者10+10+10=?这样就可以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2]。不断激发学生探索创新更多计算思路,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知识转化-多情景知识运用
单纯的理论学习是目前不提倡的,将教学运用到生活中是新课程背景提倡的教学目标之一。数学的生活运用较为重要。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需要不断被肯定与鼓励,他们将书本上的知识点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一方面能得到父母亲人的夸奖,另一方面让自己有小小的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学习。多情景的知识运用就是在课堂中模拟多种生活常见的情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里面。比如认识人民币,老师可以找不同面额、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人民币。在课堂上不仅教会学生认识自己国家的人民币,也能了解其他国家的币种。不仅学会运用人民币,也能了解人民币的发展史[3]。可以让学生模拟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人群,设置不同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这样能很好地将知识运用到不同的生活场景中,是参与式教学另一个较为重要的部分。
五、结束语
参与式教学是目前教育体系较为推崇,并且效果显著的教学策略。不仅能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对老师的教学质量有更高的要求,能较高效率的使学生学到知识点,并运用到生活中。除此之外,能潜移默化的将这种学习的思维模式融入以后的生活习惯中,使其受用一生。总之,参与式教学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目前为止最适合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花卉.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11):48-48.
[2]倪文霞.抓牢实践活动,玩出数学精彩——小学一年级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及其思考[J].好家长,2018(96):68-68.
[3]楊照刚. 谈谈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C]// 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