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球结膜瓣移植术后戴角膜绷带镜的临床治疗效果

来源 :临床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F308440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采取翼状胬肉切除与自体游离球结膜瓣移植术联合方案治疗后戴角膜绷带镜对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采取翼状胬肉切除与自体游离球结膜瓣移植术联合方案治疗的患者80例(80只眼),均为我院眼科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随机分组,就术后常规康复(对照组,n=40)与戴角膜绷带镜康复(观察组,n=40)角膜上皮恢复总有效率及术前以及术后不同时点泪膜破裂时间(BUT)评分、干眼症状(OSDI)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术后24 h舒适度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术后角膜上皮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和1个月,评测值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前OSDI经评测无差异(P>0.05),术后2周、术后1个月评测值均有升高,但观察组升高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前CFS经评测无差异(P>0.05),术后2周、1个月均有升高,但观察组升高程度小于对照组,两组术后3个月评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4h舒适度各维度评分经评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翼状胬肉切除与自体游离球结膜瓣移植术联合方案治疗的患者,术后采用戴角膜绷带镜方案辅助康复,可提高角膜上皮恢复效果,增强泪膜稳定性,减轻干眼等症状,加快眼表环境恢复进程,降低异常感、眼睁困难等不适症状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分布及随年龄的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3~12月于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住院病房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患者416例(416只眼),其中男性152,女性264例,右眼220例,左眼196例,年龄(69.66±10.06)岁(50~94岁).利用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 500,蔡司,德国)测量获得角膜散光数据,眼轴数据.年龄与角膜散光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角膜散光最常见的分布范围
目的 观察IOL Master700指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行陡峭轴切口超声乳化术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病例研究.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78例(80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行陡峭轴切口超声乳化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IOL Master700生物测量仪进行眼部参数的测量,分别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力、角膜散光及眼前节变化.结果(1)术后各时间段角膜平坦轴屈光力的变化甚微(P>0.05),角膜陡峭轴屈光力术后逐渐降低(P<0.05),
先天性白内障一直以来都是儿童较为常见的先天性眼科疾病之一,对于儿童的视功能发展也存在着较大的影响,现越来越多患病儿童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但手术后青光眼是术后最常见也是对患儿最具威胁性的并发症之一.手术时间的选择,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后是否植入人工晶状体等都是对眼科医生来说较为困扰的问题.文本针对上述问题,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青光眼诊断标准、分类、危险因素、相关机制、随访、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希望能更好地预防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青光眼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