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星与秦小梅的“幸福密码”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o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性格刚毅、态度强硬闻名中外,又以朴素低调、和蔼可亲广为人知,有着“诗人外交家”称号的中国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一度让人感觉神秘。但作为他最亲近的人,他的夫人秦小梅一语道破:“他爱憎分明,强硬或和蔼都是因为爱。”
  爱,是李肇星与秦小梅家庭的“幸福密码”。自1967年结婚至今,他们用“最美家风”铸造了四代人的温馨与和睦。
  李部长和“秦秘书”
  有人说,李肇星走到哪里,秦小梅就跟到哪里。他们曾经一起驻在国外,如今更是形影不离。“我是李部长的‘秦秘书’。”秦小梅幽默地说。
  “秦秘书”这一称呼可不是浪得虚名。秦小梅笑称,李肇星是典型的“三无”人员———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钱。这样的“三无”形象,正体现了李肇星夫妇关系的亲密。
  李肇星以自己不会理财为由,硬把工资全部交给秦小梅管理,需要用钱时“再找老秦要”。秦小梅说,李肇星还有个习惯:每次到国外出差,总要给她留点零花钱以示关怀,这些钱都是他平时攒下来的稿费。
  “大家找不到李部长,都不着急,因为电话打到我这儿就能找到。”秦小梅说。
  1967年4月,李肇星与秦小梅成婚。他们的婚姻曾很长时间不为人所理解。秦小梅是在北京长大的外交官的女儿,父亲秦力真是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中外闻名,而当时的李肇星,只是山东胶南县山脚下的农家孩子。
  “很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不干涉我的婚姻。”秦小梅说,“我和李肇星谈恋爱时,有人劝我说‘你们不般配’。不过我的父母并不这样看,他们鼓励我选对人最重要。”
  1962年,李肇星和秦小梅都在北京大学念书。李肇星虽然年纪比班里其他同学都小,却是班長。期末考试前,班上有几名同学担心会通不过。他用了一个通宵的时间帮同学补习,最终全班同学都通过了考试。秦小梅说,同窗那几年,李肇星用热心、善良和责任感打动了她。
  有认可,就有尊重,而互相尊重是情感的调节剂。遇上李肇星工作繁忙,秦小梅就自愿担当“后勤部长”,家务全包,她说:“我们家从来不请保姆,所有家务活都是自己干。”
  李肇星经常写书,而秦小梅经常译书,翻译时,一旦有什么拿不准的,秦小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问李肇星。“他就是我的活字典。”秦小梅笑着说,“李肇星在美国当大使期间,我作为大使夫人经常出席各种场合,有些人会问一些非常刁钻的问题。回来后,我总是与李肇星讨论:我这样回答好不好,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在这种交流中,我们彼此鼓励、彼此帮助。”
  夫妻同心教育后代
  出身外交世家,毕业于中国名校……对秦小梅来说,光辉的事业之路在她眼前展开,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她也许会成为一位驻外大使。但是在她看来,事业与家庭需要兼顾,“我就是那片‘绿叶’,衬托家中两位优秀的男人”。
  这两位优秀的男人,一个是李肇星,另一个则是他们的儿子李禾禾。尽管儿子出生在外交部部长家庭,但秦小梅教导儿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不是官二代,不搞特权!”在李禾禾的求学过程中,李肇星夫妇一直要求他自己坐公交车去学校。有好几年时间,李禾禾从城东到城西上补习班,每天坐公交车转车需要至少一个半小时,而补习时间才两个小时。
  李肇星夫妇定过一条纪律:当着孩子的面,不说别人“不好”的话,也不吵架。李禾禾在场时,他们总是赞美别人,讨论“怎样学习人家的长处”之类的话题。慢慢地,李禾禾感受到了优秀的力量,他曾认真地说:“妈妈,你放心,总有一天,我会做得比他们还好。”
  从北京四中毕业后,李禾禾考入了清华大学,后来又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以年级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直到毕业了,大家也不知道他是谁家的孩子”。
  2009年,李禾禾与著名歌唱家阎维文的女儿阎晶晶结婚,婚后生下一儿一女。“我们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如今同样用来教育孙子孙女。”秦小梅说。让她感到欣慰的是,6岁的孙女和4岁的孙子都很独立。“我们有些朋友的孙子特别娇气,七八岁了还要保姆追着喂饭。”秦小梅不无自豪地“炫耀”,“我孙女5岁就自己洗袜子,对家里的长辈也特别尊敬。”李肇星夫妇的言传身教,在无形中感染着年幼的孙子和孙女。
  将对父母尽孝摆在首位
  “结婚后,我们与父母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了28年,大家相处很融洽。”秦小梅说,在他们这个家庭里,夫妻二人都将对父母尽孝摆在首位,李肇星每天下班回家都会先拜见岳父秦力真,聊些外交上的趣事。
  最让秦小梅感动的是,2001年到2005年期间,自己的父亲生病住院,李肇星当时正担任外交部部长,工作繁忙,尽管如此,他仍然只要有时间就会去医院看望、陪伴,鼓励岳父战胜病魔。
  2005年秦力真去世,秦小梅想起了父亲此前的心愿。“父亲曾带着儿孙回到阔别48年的冀县老家,看到了他当年读书的小学。他心里难受,因为他70多年前学习的地方如今已破败不堪。他说要用剩下的退休金为那里的孩子修一栋新楼。如果不够,希望我提供帮助。”于是,秦小梅多方筹集到37万元善款,修起了一栋崭新的两层楼,命名为“力真图书馆”。
  “将善心传递到社会每一个角落,这不仅是好的家庭风气,更是好的社会风气。”秦小梅说,退休10多年间,她帮扶了国内的3所残疾人学校,连续6年参与国际公益事业,而且每年都会自己筹集经费组建艺术团,为国外华侨义演。
其他文献
一说起宋朝的平民饭食,恐怕许多人会想起武大郎卖的炊饼。你可能要说了,炊饼炊饼,顾名思义就是个饼嘛。但是看《水浒传》中的描写,武大郎的炊饼并不是油里煎出来的,而是用蒸笼蒸的。宋人撰写的《倦游杂录》上有解释:“余谓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烧饼,火瀹(yuè,意为煮)而食者呼汤饼,笼蒸而食者呼蒸饼,而馒头谓之笼饼,宜矣。”原来,宋朝人把用面粉做的食品统称为饼,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以火烙的叫
期刊
我妈生了三个女儿,我是最小的一个。大姐叫宋萤萤,二姐叫宋青青。我妈是美术老师,她说“萤”是黄,“青”是蓝,“丹”是红,三种原色,可以调出各种各样的颜色,画出美丽的图画。我却总是心存疑虑:“幸亏只有三个女儿,再来一个叫什么色儿呢?”  大哥、大姐和二姐在4年内相继出生,又过了6年之后才有了我。我以小人之心揣摩,二姐过去大概讨厌死我了。  6岁以前,她是全家最小的女孩儿,还没感受到多少父母的娇惯,就突
期刊
那是1990年,父亲54岁,比现在的我还大10岁。他把亲手做的饭菜一样一样摆在草地上,看着我吃完。我就这样进了电影学院,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记住了父亲的味道。父亲给我的传承,有艺术的传承,也有那些美食味道的传承。  我小时候对腌笃鲜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刚进入秋天的时候,父亲会去农贸市场买一块五花肉。肉买回来,不能洗,不能沾水,直接切成条,有手掌那么宽、两个脚掌那么长,然后在上面竖着划几刀,炒一点花椒盐
期刊
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有一天,宋高宗乘御舟游西湖,经过断桥,看见桥边有一小酒肆,颇为雅洁,于是乘兴落座。抬头看见旁边的屏风上有一首《风入松》词,高宗注目良久,颇为欣赏,便问是何人所作。有人告知,是太学生俞国宝醉后所作。其词云: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再携
期刊
唐宋及以前,对教师业务的考核主要集中在教学量上,到明代则开始与教学质量及“升学率”挂钩。  “学官考课法”是朱元璋推出的教师考核制度,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颁行。该考核办法的中心,是“以九年之内科举取中生员名数为则,定拟升降”。根据《明会典》,府学教授有9名学生乡试中举、州学学正有6名学生中举、县学教谕有3名学生中举方算称职,可获得升迁资格。  平时对教师也有考核。如在月考中,学生3个月无长
期刊
宋代著名书法家蔡襄是一位美髯公,下巴上一大把胡子,飘逸洒脱,很有文艺范儿,让当时的很多人羡慕不已。  有一天朝廷饮宴,当朝皇帝宋仁宗问他:“你的胡子这么长,晚上睡觉时,你是把胡子放在被子外面,还是放在被子里面?”这一问,还把蔡襄给难住了。他摸了摸脑袋,犯起了迷糊:“是呀,我平时睡觉,胡子是在被子里,还是在被子外呢?”想了一会儿,不得其解,只好红着脸尴尬地说:“我也忘记了。”仁宗和大臣们哈哈大笑。 
期刊
20世纪40年代初,津门富豪金老板身体不适,请来当地名医陈方舟诊治。陈先生诊后即开一方,嘱咐他连服三剂后再复诊。金老板按要求服药后感觉没有见效,心中就犯起了嘀咕。恰巧京城名医施今墨抵津,金老板急忙派人相请。施今墨来到金宅,见他年老体胖,面色黄白,精神萎靡,语声低微。切其脉,细缓无力;望其舌,淡而少苔。金老板说:“这几个月来四肢无力,食不甘味,便稀如水。”至此,施今墨心中已然明了,金先生是典型的气虚
期刊
太平天国是个特别奇葩的政权。1857年,天王洪秀全还宣布“永不封王”,结果在随后的几年间,太平天国的王爷数量就急剧膨胀到2700多人。  太平天国前期有一位重要的将领,名叫罗大纲。他死得早,1855年战死于江西九江,若干年后被追封为王。他是什么王呢?一些清末民初的记载称其为“沛王”。这个王号不错,可是一查,太平天国已经有了一位叫谭星的沛王。一个王号是不应该同时授予两个人的(太平天国后期“批发”的“
期刊
当看到王立群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鞭辟入里、深入浅出地点评古诗词时,很多观众都感到惊讶:讲历史的教授,怎么讲起文学来了?自讲《史记》成名以来,观众们习惯的是那个温文尔雅、严谨较真,在荧屏上讲述项羽、刘邦、吕后等历史人物的王立群。  但事实上,从读研究生到留校任教,王立群一直是古代文学研究者,主攻方向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易中天曾调侃文学教授讲历史为“公鸡下蛋”,但王立群说,恰恰是这种身份让他成了
期刊
老有老的驕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