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多向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的因素却很多,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成员是学生,他们需要合理的组建,组建的原则应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最大限度地合理安排人员资源,优化学习效果。其次教师要对教学问题进行精心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应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空间,有合作讨论的余地。我个人认为合作学习是对学生一种合作能力的培养,一种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改变教师的评价机制,以小组为评价单位,促进学生形成团队意识。
关键词:合理组建;精心设计;评价机制;团队精神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新课改让课堂教学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和长处,它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多向交流,把有限的课堂变成学生自己探究的无限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人人参与,个个提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上互相配合,互相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作学习”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得不好只会流于形式,很难起到合作探索的效果。我们在课堂教学组织合作学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同的情况,尽量做到让学生有内容可操作,有问题可讨论。关于“合作学习”我也经历过尝试教学,也有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合作学习中的学生合作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配合新课改的思想,也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合作学习中也遇到不少的问题,我认为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组建的原则应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有利于班级小组公平竞争,组内异质有利于小组内学生互相取长补短。
在小组合作的人员安排上我们的组员安排经常有很大的随意性,让同位或同组的几个同学随意组合,有时这组三人,那组六人,也随他去。组员的实际情况也是一样的,有的组全是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有的组全是学习上的滞后生,这样导致学优生、学困生差距越来越大,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建立合作小组的同时,对合作内容也要进行分工,没有很好的分工就会进入一种无绪的状态,一种形式上的合作,一种花哨的课堂点缀。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我们要明确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中的责任。
在合作学习中经常会看到只是少数几位同学“独领风骚式”的个人表演,他们侃侃而谈,神采飞扬,其他学生洗耳恭听,或似听非听,无所事事,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小组合作时的指导,在发言顺序上,先让学困生发言,再中等生作补充,最后优等生作总结性发言,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上面情形的发生。
二、设计好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合作学习另一个流于行式的原因可能就在合作讨论的问题上,有时课堂上讨论问题本身就很简单,还让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时,只是形式上的把头凑在一起,或谈论一些无关学习的话题。有时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太难,也不利于体现合作学习的效果,在一次合作学习中教学“乘法的意义”时,教师出示“5+5+5+53+3+2+23+3+32+3+44+4+4+4,你能给这些算式分类吗?学生进行分类,一类加数相同,另一类加数不相同,老师又提出你们能讨论一下“5+5+5+5”还能用别的不同的算式表示吗?学生讨论,最后无果而终。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是想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来找到“5×4”,这个答案,但学生对乘法从来就没接触过,讨论的问题已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了,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在设计讨论的问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讨论的问题难易要适度,一般来讲,教师提出的合作讨论问题要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难度大于个人能力,使小组合作成为必要,小于小组合力,可以保证小组合作的成功。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难易适中”。
(2)讨论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事前备课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精心设计。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注意到所设计问题的开放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展现出不同的个体所具有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从中提取优势学习方式进行全班推广。例如在教学“连加”时,出示例题“85+143+126”让学生自由摆竖式解答,遇到困难,互相帮助,共同探讨。在共同学习中学生就出现了不同的竖式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选择简便,实用的竖式计算进行推广,但同时也不排除其它方法的可行性。
(3)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在设计讨论的问题时,要考虑到这些讨论题是否能够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和主动探究知识,要尽可能地多角度设问,设问梯度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以便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合作的功能。
三、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评价态度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潜意识还是把学生当作个体来看待,以个体的标准来衡量评价学生,忽视了团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削弱了小组的凝聚力。教师的评价语言依然是你回答得真棒,你说得很完整,你的想法很有创造力……往往忽视了这些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并非他个人的劳动成果,教师所作出的评价,往往打消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形成团队的合力,教师的评价不能仅仅以结果来衡量。我们要深入各个合作小组,进行现场观察,对那些有秩序地合作,共同讨论的小组应给予肯定。改变我们的评价机制,对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给予肯定和鼓励,长时间的培养,让学生逐步形成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也是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虽然影响合作学习实施效果的因素有许多,但我认为最主要的仍然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对学生主体性的真正关注。我们应当意识到合作学习这一发展性教学策略,给学生个体以及群体发展所带来的深远意义,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才能做到创造性的使用教学资源,有意识的创设合作学习的条件,让活动本身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上所谈几点相辅相承、相互联系。只有抓住和做到以上几点,我们教师才不会消泯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每一堂课都有精彩的表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收获和进步,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才能切实实施。
关键词:合理组建;精心设计;评价机制;团队精神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新课改让课堂教学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和长处,它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多向交流,把有限的课堂变成学生自己探究的无限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人人参与,个个提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上互相配合,互相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作学习”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得不好只会流于形式,很难起到合作探索的效果。我们在课堂教学组织合作学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同的情况,尽量做到让学生有内容可操作,有问题可讨论。关于“合作学习”我也经历过尝试教学,也有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合作学习中的学生合作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配合新课改的思想,也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合作学习中也遇到不少的问题,我认为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组建的原则应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有利于班级小组公平竞争,组内异质有利于小组内学生互相取长补短。
在小组合作的人员安排上我们的组员安排经常有很大的随意性,让同位或同组的几个同学随意组合,有时这组三人,那组六人,也随他去。组员的实际情况也是一样的,有的组全是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有的组全是学习上的滞后生,这样导致学优生、学困生差距越来越大,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建立合作小组的同时,对合作内容也要进行分工,没有很好的分工就会进入一种无绪的状态,一种形式上的合作,一种花哨的课堂点缀。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我们要明确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中的责任。
在合作学习中经常会看到只是少数几位同学“独领风骚式”的个人表演,他们侃侃而谈,神采飞扬,其他学生洗耳恭听,或似听非听,无所事事,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小组合作时的指导,在发言顺序上,先让学困生发言,再中等生作补充,最后优等生作总结性发言,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上面情形的发生。
二、设计好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合作学习另一个流于行式的原因可能就在合作讨论的问题上,有时课堂上讨论问题本身就很简单,还让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时,只是形式上的把头凑在一起,或谈论一些无关学习的话题。有时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太难,也不利于体现合作学习的效果,在一次合作学习中教学“乘法的意义”时,教师出示“5+5+5+53+3+2+23+3+32+3+44+4+4+4,你能给这些算式分类吗?学生进行分类,一类加数相同,另一类加数不相同,老师又提出你们能讨论一下“5+5+5+5”还能用别的不同的算式表示吗?学生讨论,最后无果而终。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是想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来找到“5×4”,这个答案,但学生对乘法从来就没接触过,讨论的问题已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了,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在设计讨论的问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讨论的问题难易要适度,一般来讲,教师提出的合作讨论问题要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难度大于个人能力,使小组合作成为必要,小于小组合力,可以保证小组合作的成功。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难易适中”。
(2)讨论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事前备课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精心设计。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注意到所设计问题的开放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展现出不同的个体所具有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从中提取优势学习方式进行全班推广。例如在教学“连加”时,出示例题“85+143+126”让学生自由摆竖式解答,遇到困难,互相帮助,共同探讨。在共同学习中学生就出现了不同的竖式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选择简便,实用的竖式计算进行推广,但同时也不排除其它方法的可行性。
(3)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在设计讨论的问题时,要考虑到这些讨论题是否能够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和主动探究知识,要尽可能地多角度设问,设问梯度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以便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合作的功能。
三、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评价态度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潜意识还是把学生当作个体来看待,以个体的标准来衡量评价学生,忽视了团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削弱了小组的凝聚力。教师的评价语言依然是你回答得真棒,你说得很完整,你的想法很有创造力……往往忽视了这些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并非他个人的劳动成果,教师所作出的评价,往往打消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形成团队的合力,教师的评价不能仅仅以结果来衡量。我们要深入各个合作小组,进行现场观察,对那些有秩序地合作,共同讨论的小组应给予肯定。改变我们的评价机制,对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给予肯定和鼓励,长时间的培养,让学生逐步形成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也是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虽然影响合作学习实施效果的因素有许多,但我认为最主要的仍然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对学生主体性的真正关注。我们应当意识到合作学习这一发展性教学策略,给学生个体以及群体发展所带来的深远意义,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才能做到创造性的使用教学资源,有意识的创设合作学习的条件,让活动本身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上所谈几点相辅相承、相互联系。只有抓住和做到以上几点,我们教师才不会消泯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每一堂课都有精彩的表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收获和进步,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才能切实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