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政育人工作在学生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本质是“立德树人”,如果说专业课程教育是培养人才,那么思政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个人理想信念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遵循学生身心特点、成长规律,构建并逐步夯实科学合理的育人工作机制、统筹课程、科研、实践、文化、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个维度全面协同推进,有利于解决立德树人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实现育人的多维度、全覆盖和实效性,本文从十个维度提出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为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提供新的遵循和参考范式。
关键词:立德树人;“三全育人”;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0.059
1 高职院校“十维度”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建立思路
為有效实施育人铸魂工程,推进“十维度”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围绕立德树人,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个全面育人新局面,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高职院校“十维度”协同育人工作目标
思政教育是协同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多维度的实践教育考察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的“功能定位”,将其作为开展一切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着重课程设计和实践教学中育人价值的工作。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将思政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坚定理想信念教育为工作核心,以立德树人为工作主线,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搬进教材上、带进课堂里、融入思想中,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政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部门齐抓共管、全院部门统筹协调、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大思政”工作体系,开展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的系列研究,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
3 高职院校“十维度”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构建
(1)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深入推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升工程”,高职院校按照要求开展好必修课,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程;实施“百门课程思政工程”,以“课程思政”改革为主线,构建“团队融、内容融、理实融”,课上课下联动、线上线下联动的“三融两联动”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挖掘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协同发挥思政课和专业课的联动作用,在专业课教学中设计课程德育目标及内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入度,打造百门课程思政“金课”。
(2)着力加强科研育人。科研育人是以学生自身情况出发,以学生为本,由辅导员或专业老师负责和督导、由校领导指挥并监督、请校外专业导师实践指导,形成全员参与教育新态势。加强和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培养全体师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加强模范效应建设,选出一批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构建和形成科研育人的长效机制,科研建设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到如何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中。高校要不断深化科研育人的思想认识,形成教育主体对思政育人的内在认同。建立教研一体、学研互济的科研育人制度、建立以师带徒的科研工作机制对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科研攻关能力,实现了科研育人的教育目的。
(3)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在校大学生缺少社会经历,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育人层面建立课程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活动、志愿服务、假期实践能多种形式,形成实践育人格局的同时,通过在课程教学、考核及评价中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等方式,创新实践育人形式,整合实践资源,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高度融合,运用第二课堂提升实践育人活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完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满足当代大学生成长所需的多元需求,丰富大学生活,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拓展实践平台,依托企业、科技园区、社区、农村、各类教育基地等场所,在高校所在地建立多种形式的“扎根基层”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西部计划”“兴边富民”等实践项目,让师生更了解社会,助力乡村振兴,树立“乡村要振兴、我们要行动”的理念,创新实施一批新时代实践育人精品项目。
(4)切实推进文化育人。文化是组织形成和联系的关键要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校风、教风、师风、学风等建设,依托“三全育人”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以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精神,浸润师生心灵;同时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实施“原创文化经典推广行动计划”,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升上去”的文化育人理念,推广师生原创文艺精品。
(5)创新推动网络育人。互联网时代,网络日益成为育人的重要基地,利用网站、校园公众号等多种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校园宣传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及各级教学部门的合力强化网络意识、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构建“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培育一批优秀网络宣传平台、网络文化工作室和研究团队。丰富和繁荣网络形式建立校园品牌,组织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推广展示一批“网络名篇名作”,丰富正面舆论供给。加强网络文明素养教育,把师生网上言论行为素养培训纳入政治学习、班团会中,打造三级网络评论员队伍,营造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
(6)大力促进心理育人。作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应紧跟时代脚步,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技术优势 ,开辟教育教学新途径和新策略,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心理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重点推进,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校园展板等形式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多种途径开展宣传活动。同时提高师生心理保健能力强化咨询服务、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机制和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发挥学生心理社团的重要作用,开展形式灵活 、内容积极健康的各类型活动,建立学院、各分院、班级、寝室的“四级”预警体系和防控措施,进一步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设好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培养基地。 (7)切实强化管理育人。管理体现一所高校的治理理念及效能,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系具体落实,各级部门合力形成和建立的育人管理制度,结合学校章程、校规校纪及学校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形成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因素。各管理部门转变理念,在体现学生为中心的宗旨下建立相关管理机构。同时努力培养锻造“四个相统一”的师资队伍,选好配齐各级领导干部及师资队伍,实现7*24小时管理岗位职责,党政领导干部与二级教学单位实现对接,深入课堂、课后、寝室、图书馆、食堂等场所,面对面接触学生、关爱学生,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模范”,引导管理干部及教师相互学习优秀的管理模式,提升育人能力,面对面接触学生、关爱学生,走进学生心中、生活中,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管理队伍管理好,岗位明晰,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影响和培养学生。
(8)不断深化服务育人。建好“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在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假设数字化学校,提升网络服务能力、优化网络服务空间及平台,注重学生用户体验,尤其是图书馆要建设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及阅读习惯,全面开展以国家安全教育为主线的多样化安全教育价值观引导,培养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9)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完善资助工作预案,建立资助管理规范,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切实有效保障困难学生充分享有国家的资助政策,同时对家庭困难学生建立档案,实行“以资助育人助飞梦想”为导向的奖助学金评定办法,在奖学金评定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的道德品质及学习成绩综合情况,在助学金评定上主要考察学生的道德品质、家庭状况、学习成绩等评价方式,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办理、勤工助学活动开展以及深入基层就业、应征入伍的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等工作环节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金融常识教育、感恩教育及理想信念教育。
(10)积极优化组织育人。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建立学院两极党组织抓基层的育人体制,全面推进和实施“党建双创”工作,培育和评选出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塑造典型示范作用。通过扩大推广和经验交流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支持全院师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的活动,培育和建设校园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高职院校“十维度”协同育人机制主要是从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着手,建立高职院校部门之间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育人优势,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参考文献
[1]刘东平.“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重点维度协同育人策略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06):29-32.
[2]张亚光,张丹旦.“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科研育人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21,(01):91-93.
[3]魏舶,杨亚庚.科研育人逻辑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21,(04):59-41.
[4]周国桥.“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的创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20,(05):52-54.
[5]陈玲.“三全育人”协同创新组织的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21,(04):81-83.
[6]王官成.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平台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20,(06),14-16.
关键词:立德树人;“三全育人”;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0.059
1 高职院校“十维度”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建立思路
為有效实施育人铸魂工程,推进“十维度”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围绕立德树人,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个全面育人新局面,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高职院校“十维度”协同育人工作目标
思政教育是协同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多维度的实践教育考察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的“功能定位”,将其作为开展一切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着重课程设计和实践教学中育人价值的工作。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将思政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坚定理想信念教育为工作核心,以立德树人为工作主线,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搬进教材上、带进课堂里、融入思想中,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政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部门齐抓共管、全院部门统筹协调、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大思政”工作体系,开展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的系列研究,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
3 高职院校“十维度”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构建
(1)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深入推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升工程”,高职院校按照要求开展好必修课,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程;实施“百门课程思政工程”,以“课程思政”改革为主线,构建“团队融、内容融、理实融”,课上课下联动、线上线下联动的“三融两联动”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挖掘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协同发挥思政课和专业课的联动作用,在专业课教学中设计课程德育目标及内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入度,打造百门课程思政“金课”。
(2)着力加强科研育人。科研育人是以学生自身情况出发,以学生为本,由辅导员或专业老师负责和督导、由校领导指挥并监督、请校外专业导师实践指导,形成全员参与教育新态势。加强和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培养全体师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加强模范效应建设,选出一批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构建和形成科研育人的长效机制,科研建设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到如何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中。高校要不断深化科研育人的思想认识,形成教育主体对思政育人的内在认同。建立教研一体、学研互济的科研育人制度、建立以师带徒的科研工作机制对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科研攻关能力,实现了科研育人的教育目的。
(3)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在校大学生缺少社会经历,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育人层面建立课程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活动、志愿服务、假期实践能多种形式,形成实践育人格局的同时,通过在课程教学、考核及评价中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等方式,创新实践育人形式,整合实践资源,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高度融合,运用第二课堂提升实践育人活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完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满足当代大学生成长所需的多元需求,丰富大学生活,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拓展实践平台,依托企业、科技园区、社区、农村、各类教育基地等场所,在高校所在地建立多种形式的“扎根基层”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西部计划”“兴边富民”等实践项目,让师生更了解社会,助力乡村振兴,树立“乡村要振兴、我们要行动”的理念,创新实施一批新时代实践育人精品项目。
(4)切实推进文化育人。文化是组织形成和联系的关键要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校风、教风、师风、学风等建设,依托“三全育人”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以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精神,浸润师生心灵;同时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实施“原创文化经典推广行动计划”,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升上去”的文化育人理念,推广师生原创文艺精品。
(5)创新推动网络育人。互联网时代,网络日益成为育人的重要基地,利用网站、校园公众号等多种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校园宣传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及各级教学部门的合力强化网络意识、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构建“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培育一批优秀网络宣传平台、网络文化工作室和研究团队。丰富和繁荣网络形式建立校园品牌,组织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推广展示一批“网络名篇名作”,丰富正面舆论供给。加强网络文明素养教育,把师生网上言论行为素养培训纳入政治学习、班团会中,打造三级网络评论员队伍,营造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
(6)大力促进心理育人。作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应紧跟时代脚步,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技术优势 ,开辟教育教学新途径和新策略,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心理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重点推进,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校园展板等形式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多种途径开展宣传活动。同时提高师生心理保健能力强化咨询服务、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机制和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发挥学生心理社团的重要作用,开展形式灵活 、内容积极健康的各类型活动,建立学院、各分院、班级、寝室的“四级”预警体系和防控措施,进一步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设好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培养基地。 (7)切实强化管理育人。管理体现一所高校的治理理念及效能,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系具体落实,各级部门合力形成和建立的育人管理制度,结合学校章程、校规校纪及学校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形成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因素。各管理部门转变理念,在体现学生为中心的宗旨下建立相关管理机构。同时努力培养锻造“四个相统一”的师资队伍,选好配齐各级领导干部及师资队伍,实现7*24小时管理岗位职责,党政领导干部与二级教学单位实现对接,深入课堂、课后、寝室、图书馆、食堂等场所,面对面接触学生、关爱学生,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模范”,引导管理干部及教师相互学习优秀的管理模式,提升育人能力,面对面接触学生、关爱学生,走进学生心中、生活中,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管理队伍管理好,岗位明晰,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影响和培养学生。
(8)不断深化服务育人。建好“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在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假设数字化学校,提升网络服务能力、优化网络服务空间及平台,注重学生用户体验,尤其是图书馆要建设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及阅读习惯,全面开展以国家安全教育为主线的多样化安全教育价值观引导,培养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9)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完善资助工作预案,建立资助管理规范,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切实有效保障困难学生充分享有国家的资助政策,同时对家庭困难学生建立档案,实行“以资助育人助飞梦想”为导向的奖助学金评定办法,在奖学金评定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的道德品质及学习成绩综合情况,在助学金评定上主要考察学生的道德品质、家庭状况、学习成绩等评价方式,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办理、勤工助学活动开展以及深入基层就业、应征入伍的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等工作环节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金融常识教育、感恩教育及理想信念教育。
(10)积极优化组织育人。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建立学院两极党组织抓基层的育人体制,全面推进和实施“党建双创”工作,培育和评选出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塑造典型示范作用。通过扩大推广和经验交流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支持全院师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的活动,培育和建设校园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高职院校“十维度”协同育人机制主要是从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着手,建立高职院校部门之间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育人优势,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参考文献
[1]刘东平.“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重点维度协同育人策略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06):29-32.
[2]张亚光,张丹旦.“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科研育人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21,(01):91-93.
[3]魏舶,杨亚庚.科研育人逻辑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21,(04):59-41.
[4]周国桥.“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的创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20,(05):52-54.
[5]陈玲.“三全育人”协同创新组织的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21,(04):81-83.
[6]王官成.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平台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20,(06),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