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性格刚毅、态度强硬闻名中外,又以朴素低调、和蔼可亲广为人知,有着“诗人外交家”称号的中国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一度让人感觉神秘。但作为他最亲近的人,他的夫人秦小梅一语道破:“他爱憎分明,强硬或和蔼都是因为爱。”
爱,是李肇星与秦小梅家庭的“幸福密码”。自1967年结婚至今,他们用“最美家风”铸造了四代人的温馨与和睦。
李部长和“秦秘书”
有人说,李肇星走到哪里,秦小梅就跟到哪里。他们曾经一起驻在国外,如今更是形影不离。“我是李部长的‘秦秘书’。”秦小梅幽默地说。
“秦秘书”这一称呼可不是浪得虚名。秦小梅笑称,李肇星是典型的“三无”人员———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钱。这样的“三无”形象,正体现了李肇星夫妇关系的亲密。
李肇星以自己不会理财为由,硬把工资全部交给秦小梅管理,需要用钱时“再找老秦要”。秦小梅说,李肇星还有个习惯:每次到国外出差,总要给她留点零花钱以示关怀,这些钱都是他平时攒下来的稿费。
“大家找不到李部长,都不着急,因为电话打到我这儿就能找到。”秦小梅说。
1967年4月,李肇星与秦小梅成婚。他们的婚姻曾很长时间不为人所理解。秦小梅是在北京长大的外交官的女儿,父亲秦力真是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中外闻名,而当时的李肇星,只是山东胶南县山脚下的农家孩子。
“很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不干涉我的婚姻。”秦小梅说,“我和李肇星谈恋爱时,有人劝我说‘你们不般配’。不过我的父母并不这样看,他们鼓励我选对人最重要。”
1962年,李肇星和秦小梅都在北京大学念书。李肇星虽然年纪比班里其他同学都小,却是班長。期末考试前,班上有几名同学担心会通不过。他用了一个通宵的时间帮同学补习,最终全班同学都通过了考试。秦小梅说,同窗那几年,李肇星用热心、善良和责任感打动了她。
有认可,就有尊重,而互相尊重是情感的调节剂。遇上李肇星工作繁忙,秦小梅就自愿担当“后勤部长”,家务全包,她说:“我们家从来不请保姆,所有家务活都是自己干。”
李肇星经常写书,而秦小梅经常译书,翻译时,一旦有什么拿不准的,秦小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问李肇星。“他就是我的活字典。”秦小梅笑着说,“李肇星在美国当大使期间,我作为大使夫人经常出席各种场合,有些人会问一些非常刁钻的问题。回来后,我总是与李肇星讨论:我这样回答好不好,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在这种交流中,我们彼此鼓励、彼此帮助。”
夫妻同心教育后代
出身外交世家,毕业于中国名校……对秦小梅来说,光辉的事业之路在她眼前展开,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她也许会成为一位驻外大使。但是在她看来,事业与家庭需要兼顾,“我就是那片‘绿叶’,衬托家中两位优秀的男人”。
这两位优秀的男人,一个是李肇星,另一个则是他们的儿子李禾禾。尽管儿子出生在外交部部长家庭,但秦小梅教导儿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不是官二代,不搞特权!”在李禾禾的求学过程中,李肇星夫妇一直要求他自己坐公交车去学校。有好几年时间,李禾禾从城东到城西上补习班,每天坐公交车转车需要至少一个半小时,而补习时间才两个小时。
李肇星夫妇定过一条纪律:当着孩子的面,不说别人“不好”的话,也不吵架。李禾禾在场时,他们总是赞美别人,讨论“怎样学习人家的长处”之类的话题。慢慢地,李禾禾感受到了优秀的力量,他曾认真地说:“妈妈,你放心,总有一天,我会做得比他们还好。”
从北京四中毕业后,李禾禾考入了清华大学,后来又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以年级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直到毕业了,大家也不知道他是谁家的孩子”。
2009年,李禾禾与著名歌唱家阎维文的女儿阎晶晶结婚,婚后生下一儿一女。“我们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如今同样用来教育孙子孙女。”秦小梅说。让她感到欣慰的是,6岁的孙女和4岁的孙子都很独立。“我们有些朋友的孙子特别娇气,七八岁了还要保姆追着喂饭。”秦小梅不无自豪地“炫耀”,“我孙女5岁就自己洗袜子,对家里的长辈也特别尊敬。”李肇星夫妇的言传身教,在无形中感染着年幼的孙子和孙女。
将对父母尽孝摆在首位
“结婚后,我们与父母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了28年,大家相处很融洽。”秦小梅说,在他们这个家庭里,夫妻二人都将对父母尽孝摆在首位,李肇星每天下班回家都会先拜见岳父秦力真,聊些外交上的趣事。
最让秦小梅感动的是,2001年到2005年期间,自己的父亲生病住院,李肇星当时正担任外交部部长,工作繁忙,尽管如此,他仍然只要有时间就会去医院看望、陪伴,鼓励岳父战胜病魔。
2005年秦力真去世,秦小梅想起了父亲此前的心愿。“父亲曾带着儿孙回到阔别48年的冀县老家,看到了他当年读书的小学。他心里难受,因为他70多年前学习的地方如今已破败不堪。他说要用剩下的退休金为那里的孩子修一栋新楼。如果不够,希望我提供帮助。”于是,秦小梅多方筹集到37万元善款,修起了一栋崭新的两层楼,命名为“力真图书馆”。
“将善心传递到社会每一个角落,这不仅是好的家庭风气,更是好的社会风气。”秦小梅说,退休10多年间,她帮扶了国内的3所残疾人学校,连续6年参与国际公益事业,而且每年都会自己筹集经费组建艺术团,为国外华侨义演。
爱,是李肇星与秦小梅家庭的“幸福密码”。自1967年结婚至今,他们用“最美家风”铸造了四代人的温馨与和睦。
李部长和“秦秘书”
有人说,李肇星走到哪里,秦小梅就跟到哪里。他们曾经一起驻在国外,如今更是形影不离。“我是李部长的‘秦秘书’。”秦小梅幽默地说。
“秦秘书”这一称呼可不是浪得虚名。秦小梅笑称,李肇星是典型的“三无”人员———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钱。这样的“三无”形象,正体现了李肇星夫妇关系的亲密。
李肇星以自己不会理财为由,硬把工资全部交给秦小梅管理,需要用钱时“再找老秦要”。秦小梅说,李肇星还有个习惯:每次到国外出差,总要给她留点零花钱以示关怀,这些钱都是他平时攒下来的稿费。
“大家找不到李部长,都不着急,因为电话打到我这儿就能找到。”秦小梅说。
1967年4月,李肇星与秦小梅成婚。他们的婚姻曾很长时间不为人所理解。秦小梅是在北京长大的外交官的女儿,父亲秦力真是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中外闻名,而当时的李肇星,只是山东胶南县山脚下的农家孩子。
“很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不干涉我的婚姻。”秦小梅说,“我和李肇星谈恋爱时,有人劝我说‘你们不般配’。不过我的父母并不这样看,他们鼓励我选对人最重要。”
1962年,李肇星和秦小梅都在北京大学念书。李肇星虽然年纪比班里其他同学都小,却是班長。期末考试前,班上有几名同学担心会通不过。他用了一个通宵的时间帮同学补习,最终全班同学都通过了考试。秦小梅说,同窗那几年,李肇星用热心、善良和责任感打动了她。
有认可,就有尊重,而互相尊重是情感的调节剂。遇上李肇星工作繁忙,秦小梅就自愿担当“后勤部长”,家务全包,她说:“我们家从来不请保姆,所有家务活都是自己干。”
李肇星经常写书,而秦小梅经常译书,翻译时,一旦有什么拿不准的,秦小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问李肇星。“他就是我的活字典。”秦小梅笑着说,“李肇星在美国当大使期间,我作为大使夫人经常出席各种场合,有些人会问一些非常刁钻的问题。回来后,我总是与李肇星讨论:我这样回答好不好,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在这种交流中,我们彼此鼓励、彼此帮助。”
夫妻同心教育后代
出身外交世家,毕业于中国名校……对秦小梅来说,光辉的事业之路在她眼前展开,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她也许会成为一位驻外大使。但是在她看来,事业与家庭需要兼顾,“我就是那片‘绿叶’,衬托家中两位优秀的男人”。
这两位优秀的男人,一个是李肇星,另一个则是他们的儿子李禾禾。尽管儿子出生在外交部部长家庭,但秦小梅教导儿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不是官二代,不搞特权!”在李禾禾的求学过程中,李肇星夫妇一直要求他自己坐公交车去学校。有好几年时间,李禾禾从城东到城西上补习班,每天坐公交车转车需要至少一个半小时,而补习时间才两个小时。
李肇星夫妇定过一条纪律:当着孩子的面,不说别人“不好”的话,也不吵架。李禾禾在场时,他们总是赞美别人,讨论“怎样学习人家的长处”之类的话题。慢慢地,李禾禾感受到了优秀的力量,他曾认真地说:“妈妈,你放心,总有一天,我会做得比他们还好。”
从北京四中毕业后,李禾禾考入了清华大学,后来又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以年级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直到毕业了,大家也不知道他是谁家的孩子”。
2009年,李禾禾与著名歌唱家阎维文的女儿阎晶晶结婚,婚后生下一儿一女。“我们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如今同样用来教育孙子孙女。”秦小梅说。让她感到欣慰的是,6岁的孙女和4岁的孙子都很独立。“我们有些朋友的孙子特别娇气,七八岁了还要保姆追着喂饭。”秦小梅不无自豪地“炫耀”,“我孙女5岁就自己洗袜子,对家里的长辈也特别尊敬。”李肇星夫妇的言传身教,在无形中感染着年幼的孙子和孙女。
将对父母尽孝摆在首位
“结婚后,我们与父母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了28年,大家相处很融洽。”秦小梅说,在他们这个家庭里,夫妻二人都将对父母尽孝摆在首位,李肇星每天下班回家都会先拜见岳父秦力真,聊些外交上的趣事。
最让秦小梅感动的是,2001年到2005年期间,自己的父亲生病住院,李肇星当时正担任外交部部长,工作繁忙,尽管如此,他仍然只要有时间就会去医院看望、陪伴,鼓励岳父战胜病魔。
2005年秦力真去世,秦小梅想起了父亲此前的心愿。“父亲曾带着儿孙回到阔别48年的冀县老家,看到了他当年读书的小学。他心里难受,因为他70多年前学习的地方如今已破败不堪。他说要用剩下的退休金为那里的孩子修一栋新楼。如果不够,希望我提供帮助。”于是,秦小梅多方筹集到37万元善款,修起了一栋崭新的两层楼,命名为“力真图书馆”。
“将善心传递到社会每一个角落,这不仅是好的家庭风气,更是好的社会风气。”秦小梅说,退休10多年间,她帮扶了国内的3所残疾人学校,连续6年参与国际公益事业,而且每年都会自己筹集经费组建艺术团,为国外华侨义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