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语道:众人拾柴火焰高;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在注重团队意识至上的今天,我校有幸加入了“四盟校”。我要代表学校感谢兄弟学校们的倾心接纳,正是如此,我们成了教育探索途中的朋友,教育前行路上并肩的战友。
优质学校的发展各具特色,薄弱学校的境况往往大同小异。生源和师资一直是横在面前难以绕过的坎。既然难以绕过,就得尝试跨越。《庄子·天运》言:“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因此,面对生源质量问题,我校采取了“扬长教育”;针对师资薄弱问题,我校采取了“避短培养”。
所谓扬长就是放大长处,以长促短,全面发展。
所谓避短就是缩小短板,以长带短,整体提高。
一、“扬长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特色教育
根据我校现有生源基础,要想和强校拼成绩,实是以卵击石。当今社会,高分低能的现象不占少数。成绩好而能力差不一定发展好,相反,成绩不好而能力强,不一定发展不好。司马迁曾言:“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人才培养的质量,不能只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更该看学生是否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所以我校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核心素养为抓手,从“品德与修养、交流与合作、特长与审美、运动与健康、学业与学术、操作与实践”等六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
我们呼唤学习者心中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性是创造性的基础,创造性是主动性的最高表现,“要我学”只能成小才,“我要学”才能活力迸发。主体性、主动性,是创造性之根,是创造力之源。
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上,有四点不可忽视。
1.注重学思结合
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为常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2.注重知行统一
把实验课、实践课、活动课作为常态,加强实验、实习和实训,坚持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3.注重特长培养
加大体育、艺术等特长学生的培养力度,培养拨尖创新型人才。通过初升高加试,发现学生长处;通过活动开展,发挥学生长处(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和体育节等);通过专业课训练,发展学生长处;通过高考,发扬学生长处。
4.注重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利用班集体、学生自主联合体、学生社团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规划、自主管理、自主实践”的能力以及坚韧的品质。让学生做到“铭于心,践于行”。
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的人生增值;经营你的短处,能使你的人生贬值。
虽说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教师是学校之本。不难想象,没有好的教师怎会有好的学生?教师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水平,只有在教师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學生的高水平发展才有希望。所以,提升教师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采用避短培养的方式。
二、“避短培养”即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实施名师工程
人类的群体素质是呈金字塔形分布的。同样,教师群体也不例外。因此教师的培养一定要遵循这种规律。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有成为名师的天赋,基于此,“让一部分教师先强起来”就成了我校教师培养的核心思想。以部分带整体,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实施的过程我用五句话诗来呈现。
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培养对象选拔上,不搞论资排辈,不管年龄大小一视同仁。做到同一个标准、同一起跑线,同样一群人、同样一个梦。
2.“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底蕴培养上,主要是通过读书活动来提升,读文学使人大气,读哲学让人有灵气,读史学可增强底气。在学校营造一种重学术、轻官职的氛围,给优秀教师以足够的尊重,让其感受名师的气场不输于任何人。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全面素质提升上,主要通过各种比赛活动来锤炼,演讲比赛训练口才,辩论赛训练思维,书法大赛训练基本功,才艺展示陶冶情操。
4.“千磨万击还坚劲”
在创新思维训练上,主要通过讲课大赛的备课、研课、磨课来触发灵感。古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今要课不出彩不罢休。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走在前面的人看到的满眼都是风景,而走在后边的人呼到的都是尾气。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培养方式上,我们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以学科研修为重点,开展高校“学术之旅”、名校“学科考察”等活动;注重对互联网+教育的探索,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来发展“教育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以人为本、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
任何一项技能的登峰造极,都是靠千万次的练习换来的。教师的成长也要有时间的积累,我们用鞭打快牛的训练方式,以量来换质的提高。我们国家的战略是一带一路,我们学校的战略是一带一批,最大化地发挥优秀教师的效能。
总之,“治大国尚如烹小鲜”,学校教师培养更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精雕细刻,方能水到渠成,香满校园。
最后,我想援引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的读书三种境界,来形容我们的教育追求,并以此与大家共勉。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优质学校的发展各具特色,薄弱学校的境况往往大同小异。生源和师资一直是横在面前难以绕过的坎。既然难以绕过,就得尝试跨越。《庄子·天运》言:“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因此,面对生源质量问题,我校采取了“扬长教育”;针对师资薄弱问题,我校采取了“避短培养”。
所谓扬长就是放大长处,以长促短,全面发展。
所谓避短就是缩小短板,以长带短,整体提高。
一、“扬长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特色教育
根据我校现有生源基础,要想和强校拼成绩,实是以卵击石。当今社会,高分低能的现象不占少数。成绩好而能力差不一定发展好,相反,成绩不好而能力强,不一定发展不好。司马迁曾言:“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人才培养的质量,不能只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更该看学生是否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所以我校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核心素养为抓手,从“品德与修养、交流与合作、特长与审美、运动与健康、学业与学术、操作与实践”等六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
我们呼唤学习者心中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性是创造性的基础,创造性是主动性的最高表现,“要我学”只能成小才,“我要学”才能活力迸发。主体性、主动性,是创造性之根,是创造力之源。
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上,有四点不可忽视。
1.注重学思结合
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为常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2.注重知行统一
把实验课、实践课、活动课作为常态,加强实验、实习和实训,坚持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3.注重特长培养
加大体育、艺术等特长学生的培养力度,培养拨尖创新型人才。通过初升高加试,发现学生长处;通过活动开展,发挥学生长处(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和体育节等);通过专业课训练,发展学生长处;通过高考,发扬学生长处。
4.注重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利用班集体、学生自主联合体、学生社团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规划、自主管理、自主实践”的能力以及坚韧的品质。让学生做到“铭于心,践于行”。
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的人生增值;经营你的短处,能使你的人生贬值。
虽说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教师是学校之本。不难想象,没有好的教师怎会有好的学生?教师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水平,只有在教师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學生的高水平发展才有希望。所以,提升教师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采用避短培养的方式。
二、“避短培养”即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实施名师工程
人类的群体素质是呈金字塔形分布的。同样,教师群体也不例外。因此教师的培养一定要遵循这种规律。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有成为名师的天赋,基于此,“让一部分教师先强起来”就成了我校教师培养的核心思想。以部分带整体,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实施的过程我用五句话诗来呈现。
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培养对象选拔上,不搞论资排辈,不管年龄大小一视同仁。做到同一个标准、同一起跑线,同样一群人、同样一个梦。
2.“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底蕴培养上,主要是通过读书活动来提升,读文学使人大气,读哲学让人有灵气,读史学可增强底气。在学校营造一种重学术、轻官职的氛围,给优秀教师以足够的尊重,让其感受名师的气场不输于任何人。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全面素质提升上,主要通过各种比赛活动来锤炼,演讲比赛训练口才,辩论赛训练思维,书法大赛训练基本功,才艺展示陶冶情操。
4.“千磨万击还坚劲”
在创新思维训练上,主要通过讲课大赛的备课、研课、磨课来触发灵感。古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今要课不出彩不罢休。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走在前面的人看到的满眼都是风景,而走在后边的人呼到的都是尾气。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培养方式上,我们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以学科研修为重点,开展高校“学术之旅”、名校“学科考察”等活动;注重对互联网+教育的探索,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来发展“教育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以人为本、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
任何一项技能的登峰造极,都是靠千万次的练习换来的。教师的成长也要有时间的积累,我们用鞭打快牛的训练方式,以量来换质的提高。我们国家的战略是一带一路,我们学校的战略是一带一批,最大化地发挥优秀教师的效能。
总之,“治大国尚如烹小鲜”,学校教师培养更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精雕细刻,方能水到渠成,香满校园。
最后,我想援引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的读书三种境界,来形容我们的教育追求,并以此与大家共勉。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