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教育信息化概览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nxj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教育信息》编辑部,北京 100816)
  译者按: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提供资源,支持基于ICT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在传统的教室学习之外,增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为了给学校提供长期的可持续的ICT资源,教育局寻求私营机构的支持与合作,正如它们在教材出版行业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一样。虽然大部分教师培训课程是面授的,但教育局提供了一个在线系统来管理教师的持续性专业发展工作。
  一、教育体系的结构及性质
  (一)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
  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制定教育政策、执行教育规划以及拨款,还负责开发课程、监督教育标准和资金管理(Law 2009;She 2010a)。课程发展委员会(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ncil,CDC)是一个独立的咨询委员会,由高等院校、企业和学校校长的代表组成。它的成员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任命,任期两年(Hong Kong Government 2003;She 2010b)。它负责开发所有的课程,为教材提供建议,并在所有与课程开发相关的事宜上为政府提供咨询意见(CDC网站)。然而,关于教材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是由学校决定的,政府甚至鼓励学校改编课程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Law 2009)。
  与之类似,政府负责为学校提供ICT基础设施。在1998年发布的第一部ICT规划中,政府明确了将提供ICT学习环境作为优先发展的事项(Education and Manpower Bureau 1998)。然而,学校仍然拥有根据教育局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决定预算开支的最终决定权。
  政府仅仅给贫困学生提供补贴,因而大部分家长担负着给学生提供教材和其他资源的责任。
  (二)政治经济背景
  在接下来的几年,政府将会改革学校系统。目前,香港的教育体系和英国的类似,包括6年制小学教育、7年制中学教育和3年制高等教育。政府很快就会要求学生完成6年制中学教育和4年制高等教育,并保持6年制小学教育不变(She 2012b)。
  教育局称,将采取“实际的、注重实效的方法”来制定政策和开发课程,其很大程度上将由专业人员推动,经与学术界和学校磋商,并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发展同步(She 2010b)。政府还将参考内部反思和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修改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优先级别并提供建议。
  二、教育信息化
  (一)教育信息化规划
  目前实施的ICT规划是政府的第三部战略规划。1998年11月,政府发布了第一部战略规划,实际上当时ICT在学校里是不存在的。在1998年之前,电脑主要用于教授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属于学校中的一个具体科目。在第一部战略规划中,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用于ICT基础设施建设(Education and Manpower Bureau 1998),以提供大量具有因特网访问功能的电脑并用于教师在职培训。第二部规划于2004年7月发布,投入的经费相对减少,其重心在于帮助学校进行ICT设备的硬件维修和升级(Education and Manpower Bureau 2004)。
  当前的战略规划名为《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任务、合适的技术》(Education Bureau 2007),从对基础设施的关注转向了ICT在教学中的整合。当前的规划使用更加系统的方法确定主要相关者(学校领导、教师、学生、ICT工作人员和家长)的任务,并提供不同级别的支持。基于这个前提,ICT变成了教学和学习的媒介物之一,目标是使学生和教师决定ICT是否合适以及它怎样才能更好地用于特定的教学以及日常学习活动。此外,ICT被视作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的手段。该规划建议的6项关键行动(Education Bureau 2007)是:
  ?誗行动1:为现有的以课程为基础的教学模块提供合适的数字资源。
  ?誗行动2:持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誗行动3:帮助学校制定并实施校本ICT规划。
  ?誗行动4:使学校能够维持有效的信息技术设施。
  ?誗行动5:加强对学校和教师的技术支持。
  ?誗行动6:提高家长的信息技术素养,帮助他们指导孩子在家使用信息技术。
  教育局不希望马上发布一个新规划(She 2010b)。教育局采用基于需求的方法来升级已有的ICT规划,并组成了一个由副局长担任主席的指导委员会,委员来自各个公共和私人部门,包括政府官员、IT专家、学校领导、家长和教师协会的代表。该委员会负责审核ICT在学校的实施情况、分析结果并起草建议、发布咨询文件并听取公众意见。教育局长批准相关报告后,再呈交立法机关申请预算。
  (二)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具体内容
  标题:《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任务、合适的技术》(第三部战略规划)
  出版年份:2007
  网址:http://edbsdited.fwg.hk/3ITED
  (三)私立机构的参与
  总的来说,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教育局寻求与私立机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教育局进行初始投资,然后在发展阶段吸引主要投资人参与,从而使得ICT项目和资源在教育市场上具有获得私人长期投资以及商业上的可行性(She 2010b)。这种战略使得市场对供求双方(分别是商业界和教师、父母、学生)更具有吸引性,它反过来又能维持项目和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即使在收费时也能具有价值。这个可持续模型在香港被证明是有效的,特别是在当前数百万美元的教材市场上。政府在采用和发展电子教育资源上采用了类似的策略,鼓励在学校使用ICT,从而使商业界认识到这个市场的潜力,并持续进行相关投资。
  目前,教育局与多个IT公司签订了谅解备忘录,通过小型项目和对教师的培训机会来帮助这些IT公司推动其ICT战略。比如,微软的学习伙伴计划为教师提供了Web-2.0技术的职业培训,参与了微软创新学校计划的凤溪创新小学被作为数字课程和评估的实验基地,学校的教师也参与到数字课程的开发当中(Shear et al. 2010)。教育局也与甲骨文公司签订了谅解备忘录,为高中学生提供数据库学习的资源。   在小范围内,有些公司提供操作系统的许可,作为教育局为贫困学生提供补贴的一部分。其他一些小型项目和教师培训也同样存在,但不属于某一特定的规划。尽管没有税收减免或激励等政策,资金捐赠也同样被接受(She 2010a)。
  三、加强ICT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支持
  在成功实施了分别于1998年和2004年发布的第一部和第二部ICT规划后,教育局实现了在ICT基础设施和支持设施相关领域的目标。目前,进一步的改进措施主要基于各个学校领导层的决定,它符合第三部规划中的行动4和行动5:“使学校能够维持有效的信息技术设施和加强对学校和教师的技术支持”(Education Bureau 2007)。平均来说,目前每6个小学生使用1台电脑,每4个中学生使用1台电脑。学校从速率高于100Mbps的宽带连接中受益(She 2010b)。
  四、在教学中强化技术应用、改进学生学习
  (一)学生教育信息化标准
  教育局不考核学生的ICT技能,也不规定具体标准。但是,通过咨询学校领导,教育局开发出一种支持教师教育和学习行为的框架,从而符合教育局提出的培养“具有信息技术素养的人才”的目标。这种人才能够在信息社会中工作并使用数字工具在全球环境中竞争,如同在《香港信息素养框架:培养在信息时代的学习能力》(Education and Manpower Bureau 2005)中所描述的那样。此外,该框架还包含了在四个关键维度——认知、元认知、情感、社会文化——的学习标准和指标。
  (二)该领域的工作重点及优先发展项目
  第三部ICT规划将发展电子化学习(e-Learning)作为最高优先级。它包括提高学校领导者的信息技术能力、建立一个电子资源的存储库(e-Depository),并加强私立机构在提供电子学习产品中的参与度。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利于学习的环境,使ICT主要用于学习而不是教学。此外,从长远来看,考虑到电子教材更便宜、更易于更新并能提供更多的提问机会,教育局希望电子教材成为传统教材的补充而非替代品。
  教育局正在致力于推动教育模式的转变,从直接教学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导向学习,而ICT则支持学生通过提问和合作来建构知识。电子化学习不仅是指将ICT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它还提倡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而不局限于学校的物理空间(She 2010b)。“e-Learning”中的e不仅代表着电子化,它还代表高效(efficient)、有效(effective)、快乐(enjoyable)(Education Bureau 2009)。它也是学校将ICT规划作为整体发展规划一部分的一种尝试(She 2010b)。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这个项目支持学校在开发全校范围的ICT解决方案时,关注硬件、教学法和可扩展性,以及教师和家长的认可。在试点中,各所学校(小学、中学和特殊学校)与高等院校、ICT部门、教育出版商和内容提供商合作,开发全校范围的教育信息化方案。教育局将会总共投资1 700万~1 800万美元用于把电子化学习推广到更多的学校,其中650万美元将会分配给学校用于扩大其电子化学习资源。参与该计划的学校将于2011-2012学年启动这个项目。
  香港教育城(KHedCity)是最大和最流行的一站式教育网站,它提供信息、学习资源和交互工具。该网站于2000年上线,是第一部ICT规划的一部分,是教育局为教师提供资源、支持、与同行交流机会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创新性平台。学生和教师的加入是自愿的。目前,该网站的用户已经增长到200万名——大部分是教师和学生,还有一些是家长和一般公众。会员身份主要用来保护版权,尽管大部分的资源对非会员也是开放的。该网站由香港教育城有限公司运营。香港教育城有限公司是政府的全资子公司,由执行董事长和包括政府代表和私人机构代表组成的董事会管理。它每年获得高达340万美元的政府补贴。此外,教育局还额外提供130万美元帮助会员只需象征性的付费就能购买电子学习资源,这和iTunes上的交易方式类似。这种运作方式使该网站不仅对会员有吸引力,而且对感兴趣的内容提供商也具有吸引力。
  此外,从2008年9月开始,教育局也通过香港教育城网站开发和收集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资源。开展这个项目的原因是很多教师表示他们没有时间收集这些资源,这也是阻碍他们在课堂上使用ICT的主要原因。这个存储库收集了来自当地和海外政府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学校和非营利性组织的各种在线的和印刷的免费资源。这些资源内容通过一个课程树组织起来,使得教师对ICT资源和课程科目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该网站还包括很多提供教学指导建议的视频,比如,如何向整个班级或个体学习者解释某个概念;学习和各种活动的交互和仿真环境,以及在线评估工具和实际练习。在该项目的第一阶段(2008/2009–2010/2011),小学的4种主要课程——中文、英语、数学和通识学习(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已经加入到该网站中。下一阶段(2010/2011–2012/2013)将会扩展到12岁~15岁(初中1到3年级)的主要课程。在第三部ICT规划中,对该项目的资助将在5年中总共达到56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资金将用于聘请为存储库添加内容和整合教育建议的专家。
  五、运用ICT增强教师能力
  (一)教师教育信息化标准
  在1998年规划和2007年规划之间,对教师的ICT教育标准从单纯关注信息技术水平转向在教学中整合ICT的技能。第一部ICT规划(1998)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教师培训和教师评估。这种投入在2001-2002年达到了目标:100%的教师具备了初级水平,75%的教师具备了中级水平,25%的教师达到了中高级水平,6%的教师达到了高级水平(She 2010b)。基本的ICT能力是指掌握个人电脑的基本应用,包括文字处理、网页浏览、使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以及基本理解如何在教学中使用ICT。中级水平的培训要求教师给校长提交一系列工作文件,由校长决定他们的能力水平。被委托的大学将提供高级水平课程并为达到高级水平的教师提供相应的证明。随后,职前教师教育也把ICT培训作为毕业的要求之一。   (二)该领域的工作重点及优先发展项目
  教育局于2007年发布了ICT教学和学习框架,为教师的ICT专业发展提供指导建议。建议指出,建立学校群来促进反思、合作和主动学习,并鼓励高等院校和专业团体扮演积极角色(Joint Consultation Service Team 2007)。教育局考虑到需要改变教师的心态,从而促进ICT在教学中的有效使用和整合,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第三部ICT规划中的优先级仍然很高。
  作为普遍性要求,教师要完成150个小时的专业发展培训以保持他们的教师身份。尽管教师可以独立选择特定的课程,但大部分课程由教育局提供。每年政府投入77万美元支持与ICT使用和整合相关的课程,其中大部分课程由擅长将ICT整合到教学中的大学提供。教育局也承认由其他组织提供的培训,但是学校领导必须保证培训的质量。
  教育局提供了一个在线系统来管理教师的持续性专业培训和发展。它包含了一个公布即将上线课程的在线日历,并能跟踪教师的注册和学习时间。即使是未经认证的组织提供的课程也可以由提供担保的学校领导录入到系统中去。教师决定如何分配学习时间来参与专业培训,ICT就是其中一种,教师通过个人的电子服务账号将培训情况汇报给教育局。然而,政府并没有出台专门的措施来促进ICT在教师专业培训中的使用。尽管教育局计划把ICT等所有的培训内容都转移到电子化学习平台上,希望促使教师在培训课程之外还能不断地交流(She 2010b),但是面对面的培训仍然是标准的形式。教育局的电子资源存储库同样也能起到建立非官方社区的渠道作用,会员可以自愿加入在线或线下的讨论活动,如给素材评论或打分等。除此之外,香港也有自愿为教师提供培训的专业协会,比如香港计算机教育协会,该协会把教师聚集在一起,共同促进ICT在教育中的整合。这些协会的大部分活动都是线下进行的,包括参加一些国际性会议等。
  六、下一步重点推进的工作
  (一)数据系统的投入
  香港具有全港范围的评估系统来监测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总体表现,分别由香港考试及评估局和香港教育局质量保证处执行。香港考试及评估局是一个成立于1977年的自筹资金的半官方实体。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定实体,即非香港教育局的一部分,它负责管理下列几个方面的系统评估:①跟踪小学和中学学生(3年级、6年级和9年级)的综合成绩;②大学招生;③成人的职业认证。香港教育局质量保证处负责管理一套评估学校总体表现的系统,学校通过此系统进行每年的自我评估和每1到2年的外部评估(She 2010a, 2010b; Hong Kong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Authority website)。政府要求学校在网站上公布测评结果,提高学校对公众而非仅对政府的责任。
  然而,在开发针对学生的中文、英语和数学基本能力的评估系统方面,教育局没有取得同样的成功。教育局称,曾经开发了一套系统用于提供学生的诊断性评估以及补救性资源,但是这种评估所要求的深度以及数据效度的挑战使得这个计划困难重重(She 2010b)。
  (二)ICT项目政策评估工作
  教育局提供了一些补充评估活动来回应公众对特定问题的担忧。比如,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席行政长官成立了一个工作组来研究电子学习资源的发展,从而增强学生自我学习和交互式学习能力,同时降低不断增长的昂贵的纸质教材所带来的负担(Education Bureau 2009)。
  (三)教育信息化指标的数据收集
  在全港范围内,目前没有开展其他的数据收集工作。由于教育局把重心放在关注ICT在学习上的应用,对ICT能力的评估主要内嵌在当地对学科课程的评估。
  (四)国际数据采集的参与计划
  香港计划参加国际数学和科学素养趋势研究项目(TIMSS)、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和国际公民与公民教育研究(ICCS)等项目。
  编辑:张鹤
其他文献